图像处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_3

文档序号:8266330阅读:来源:国知局
从摄像处理部406接收经历投影变换的最新静止图像(S901)。
[0189]接着,如图5B中所描述的,原稿图像数据提取部411通过数据管理部405将接收的最新静止图像存储在HDD 305中(S902)。
[0190]接着,原稿图像数据提取部411计算读取区域背景图像1901与最新静止图像之间的差量(S903)。
[0191]然后,原稿图像数据提取部411辨别计算出的差量是否大于预定值(S904)。这里,预定值等于能够将通过对同一对象进行拍摄获得的两个图像辨别为相同图像的值。例如,预定值近似等于O。
[0192]如果在S904中辨别出计算出的差量等于或小于预定值(S904中“否”),则决定未摆放任何原稿,提取结果被返回(S907),然后处理结束。这里,如果原稿图像数据可以被提取,则提取结果被赋予“真”。另一方面,如果原稿图像数据无法被提取,则提取结果被赋予“假”。在S904中“否”的情况下,提取结果为“假”。
[0193]另一方面,如果在S904中辨别出计算出的差量大于预定值(S904中“是”),则决定新原稿被摆放。这样,原稿图像数据提取部411从最新静止图像提取原稿图像数据(S905)。在原稿图像数据的提取中,能够使用从S903中生成的差分图像中检测边缘并且矩形近似检测到的边缘的已有方法。
[0194]接着,如图6A中所描述的,原稿图像数据提取部411通过数据管理部405将提取的原稿图像数据存储在HDD 305中(S906)。然后,返回提取结果“真”(S907),并且结束处理。
[0195]图14是表示图11的S620中的输出文件生成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这里,应当注意,该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过程中的相应处理的步骤编号。
[0196]在图14中,输出文件生成部409从RAM 303获得第一原稿的图像属性信息2011(图 7A 到图 7C) (S1801)。
[0197]接着,输出文件生成部409从HDD 305获得第一原稿的原稿图像数据2001(S1802)。
[0198]然后,输出文件生成部409针对输出文件生成头描述(S1804)。这里,从图像属性信息中的“N0.”中获得原稿编号,并且创建输出文件名。另外,图像属性信息中的宽度和高度用于输出原稿大小。
[0199]接着,输出文件生成部409将在S1802中从HDD 305获得的原稿图像数据2001存储作为输出文件的图像数据(S1805)。此时,图像处理器307能够通过诸如倾斜校正处理、旋转校正处理、背景消除处理、边缘增强处理等的校正处理来锐化图像。
[0200]接着,输出文件生成部409生成页脚描述(S1806),并且数据管理部405丢弃HDD305中存储的原稿图像数据2001 (S1807)。
[0201]接着,辨别是否针对全部原稿图像数据的处理结束(S1808)。如果在S1808中辨别出残留有未处理的原稿图像数据(S1808中“否”),则处理返回到S1801。
[0202]另一方面,如果在S1808中辨别出针对全部原稿图像数据的处理结束(S1808中“是”),则处理结束。
[0203]图15是表示图11的S623中的残留图像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这里,应当注意,该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过程中相应处理的步骤编号。
[0204]在图15中,定时检测部410辨别是否在图11的S611中检测到入镜(S1001)。
[0205]如果在S1001中辨别出检测到入镜(S1001中“是”),则定时检测部410辨别被检测到入镜的物理对象是否仅为手(S1002)。
[0206]如果在S1002中辨别出物理对象仅为手(S1002中“是”),则处理结束。这样,由于如果物理对象仅为手则处理结束,因此可以进行S624中仅利用手的手势处理。此时,不进行稍后描述的S1005中的删除残留图像的处理,残留图像被按照原样显示。为此,如果检测到手进入检测区域,则残留图像不改变。
[0207]另一方面,如果在S1002中辨别物理对象不仅是手,即,物理对象包括原稿(S1002中“否”),则定时检测部410辨别是否残留图像当前正被显示在读取区域205中(S1003)。
[0208]另外,能够基于由图7A到图7C中描述的图像属性信息的显示中信息代表的内容来辨别是否残留图像正被显示。这里,正被显示的图像基本对应于上次存储的数据。例如,图7A的N0.1中的、图7B的N0.2中的图像以及图7C的N0.3中的图像正分别被显示。
[0209]如果在S1003中辨别出残留图像当前未在读取区域205中被显示(S1003中“否”),则处理结束。
[0210]另一方面,如果在S1003中辨别出残留图像当前正在读取区域205中被显示(S1003中“是”),则定时检测部410辨别原稿当前是否被摆放在读取区域205中(S1004)。即,辨别是否原稿存在于读取区域中。
