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165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旋转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提供双向旋转定位的旋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产品都需要设置旋转定位装置或旋转机构,以提供不同的设计要求、变化、功能性或使用便利性。因此,无论是数字视频光盘机(DVD)、照相机、玩具、手机、跑步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液晶显示器、个人数字助理(PDA)、数字摄影机或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或非电子产品,都广泛应用旋转定位装置或旋转机构作为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
以电子产品为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液晶显示器、PDA、数字摄影机或移动电话等产品都常常采用旋转定位装置使其屏幕可在其主体平面旋转。
请参阅图9,台湾专利公告第495130号「平面显示装置及具旋转机构」揭示在笔记本型计算机100的平面显示器110与计算机主机120间枢接旋转结构130,使该平面显示器110可相对该计算机主机120进行旋转。
请参阅图10,该旋转机构130是通过固定座131固定在计算机主机120上(请配合参考图9),另以转座132枢接在该平面显示器110。该固定座131具有圆筒体139,该圆筒体139开有通孔133,该圆筒体139的径向相对内壁面凹设两个插槽134。该转座132具有容置在该固定座131通孔133中的圆柱体135。该圆柱体135的径向相对壁面向内凹设两个凹槽136。各插槽134内分别嵌入弹性构件137,每一弹性构件137都具有凸缘138。借由两个弹性构件137的凸缘138分别卡入对应的凹槽136中,从而使该平面显示器110经旋转后定位。
然而,由于上述凸缘138与该凹槽130之间是凹凸卡合定位,由于制造上的误差,常使凸缘138与该凹槽130两者之间无法紧密配合,从而使该凸缘138松动地卡合在凹槽130内,以致该平面显示器会上下或左右晃动,无法稳固定位。同时,如要将两个凸缘138对应卡入各凹槽136中,在制造时必须精确计算插槽134、凸缘138以及凹槽136间的相对位置。若上述三者中有一个部件的位置发生偏差,即会导致仅有一个凸缘138卡入凹槽136中,另一凸缘138′则位于另一凹槽136′的外部,使得该平面显示器110无法准确定位,如图11所示。
请参阅图12,台湾专利公告第551787号「具旋转定位装置的电子设备」揭示另一旋转定位装置200。该旋转定位装置200包括转动座220、定位件230、两个弹片240、承固座250以及多个垫圈。该转动座220表面向下延伸柱状套接体222。该定位件230向下装设在该转动座220的一侧。该承固座250中部开设有通孔252以将该转动座220的套接体222容置于其内,使得该转动座220可绕该承固座250旋转。该承固座250两侧各向外延伸一个肩部254,每一个肩部254开设有一个开口256。每一个肩部254在其开口256末端开设有插槽258,以将该弹片240插设于其内。当该定位件230装设在该转动座220,以及该转动座220的套接体222装设在该承固座250的通孔252内后,该转动座220可绕该承固座250旋转,借由该定位件230分别卡固在装设在承固座250两侧的弹片240内,使得该转动座220稳固定位。
然而,上述旋转定位装置200的转动座220最多只能绕该承固座250转动180度,而且只能进行单向旋转180度。所以,当要求该转动座220绕该承固座250转动超过180度,或者要求该转动座220绕该承固座250进行双向转动时,该旋转定位装置200则无法实现,使得其应用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
此外,由于上述现有技术是以凹槽作为旋转机构旋转时的限位装置,并使用定位柱在弹片或弹簧加滚珠产生干涉方式而形成定位机制,因而在定位的同时反复摩擦各构件;加上转动座与承固座多为锌合金制成的结构,其结构性质较软而易磨损。因此,上述现有技术的构件易因动作摩擦频繁,使得磨损加剧,经常导致定位机制不佳。
由上可知,上述现有技术由于存在仅能单向旋转、角度限制以及定位性不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双向旋转、具有弹性旋转角度并且可精确定位的旋转定位装置已成本领域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自如转动的旋转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灵活设计旋转角度的旋转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确实定位的旋转定位装置。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揭示一种旋转定位装置。该旋转定位装置包括固定件,具有第一耐磨损部以及阻挡部;至少一个定位套环,设于该第一耐磨损部的上端面,并形成有抵靠该阻挡部的定位部以及至少一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凸部;以及一个旋转件,具有结合该定位套环的第二耐磨损部以及至少一个拨动该凸部的拨动部,在受驱动时由该旋转件的拨动部带动该定位套环进行旋转,并由该阻挡部阻挡该定位部而可在旋转时进行定位。其中,该固定件的阻挡部是呈弧状的凸起或凹陷结构。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可通过在该固定件与该旋转件之间增设多个定位套环,增加该旋转件可旋转的角度的范围。在本发明的另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与其第一耐磨损部以及该旋转件与其第二耐磨损部可一体形成。在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中,该固定件与其第一耐磨损部以及该旋转件与其第二耐磨损部可分别形成且可彼此结合。
