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307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术方案在智能设备联网之前,先检测当前网络,获得当前网络状态参数,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参数来确定连接当前网络的当前等待时长,由于当前网络状态参数能反应出当前网络质量好坏,因此,该技术方案是根据网络质量情况为不同的网络设置不同长度的等待时长,例如网络较差时确定出的等待时长就较长,网络质量较好时确定出的等待时长就较短,通过合理的匹配达到较好的用户体验。
[0069]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网络连接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上述方法可用于智能设备中,或者用于控制智能设备的终端或APP中,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固定终端,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S13:
[0070]在步骤S11中,检测当前网络,获取当前网络状态参数。
[0071]其中,可以是在网络断开状态下执行步骤S11,以避免在网络连接状态下依然按照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来连接网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0072]在步骤S12中,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参数,确定连接当前网络的当前等待时长。
[0073]在步骤S13中,按照当前等待时长连接当前网络。
[0074]在一实施例中,一般而言,进行网络连接时,所需的等待时长是难以预料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在网络断开的状态下,检测当前网络状态参数。本公开可以通过联网设备上的APP、联网设备自身的模块和联网设备关联的终端中的任一者,来检测当前网络状态参数。根据当前网络状态参数来确定连接到当前网络所需消耗的等待时长,即连接当前网络的当前等待时长。
[0075]其中,步骤S13可实施为以下步骤:启动对当前网络的连接操作,并监测连接操作时长;当连接操作时长达到当前等待时长时,与当前网络建立连接。即,在连接操作时长达到当前等待时长的时候,是与当前网络建立起连接的。
[0076]具体地,连接处理过程如下:如果连接操作时长达到当前等待时长时,未成功接入当前网络,则可以发出用于告知用户连接网络失败的提示,使得用户知道连接失败,以方便用户采取下一步措施;还可以是重新执行步骤S13,从而不需要用户手动重启对当前网络的连接操作,方便用户使用,并且多次重复连接操作,也提高了网络连接的速度和成功率;如果连接操作时长达到当前等待时长之前,就成功接入了当前网络,则结束流程。
[0077]另外,在执行步骤S13的过程中,可以在连接网络的界面上,显示连接操作时长的进度条,例如设计一个时间轴,该时间轴的长度为当前等待时长,在执行步骤S13时,可以在时间轴上同时显示出连接操作时长的实时大小,从而可使得用户获知连接操作的进度,缓解用户等待时的焦躁情绪,提高用户在等待网络连接时的用户体验。
[0078]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公开的方案,在进行网络连接之前,可根据待连接网络的网络状态参数,设置出合理的当前等待时长,避免了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等待同一个较长的等待时间后,才可启动新的连接网络,从而有效的改善了用户体验。
[0079]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当前网络状态参数可以是与提供当前网络的路由器之间进行测试后得到的测试请求与反馈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可以是当前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也可以是预设的与当前网络的网络类型对应的网络状态参数。
[0080]下面分别描述如何获得上述各种类型的当前网络状态参数:
[0081](— )如图2所示,步骤S11包括以下步骤S21-S23,以获得下述时间间隔来作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
[0082]在步骤S21中,向提供所述当前网络的路由器发起测试请求。
[0083]在步骤S22中,接收路由器针对测试请求作出的反馈响应。
[0084]在步骤S23中,确定测试请求与反馈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时间间隔确定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
[0085]例如,向提供当前网络的路由器发送测试包,并记录发送时间;接收该路由器针对测试包返回的反馈包,并记录接收时间;确定发送时间与接收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时间间隔确定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在一实施例中,在连接当前网络之前,可先向提供当前网络的路由器发送多个测试包,并分别记录每个测试包的发送时间,然后记录路由器返回的各个反馈包的返回时间。计算某一个测试包的发送时间和与之相对应的反馈包的返回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上述当前时间间隔。具体地,确定该时间间隔的方法可以实施为以下任一种方法。
