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或去激活小小区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355755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激活或去激活小小区的方法及其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作为辅小区而添加到终端的、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小区进行激活(Activating)或去激活(Deactivating)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随着通信系统的发展,如企业及个人那样的消费者开始使用多种多样的无线终端设备。
[0003]在当前的3GPP 系列的 LTE (Long Term Evolut1n,长期演进)、LTE-Advanced 等移动通信系统中,要求开发一种摆脱以语音为主的服务而能够收发影像、无线数据等多种数据的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
[0004]为了这种高速大容量的通信系统,要求一种能够利用小型小区来增加终端的容量的技术。
[0005]此外,在宏小区基站与小小区基站通过非理想回程线路连接的环境下,终端想要通过小小区传输用户平面数据,就需要通过小小区及小小区基站来添加无线承载。
[0006]S卩,在宏小区提供的基站和小小区提供的基站不同的情况下,终端要求一种利用宏小区及小小区进行通信的方法。
[0007]此外,在利用添加的小小区执行数据通信时,终端要求一种根据数据流量及功率状况等来控制添加的小小区而使其被激活或被去激活的方法。

【发明内容】

_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根据上述要求,本发明提出一种终端作为辅小区而添加与不同于宏小区基站的基站相关联的小小区并激活或去激活所添加的小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0010]此外,本发明提出一种由提供宏小区的主基站或提供小小区的辅基站根据终端的数据流量(data traffic)及功率状况等来控制添加到终端的小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的方法及装置。
[0011]技术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终端激活或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方法,其包括: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之后,接收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上层信令的步骤;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特定小区配置为激活状态的步骤;以及建立通过第二基站的无线承载的步骤。
[0013]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第一基站激活或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方法,其包括: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之后,向终端传输包括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修改配置信息及第二基站无线承载添加修改配置信息的上层信令的步骤;以及接收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状态信息的步骤。
[0014]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方法,是第二基站激活或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方法,其包括:在第一基站与所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过程中,生成通过第一基站向终端传输的上层信令的步骤;通过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向终端传输激活相关指示信息的步骤,该激活相关指示信息包括指示对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中的、不同于配置为激活状态的特定小区的小区进行激活或去激活的信息;以及向第一基站传输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状态信息的步骤。
[0015]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激活或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其包括:接收部,其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之后接收通过第一基站接收的上层信令;控制部,其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特定小区配置为激活状态;以及控制部,其建立通过第二基站的无线承载。
[0016]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是激活或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第一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其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之后生成包括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修改配置信息及第二基站无线承载添加修改配置信息的上层信令;传输部,其向终端传输上层信令;以及接收部,其接收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状态信息。
[0017]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基站装置,是激活或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第二基站,其包括:控制部,其在第一基站与上述第二基站之间的信令过程中生成通过第一基站向终端传输的上层信令;传输部,其通过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向终端传输激活相关指示信息,该激活相关指示信息包括指示对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中的、不同于配置为激活状态的特定小区的小区进行激活或去激活的信息;以及传输部,其向第一基站传输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状态信息。
[0018]有益效果
