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66377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上行接收时隙包括上行导频时隙和上行子帧时隙;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该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各项干扰特征判定,并根据得到的与该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该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根据确定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该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即,在本方案中,可根据设定干扰流程自动进行干扰检测,从而可减少人工干扰分析的误差,提高干扰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专利说明】
_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TD-LTE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系统的帧结构具 有时分双工的特殊性,也就是说,在TD-LTE帧内,有些子帧是下行的,有些子帧是上行的, 通过调整上行和下行子帧数的配比,TD-LTE系统可满足不同的上下行数据传输业务的比例 需求。
[0003] 另外,如图1所示(图1为TD-LTE帧结构示意图),TD-LTE系统引入了特殊子帧 来进行上下行转换。具体地,在一个TD-LTE帧中,可包含1个或2个特殊子帧,且,每一特殊 子帧由 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 (Guard Period,保护间隔) 和UpPTS (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三部分组成。即,TD-LTE系统可通过 GP作为代价,使得同一频段上同时实现上下行数据传输。
[0004] 但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由于TD-LTE系统的帧结构具有时分双工的特殊性, TD-LTE基站可能在上行接收时隙(如UpPTS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受到来自异系统的系 统外干扰,引起交叉时隙干扰。其中,引起交叉时隙干扰的原因可能为:
[0005] (1)、时隙配比不同;例如,若同一区域内的TD-LTE基站同频组网、但采用不同的 时隙配置,则由于时隙切换点不同,某个TD-LTE基站的发射信号可能被作为临基站的接收 信号,产生严重干扰,引起交叉时隙干扰,其中,干扰强度可取决于基站设备指标及其空间 隔离度。
[0006] (2)、远距离同频干扰;相距很远的两个TD-LTE基站间,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 远端发射源的信号经过传播延迟到达近端同频的目标TD-LTE基站后,可能会进入目标 TD-LTE基站的其他传输时隙,从而影响近端目标TD-LTE基站的正常工作,引起交叉时隙干 扰。
[0007] (3)、基站失步;由于基站失步会导致上行时隙不同步,因而会引起交叉时隙干扰。
[0008] 具体地,在现有的干扰检测方案中,可采用人工操作干扰检测仪表分析受扰系统 和施扰系统的信号的方式来检测TD-LTE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但是,由于施扰频段 的施扰信号是强信号,受扰频段的干扰信号是弱信号,且现有干扰检测仪表一般没有这么 大的动态范围,所以不能同时分析受扰系统和施扰系统,必须逐次分析两个系统,导致无法 检测出时间很短的干扰,使得干扰检测的准确性差;其次,现有的干扰检测方案,对操作人 员的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人工操作,效率低、可重复性差。
[0009] 也就是说,当前使用的干扰检测方法存在检测干扰的效率低以及准确性差的问 题,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干扰检测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的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干扰检测方 法存在检测干扰的效率低以及准确性差的问题。
[00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包括:
[0012] 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其中,所述上行 接收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导频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
[0013]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 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并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 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014]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的与所 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 扰。
[0015] 其中,所述设定时间段包括M1个第一设定子时间段,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包括 M2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所述M i、M2S任意正整数;且,
[0016] 获取到的每一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包括M3 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114组与上行 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所述M 3、M4为正整数;以及,
[0017] 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任 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分别在频域被划分为N组;所述N为正整数,且所述 N的取值与所述设定基站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资源块RB的个数相关。
[0018] 进一步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 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19] 确定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 据的平均值;
[0020] 根据确定的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大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小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 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
[0021] 优选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包括:
[0022]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 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 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N*1的矩阵数组;
[0023] 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对应的数 值最小的K个第二数据;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的取值的一半;
[0024] 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之间的差 值;
[0025]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0026]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 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0027] 优选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包括:
[0028]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 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 段内的每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以及,每一 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M 2*M5的矩阵数组;所述M 5为正整数, 且所述M5的取值与所述M 3以及所述M 4二者之和相等;
[0029] 将所述%*115的矩阵数组中的每一对应的数值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 为第一标识,每一对应的数值不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个 M2=KM5的矩阵数组;
[0030] 确定所述第二个M2*M5的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 行数与所述第二个%*115的矩阵数组的总行数之商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其中,针 对任意两个数据行,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具备相同数据模式是指,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 的第一数据行所包含的每一列数据分别与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二数据行所包含的 相应列上的数据 相同;
[0031]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
[0032] 优选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 包括:
[0033]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 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 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
[0034] 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并确定所 述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0035]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0036]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 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 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
[0037] 优选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 干扰置信度,包括:
[0038]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 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每一干扰特征判定结 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0039]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以及各 干扰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040] 优选地,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 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 隙干扰,包括:
[0041]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 在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2]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 信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3]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4]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且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 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5]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 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导频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6]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 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子帧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7]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不存 在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48] 其中,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与第二置信度阈值均为正数,且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 大于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
[0049]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包括:
[0050]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 其中,所述上行接收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导频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