[0211 ] 这里,通过仅确认针对原稿的入镜状态标记来进行辨别。即,如果原稿被摆放在读取区域205中,则新入镜的原稿的标记尚不为“真”。因此,仅一个针对原稿的入镜状态标记为“真”。
[0212]如果在S1004中辨别出原稿当前被摆放于读取区域205中(S1004中“是”),则处理结束。
[0213]另一方面,如果在S1004中辨别出原稿未被摆放在读取区域205中(S1004中“否”),即,如果针对原稿的入镜状态标记均不为“真”,则定时检测部410通过向显示处理部408传送用于删除当前正被显示的残留图像的指令来删除残留图像(S1005),并且处理结束。
[0214]更具体地,当接收到用于删除残留图像的指令时,显示处理部408在存储的图像属性信息中将针对上次存储的图像的显示中信息改变为“假”。同时,显示处理部408生成显示中信息已被改变为“假”的残留图像被隐藏的显示图像,并且将生成的显示图像传送到操作显示部403。操作显示部403通过利用投影仪207将传送的显示图像投影在读取区域205上。这样,能够删除显示的残留图像。
[0215]这里,描述返回到S1001。如果在S1001中辨别出入镜未被检测到,即,如果辨别出检测到出镜(S1001中“否”),则定时检测部410辨别出检测到出镜的物理对象是否仅为手
(51007)。
[0216]如果在S1007中辨别出物理对象仅为手(S1007中“是”),则处理结束。
[0217]另一方面,如果在S1007中辨别出物理对象不仅仅是手,即,如果物理对象包括原稿(S1007中“否”),则定时检测部410辨别残留图像是否不被显示在读取区域205中
(51008)。
[0218]这里,当残留图像正被显示的同时检测到出镜的定时表示当在原稿被摆放在读取区域205中然后残留图像被投影之后移除原稿时的时刻。
[0219]如果在S1008中辨别出残留图像被显示在读取区域205中(S1008中“被显示”),则处理结束。
[0220]另一方面,如果在S1008中辨别出残留图像未被显示在读取区域205中(S1008中的“未显示”),则定时检测部410在存在最新残留图像的情况下,通过向显示处理部408发出最新残留图像的重新显示处理指令来重新显示最新残留图像(S1009),并且处理结束。
[0221]这里,如上的这种最新残留图像数据是最后存储的原稿图像数据。因此,显示处理部408将图7A到图7C的图像属性信息中的最后存储的图像的显示中信息改变为“真”。
[0222]同时,具有通过在由坐标信息指定的位置描绘上次存储的图像获得的形状的显示图像被生成并传送到操作显示部403。操作显示部403通过利用投影仪207在读取区域205中显示残留图像。如刚刚描述的,如果在残留图像被改变后没有在检测区域中检测到原稿,则作为改变前的残留图像的最新残留图像被显示在显示设备上。
[0223]通过重复进行上述处理,能够检测到原稿入镜到读取区域205中并且删除残留图像。
[0224]另外,如果原稿在其搁置前出镜,则能够重新显示由于原稿的入镜而被删除的残留图像。另外,通过辨别入镜的物理对象是否仅为手,能够对残留图像进行手势操作。
[0225]另外,如果原稿或手的阴影被投射在读取区域205中,则可以辨别出物理对象入镜到读取区域中。因此,在以上的S1002中,能够辨别入镜的物理对象是否是阴影,并且如果物理对象是阴影则结束处理。另外,如果在图11的S611中辨别出物理对象是阴影,则不能够检测入镜或出镜。在任何情况下,在第二实施例中将详细描述检测阴影的方法。
[0226]第二实施例
[0227]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原稿是否入镜到照相机的读取区域205中来删除正被显示的残留图像。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根据原稿是否进入残留图像的显示区域来删除残留图像。
[0228]另外,由于在以上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结构、外观、控制器构造以及软件结构分别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0229]图16A至图16F是用于描述原稿操作以及显示图像的示例的图。
[0230]图16A示出在读取区域205中检测到原稿1101的搁置并且进行对所搁置原稿的拍摄的情形。
[0231]如果进行拍摄,则所读取原稿的图像通过投影仪207被投影在与原稿存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使得投影的图像与原稿交叠。在本实施例中,将描述将所读取原稿的图像投影为使得与原稿交叠的处理。然而,在移除原稿后,能够将所读取原稿的图像投影在与原稿存在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0232]图16B示出如果用手1103移除原稿1101、则对应于所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残留图像1102被投影并显示在原稿存在的位置。
