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3526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操作杆的往复动作使负载滑轮回转而对卷绕在其负载滑轮上的负载吊链进行升降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
这种操作杆式差动滑车以往已知的如图8所示。
即,图8所示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为在侧板的外侧安装有对配置于其侧板外方的机械制动装置加以罩覆的制动装置罩壳1,在该制动装置罩壳1的外侧的外面以其长度方向一端侧为支点可摆动地配置有用于对负载吊链2进行升降的操作杆3。另外,在与该操作杆3的制动装置罩壳1相对的部位设有对设置于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零件装入室的开口加以罩覆的操作杆罩壳(未图示),该操作杆罩壳的长度方向一端部通过螺栓4和螺母装在操作杆3上。
而且,采用这种操作杆式差动滑车例如在起吊负载物时,也可通过在将设于操作杆3上的切换手柄5切换到正转方向后使操作杆3往复动作而对负载吊链2进行提升。
然而,在如图8所示那样将上述构成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放在地面6上横向拉动负载物的场合,当操作杆3往复动作时,随着操作杆3从图8中实线所示位置向双点划线所示位置摇动,存在设置于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螺栓4的止动件余量部分7与地面6冲撞、操作杆3的往复动作不能平滑进行的问题。
对于上述存在问题,虽然可以采用增大制动装置罩壳1的形状并使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制动装置罩壳1的外周相比不向外方突出,而当制动装置罩壳1增大时,则存在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虽然认为可以将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侧的螺栓止动件废止并消除止动件余量部分7,但在起吊负载物时,随着对操作杆3进行摇动操作,由于在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摇动支点侧施加大的负载,故必须在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对与操作杆罩壳中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对部位进行止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结构即能在操作杆3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对与操作杆罩壳中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对部位进行止动、并且能在例如负载物横向拉动作业时无障碍地进行操作杆的摇动操作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
本发明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具有罩覆机械制动装置的制动装置罩壳,在上述制动装置罩壳的外方以其长度方向一端侧作为支点且配置成可摆动状的操作杆,装在上述操作杆上的操作杆罩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和上述操作杆罩壳中与上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对部位的任一方形成突部,在另一方设有接受上述突部的接受部。
采用上述结构,在将操作杆罩壳装在操作杆上时,只需将突部嵌入接受部,即能在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对操作杆罩壳的一端部进行固定。另外,由于不必如以往那样在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确保用于将操作杆罩壳固定在操作杆上的螺栓固定余量部分,能不增大操作杆罩壳的形状,并能在负载物的横向拉动作业时避免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与地面冲撞。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突部较佳为通过将金属板的一部分冲切翻起成突出状形成。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能通过压力成型简单地形成突部,故制造成本低廉。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较佳为形成在该操作杆的全部摆动范围中不向上述制动装置罩壳的外周外方突出的形状。
采用这种结构,在进行横向拉动负载物的作业时,操作杆即使进行摇动操作,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也不会与地面等冲撞,故能平滑地进行横向拉动负载物的作业。
