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241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其中环境监测方法先获取手机附近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等环境参数,并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在有环境参数超出其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启动报警。因为人们一般都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即使睡眠中,也习惯把手机放置于随手能够够到的地方,一旦手机附近环境中有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对手机用户进行提醒,使其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有助于保障手机用户的生命安全。
【专利说明】
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
【背景技术】
[0002]智能手机(Smartphone),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通过此类程序来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这样一类手机的总称。
[0003]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查询资料、网上购物、与亲朋视频、拍照并分享到社交平台、观看视频等等,可以说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人们已经习惯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之一,即使睡觉时也会放置在随手可以摸到的地方。但目前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大多侧重于娱乐性方面,缺乏保障用户生命安全方面的相应功能。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智能手机的各项功能大多侧重于娱乐性方面,缺乏安全保障方面的功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有助于保障用户生命安全的环境监测方法、装置及手机。
[0005]为此,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方法,用于手机,包括如下步骤:
[0007]获取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中的至少一项;
[0008]将所述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
[0009]若所述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发出报警指令。
[0010]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述若所述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发出报警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0011]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
[0012]若未收到,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所述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
[0013]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
[0014]发送所述环境灾害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15]本发明所述的方法,所述公共短信服务平台包括120急救通信平台、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装置,用于手机,包括:
[0017]环境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中的至少一项;
[0018]比对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
[0019]报警单元,用于在所述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
[0020]本发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0021]指令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
[0022]灾害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在未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时,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所述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
[0023]位置信息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
[0024]发送单元,用于发送所述环境灾害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25]本发明所述的装置,所述公共短信服务平台包括120急救通信平台、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2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手机,包括上述环境监测装置和与其有信息交互的环境参数采集装置以及报警装置;
[0027]所述环境参数采集装置,用于采集环境参数并传输至所述环境监测装置;
[0028]所述报警装置,用于在收到所述环境监测装置发出的报警指令后进行报警提示。
[0029]本发明所述的手机,所述环境参数采集装置包括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
[0030]本发明所述的手机,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
[0031]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方法,先获取手机附近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等环境参数,并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在有环境参数超出其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启动报警。因为人们一般都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即使睡眠中,也习惯把手机放置于随手能够够到的地方,一旦手机附近环境中有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对手机用户进行提醒,使其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有助于保障手机用户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环境监测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的流程图;
[0035]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环境监测装置的一个具体实例的原理框图;
[003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手机的一个具体实例的原理框图。
[0037]附图标记:
[0038]1-环境参数获取单元;2-比对单元;3-报警单元;4-指令检测单元;5-灾害信息确定单元;6-位置信息获取单元;7-发送单元;11-环境监测装置;12-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3-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4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42]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43]实施例1
[00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方法,用于手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0045]S1.获取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中的至少一项。
[0046]S2.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若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进入步骤S3,若没有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返回步骤SI。具体地,若烟雾浓度超出其安全阈值,说明手机附近存在着火点,有发生火灾的风险;若一氧化碳浓度超出其安全阈值,说明手机附近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处于该环境中的人存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若振动幅度超出其安全阈值,说明放置手机的地方(比如床头柜)发生了剧烈震动,有可能发生了地震灾害。
[0047]S3.发出报警指令。具体地,在有环境参数超出安全阈值时,说明手机附近环境存在发生火灾、一氧化碳中毒、地震灾害的可能性,通过发出报警指令启动报警,即使手机用户处于睡梦中,也能够叫醒手机用户,使其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
[0048]本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方法,先获取手机附近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等环境参数,并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在有环境参数超出其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启动报警。因为人们一般都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即使睡眠中,也习惯把手机放置于随手能够够到的地方,一旦手机附近环境中有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对手机用户进行提醒,使其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有助于保障手机用户的生命安全。
[0049]优选地,步骤S3之后还包括:
[0050]S4.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若未收到,进入步骤S5,若收到,根据指令关闭报警装置。具体应用中,可以将用户按下某些按键所产生的按键信息预先设置为关闭报警的指令,比如可以将手机用户按下音量键时产生的按键信息视为用户发出的关闭报警的指令。具体地,当通过报警提醒手机用户周围环境存在危险后,如果提醒产生作用且灾情在手机用户可控的范围内或者报警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误报的情况下,手机用户一般会发出关闭报警的指令。因此通过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能够有效判断出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如果预设时间(一般设置为5-10分钟)内还没有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说明报警提醒没有生效(比如用户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无法对报警提示有所响应)或者当前灾情不可控,用户无暇发出关闭报警的指令,此时用户的人身安全显然受到威胁。
[0051]S5.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具体地,若烟雾浓度超出安全阈值,说明发生火灾;若一氧化碳浓度超出安全阈值,说明发生煤气中毒;若振动幅度超出安全阈值,说明发生地震等类似灾害。
[0052]S6.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