[0233]图16C示出残留图像1102正被显示在读取区域205中的情形。
[0234]图16D示出通过由从照相机202发送的图像来识别手,通过手1104进行残留图像1102的诸如偏移、放大、缩小、打印、存储等的操作。另外,虽然在以下描述中主要通过手来进行上述操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手。即,可以通过识别诸如笔等的特定物理介质来进行操作。
[0235]图16E示出当新原稿1105进入残留图像1102的区域(也称为残留图像区域)时的时刻。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检测到新原稿1105进入残留图像区域,则显示的残留图像1102被隐藏。正如所描述的,在图16A至图16F的情况下用于检测原稿的检测区域是显示残留图像的残留图像区域。
[0236]图16F示出因为新原稿1105进入残留图像1102的区域、所以显示的残留图像1102已被隐藏的情形。
[0237]如果在该状态下新原稿1105被摆放在读取区域205中,则该状态再次返回到图16A中所示的状态,由此使得能够进行扫描。
[0238]通过重复进行上述处理,在保留可操作的残留图像的同时连续读取原稿时,能够避免由于残留图像与新原稿交叠的现象引起的识别率的劣化。
[0239]另外,由于当检测到原稿等进入残留图像区域时删除残留图像,因此即使当原稿等错误入镜到读取区域中时,如果原稿等未进入残留图像区域中,则也不删除残留图像。
[0240]这样,能够将原稿与残留图像布置为彼此相邻,由此使得能够进行更自由的操作。
[0241]图17是表示主要通过图4的摄像处理部406以及定时检测部410进行的残留图像投影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这里,应当注意该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过程中相应处理的步骤编号。
[0242]在图17中,由于S610到S622中的处理分别与图11中所例示的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0243]图17与图11不同的点在于,在S611中检测到入镜或出镜后不提供如S623中的残留图像处理,不提供如S624中的手势处理,以及提供S625中的移动识别处理以及S626中的针对残留图像区域的图像存储处理。因此,在下文中将主要描述与上述点相关的内容。
[0244]在S611中检测到入镜或出镜的情况下(S611中“是”),如果残留图像在当检测到原稿的出镜时的定时被投影,则摄像处理部406从照相机图像将残留图像区域中的残留图像存储到 RAM 303 (S626)。
[0245]每次进行上述处理时都更新残留图像区域。另外,RAM 303中存储的残留图像用作当检测到对象进入残留图像区域时要使用的基础。
[0246]图18C例不了从读取区域205中的残留图像区域2101提取的残留图像2102。
[0247]这里,能够通过检查图7A至图7C中所示的图像属性信息的显示坐标来辨别残留图像是否正被投影,并检测残留图像的投影位置。在那之后,处理进行到S612。
[0248]接着,将描述S625中的处理。即,摄像处理部406向移动识别部412传送当前帧和前一帧并且发出用于移动识别的指令,这样移动识别部412进行移动识别处理(S625)。在移动识别处理结束后,处理进行到S619。
[0249]图19是表示图17的S625中的移动识别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这里,应当注意该图中所示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过程中相应处理的步骤编号。
[0250]在图19中,移动识别部412辨别生成S613中检测到的图像变化量所根据的物理对象是否仅为手(S1201)。
[0251]这里,移动识别部412提取各帧中的图像的特征量,通过检测肉色和矩形来辨别手或原稿,并且检查其重心位置是否移出帧间的预定范围之外。这样,能够辨别物理对象是仅包括手还是除了手以外还包括另一对象。
[0252]另外,通过获得当前帧与前一帧之间的差分并且检查该差分的色彩,能够辨别物理对象是仅为手还是除了手之外还包括另一对象。另外,在S611中检测到手或原稿的入镜时,能够通过利用已知技术来追踪检测结果。
[0253]如果在S1201中辨别出物理对象仅为手(S1201中“是”),则移动识别部412进行手势处理(S1207)。在手势处理中,仅需要识别手是何种形状以及手如何移动,并且将识别出的移动所指与预定命令相关联。
[0254]另一方面,如果在S1201中辨别出物理对象不只是手(S1201中“否”),则移动识别部412辨别已经读取的原稿(也称为读取后原稿)是否存在于读取区域205中(S1224)。
