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座及通讯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90406阅读:来源:国知局
也不利 于手机薄形化设计。出于上述考虑,将第一卡槽11的深度设置为micro-SIM卡22厚度的 1/3~1/2之间。
[0036]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第一SIM卡为标准SIM卡21,所述第二SIM卡为 micro-SIM卡 22。
[0037] 具体地,在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及到所述第一SIM卡和第二SIM卡可W是标准SIM 卡21、micr〇-SIM卡22、nan〇-SIM卡23中的任意两种,而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SIM卡为 标准SIM卡21,所述第二SIM卡为micro-SIM卡22,如此便提供了一种可W插设micro-SIM 卡22和nano-SIM卡23的SIM卡座1。
[0038] 进一步地,参照图5,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卡座本体10上还设有由所述第 二卡槽12的槽底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nano-SIM卡23的第S卡槽13。
[0039] 本实施例中通过增设第S卡槽13使SIM卡座1能够插设标准SIM卡21、micr〇-SIM 卡22、nan〇-SIM卡23中的任意一种;如此,当用户换手机时,用户的SIM卡2均可W插设于 安装有本实施例的SIM卡座1的手机。运样,本实施例中的SIM卡座1的功能更完善。
[0040]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述第一^槽11的长度为25mm~26mm,宽度为15mm~ 16mm;所述第二卡槽12的长度为15mm~16mm,宽度为12mm~13mm;第;卡槽13的长度为 12. 3mm~13. 3mm,宽度为 8. 8mm~9. 8mm。
[0041] 具体地,关于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12和第=卡槽13的尺寸设置均是为了方便 SIM卡2的插入,W使SIM卡2在安装的时候不会太久也不会太松。
[004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11的深度为0. 25mm~0. 38mm;所述第二卡槽12的深度 为0. 25mm~0. 38mm;所述第S卡槽13的深度为0. 22mm~0. 34mm。
[0043] 标准SIM卡21的厚度与micro-SIM卡22的厚度相同,均为0. 76mm,第一^NflU 第二卡槽12和第S卡槽13的厚度设计均是依据标准SIM卡21、micr〇-SIM卡22、nan〇-SIM 卡23的厚度,同样W第一卡槽11为例,将第一卡槽11的深度设置为标准SIM卡21厚度的 1/3~1/2之间便于降低SIM卡座1的成本,也符合手机的薄形化设计。
[0044] 进一步地,所述SIM卡座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座本体10并用于罩盖所述第一卡 槽11和第二卡槽12的盖板(图中未标示出),所述抵接弹片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一 卡槽11的一面。
[0045]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SIM卡座1设置有一盖板,盖板上设置有所述抵接弹片,当 用户将SIM卡2插入该SIM卡座1时,SIM卡2的忍片朝向抵接弹片,随着SIM卡2的插入, 抵接弹片最终将SIM卡2抵持固定于SIM卡座1内。所述抵接弹片一方面将SIM卡2固定 于SIM卡座1内,另一方面与SIM卡2的忍片的电路节点对接,进行信号传输。
[0046] 进一步地,所述抵接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12的槽底。
[0047] 具体地,所述抵接弹片可W设置于第二卡槽12的槽底,也可W设置于第=卡槽13 的槽底。当用户将SIM卡2插入本实施例的SIM卡座1时,SIM卡2的忍片朝向抵接弹片, 随着SIM卡2的插入,SIM卡2最终固定于SIM卡座1中,SIM卡2的忍片与抵接弹片触接。
[0048]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SIM卡2固定于SIM卡座1的方式有多种,如在SIM 卡座1上设置一压片(图中未标示出),所述压片的一端与SIM卡座1转动连接,该压片具 有抵持和非抵持两种状态,当需要将SIM卡2固定于SIM卡座1内时,转动所述压片,使压 片处于抵持状态,通过该压片的自由端与SIM卡2的抵持将SIM卡2固定。当需要拔出所 述SIM卡2时旋转所述压片,使所述压片的自由端脱离SIM卡2,即可使SIM卡2脱离SIM 卡座1。当然,该SIM卡座1也可W是抽屉式的,即该安装SIM卡2时,可W将SIM卡座1从 手机中抽出或部分抽出,插入SIM卡2后将SIM卡座1推入手机中,通过手机中的其他构件 将SIM卡2抵持于SIM卡座1内。
[0049] -种通讯终端,所述通讯终端上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SIM卡座I。
[0050]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通讯终端,该主题通讯终端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 的SIM卡座1,该SIM卡座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通讯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 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 此不再一一寶述。
[0051] 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 W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 人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2] W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 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S頂卡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座本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用于与S頂卡的芯 片的触点触接的抵接弹片,所述卡座本体上具有由该卡座本体的一表面凹陷形成的用于收 容第一 SIM卡的第一卡槽,以及由所述第一卡槽的槽底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第二SIM卡的 第二卡槽;所述抵接弹片用于当所述第-^槽收容所述第一 SIM卡时与所述第一 SIM卡的 芯片的触点触接,或当所述第二卡槽收容所述第二SIM卡时与所述第二S頂卡的芯片的触 点触接;其中,所述第一 SIM卡具有不同于第二SIM卡尺寸的尺寸。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槽用于收容micro-SIM卡, 所述第二卡槽用于收容nano-SIM卡,所述第-^槽的长度为15mm~16_,宽度为12mm~ 13mm ;第二卡槽的长度为12. 3mm~13. 3mm,宽度为8. 8mm~9. 8mm。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槽的深度为0. 25mm~ 0. 38mm,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为0. 22mm~0. 34mm。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用于收容标准SIM卡,所 述第二卡槽用于收容micro-SIM卡。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S頂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本体上还设有由所述第二卡槽 的槽底凹陷形成的用于收容nano-SIM卡的第三卡槽。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槽的长度为25mm~26mm, 宽度为15mm~16mm ;所述第二卡槽的长度为15mm~16mm,宽度为12mm~13mm ;第三卡槽 的长度为12. 3謹~13. 3謹,宽度为8. 8mm~9. 8謹。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槽的深度为0. 25mm~ 0? 38mm ;所述第二卡槽的深度为0? 25mm~0? 38mm ;所述第三卡槽的深度为0? 22mm~ 0. 34mm〇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座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卡座本 体并用于罩盖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盖板,所述抵接弹片设置于所述盖板朝向所述第 -^槽的一面。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弹片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槽的槽 底。10. -种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终端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 的SIM卡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SIM卡座和通讯终端,SIM卡座包括卡座本体和抵接弹片,卡座本体上具有由该本体的一表面形成的用于收容第一SIM的第一卡槽,以及由第一卡槽的槽底形成的用于收容第二SIM的第二卡槽;抵接弹片用于当第一卡槽收容第一SIM卡时与第一SIM卡芯片的触点触接,或当第二卡槽收容第二SIM卡时与第二SIM卡芯片的触点触接;其中,第一SIM卡具有不同于第二SIM卡尺寸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SIM卡座通过在卡座本体上设置第一卡槽,并在第一卡槽的槽底设置第二卡槽,使SIM卡座具有能够收容两种不同尺寸的SIM卡,降低了用户因更换通讯终端而导致SIM卡不能与新通讯终端的SIM卡座适配的情况发生。
【IPC分类】H04M1/02, H04M1/725
【公开号】CN204859241
【申请号】CN201520456779
【发明人】何琳
【申请人】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