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89891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高清摄像模组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必备的功能模组之一。随着移动终端上集成的摄像模组性能的不断提升,其高清晰的成像效果已经能够满足用户日常出行的拍摄需求。现有的移动终端大都是集成两个独立的摄像模组,其中一个主摄像模组用于拍摄景物,另一个前置摄像模组用于自拍。一般主摄像模组的像素要高于前置摄像模组的像素,因而用户在利用前置摄像模组进行自拍时,拍摄效果较差。虽然已有移动终端通过设置可旋转的摄像模组,从而可以通过旋转主摄像模组来进行自拍以提升成像效果。但是,由于摄像模组始终被固定于移动终端主体上,用户自拍时需要手持移动终端并尽可能伸直手臂以使摄像模组远离自己,从而获得更大的取景范围。然而,即使用户在自拍时将持有移动终端的手臂伸直,摄像模组距离自己的距离依然有限,进而限制摄像模组的取景范围,同时也不利于拍摄角度的调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通过将摄像模组设置于可绕移动终端本体伸缩和旋转的框架上,以使用户在利用移动终端拍摄景物或自拍时,增加摄像模组与用户的距离,并方便调节拍摄角度。
[0004]—种移动终端,包括本体、框架和摄像模组,所述框架包括连接部、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旋转部,所述连接部轴向可旋转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各自的一端径向可旋转地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各自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连接,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旋转部上,并在所述框架的驱动下绕所述本体轴向或/和径向旋转。
[0005]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为伸缩结构,所述第一支撑臂至少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内,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拉伸或缩进,所述第二支撑臂至少包括第一结合段和第二结合段,所述第二结合段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第一结合段内,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结合段拉伸或缩进。
[0006]其中,所述本体包括一短边和一长边,所述本体平行于所述长边所在方向的中轴形成第一转轴,所述连接部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旋转;所述连接部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所在方向的中轴形成第二转轴,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径向旋转;所述旋转部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所在方向的中轴形成第三转轴,所述旋转部绕所述第三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旋转。
[0007]其中,所述连接部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本体轴向旋转时,所述本体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部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的调整范围为O度?360度。
[0008]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本体同步径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连接部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的调整范围为O度?360度。
[0009]其中,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至少一组摄像镜头,所述旋转部绕所述第三转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旋转时,所述摄像模组的镜头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的调整范围为O度?360 度。
[0010]其中,所述连接部、第一支撑臂、第二支撑臂和旋转部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框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折叠或展开,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在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本体折叠时容置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一触控屏,所述触控屏用于接收拍摄指令及画面预览。
[0011]其中,所述旋转部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旋转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件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旋转件上,当所述摄像模组在所述旋转部的驱动下旋转至靠近所述触控屏的一侧时为前置摄像模式,当所述摄像模组在所述旋转部的驱动下旋转至背离所述触控屏的一侧时为后置摄像模式。
[0012]其中,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本体折叠时,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均为零度;所述摄像模组工作于前置摄像模式时,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为O度?180度;所述摄像模组工作于后置摄像模式时,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为180度?360度。
[0013]其中,所述框架相对于所述本体展开时,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为O度?360度;所述摄像模组工作于前置摄像模式时,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为O度?(270-第二夹角角度)度;所述摄像模组工作于后置摄像模式时,所述第三夹角的角度调整范围为(270-第二夹角角度)度?360度。
[0014]所述移动终端通过将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为可绕所述本体轴向或/和径向旋转,并将所述框架设置为可伸缩结构,以使用户在利用移动终端拍摄景物或自拍时,通过拉伸所述框架来增加摄像模组与用户的距离,并方便调节拍摄角度,改善了利用移动终端拍摄景物或自拍的成像效果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第四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图1所示为所述移动终端100在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所述移动终端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终端。
[0022]所述移动终端100包括本体10、框架30和摄像模组50。所述本体10用于容置所述移动终端100的电路结构、电池等元件。所述本体10上设置有触控屏11,所述触控屏11用于接收用户的拍摄控制指令以及用于拍摄画面预览。所述本体包括一短边101和一长边103。所述框架30可旋转地与所述本体10的短边101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本体10折叠或展开。所述框架30包括连接部31、第一支撑臂33、第二支撑臂35和旋转部37。所述连接部31可旋转地与所述本体10的短边10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各自的一端可旋转地与所述连接部31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各自的另一端与所述旋转部37连接。所述旋转部37包括第一连接件371、第二连接件373和旋转件375。所述第一连接件371与所述第一支撑臂33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73与所述第二支撑臂35远离所述连接部31的一端连接,所述旋转件375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7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373之间。所述连接部31、第一支撑臂33、第二支撑臂35和旋转部37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301,用于收容所述本体10。所述摄像模组50设置于所述旋转件375上,并在所述框架30的驱动下绕所述本体10轴向或/和径向旋转。
[0023]请参阅图2,图2所示为所述移动终端100在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框架30相对于所述本体10折叠,所述本体10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301内。可以理解,当所述框架30相对于所述本体10折叠时,所述摄像模组50可在所述旋转部37的驱动下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摄像模组50在所述旋转部37的驱动下旋转至靠近所述触控屏11的一侧时为前置摄像模式,在所述前置摄像模式下,所述摄像模组50作为前置摄像模组使用,可用于自拍;当所述摄像模组50在所述旋转部37的驱动下旋转至背离所述触控屏11的一侧时为后置摄像模式,在所述后置摄像模式下,所述摄像模组50作为后置摄像模组使用,可用于拍摄景物。可以理解,所述摄像模组50可包括至少一组摄像镜头和至少一组闪光灯。
[0024]请参阅图3,图3所示为所述移动终端100在第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本体10平行于所述长边103所在方向的中轴形成第一转轴Z1,所述连接部31可绕所述第一转轴Zl相对于所述本体10轴向旋转,从而使得所述摄像模组50可在所述框架30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一转轴Zl相对于所述本体10轴向旋转;所述连接部31垂直于所述第一转轴Zl所在方向的中轴形成第二转轴Z2,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可绕所述第二转轴Z2相对于所述本体10同步径向旋转,从而使得所述摄像模组50可在所述框架30的驱动下绕所述第二转轴Z2相对于所述本体10径向旋转;所述旋转部37平行于所述第二转轴Z2所在方向的中轴形成第三转轴Z3,所述旋转部37可绕所述第三转轴Z3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旋转。
[0025]所述连接部31绕所述第一转轴Zl相对于所述本体10轴向旋转时,所述本体10所在平面与所述连接部31所在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Z 1,所述第一夹角Z I的调整范围为O?360度。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绕所述第二转轴Z2相对于所述本体10同步径向旋转时,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所在的平面与所述连接部31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Z 2,所述第二夹角Z 2的调整范围为O?360度。所述旋转部37绕所述第三转轴Z3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旋转时,所述摄像模组50的光轴(摄像镜头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支撑臂33和所述第二支撑臂35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一第三夹角Z 3,所述第三夹角Z 3的调整范围为O?3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