[0019]在应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具有如下效果,S卩,提供终端添加与不同于宏小区基站的基站相关联的小小区作为辅小区并激活或去激活所添加的小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0020]此外,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S卩,提供一种由提供宏小区的第一基站或提供小小区的第二基站来控制添加到终端的小小区的激活或去激活的方法及装置,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小终端的功耗并与数据流量匹配的小小区激活或去激活方法及装置。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图示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网络构成方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2]图2是图示了通过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接口来传输用户数据的例子的图。
[0023]图3是图示了通过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的接口来传输用户数据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0024]图4是例示性地图示了与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添加/修改流程的图。
[0025]图5是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激活/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流程的图。
[0026]图6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激活/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流程的图。
[0027]图7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激活/去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流程的图。
[0028]图8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流程的图。
[0029]图9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去激活小小区的流程的图。
[0030]图10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在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状态下接收上行链路授权或下行链路分配信息的情况下的动作的图。
[0031 ] 图11是例示性地示出能够包括本发明的激活相关指示信息的MAC控制元素的图。
[0032]图12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站控制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激活/去激活的流程的图。
[0033]图13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基站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流程的图。
[0034]图14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包括第一基站传输激活相关准备消息的步骤的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激活流程的图。
[0035]图15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包括第一基站传输激活状态信息的步骤的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激活流程的图。
[0036]图16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基站控制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激活/去激活的流程的图。
[0037]图17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基站激活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的流程的图。
[0038]图18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0039]图19是图示了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通过例示性的附图对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注意,在对各附图的构成要素标注附图标记时,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即使显示在不同的附图上,也尽可能使用相同的符号。此外,对本发明进行说明时,在判断为对相关的公知结构或功能的具体说明可能会使本发明的主旨不清楚的情况下,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0041]本发明中的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设置而用于提供如语音、数据包等的多种通信服务。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终端)及基站(Base Stat1n, BS,或基站)。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应解释为表示无线通信中的终端的一种广义概念,不仅包括WCDMA及LTE、HSPA等中的终端(User Equipment),而且包括GSM中的移动台(MobileStat1n, MS)、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1n, SS)、无线设备(wireless device)等。
[0042]基站或小区(cell) —般是指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的地点(stat1n),也可以称为节点-B(Node-B)、基站(evolved Node-B)、扇区(Sector)、站点(Site)、基站收发系统(Base Transceiver System, BTS)、接入点(Access point)、中继节点(Relay Node)、RRH (Remote Rad1 Head,射频拉远头)、RU (Rad1 Unit,射频单元)等其它术语。
[0043]S卩,在本说明书中,基站或小区(cell)应被解释为表示CDMA中的BSC(BaseStat1n Controller,基站控制器)、WCDMA的NodeB、LTE中的基站或扇区(站点)等所涵盖的部分区域或功能的广义的含义,是将大小区(megacell)、宏小区(macrocell)、微小区(microcell)、微微小区(picocell)、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及中继节点(relay node)、RRH、RU通信范围等多种覆盖区域全都包括在内的含义。
[0044]在本说明书中,用户终端和基站作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或技术思想的两种收发主体,作为广义的含义来使用,并不由特定术语或单词所限定。用户终端和基站作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或技术思想的两种(上行链路(Uplink)或下行链路(Downlink))收发主体,以广义的含义来使用,并不由特定术语或单词所限定。其中,上行链路(Uplink,UL,或上行)是指通过用户终端向基站收发数据的方式,下行链路(Downlink,DL,或下行)是指通过基站向用户终端收发数据的方式。