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外周较佳为形成以该操作杆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简易的形状,在进行横向拉动负载物的作业时,操作杆即使进行摇动操作,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也不会与地面等冲撞。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作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2为图1所示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正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主要部分放大的正面图。
图4为图1所示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操作杆,其中,图4(a)为俯视图,图4(b)为正面图,图4(c)为中央纵剖面图。
图5为图1所示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操作杆罩壳,其中,图5(a)为俯视图,图5(b)为正面图,图5(c)为中央纵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制动装置罩壳和操作杆罩壳以及操作杆的主要部分放大的中央纵剖面图。
图7为表示图1所示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使用例的正面图。
图8为表示以往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使用例的正面图。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的主要部分纵剖面图。该操作杆式差动滑车为在互相相对的第1侧板31与第2侧板32之间通过2个轴承35和36旋转自如地支承有被卷绕成负载吊链33啮合状的负载滑轮34。另外,通过一对上侧支撑螺栓78和一对下侧支撑螺栓79(图1中仅示出一个)将第1侧板31与第2侧板32与后述的齿轮罩壳75和制动装置罩壳77一起固定。
该负载滑轮34在其轴孔中旋转自如地插通有驱动轴37。该驱动轴37具有形成于一方的轴端部的第1齿轮48,插通负载滑轮34的负载滑轮插通部49,实际上以同一直径形成的螺合部50,在螺合部50的中途形成的嵌合槽51,形成比螺合部50的直径小的并插通后述的操作手柄59的操作手柄插通部52,形成于另一方的轴端部并使后述的止动螺母64螺纹接合的止动螺纹接合部53。
作为负载滑轮34的轴向外方(图1中的左方),在第1侧板31的外侧设有机械制动装置38。该机械制动装置38具有不能与驱动轴37相对旋转地结合的第2轮毂39。第2轮毂39在螺纹接合驱动轴37的螺合部50的同时,通过将挡圈54嵌入嵌合槽51对其轴向移动进行限制,并一体化形成有凸缘部43和从该凸缘部43向轴向外方突出的筒部44。另外,第1衬板40、反转防止齿轮41和第2衬板42从轴向外方以该顺序可旋转自如地支承在第2轮毂39的筒部44上。
另外,在第1侧板31上相对位置处设有2个爪轴45,在该2个爪轴45上分别可摇动地枢装有与反转防止齿轮41啮合的反转防止爪46。另外,在2个爪轴45中的反转防止爪46与第1侧板31之间分别设有对反转防止爪46向反转防止齿轮41施力的爪弹簧47。并且,由这些第2轮毂39、反转防止齿轮41、第1衬板40、第2衬板42和反转防止爪46构成机械制动装置38。
另外,第1轮毂55在机械制动装置38的轴向外方螺纹接合驱动轴37的螺合部50。第1轮毂55为筒状,其外周形成卡合齿56,在轴向内方(图1中的右方)侧的端部设置将其内周部分形成凹状的弹簧接受部58的同时,其外周部则作为用于对机械制动装置38的第1衬板40进行抵靠的抵靠部57。
另外,在第1轮毂55的弹簧接受部58与第2轮毂39之间装有螺旋弹簧92。该螺旋弹簧92由压缩弹簧构成,为在空转操作时保持机械制动装置38的解除状态,而使第1轮毂55与第2轮毂39分开状施力。为此,该螺旋弹簧92的弹簧力为在空转状态中给予驱动轴37以超过与第1轮毂55的接触阻力的旋转驱动时使机械制动装置38动作,即采用具有使第1轮毂55螺纹接合程度的弹簧力。
另外,在第1轮毂55的轴向外方,在驱动轴37的操作手柄插通部52中插通有操作手柄59。该操作手柄59由基部60和从该基部60的外周连续并突出的筒状的把持部61构成,并通过2个螺丝62和63将基部60安装成不能相对于第1轮毂55旋转。
另外,在操作手柄59的轴向外方侧的驱动轴37的轴端部以与插入该驱动轴37的操作手柄59隔开预定间隔的状态螺纹接合有止动螺母64。该止动螺母64在驱动轴37的轴端部处通过止动销65固定成其轴向不能移动,并由此对与操作手柄59一起移动的第1轮毂55的轴向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驱动轴37的轴向另一端侧的轴端部由轴承66加以支承,并在该轴承66与负载滑轮34之间,在第2侧板32的外侧设有具有多个减速齿轮的齿轮减速机构67。该齿轮减速机构67由形成于驱动轴37的轴端部的第1齿轮48、与该第1齿轮48啮合并分别形成于1对中间轴68和69上的第2齿轮70和71、分别形成于同一对中间轴68和69上的第3齿轮72和73、与负载滑轮34的延长部结合并与各第3齿轮72和73啮合的第4齿轮74构成。由驱动轴37的驱动从第1齿轮48传递到与其啮合的第2齿轮70和71,并从支承各第2齿轮70和71的各中间轴68和69经支承在同一各中间轴68和69上的各第3齿轮72和73传递到第4齿轮74,由此以预定的减速比将由驱动轴37的驱动传递到负载滑轮34。