在本发明中,借由该定位套环作为诸如弹簧板的可自由旋转组件,以控制该旋转件的可旋转角度范围,提供可双向自如转动的旋转定位装置。如此,便可解决现有技术中仅可单向旋转造成的问题与限制。
同时,借由该固定件的阻挡部、该定位套环的定位部与凸部以及该旋转件拨动部的相对位置,可将该固定件与该定位套环间的相对旋转轨迹以及该旋转件与该定位套环间的相对旋转轨迹进行加总,不仅可灵活设计该旋转定位装置的旋转角度,更可令自如旋转的定位套环确实定位在所需要的位置上,进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角度限制、旋转定位磨损以及定位性不佳的种种缺点。因此,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众多缺点,使得其应用的范围更广。


图1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2、图3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1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1的组装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3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4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实施例5的立体分解图;图9至图11是台湾专利公告第495130号揭示的旋转定位机构的示意图;以及图12是台湾专利公告第551787号揭示的旋转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即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旋转定位装置的较佳实施例。此处须注意的一点是,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且所显示的构成并非以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及尺寸比例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构成布局形态可能更复杂。
为方便简明起见,在本发明的不同较佳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采用相同的组件符号。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旋转定位装置10包括中空的固定件20;装设在该固定件20上的第一套环30;装设在第一套环30上的第二套环40;装设在第二套环40上的第三套环50,以及旋转自如地装设在该固定件20上并穿过该第一套环30、第二套环40、第三套环50内的旋转件60。
应了解的是,本发明旋转定位装置10可广泛应用在各种需要旋转定位机制的电子产品或非电子产品上,本较佳实施例中是以应用在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液晶显示器、PDA、数字摄影机或移动电话的产品为例进行说明,其中该固定件20两端分别固接在该产品不需要转动的部分或部件(均图未标)以及该旋转件60上,该旋转件60远离该固定件20的一端则与该产品需要转动的部分或部件(图未标)结合上,借由该固定件20与该旋转件60的配合,使该产品需要转动的部分或部件可相对该不需要转动的部分或部件自由旋转定位。
该固定件20是大致呈圆筒状的中空结构体,在该固定件20的中空部分形成套孔22。该固定件20的上端面沿该套孔22边缘向上延伸适当距离形成弧状阻挡部24。该阻挡部24的弧长以及位置可根据不同的实施例进行不同设置。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设该阻挡部24两侧缘与该套孔22的圆心之间的夹角是图中所示的α,该α角的大小可选择为例如小于180度,当然该α角的大小也可选择为例如等于或大于180度。此外,虽本实施例中该阻挡部24为凸出的弧状结构,但应了解的是,该阻挡部24也可选择为弧状凹槽或其它等效的轨迹限制结构,而非以本实施例中所述为限。
该固定件20在其外表面相对两侧向外各延伸一个肩部26,该肩部26的上端面比该固定件20的上端面高出适当距离。每一肩部26大致的中央部分设置有凹耳28。该凹耳28的底面与该固定件20的上端面齐平。该固定件20的下部还径向向外延伸多个连接部23,每一连接部23上开设锁固孔25,以将该固定件20锁固在该产品不需要转动的部分上。
该第一套环30装设在该固定件20的上端面,其厚度与该肩部26高出该固定件20上端面的距离大致相等。该第一套环30外表面的相对两侧对应该固定件20肩部26两侧的凹耳28,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一凸耳32。每一个第一凸耳32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该第一套环30的上下端面齐平。