[0045]对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址接入方式没有限制。可以使用如CDMA(CodeDivis1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接入方式)、TDMA(Time Divis1n Multiple Access,时分多址接入方式)、FDMA (Frequency Divis1n Multiple Access,频分多址接入方式)、OFDMA(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1n Multiple Access,正交频分多址接入方式)、0FDM-FDMA、0FDM-TDMA、0FDM-CDMA那样的多种多址接入方式。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能够应用于经GSM、WCDMA, HSPA进化为LTE及LTE-Advanced的非同步无线通信和进化为CDMA、CDMA-2000及UMB的同步无线通信领域等的资源分配。本发明不能限定或限制于特定的无线通信领域进行解释,应解释为包括能够适用本发明的思想的所有技术领域。
[0046]上行链路传输及下行链路传输可以使用利用不同的时间进行传输的TDD(TimeDivis1n Duplex,时分双工)方式,或者可以使用利用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的FDD (Frequency Divis1n Duplex,频分双工)方式。
[0047]此外,在LTE、LTE-A那样的系统中是以单个载波或载波对为基准来构成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而建立标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通过如F1DCCH(Physicsl Down 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Channel,物理控制格式指不信道)、PHICH(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物理混合重传指示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等控制信道来传输控制信息,并由如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等数据信道构成而传输数据。
[0048]在本说明书中,小区(cell)还可以指具有从收发点传输的信号的覆盖范围或从收发点(发身才点(transmiss1n point)或收发点(transmiss1n/recept1n point))传输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该收发点本身。
[0049]应用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通过两个以上的收发点协作来传输信号的多点协作收发系统(coordinated mult1-point transmiss1n/recept1n System, CoMP 系统)或多天线协作传输方式(coordinated mult1-antenna transmiss1n system)、多小区协作通信系统。CoMP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复用收发点和终端。
[0050]复用收发点可以是基站或宏小区(macro cell,以下简称“基站”),以及通过光缆或光纤维与基站连接并被有线控制的、具有高的传输功率或宏小区区域内的具有低的传输功率的至少一个RRH。
[0051]以下,下行链路(downlink)是指从复用收发点向终端的通信或通信路径,上行链路(upnlink)是指从终端向复用收发点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在下行链路中,发射机可以是复用收发点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在上行链路中,发射机可以是终端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复用收发点的一部分。
[0052]以下,有时将通过如PUCCH、PUSCH、PDCCH及TOSCH等的信道来收发信号的情况表示为“传输/接收PUCCH、PUSCH、PDCCH及PDSCH”的形式。
[0053]基站向终端执行下行链路传输。基站可以传输作为用于单播传输(unicasttransmiss1n)的主物理信道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Channel, PDSCH)、以及用于传输I3DSCH的接收所需的调度等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用于在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中(例如,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PUSCH))中进行传输的调度许可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以下,将通过各信道收发信号的情况表示为收发该信道的形式。
[0054]作为用于应对移动数据量激增的方法,可考虑使用低功率节点的小小区方案。与一般宏节点相比,低功率节点(Node)表示使用低发射功率的节点。
[0055]在3GPP Release 11 之前的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1n,以下简称 “CA”)技术中,可以使用作为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地理上分散的天线的低功率RRH(Remote Rad1Head)来建立小小区。
[0056]但是,为了应用上述CA技术,宏小区和RRH小区以在一个基站的控制下进行调度的方式建立,为此需要在宏小区基站和RRH节点之间构筑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理想回程是指像使用光纤(optical fiber)、LOS (Line Of Sight)微波(microwave)的专用点对点连接那样示出非常高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非常小的延迟的回程。与此相反,将像xDSL (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数字用户线路)、Νοη-LOS 微波(microwave)那样不出相对低的吞吐量(throughput)和大的延迟的回程称为非理想回程(non-1deal backhaul)。
[0057]当利用上述CA技术时,多个服务小区为了向终端(User Equipment)提供服务可以合并而进行动作。即,对于RRC连接(Rad1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ed,无线资源控制连接)状态的终端可建立多个服务小区,在宏小区节点与RRH之间建立理想的回程的情况下,宏小区与RRH小区能够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而对终端提供服务。