[0053]S7.发送环境灾害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地,公共短信服务平台包括120急救通信平台、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54]本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方法,通过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能够有效判断出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当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也即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以及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并发送环境灾害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及时将手机用户所面临的灾害、威胁等信息以及手机用户所处位置信息及时发送至能够对其提供救援的部门或者人,有助于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救助,脱离危险环境。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接收的上述信息,准确对救援地点进行定位,并能通过上述信息有针对性的派出具有专业知识的救援人员参与救助,有助于提升救援的成功率。
[0055]实施例2
[00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环境监测装置,用于手机,如图2所示,包括:
[0057]环境参数获取单元I,用于获取环境参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中的至少一项。
[0058]比对单元2,用于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
[0059]报警单元3,用于在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
[0060]本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装置,先获取手机附近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等环境参数,并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在有环境参数超出其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启动报警。因为人们一般都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即使睡眠中,也习惯把手机放置于随手能够够到的地方,一旦手机附近环境中有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对手机用户进行提醒,使其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有助于保障手机用户的生命安全。
[0061 ] 优选地,还包括:
[0062]指令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
[0063]灾害信息确定单元5,用于在未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时,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
[0064]位置信息获取单元6,用于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
[0065]发送单元7,用于发送环境灾害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66]优选地,公共短信服务平台包括120急救通信平台、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中的至少一个。
[0067]本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装置,通过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能够有效判断出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当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也即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以及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并发送环境灾害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及时将手机用户所面临的灾害、威胁等信息以及手机用户所处位置信息及时发送至能够对其提供救援的部门或者人,有助于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救助,脱离危险环境。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接收的上述信息,准确对救援地点进行定位,并能通过上述信息有针对性的派出具有专业知识的救援人员参与救助,有助于提升救援的成功率。
[0068]实施例3
[006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机,如图3所示,包括实施例2中的环境监测装置11和与其有信息交互的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以及报警装置13。
[0070]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用于采集环境参数并传输至环境监测装置11。
[0071]报警装置13,用于在收到环境监测装置11发出的报警指令后进行报警提示。
[0072]本实施例中的手机,通过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先获取手机附近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等环境参数,并通过环境监测装置11将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在有环境参数超出其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启动报警装置13报警。因为人们一般都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即使睡眠中,也习惯把手机放置于随手能够够到的地方,一旦手机附近环境中有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报警对手机用户进行提醒,使其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有助于保障手机用户的生命安全。另,手机中的环境监测装置11通过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能够有效判断出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当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也即手机用户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以及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并发送环境灾害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及时将手机用户所面临的灾害、威胁等信息以及手机用户所处位置信息及时发送至能够对其提供救援的部门或者人,有助于用户第一时间获得救助,脱离危险环境。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接收的上述信息,准确对救援地点进行定位,并能通过上述信息有针对性的派出具有专业知识的救援人员参与救助,有助于提升救援的成功率。
[0073]优选地,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包括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能够准确采集到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以及振动幅度等信息,为监测环境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0074]优选地,报警装置13包括蜂鸣器。性能稳定能耗低。
[0075]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0076]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0077]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078]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主权项】
1.一种环境监测方法,用于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中的至少一项; 将所述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 若所述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发出报警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发出报警指令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 若未收到,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所述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 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 发送所述环境灾害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短信服务平台包括120急救通信平台、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中的至少一个。4.一种环境监测装置,用于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境参数获取单元(I),用于获取环境参数,所述环境参数包括环境中的烟雾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振动幅度中的至少一项; 比对单元(2),用于将所述环境参数与其对应的预设的安全阈值进行比对; 报警单元(3),用于在所述环境参数超出其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发出报警指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令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 灾害信息确定单元(5),用于在未收到关闭报警的指令时,根据超出安全阈值的所述环境参数确定环境灾害信息;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6),用于获取手机当前所处地理位置信息; 发送单元(7),用于发送所述环境灾害信息和所述地理位置信息至预设的电话号码、邮箱以及公共短信服务平台中的至少一个。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短信服务平台包括120急救通信平台、12110短信报警平台中的至少一个。7.一种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环境监测装置(I I)和与其有信息交互的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以及报警装置(13); 所述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用于采集环境参数并传输至所述环境监测装置(11); 所述报警装置(13),用于在收到所述环境监测装置(11)发出的报警指令后进行报警提不O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数采集装置(12)包括烟雾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装置(13)包括蜂鸣器。
【文档编号】H04M1/21GK105847561SQ201610187617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9日
【发明人】于学伟
【申请人】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