该第二套环40装设在该第一套环30的上端面,作为定位套环,在该第二套环40内表面适当位置处则向下延伸适当距离形成定位部42。该定位部42两侧缘与该第二套环40的圆心之间的夹角为θ42,并可分别抵靠在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两侧缘处达到定位的功效。该第二套环40外表面的适当位置间隔设置两个凸部44。每一凸部44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该第二套环40的上下端面齐平。该两个凸部44间的间隔弧长以及位置可依据不同的实施例而设置为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设该两个凸部44与该第二套环40圆心之间的夹角为图中所示的β,该β角的大小可选择为例如小于180度,当然该β角的大小也可选择为例如等于或大于180度。
该第三套环50装设在该第二套环40的上端面,其内表面相对两侧各向内延伸适当距离形成卡耳52。每一个卡耳52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该第三套环50的上下端面齐平。该第三套环50外表面适当位置向外且向下延伸形成第二凸耳54。该第二凸耳54作为用于拨动该凸部44的拨动部。在该第二凸耳54两侧缘与该第三套环50的圆心之间的夹角为θ54°该第二凸耳54的上端面与该第三套环50的上端面齐平,而第二凸耳54的下端面比该第三套环50的下端面高出适当距离,该适当距离较佳可取为与该第二套环40的上下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该第二凸耳54的两侧缘可分别抵靠该第二套环40的两人凸部44的侧缘,所以当旋转该旋转件60时,可借由该第二凸耳54推动对应的凸部44,从而推动该第二套环40旋转。所以无论该第三套环50的第二凸耳54对称于该两个凸部44的初始位置为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在该第二凸耳54抵靠任意一个凸部44从而推动该第二套环40旋转之前,可事先已经旋转(β-θ54)/2度的角度。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该第二凸耳54的数量可设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当设计使用两个该第二凸耳54时,该两个第二凸耳54可选择分别设置在该第三套环50外表面的相对两侧,以稳定地推动该第二套环40旋转,防止其晃动而影响到整体功能。此外,虽本实施例中是由该第三套环50外表面向外且向下延伸形成该第二凸耳54作为拨动该凸部44的拨动部,但应注意的是,该第二凸耳54可选择为其它等效结构,例如倾斜延伸或具有钩状末端的拨动结构,只要可作为拨动该凸部44的拨动部的结构即可,并未局限于本实施例或以下实施例中所述。
该旋转件60包括基部62,该基部62上端面可固接在所述产品需要转动的部件或部分上。该基部62下端面大致中央的位置向下延伸适当距离形成柱状套接部64。该套接部64可选择为中空的柱状体,在该套接部64外表面相对两侧分别对应该第三套环50的卡耳52各轴向开设一卡槽66,以令该卡耳52可对应卡合在该卡槽66上。该套接部64的中空部分还可选择连接诸如马达的驱动源(图未标),以驱动该旋转件60进行旋转,且该驱动源也可选择但不限于固定在接近该固定件20或该基部62处。由于驱动该旋转件60进行旋转的驱动源及其作用原理均属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说明。
当该旋转定位装置10组装时,使该第一套环30的下端面贴合该固定件20的上端面。同时,该第一套环30的第一凸耳32对应卡入该固定件20肩部26的凹耳28中,该第一套环30的内表面贴合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的外弧面,从而将该第一套环30固定在该固定件20上。
然后,使该第二套环40的下端面贴合该第一套环30的上端面,该第二套环40的内表面贴合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的外弧面,该第二套环40可绕轴向旋转直到其定位部42抵靠在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的任一侧缘上为止。该第二套环40装设在该第一套环30上是如图2所示。所以无论该定位部42相对该阻挡部24的两侧缘对称的初始位置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最大可同时旋转角度为(360-(α+θ42))/2=(180-(α+θ42)/2)度。
接着,使该第三套环50的下端面贴合该第二套环40的上端面,该第三套环50的内表面贴合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的外弧面。同时,使该第二凸耳54装设在该第二套环40两个凸部44的β角之间。所以该第三套环50也可绕轴向旋转,其第二凸耳54与该第二套环40的凸部44抵靠后可推动该第二套环40旋转,直到该第二套环40的定位部42与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任意一侧缘相抵靠而定位为止。该第三套环50装设至该第二套环40后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该第三套环50的第二凸耳54抵靠该第二套环40的凸部44之前,可事先已经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β-θ54)/2的角度,所以该第三套环50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β-θ54)/2+(180-(α+θ42)/2)度。故当β=(90+θ54)度、α=(90-θ42)度时,该第三套环50可达到双向旋转180度或是单向旋转360度的功效。