[0255]在该步骤中,利用状态标记进行这种辨别。更具体地,如果读取后原稿存在于读取区域205中,则由于针对这两个原稿(即,读取区域205中的读取后原稿以及当前存在为读取区域205中的物理对象的原稿)的状态标记为“真”,则可以利用这些状态标记来进行辨别。
[0256]另一方面,如果不存在读取后原稿,则仅针对当前存在为读取区域205中的物理对象的原稿的状态标记为“真”。
[0257]如果在S1224中辨别出读取后原稿存在于读取区域205中(S1224中“是”),则处理结束。
[0258]另一方面,如果在S1224中辨别出读取后原稿不存在于读取区域205中(S1224中“是”),则移动识别部412基于图像属性信息来辨别残留图像是否当前正被显示(S1202)。
[0259]如果在S1202中辨别出残留图像正被显示(S1202中“是”),则移动识别部412辨别物理对象是否存在于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S1203)。在该步骤中,可以通过将S626中存储在RAM 303中的残留图像与当前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的图像比较,来进行这种辨别。
[0260]如果在S1203中辨别出在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存在物理对象(S1203中“是”),则移动识别部412删除当前被显示的残留图像(S1204),并且处理结束。此时,RAM 303中存储的显示中信息被改变为“假”。
[0261]这里,描述返回到S1202。如果在S1202中辨别出残留图像未在被显示(S1202中“否”),则移动识别部412辨别在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是否存在物理对象(S1205)。
[0262]如果在S1205中辨别出在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存在物理对象(S1205中“是”),则处理结束。
[0263]另一方面,如果在S1205中辨别出在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不存在物理对象(S1205中“否”),则移动识别部412重新显示最新残留图像(S1206),并且处理结束。
[0264]上述处理是与图15的S1009中相同的处理。通过该处理,即使原稿错误进入残留图像区域2101并且由此残留图像被删除,也能够通过从残留图像区域2101中移除原稿来重新显示残留图像。
[0265]图20A和图20B是用于描述在发生了阴影时要进行的处理的图。
[0266]更具体地,图20A示出原稿1703与残留图像区域2101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0B示出阴影2000进入残留图像区域的示例。
[0267]虽然如图20A中所示、实际残留图像和原稿1703不进入残留图像区域2101,但是存在如图20B中所示手1702或原稿的阴影2000进入残留图像区域的可能性。
[0268]如果阴影像这样进入残留图像区域,则可以考虑到入镜未被检测到,由此在S1201时结束处理,或者也可以考虑在S611时未检测到入镜或出镜。
[0269]为了检测阴影,能够利用测量入镜部分的亮度并决定具有低于预定值的亮度的部分为阴影的方法。这样,能够检测阴影进入检测区域。另外,如刚刚描述的,如果检测到阴影进入检测区域,则能够不改变残留图像。
[0270]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能够在原稿进入残留图像正被显示的区域的条件下删除残留图像,因此能够避免在连续扫描原稿时原稿的识别率的劣化。
[0271]另外,通过辨别移动对象是否包括手以外的其他对象,能够在连续扫描中保留残留图像的同时通过手来操作残留图像,由此提高了可操作性。
[0272]第三实施例
[0273]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当原稿图像进入诸如读取区域205或残留图像区域的预定区域时,残留图像被直接删除,由此提高针对下一图像读取的精度。
[0274]这里,应当注意,基于第二实施例来执行第三实施例。即,在原稿进入预定区域的情况下,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则删除残留图像。换言之,即使原稿错误进入预定区域,也不立即删除残留图像。
[0275]另外,由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网络结构、外观、控制器构造以及软件结构分别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其描述将被省略。
[0276]在本实施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