[0051] 处理单元,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 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 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并根据得 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 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052]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 及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 交叉时隙干扰。
[0053] 其中,所述设定时间段包括M1个第一设定子时间段,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包括 M2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所述M i、M2S任意正整数;且,
[0054] 获取到的每一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包括M3 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114组与上行 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所述M 3、M4为正整数;以及,
[0055] 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任 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分别在频域被划分为N组;所述N为正整数,且所述 N的取值与所述设定基站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资源块RB的个数相关。
[0056]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的与 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 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前,确定各第一设定子 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
[0057] 根据确定的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大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小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 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
[0058]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 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个RB 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N*1的矩阵数 组;
[0059] 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对应的数 值最小的K个第二数据;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的取值的一半;
[0060] 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之间的差 值;
[0061]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0062]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 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0063]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 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 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 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以及,每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M 2*M5 的矩阵数组;所述仏为正整数,且所述M 5的取值与所述M 3以及所述M 4二者之和相等;
[0064] 将所述%*115的矩阵数组中的每一对应的数值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 为第一标识,每一对应的数值不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个 m2*m5的矩阵数组;
[0065] 确定所述第二个M2*M5的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 行数与所述第二个%*115的矩阵数组的总行数之商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其中,针 对任意两个数据行,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具备相同数据模式是指,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 的第一数据行所包含的每一列数据分别与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二数据行所包含的 相应列上的数据 相同;
[0066]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
[0067]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 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每个RB 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第二个N*1的 矩阵数组;
[0068] 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并确定所 述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0069]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0070]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 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 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
[0071]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与所 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关的每一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0072]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以及各 干扰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073]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 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 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74]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 信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75]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76]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且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 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77]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 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导频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
[0078]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 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子帧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
[0079]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不存 在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080] 其中,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与第二置信度阈值均为正数,且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 大于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
[0081]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008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可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 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其中,所述上行接收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 导频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并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 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再 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 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 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即,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 可根据获取到的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基于设定的干 扰检测流程自动进行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干扰检测,从而可减少人工干 扰分析所带来的误差,提高干扰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8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 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 的附图。
[0084] 图1所示为TD-LTE帧的结构示意图;
[0085]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一种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86]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的一种干扰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87]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 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88] 实施例一:
[0089]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如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 述干扰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0090] 步骤201 :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其中, 所述上行接收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导频时隙(UpPTS)以及上行子帧时隙 (ULSlot,Uplink subframe Slot)〇
[0091] 其中,所述设定时间段包括M1个第一设定子时间段,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包括 M2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所述M i、M2S任意正整数;且,
[0092] 获取到的每一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包括M3 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114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所述M 3、M4为正整数;以及,
[0093] 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任 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分别在频域被划分为N组,所述N为正整数,且所述 N的取值与所述设定基站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RB的个数相关。具体地,在LTE中,以 系统带宽B为20M为例,其在频域上可被分为100个RB。
[0094]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到的干扰数据通常可指的是干扰功率 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0095] 下面举例说明步骤201所述的干扰数据的获取过程:
[0096] 假设,可对设定的目标基站Nc进行3小时的干扰检测(即设定时间段可为3小时) 以获取相应的干扰数据;且,假设该设定时间段可被分为3个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即第一设 定子时间段可为1小时),在每个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可按照周期为15分钟的方式进行相 应的干扰检测(即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可被划分4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每一第二设定 子时间段可为15分钟);以及,假设在每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可通过检测某一个上行导 频时隙所占用的2个OFDM符号(如UpPTSl、UpPTS2)的干扰情况以及某一个上行子帧的2 个上行子帧时隙(如ULSlotl、ULSlot2)的干扰情况的方式来获取相应的干扰数据;以及, 假设,该目标基站Nc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RB的个数为100个,则获取到的与该目标 基站Nc相关的干扰数据可如下表1所示。