另外,在第2侧板32上安装有罩覆齿轮减速机构67的齿轮罩壳75,并在第2侧板32与齿轮罩壳75的侧端部之间经轴承可旋转地支承有1对中间轴68和69。
另外,在第1侧板31上安装有罩覆机械制动装置38的制动装置罩壳77。在该制动装置罩壳77中形成有用于插通第1轮毂55的大致圆形的开口76,且第1轮毂55以从该制动装置罩壳77的开口76以插入轴向内方侧的状态螺纹接合于驱动轴37的螺合部50。
另一方面,在第1轮毂55的外周游嵌有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并在制动装置罩壳77的外方以与第1轮毂55隔开预定间隔的状态对该操作杆10可摆动地加以支承。
该操作杆10由板金件形成,如图4和图6所示,在其长度方向一端侧设有用于内装后述的卡合爪80、抵压件87、游插件88等的零件装入室11。该零件装入室11由隔板部12和从该隔板部12的周缘直立的立板部13隔成,位于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隔板部12的一端缘形成为在该操作杆10相对于制动装置罩壳77摆动时在其全部摆动范围中不向制动装置罩壳77的外周外方突出的形状。更具体地说,在本实施形态中,隔板部12的一端部外周形成以操作杆10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
另外,在隔板部12上分别形成可插入操作手柄59的筒状的插入筒部14和插通支承后述的枢轴102的一端侧的支承孔15,另外,在隔板部12上还形成有用于固定立设于零件装入室11侧的2个螺栓16的固定孔160。
而且,在位于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的立板部13上形成有由可嵌合后述的突部25的矩形的贯通孔17构成的接受部18。
另外,在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设有形成截面为大致圆筒状的握持部19。
另一方面,在零件装入室11的开口部位处形成为安装操作杆罩壳20状。如图5和图6所示,该操作杆罩壳20具有罩覆零件装入室11的开口的罩壳侧隔板部21和由该罩壳侧隔板部21的周缘竖立并沿操作杆10侧的立板部13的内面的罩壳侧立板部22。
在罩壳侧隔板部21上形成用于游嵌第1轮毂55的圆孔23、插通支承后述的枢轴102的另一端侧的支承孔151、以及螺栓16的插通孔24;另外,在罩壳侧立板部22上与操作杆10的接受部18相对的部位设有可与构成接受部18的贯通孔17嵌合的突部25。该突部25在罩壳侧立板部22上形成1对平行的槽26,并通过采用压力成型使该槽26之间的金属板向外方突出而形成矩形。由于通过冲切翻起突出状地形成突部25,故能通过压力成型简易地形成。
如图1所示,在操作杆10的零件装入室11内通过头部具有切换手柄86的枢轴102可摇动地配置有与第1轮毂55的卡合齿56扣合脱开自如地啮合的卡合爪80。枢轴102经接受件150跨设在操作杆10的隔板部12与罩壳侧隔板部21之间。
另外,在零件装入室11中装设有将卡合爪80设置在朝向卡合齿56抵压的抵压件87、游插该抵压件87的游插件88、以及介于抵压件87和游插件88之间并将抵压件87向卡合爪80施力的弹簧89。
如图3所示,卡合爪80具有在使第1轮毂55正转(向提升方向旋转)时仅与卡合齿56啮合而将操作杆10的驱动传递到第1轮毂55的正方向啮合突起90、以及在使第1轮毂55反转(向下降方向旋转)时仅与卡合齿56啮合而将操作杆10的驱动传递到第1轮毂55的反方向啮合突起91。
而且,通过操作切换手柄86,可切换为将该卡合爪80与第1轮毂55的卡合齿56相对并与正方向啮合突起90啮合而仅传递操作杆10的正转驱动的正转位置、与反方向啮合突起91啮合并仅传递反转驱动的反转位置、以及卡合爪23与卡合齿56不啮合的中立位置。
另外,如图6所示,用于游嵌设于操作杆罩壳20的第1轮毂55的圆孔23的周缘部被作为用于与制动装置罩壳77连接的操作杆侧连接部分93,另一方面,在制动装置罩壳77中,其开口部分76的周缘部被作为用于与操作杆罩壳20连接的制动装置罩壳侧连接部分94。而且,这些操作杆侧连接部分93和制动装置罩壳侧连接部分94通过设置为与第1轮毂55隔开预定间隔的连接机构95连接。
连接机构95具有两侧端部分别形成凸缘部且在这些凸缘部之间形成凹部的筒状的夹持件99,以及与操作杆侧连接部分93和制动装置罩壳侧连接部分94一起夹持的环状的夹持件100,在将夹持件100插入夹持件99的凹部的同时,一面通过以将操作杆侧连接部分93和制动装置罩壳侧连接部分94重合的状态插入两个凸缘部之间而对操作杆罩壳20和制动装置罩壳77的轴向移动进行限制,一面将操作杆罩壳20和通过下述顺序安装操作杆罩壳20的操作杆10可摆动地支承在制动装置罩壳77上。
而且,如图6所示,将操作杆罩壳20安装到操作杆10上的顺序为将操作杆罩壳20的罩壳侧立板部22从零件装入室11的开口插入该零件装入室11内,并将突设于该罩壳侧立板部22上的突部25从零件装入室11侧嵌入构成接受部18的贯通孔17,同时,将螺栓16的前端部从固定孔160在插通孔24中插通,然后将螺母27与螺栓16紧固,突部25通过螺母27的紧固与贯通孔17的一方的内侧缘170压接,并使操作杆罩壳20相对于操作杆10可靠定位。这样将操作杆罩壳20安装到操作杆10上时,只需将突部25嵌入接受部18而无需使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膨出而形成止动件余量部分,换句话说,使位于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隔板部12的一端缘在该操作杆10相对于制动装置罩壳77摆动时在其全部摆动范围中不向制动装置罩壳77的外周外方突出,并能在形成以操作杆10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同时简易而可靠地止动。
