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监控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91278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影像监控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监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将透镜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上以调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的影像监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监视摄影机会采用内建光源的配置,以使监视摄影机即使是在光源不充足的使用环境下(如室内或夜间场所等)仍然可通过提供辅助光线以撷取到清晰的影像。此外,监视摄影机通常也会配置有鱼眼或广角镜头,以扩增监视摄影机的影像撷取范围。
[0003]然而,由于目前常见应用在监视摄影机上的内建光源为发光二极管(如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或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等),因此,监视摄影机就会受到发光二极管最大仅能提供120°左右的照明角度的影响而导致其在光源不充足的使用环境下仅有120°左右的影像撷取范围是清晰可辨识,从而大大地限制了监视摄影机在影像监控上的品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透镜设置于发光二极管上以调整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角度的影像监控设备,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监控设备,所述影像监控设备包括一壳体、一摄影镜头模块,及至少一光源模块。所述摄影镜头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来撷取影像,且所述摄影镜头模块具有一水平视角及一垂直视角。所述至少一光源模块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在所述垂直视角的方向上位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上方或下方,所述至少一光源模块包括一电路板、一发光二极管及一透镜。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水平发光方向垂直于所述垂直视角的方向。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盖合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上,所述透镜具有一出光凸弧面、一底面,及一入光凹弧面,所述入光凹弧面自所述底面朝所述出光凸弧面向内凹陷,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长轴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水平发光方向上,且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出光凸弧面的所述长轴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区段厚度大于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底面的一法线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区段厚度,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凹弧面及所述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一实际水平发光角度大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原始水平发光角度。
[0006]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凹弧面及所述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所述实际水平发光角度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所述水平视角。
[0007]所述壳体可以向内延伸形成一挡光墙,所述挡光墙可以位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及所述透镜之间以用来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在所述壳体内反射至所述摄影镜头模块。
[0008]所述影像监控设备可以还包括一挡光凸块,所述挡光凸块设置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光凸弧面接近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一边缘上,用来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摄影镜头模块。
[0009]所述挡光凸块可以自所述壳体延伸形成。
[0010]所述挡光凸块可以与所述透镜一体成型。
[0011]所述透镜接近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一区段可以由不透光材质组成,以遮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入射至所述摄影镜头模块。
[0012]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短轴可以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垂直发光方向上,且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出光凸弧面的所述短轴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一区段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所述透镜从所述入光凹弧面沿所述底面的所述法线至所述出光凸弧面的所述区段厚度,以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所述入光凹弧面及所述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一实际垂直发光角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一原始垂直发光角度。
[0013]所述透镜可以设置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的所述垂直视角的范围外的位置上。
[0014]所述光源模块可以还包括一底板及一缓冲垫片。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缓冲垫片连接于所述底板及所述电路板之间。
[0015]所述光源模块可以还包括一防水垫圈,所述透镜向外延伸形成有一片缘,所述防水垫圈连接于所述片缘及所述壳体之间。
[0016]所述影像监控设备可以还包括一透光罩及一防水垫圈。所述透光罩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且盖合于所述摄影镜头模块上,所述透光罩向外延伸形成有一片缘。所述防水垫圈连接于所述片缘及所述壳体之间。
[001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透镜的厚度差异设计,以达到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经过透镜的入光凹弧面及出光凸弧面折射后的实际水平发光角度可大于发光二极管的原始水平发光角度的目的,如此一来,本发明可扩增影像监控设备在光源不充足的使用环境下的影像撷取范围,而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监视摄影机受到发光二极管仅能提供120°左右的照明角度的影响而导致监视摄影机在光源不充足的使用环境下仅有120°左右的影像撷取范围是清晰可辨识的问题,从而大幅度地提升影像监控设备在影像监控上的效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影像监控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影像监控设备的前视图;
[0020]图3为图2的影像监控设备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4为图2的影像监控设备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5为图3的光源模块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为图4的光源模块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4]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5]10影像监控设备12壳体
[0026]14摄影镜头模块16光源模块
[0027]18电路板20发光二极管
[0028]22透镜24出光凸弧面
[0029]26底面28入光凹弧面
[0030]30挡光墙32挡光凸块
[0031]34第一防水垫圈36底板
[0032]38缓冲垫片40第一片缘
[0033]42透光罩44第二防水垫圈
[0034]46第二片缘α水平视角
[0035]β垂直视角VT2、T3区段厚度
[0036]L长轴N法线
[0037]1实际水平发光角度Θ 2原始水平发光角度
[0038]S短轴Θ 3实际垂直发光角度
[0039]Θ 4原始垂直发光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0]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提出的一影像监控设备1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影像监控设备10的前视图,图3为图2的影像监控设备10沿剖面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2的影像监控设备10沿剖面线B-B的剖面示意图,影像监控设备10可为一般常见的影像监控装置(如鱼眼摄影机、方形摄影机(cubecamera)等)以用来进行影像监控,如图1至图4所示,影像监控设备10包括一壳体12、一摄影镜头模块14,及至少一光源模块16 (于图1中显示三个,但不受此限)。摄影镜头模块14可优选地为一鱼眼镜头模块(但不受此限)及设置于壳体12内以用来撷取影像,且可具有一水平视角α及一垂直视角β,以用来界定出摄影镜头模块14的影像撷取范围。
[0041]以下仅针对其中之一光源模块16进行详细的描述,至于针对其他光源模块16的描述可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光源模块16设置于壳体12上且在垂直视角β的方向(其位于如图4所示的ΥΖ平面上)上位于摄影镜头模块14的下方,但不受此限,在另一实施例中,影像监控设备10也可改为采用光源模块16在垂直视角β的方向上位于摄影镜头模块14的上方,至于采用何种设计,由视影像监控设备10的实际应用需求而定。光源模块16包括一电路板18、一发光二极管20,及一透镜22。电路板18设置于壳体12内以用来进行发光二极管20的发光控制。发光二极管20设置于电路板18上且可优选地为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但不受此限,其亦可为其他发光类型的发光二极管,如可见光的发光二极管等),且由图3及图4可知,发光二极管20的水平发光方向(其位于如图3所示的ΧΥ平面)垂直于垂直视角β的方向,换句话说,发光二极管20的水平发光方向平行于水平视角α的方向(其位于如图3所示的ΧΥ平面)。
[0042]至于在透镜22的结构设计方面,请同时参照图5及图6,图5为图3的光源模块16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的光源模块16的部分放大示意图。透镜22设置于壳体12上且盖合于发光二极管20上,并具有一出光凸弧面24、一底面26,及一入光凹弧面28,其中入光凹弧面28自底面26朝出光凸弧面24向内凹陷,出光凸弧面24的一长轴L(如图5所示的X轴)位于发光二极管20的水平发光方向(其位于如图5所示的ΧΥ平面)上,且透镜22从入光凹弧面28沿出光凸弧面24的长轴L至出光凸弧面24的一区段厚度!\大于透镜22从入光凹弧面28沿底面26的一法线Ν至出光凸弧面24的一区段厚度Τ2,借此,可产生发光二极管20的光线经过入光凹弧面28及出光凸弧面24折射后的实际水平发光角度Θ i可大于发光二极管20的原始水平发光角度θ2(如图5所示)的效果,更详细地说,通过上述透镜22的厚度差异设计,在此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20的光线经过入光凹弧面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