[0097] 表1 :获取到的与目标基站Nc相关的干扰数据
[0098]
[0099] 其中,表1中的与UpPTS相对应的每一个xl,···,xlOO即表示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 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且与UpPTS相对应的每一个xl,…,XlOO 中的各数据即表示频域上的各RB所对应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 扰数据;以及,与ULSlot相对应的每一个xl,…,XlOO即表示任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且与ULSlot相对应的每一个xl,…,xlOO中的各数据即表示频域上的各RB 所对应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
[0100] 步骤202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 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 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并根据得到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101] 步骤203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 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 时隙干扰。
[0102]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可根据获取到的设定基站的上行接 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基于设定的干扰检测流程自动进行所述设定基站 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干扰检测,从而可减少人工干扰分析所带来的误差,提高干扰检 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0103] 进一步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 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0104] 步骤Sl :确定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 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
[0105] 其中,当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时,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 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个数为N*M 2*M3个;当所述任 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子帧时隙时,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 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个数为N*M 2*M4个。
[0106] 可选地,以前述表1中获取到的干扰数据为例,对步骤Sl进行具体说明。
[0107] 假设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则首先可计算第1小时内的 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具体可计算第1小时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 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由于如表1所示,在第1小时内分别检测了 2个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在4个周期内的干扰数据,并得到了 2*4组与上行导 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并且每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 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在频域均被划分为100组,因而,第1小时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 的干扰数据的总个数为100*2*4,相应地,用第1小时内的所有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 扰数据的总值除以第1小时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总个数,即可得到第 1小时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类似的再分别计算第2小时内和 第3小时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
[0108]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 数据的平均值的具体过程与上述确定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的具体过程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0109] 步骤S2 :根据确定的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大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小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 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
[0110] 进一步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确定其对应的干扰忙闲时段之后,可 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 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 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
[0111] 具体地,下面将分别对步骤202所述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0112] 一、带内平坦特征判定
[0113]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可具体实施为:
[0114] 步骤Al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 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 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 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N*1的矩阵数组。
[0115] 其中,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 平坦特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 收时隙的同一或多个最小检测单位相对应的干扰数据。
[0116] 例如,以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且获取到的干扰数据如 表1所示为例,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 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和/或, 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pPTS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17] 再例如,以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子帧时隙,且获取到的干扰数据 如表1所示为例,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 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LSlot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和/ 或,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LSlot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限定。
[0118] 步骤A2 :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 对应的数值最小的K个第二数据;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的取值的 一半。
[0119]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 以及,对应的数值最小的K个第二数据之前,可先删除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的MK个最大 值和MK个最小值,这样是为了删除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的可能的坏点数据,从而使得数 据结果更加准确。
[0120] 步骤A3 :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 之间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 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0121] 可选地,假设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且,假设根据步骤 S1-S2确定第1小时为上行导频时隙所对应的干扰忙时段,以及,假设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 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为相应干扰 忙时段内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则以前述表1中获取到的干扰数据为例,对获取 到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可具体执行为:
[0122] 根据第1小时所包括的4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第1小时内的每 个RB所对应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100*1的矩阵数组,并删除该 100*1的矩阵数组中MK个最大值和MK个最小值,剩下的数据集合记为TP1,即TPl为一个 (100-2*MK)*1的矩阵数组;
[0123]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将TPl中的干扰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排序后的矩阵数组 TPl',再从ΤΡΓ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对应的数值最小的 K个第二数据,再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之 间的差值,并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即确定以下公式是否成立:
[0124]
[0125] 其中,K为选取的最大值/最小值的个数,thl为设定的第一阈值,表示功率波动的 上限;
[0126] 最后,若确定所述差值不大于thl,则可确定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 备带内平坦特征,若否,则可确定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0127]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是否具备带内平坦特 征的具体判定过程与上述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是否具备带内平坦 特征的具体判定过程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0128] 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
[0129]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可具体实施为:
[0130] 步骤Bl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 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 以及,每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M 2*M5的矩阵数组;所述M 5 为正整数,且所述M5的取值与所述M 3以及所述M 4二者之和相等。
[0131] 步骤B2:将所述M2*M^矩阵数组中的每一对应的数值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 据标识为第一标识,每一对应的数值不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得到 第二个M 2*M5的矩阵数组。
[0132] 步骤B3:确定所述第二fM2*M5的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 据行的行数与所述第二个%*11 5的矩阵数组的总行数之商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 其中,针对任意两个数据行,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具备相同数据模式是指,所述任意两个数 据行中的第一数据行所包含的每一列数据分别与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二数据行所 包含的相应列上的数据一一相同;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 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