以下说明对将如上构成的本实施形态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如图7所示那样放置在地面30上、并横向拉动设于负载吊链33的负载侧(承受负载侧)的前端的下吊钩133上吊挂的负载物的方法。
首先,在通过切换手柄86的操作使卡合爪80位于正转位置后,使操作杆10往复动作。一旦这样,如图1所示,第1轮毂55通过从操作杆10的驱动在驱动轴37上螺进并抵靠机械制动装置38的第1衬板40,并由此经与驱动轴37不能相对旋转地结合的第2轮毂39将驱动轴37向正转方向驱动。而且,驱动轴37一旦被驱动,该驱动即经齿轮减速机构67传递到负载滑轮34并由此使负载滑轮34向正转方向旋转。其结果是将设于卷绕在该负载滑轮34上的负载吊链33的前端的下吊钩133上吊挂的负载物横向拉动。
并且,本实施形态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中,由于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在该操作杆10相对于制动装置罩壳77摆动时在其全部摆动范围中不向制动装置罩壳77的外周外方突出,并形成大致圆弧状,能使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在操作杆10摆动时不与地面冲撞,能从图7中的实线所示位置自由摆动到用双点划线表示位置,故能平滑地进行上述负载物的横向拉动作业。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是通过将构成操作杆罩壳20的金属板的一部分向外方冲切翻起形成突部25,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通过焊接将金属片固定在操作杆罩壳20的罩壳侧立板部22的外面并将该金属片作为突部25。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是由贯通孔17形成接受部18,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使立板部13的一部分向外方凹陷并将该凹部作为接受部18。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是在操作杆罩壳20侧设置突部25而在操作杆10侧设置接受部18,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在操作杆10侧设置突部25而在操作杆罩壳20侧设置接受部18。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是将操作杆10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外周形成以操作杆10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但如为不从制动装置罩壳77向外方突出的形状,则不受此限定。
另外,上述说明虽然提供了作为本发明的示例的实施形态,但这仅为示例而不是限定性的解释。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明显对本发明进行的各种变形例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具有罩覆机械制动装置的制动装置罩壳,在所述制动装置罩壳的外方以其长度方向一端侧作为支点且配置成可摆动状的操作杆,装在所述操作杆上的操作杆罩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和所述操作杆罩壳中与所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对部位的任一方形成突部,在另一方设有接受所述突部的接受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突部为通过将金属板的一部分冲切翻起成突出状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在该操作杆的全部摆动范围中不向上述制动装置罩壳的外周外方突出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的外周形成以该操作杆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圆弧状。
全文摘要
在制动装置罩壳的外方以其长度方向一端侧作为支点且配置成在可摆动状的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形成由可接受突部的贯通孔构成的接受部,并在装于操作杆上的操作杆罩壳的与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相对部位形成突部,通过将突部放入接受部,构成为沿操作杆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对操作杆罩壳的一端部进行止动,可使操作杆式差动滑车在负载物横向拉动作业时操作杆的摇动操作无障碍地进行。
文档编号B66D3/00GK1319556SQ0111122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9日
发明者和田保雄, 上野仪雄 申请人:象印链滑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