[0058]当建立了上述的CA技术之时,终端与网络只能具有一个RRC连接(connect1n)。
[0059]在RRC连接(connect1n)建立(establishment)/重建(re-establishment)/ 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NAS (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移动性(mobility)信息(例如,Tracking Area Identity (跟踪区标识),TAI)。并且,在 RRC 连接(connect1n)重建/切换中,由一个服务小区提供安全输入(security input)。
[0060]这种小区称为主小区(Primary Cell,以下简称“PCell”)。PCell只能与切换流程一起变更。
[0061]根据终端功能(capabilities),辅小区(SecondaryCell,以下简称“SCell”)可以与PCell共同构成为服务小区。SCell的添加(addit1n)和除去(removal)可以通过RRC执行。
[0062]例如,添加新的SCell时,专用上层信令(例如,RRC信令)可以用于SCells的所要求的所有系统信息发送。即,在连接模式(connected mode)下,终端无需获取从SCell直接广播的系统信息。
[0063]处理PCell和SCell的一个基站在物理层具有互不相同的载波(DL/UL PCC:Downlink/Uplink 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 (上行链路 / 下行链路主分量载波);DL/UL SCC:Downlink/Uplink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上行链路 / 下行链路辅分量载波))。因此,物理层的多载波特性只对具有每个服务小区要求的一个HARQ(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个体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以下简称“MAC”)层产生影响,对于其以上的层(Rad1 Link Control (无线链路控制,以下简称“RLC”)/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以下简称“rocp”)),对于导入载波聚合技术之前的Rix/rocp无线链路控制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不产生影响。S卩,在Rix/rocp层中不能区分CA操作。
[0064]此外,为了利用这种SCell的下行链路分量载波(DL Component Carrier)和上行链路分量载波(UL Component Carrier),需要激活(activate)添加的SCell。即,为了终端的有效的电池消耗,需要与用于建立SCell的SCell添加(addit1n)步骤相独立的激活步骤。
[0065]Scell 的激活(activat1n)和去激活(deactivat1n)可以通过 MAC (MediumAccess Control)信令来执行。当SCell被去激活时,终端无需接收TOCCH或TOSCH,并且不能在相应的上行链路中传输,也无需进行CQI (channel quality indicat1n,信道质量指示)测量。相反,当SCell被激活时,需要接收HXXH或H)SCH,并可期待执行CQI (channelquality indicat1n)测量。
[0066]如上所述,为了在现有移动通信网中使用载波聚合技术来建立小小区,宏小区和小小区需要在一个基站的控制下进行调度。为此,存在需要在宏小区节点与小小区节点之间建立理想回程(ideal backhaul)的问题。
[0067]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小小区基站通过非理想回程与宏小区基站连接的情况下,无法在宏小区基站的控制下通过小小区基站(或者通过小小区基站与宏小区基站之间的协作)来传输数据。
[0068]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S卩,在移动通信网中,在宏小区基站与小小区基站之间建立为非理想回程的环境下,在宏小区的控制下添加小小区来传输用户数据时激活或去激活小小区。
[0069]在本说明书中,在终端构成双连接时,将与终端形成RRC连接并提供作为切换的基准的PCell的基站或终止Sl-MME并对核心网起到移动锚点(mobility anchor)作用的基站记载为主基站或第一基站。
[0070]主基站或第一基站可以是提供宏小区的基站,在小小区之间的双连接状况下也可以是提供任一个小小区的基站。
[0071]另一方面,在双连接环境下,将不同于主基站的、向终端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的基站记载为辅基站或第二基站。
[0072]第一基站(主基站)及第二基站(辅基站)可以分别向终端提供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第一基站及第二基站可以通过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的接口连接。
[0073]此外,为方便理解,可以将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宏小区,将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小区记载为小小区。但是,在以下说明的小小区集群(cluster)方案中,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也可以记载为小小区。
[0074]本发明中的宏小区既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中的每一个,也可以记载为代表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此外,小小区既可以是指至少一个以上的小区的每一个,也可以记载为代表与第二基站相关联的所有小区的含义。但是,如上所述,在像小小区集群这样的特定方案中,则可以是与第一基站相关联的小区,在该情况下,第二基站的小区可以被记载为另一小小区或又一小小区。
[0075]图1是图示了能够应用本发明的网络构成方案的一个例子的图。
[0076]参照图1,终端102处于宏小区和小小区覆盖范围之内。S卩,终端102可以在宏小区覆盖范围内同时包含于叠加(overlay)的小小区覆盖范围。宏小区和小小区具有互不相同(different)的载频(carrier frequencies),在第一基站110与第二基站120之间可以建立非理想回程(non-1deal backhaul)。
[0077]在图1中,宏小区和小小区分别通过不同的基站建立,在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之间具有接口(例如,Xn接口)。
[0078]在如图1所示的状况下,终端102可以通过第一基站110和/或第二基站120收发数据。
[0079]例如,在图1的方案中,终端102可以仅通过第二基站120传输数据。S卩,第二基站120可以作为独立的(stand-alone)基站动作而与终端102建立一个RRC连接。终端102可以通过RRC连接传输控制平面(control plane)数据。此外,可以建立至少一个以上的SRB (Signaling Rad1 Bearers,信令无线承载)。为了传输用户平面数据,终端102可以与第二基站120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DRBs (Data Rad1 Bearers,数据无线承载)。
[0080]再举个例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