[0133] 可选地,假设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且,假设根据步骤 S1-S2确定第1小时为上行导频时隙所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则以前述表1中获取到的干扰数 据为例,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可具 体执行为:
[0134] 根据第1小时所包括的8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 据(即,4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4组与UpPTS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8 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即,4组与ULSlot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4组与 ULSlot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第1小时内的每一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 均值(即每一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中的100个数据的平均值)、每一组与UpPTS2 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每一组与ULslot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每一组与ULslot2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得到一个4*4的矩阵数组,记为TP2 ;
[0135] 将TP2矩阵数组中的每个元素与设定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并将对应的数值大于 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可记为1),将对应的数值小于设 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其中,第二标识可记为〇),得到第二个4*4的矩阵数 组,记为TP2' ;
[0136] 确定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行数;其 中,所述TP2'矩阵数组的数据模式可包括以下几种:
[0137] (l)TP2'PAT1(n) = (TP2,(n,l) = = 1)&(TP2'(n,2) = = 0)&(TP2'(n,3)= =0)&(TP2'(n,4) = = 0) ;(2)TP2'PAT2(n) = (TP2,(n,l) = = 1)&(TP2'(n,2)= =1)&(TP2'(n,3) = = 0)&(TP2'(n,4) = = 0) ;(3)TP2'PAT3(n) = (TP2,(n,l)== 1)&(TP2'(n,2) = = 1)&(TP2'(n,3) = = 1)&(TP2'(n,4) = = 0) ;(4)TP2'PAT4(n)= (TP2,(n,l) == 1)&(TP2,(n,2) == 1)&(TP2,(n,3) == 1)&(TP2,(n,4) == I);
[0138] 相应地,根据上述数据模式确定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 模式的数据行的行数的公式可如下所述:
[0139] NI = sum(TP2' PAT1),表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1) 的数据行的总行数;
[0140] N2 = sum(TP2' PAT2),表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⑵ 的数据行的总行数;
[0141] N3 = sum(TP2' PAT3),表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3) 的数据行的总行数;
[0142] M = sum(TP2' PAT4),表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4) 的数据行的总行数;
[0143] 确定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行数与所述 TP2'矩阵数组的总行数的比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即确定以下公式是否成立:
[0144]
[0145] 其中,N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总行数;Nl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 备相同数据模式(1)的数据行的总行数;N2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 数据模式(2)的数据行的总行数;N3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 式(3)的数据行的总行数;M为所述TP2'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4) 的数据行的总行数;th3为设定的比例门限值。
[0146]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公式可知,只要Nl~M中有任何一个值占总个数N的比例 超过th3,则认为满足相应的干扰一致性条件,即认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否则,则认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 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
[0147]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是否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的具体判定过程、与上述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是否具备干扰一 致性特征的具体判定过程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0148] 三、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
[0149]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可具体实 施为:
[0150] 步骤Cl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 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 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 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
[0151] 其中,该步骤Cl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闲时段内的、与对获取到的与所 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 据属于同一或多个最小检测单位的干扰数据。
[0152] 例如,以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且获取到的干扰数据如 表1所示为例,若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 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则步骤 Cl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若在对获取 到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 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pPTS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则步骤Cl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 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pPTS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0153] 再例如,以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子帧时隙,且获取到的干扰数据 如表1所示为例,若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 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LSlot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则 步骤Cl所依据的干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LSlot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若在 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 扰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LSlot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则步骤Cl所依据的干扰 数据可为相应干扰忙时段内的、与ULSlot2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 限定。
[0154] 步骤C2 :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 并确定所述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之间的第二差 值。
[0155] 其中,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指的是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的各 干扰数据的平均值,计算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指的是计算所述第二个N*1 的矩阵数组中的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0156]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与前述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时,对N*1的矩阵数组中的数 据进行删除处理的过程相对应,在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 数组的平均值之前,可先删除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中的、与所述N*1的矩阵数组的数 据删除处理中同样位置的2*MK个数据,即,删除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中的可能的坏 点数据,从而使得数据结果更加准确。
[0157] 步骤C3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 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若 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 闲时干扰的特征。
[0158] 可选地,假设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为上行导频时隙,且,假设根据步骤 S1-S2确定第2小时为上行导频时隙所对应的干扰闲时段,以及,假设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 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时,所依据的干扰数据为相应干扰 忙时段内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则以前述表1中获取到的干扰数据为例,对获取 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 可具体执行为:
[0159] 根据第2小时所包括的4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第2小时内的每 个RB所对应的与UpPTSl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100*1的矩阵数组,并删除该 100*1的矩阵数组中与所述TPl矩阵数组的数据删除处理中同样位置的2*MK个数据,剩下 的数据集合记为TP3,即TP3也是一个(100-2*MK)*1的矩阵数组;
[0160] 分别计算所述TPl矩阵数组和所述TP3矩阵数组的平均值,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称为第二差值),再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即确定以下公式是否 成立:
[0161] mean(TPl)-mean(TP3) ^offset;
[0162] 其中,mean (TPl)为所述TPl矩阵数组的平均值,mean (TP3)为所述TP3矩阵数组 的平均值,offset为设定的第三阈值,可表示为干扰忙时段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的平均值与干扰闲时段内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之差;
[0163] 最后,若确定所述第二差值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则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 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即忙时干扰明显大于闲时 干扰),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 时干扰的特征。
[0164]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是否具备忙时干扰大 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的具体判定过程与上述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 数据是否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的具体判定过程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对 此不作赘述。