[0086]方法一:分别计算发送的N1个测试包与收到的相对应的N1个反馈包的时间差值,选出所有时间差值中数值较大的前M( M〈N1)个时间差值,做该前Μ个时间差值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时间间隔。
[0087]方法二:分别计算发送的Ν2个测试包与收到的相对应的Ν2个反馈包的时间差值。容易得出,该时间差值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的。根据所得到的Ν2个时间差值的数据,可以逆向推导出符合该时间差值分布的正态函数。根据推导出的正态函数,取其置信区间为Χ%(Χ>70)的时间差值分布区域,将该时间差值分布区域的上限作为时间间隔。
[0088]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得到时间间隔,将该时间间隔作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
[008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时间间隔可以较准确的体现出连接与当前网络之间数据交互所需的时长,将该时间间隔作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以确定当前等待时长,更加符合网络实际情况,更加准确。
[0090](二)上述当前网络状态参数还可以是当前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此时,步骤S11可实施为:获取当前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将当前网络的当前信号强度确定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当前网络状态参数也可以是当前网络的网络丢包率、网络时延、网络吞吐量和平均网络传输速度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当前信号强度可以较准确的体现当前网络状态,将当前信号强度作为当前网络状态参数以确定当前等待时长,更加符合网络实际情况,更加准确。
[0091](三)上述当前网络状态参数还可以是与当前网络的网络类型对应的网络状态参数,此时,步骤S11可实施为:获取当前网络的网络类型;将预设的网络类型对应的网络状态参数确定为当前网络的网络状态参数。其中,网络类型可以是WIFI网络、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等任意类型的网络。可预先针对每种网络类型设置其网络状态参数,例如设置WIFI网络的网络状态参数是前述时间间隔,设置蜂窝式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状态参数是信号强度。这样,可以根据网络的特点来设置相应的网络状态参数以实施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0092]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2可实施为步骤D:根据预设的网络状态参数与等待时长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网络状态参数对应的等待时长;将当前网络状态参数对应的等待时长确定为当前等待时长。
[0093]例如,当网络状态参数是上述时间间隔时,上述步骤D可实施为如下方式Α或者方式B:
[0094]方式A
[0095]步骤D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1、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与等待时长之间的预设关系,确定步骤S23确定出的时间间隔对应的等待时长;步骤A2、将时间间隔对应的等待时长确定为连接当前网络的当前等待时长。
[0096]其中,对应关系可以是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与等待时长之间的第一对应关系,也可以是预设的时间间隔与等待时长之间的第二对应关系。
[0097]如果是第一对应关系,如图3所示,步骤A1可包括以下步骤S31-S33:
[0098]在步骤S31中,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中,确定该时间间隔所属的时间间隔区间。
[0099]在步骤S32中,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与等待时长的对应关系中,确定时间间隔所属的时间间隔区间所对应的等待时长。
[0100]在步骤S33中,将确定出的等待时长确定为时间间隔对应的等待时长。
[0101]在该对应关系中,数值范围较大的时间间隔区间,所对应的等待时长较长;数值范围较小的时间间隔区间,所对应的等待时长较短。若时间间隔大于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的上限,则认为该网络的网络通信质量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反馈给用户该网络的通信质量不佳,不建议连接该网络,通过判断时间间隔是否落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内,来剔除网络连接质量较差的网络,避免用户在连接质量较差的网络时耗费大量的等待时间。若时间间隔落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区间内,则可认为该网络的通信质量较佳,可继续执行本方案。
[0102]如果是第二对应关系,在第二对应关系中,列出了每个时间间隔所对应的等待时长,从而步骤A1可实施为:在第二对应关系中,查找步骤S23确定出的时间间隔对应的等待时长,将查找到的等待时长确定为当前等待时长。
[0103]方式B
[0104]利用如下公式来计算当前等待时长,计算公式如下:
[0105]T = To*K<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