[0165]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在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 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之后,可同时对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上 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相应的干扰特定判定;或者,也可按照设定顺序,先对上 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相应的干扰特定判定,再对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 数据进行相应的干扰特定判定,或者,先对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相应的干 扰特定判定,再对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相应的干扰特定判定,本发明实施 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0166]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 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 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时,具体的 判定顺序并不受限制,如,可先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之后进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最 后进行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或者,先进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之后进行带内平坦 特征判定,最后进行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
[0167] 进一步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 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后,即可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 时隙干扰置信度。
[0168] 可选地,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上述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 时隙干扰置信度,可具体实施为:
[0169]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 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每一干扰特征判定结 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0170]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以及各 干扰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171] 可选地,假设可用Cl来标识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是否具备带内平 坦特征,则确定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关的带内平坦特征判定结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可为:若确定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则cl为1,否则cl为 0。同理,可用c2 = 1标识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用c2 = 〇标识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可用c3 = 1标识与上行导 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用c3 = 0标识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 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可用c4 = 1标识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 扰一致性特征,用c4 = 0标识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 可用c5 = 1标识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 特征,用c5 = 0标识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 扰的特征;可用c6 = 1标识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 时干扰的特征,用c6 = 0标识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 于闲时干扰的特征。
[0172] 相应地,若确定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 取值为,cl = 1,c3 = 1,c5 = 0, 即,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以及干扰一致性特征,但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则可根据以下公式 计算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173] BPuppts= BP1. cl+BP3. c3+BP5. c5 ;
[0174] 其中,BPupptsS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BPl为带内平坦特 征判定取值对应的置信度权重,BP3为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置信度权重,BP5为 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置信度权重,其中,BPl、BP3和BP5可 根据经验值预先设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且,BPl、BP3和BP5三者之和通常为 1〇
[0175] 再例如,若确定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 取值为,c2 = 1,c4 = 0, c6 = 1,即,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以及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但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征,则可根据以下公式 计算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176] BPULslot= BP2. c2+BP4. c4+BP6. c6 ;
[0177] 其中,BPub3lcit为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BP2为带内平坦特 征判定取值对应的置信度权重,BP4为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置信度权重,BP6为 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置信度权重,其中,BP2、BP4和BP6也 可根据经验值预先设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且,BP2、BP4和BP6三者之和通常 为1。
[0178] 进一步地,在得到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之后,即可根据 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
[0179] 可选地,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 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 隙干扰,可具体实施为:
[0180]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 在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181]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 信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即,最终的置信度为 对应的数值相对较大的一个;
[0182]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即,最终的置信度为 对应的数值相对较大的一个;
[0183]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且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 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184]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 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导频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即,最终的置信度为对应的数值相对较大的一个;
[0185]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 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子帧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即,最终的置信度为对应的数值相对较大的一个;
[0186]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不存 在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187] 其中,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与第二置信度阈值均为正数,且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 大于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
[0188] 例如,假设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为0. 7,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为0. 5,且假设 根据步骤202确定的与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为0. 7,与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为0. 6,则可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 交叉时隙干扰。
[0189]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以及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可根据经验值预先 设定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0190] 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技术人员能够获得所述设定基站的干扰检测结果,可将确定 的干扰检测结果输出到相应的显示界面,并同时输出与干扰检测结果对应的数值较大的一 个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值,以方便技术人员查看,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赘述。
[0191]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可 根据获取到的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基于设定的干扰 检测流程自动进行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干扰检测,从而可减少人工干扰 分析所带来的误差,提高干扰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0192] 实施例二
[0193] 基于与本发明实施例一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干扰数据检 测装置,该干扰数据检测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重复之 处不再赘述,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主要可包括:
[0194] 获取单元31,可用于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 据;其中,所述上行接收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导频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
[0195] 处理单元32,可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 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 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并根 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196] 确定单元33,可用于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 度以及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 存在交叉时隙干扰。
[0197] 其中,所述设定时间段包括M1个第一设定子时间段,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包括 M2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所述M i、M2S任意正整数;且,
[0198] 获取到的每一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包括M3 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114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 应的干扰数据;所述M 3、M4为正整数;以及,
[0199] 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任 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分别在频域被划分为N组;所述N为正整数,且所述 N的取值与所述设定基站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资源块RB的个数相关。
[0200]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32,还可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 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 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前,确定各第一设 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
[0201] 根据确定的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大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小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 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
[0202]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32,可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 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 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N*1的矩 阵数组;
[0203] 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对应的数 值最小的K个第二数据;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的取值的一半;
[0204] 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之间的差 值;
[0205]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0206]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 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0207]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32,可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 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 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以及,每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 M2*M5的矩阵数组;所述M5S正整数,且所述^的取值与所述心以及所述M 4:者之和相等;
[0208] 将所述%*115的矩阵数组中的每一对应的数值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 为第一标识,每一对应的数值不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个 M2=KM5的矩阵数组;
[0209] 确定所述第二fM2*M5的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 行数与所述第二个%*115的矩阵数组的总行数之商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其中,针 对任意两个数据行,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具备相同数据模式是指,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 的第一数据行所包含的每一列数据分别与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二数据行所包含的 相应列上的数据 相同;
[0210]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 特征。
[0211]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32,可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 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每 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第二个 N*1的矩阵数组;
[0212] 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并确定所 述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0213]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0214]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 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 据不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
[0215]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32,可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关的每一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0216]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以及各 干扰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 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0217]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33,可具体用于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 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不小于设定的第 一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218]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 信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219]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220]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且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 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221]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 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导频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
[0222]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 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 度阈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子帧时隙信道 内交叉时隙干扰;
[0223]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 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不存 在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0224] 其中,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与第二置信度阈值均为正数,且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 大于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
[0225]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可 根据获取到的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基于设定的干扰 检测流程自动进行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的干扰检测,从而可减少人工干扰 分析所带来的误差,提高干扰检测的效率及准确性。
[0226]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 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 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 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 序产品的形式。
[0227]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 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 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 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 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 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的装置。
[0228]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 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 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 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0229]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 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 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 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0230]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 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 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 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 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
[0231] 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主权项】
1.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其中,所述上行接收 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导频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 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 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并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 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 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的与所述上 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时间段包括M i个第一设定子时间 段,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包括M2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所述Μ ρ 112为任意正整数;且, 获取到的每一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包括M3组与 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M4组与上行子帧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所述M 3、M4为正整数;以及, 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任一组 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分别在频域被划分为N组;所述N为正整数,且所述N的 取值与所述设定基站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资源块RB的个数相关。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 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 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前,所述方法还包 括: 确定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 平均值; 根据确定的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 数据的平均值,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大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小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 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 扰特征判定结果,包括: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 的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N*1的矩阵数组; 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对应的数值最 小的K个第二数据;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的取值的一半; 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 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包括: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 的干扰忙时段内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 的每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以及,每一组与 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M 2*M5的矩阵数组;所述Μ 5为正整数,且所 述Μ5的取值与所述Μ 3以及所述Μ 4二者之和相等; 将所述%*115的矩阵数组中的每一对应的数值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一 标识,每一对应的数值不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个%*115的 矩阵数组; 确定所述第二fM2*M5的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行数 与所述第二个%*115的矩阵数组的总行数之商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其中,针对任 意两个数据行,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具备相同数据模式是指,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 一数据行所包含的每一列数据分别与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二数据行所包含的相应 列上的数据 相同;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特 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 征。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得到 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包括: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 的干扰闲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 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并确定所述N*1 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 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 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7.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 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包括: 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 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每一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对 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以及各干扰 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8.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 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时隙干扰,包括: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全 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 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且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 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 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 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 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 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不存在信 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与第二置信度阈值均为正数,且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大于 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9. 一种干扰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设定基站的上行接收时隙在设定时间段内受到的干扰数据;其中, 所述上行接收时隙包括以下两种类型的时隙:上行导频时隙以及上行子帧时隙; 处理单元,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 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及忙闲时 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得到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并根据得到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 接收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以及确 定的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确定所述设定基站是否存在交叉 时隙干扰。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时间段包括M i个第一设定子时间 段,每一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包括M2个第二设定子时间段,所述Μ ρ 112为任意正整数;且, 获取到的每一第二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包括M3组与 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M4组与上行子帧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所述M 3、M4为正整数;以及, 获取到的任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以及,任一组 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分别在频域被划分为N组;所述N为正整数,且所述N的 取值与所述设定基站对应的系统在频域所具备的资源块RB的个数相关。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在对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 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进行包括带内平坦特征判定、干扰一致性特征判定、以 及忙闲时段干扰差值特征判定在内的干扰特征判定之前,确定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 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确定的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 数据的平均值,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大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 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将对应的平均值最小的第一设定子时间段作为与所述任一类型 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 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N*1的矩阵数组; 从所述N*1的矩阵数组中,选取对应的数值最大的K个第一数据,以及,对应的数值最 小的K个第二数据;所述K为正整数,且所述K的取值不大于所述N的取值的一半; 确定所选取的K个第一数据的平均值与所选取的K个第二数据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是否不大于设定的第一阈值;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带内平坦特征, 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带内平坦特征。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干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 隙相对应的干扰忙时段内的每一组与上行导频时隙所占用的OFDM符号相对应的干扰数据 的平均值,以及,每一组与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11 5的矩阵数 组;所述仏为正整数,且所述Μ 5的取值与所述Μ 3以及所述Μ 4二者之和相等; 将所述%*115的矩阵数组中的每一对应的数值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一 标识,每一对应的数值不大于设定的第二阈值的数据标识为第二标识,得到第二个%*115的 矩阵数组; 确定所述第二fM2*M5的矩阵数组的各数据行中,具备相同数据模式的数据行的行数 与所述第二个%*115的矩阵数组的总行数之商是否不小于设定的比例门限值;其中,针对任 意两个数据行,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具备相同数据模式是指,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 一数据行所包含的每一列数据分别与所述任意两个数据行中的第二数据行所包含的相应 列上的数据 相同;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干扰一致性特 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具备干扰一致性特 征。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获取到的与所述任一类 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 扰数据,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闲时段内的每个RB所对应的 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的平均值,得到第二个N*1的矩阵数 组; 分别计算所述N*1的矩阵数组和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并确定所述N*1 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二个N*1的矩阵数组的平均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差值是否不小于设定的第三阈值; 若是,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 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若否,则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应的干扰数据不 具备忙时干扰大幅度大于闲时干扰的特征。15. 如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针对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根据得到的与所述任一类型 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结果,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 每一干扰特征判定结果对应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 根据确定的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关的各干扰特征判定取值,以及各干扰 特征判定取值对应的权重,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确定与所述任一类型的上行接收时隙相对 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16. 如权利要求9~11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 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则确 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 阈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不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值且均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 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全上行时隙信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 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导频时隙信道内交 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 值,并且确定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小于设定的第一置信度阈 值且不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存在疑似上行子帧时隙信道内交 叉时隙干扰; 若确定与所述上行导频时隙相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和与所述上行子帧时隙相 对应的交叉时隙干扰置信度均小于设定的第二置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设定基站不存在信 道内交叉时隙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与第二置信度阈值均为正数,且所述第一置信度阈值大于 所述第二置信度阈值。
【文档编号】H04L27/26GK106034100SQ201510111916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3日
【发明人】张瑞艳, 闫渊, 张俪, 王大鹏, 王军
【申请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