最后,使该旋转件60的套接部64穿过第三套环50、第二套环40以及第一套环30套设在该固定件20的套孔22内。同时,该套接部64的卡槽66对应卡合该第三套环50的卡耳52,从而使该旋转件60旋转时带动该第三套环50旋转。由于该旋转件60旋转的角度与该第三套环50相同,所以该旋转件60也可达到绕轴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度,或是单向旋转360度的功效。本实施例旋转定位装置组装完毕如图4所示。
当然,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者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畴下,对上述组装方式进行变化或修改,例如,可颠倒组装顺序;或者改变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的长度、该第二套环40的定位部42与凸部44的相对位置、该第三套环50的第二凸耳54的个数、以及α与β的角度。同时,在后续的组装步骤中,可采用在固定件20下端面设置垫圈,通过加锁螺丝等现有方式在轴向方向将该旋转件60锁固在该固定件20上,但不影响其旋转。由于该现有方式在业界广泛应用,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该固定件20的阻挡部24的长度、该第二套环40的定位部42与凸部44的相对位置、该第三套环50的第二凸耳54的个数以及α与β的角度均可按照设计需要进行改变,以获得所需要控制的旋转件60的可旋转角度范围,因此不仅可灵活设计所需的旋转角度,更具有广泛的产业利用性。
综上所述,本较佳实施例的旋转定位装置10中,该第一套环30可作为该固定件20的第一耐磨损部,该固定的阻挡部24则可为限制该第二套环40的旋转轨迹的限制结构;该第三套环50可作为该旋转件的第二耐磨损部,该旋转组合件的第二凸耳54则为可拨动该凸部的拨动部,以由该第二凸耳54推动该凸部,从而推动该作为定位套环的第二套环40旋转。其中,该第一套环30以及该第三套环50在本旋转定位装置10中充当垫圈,可选择采用质地较硬的金属或合金以及其它适当材料制成该第一套环30以及该第三套环50,以防止该固定件20以及该旋转件60进行旋转定位时彼此磨损。此外,由于本发明可避免该固定件20以及该旋转件60的磨损,除了提高旋转定位能力之外,更可避免时常更换该固定件20以及该旋转件60的维修成本与时间。
实施例2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2的旋转定位装置10a与上述实施例1的旋转定位装置10大致相同,它包括中空的固定件20a;装设在该固定件20a上的第一套环30a;装设在第一套环30a上的第二套环40;装设在第二套环40上的第三套环50;以及旋转自如地装设在该固定件20a上并穿过该第一套环30a、第二套环40、第三套环50内的旋转件60。
本实施例2与该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该固定件20a的上端面并未设置如实施例1所示的固定件20的弧状阻挡部24;取而代之的是在该第一套环30a的适当位置沿其内表面向外并向上延伸出弧状阻挡部24a;该第二套环40的定位部42抵靠在该第一套环30a的阻挡部24a两侧而使该第二套环40定位。
本实施例2的旋转定位装置10a的组装步骤以及旋转作动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3的旋转定位装置10b与上述实施例1的旋转定位装置10大致相同,它包括中空的固定件20;装设在该固定件20上的第一套环30;装设在第一套环30上的第二套环40;装设在第二套环40上的第三套环50b;以及旋转自如地装设在该固定件20上并穿过该第一套环30、第二套环40、第三套环50b内的旋转件60b。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三套环50b上并未设置如实施例1所示的第三套环50的第二凸耳54;取而代之的是在该旋转件60b基部62的一侧适当位置向下延伸一个凸柱54b,该凸柱54b在该旋转件60b转动时可分别抵靠该第二套环40的两个凸部44,从而推动该第二套环40旋转。其中,虽本实施例3是以自该旋转件向下延伸的凸柱54b作为拨动部,但该凸柱54b也可以是其它可分别抵靠该凸部侧缘的突出结构,并非以此为限。同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凸柱54b也可选择为从作为第二耐磨损部的第三套环向下延伸的突出结构,以拨动该凸部44。
本实施例3的旋转定位装置10b的组装步骤以及旋转作动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4的旋转定位装置10c与上述实施例1的旋转定位装置10大致相同,本实施例4与该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增加定位套环的数量。
如图7所示,在该第二套环40与该第三套环50之间增设第四套环40c。该第四套环40c用于作为定位套环,且该第四套环40c的结构与该第二套环40相同,仅设置的位置不同。在本实施例4中该第四套环40c装设在该第一套环30的上端面,其外表面的适当位置分别间隔设置两个凸部44c,以及在适当位置向外并向下延伸一个定位部42c。每一个凸部44c的上下端面分别与该第二套环40的上下端面齐平。该定位部42c的上端面与该第二套环40的上端面齐平,下端面高出该第二套环40的下端面适当距离,该适当距离较佳可选择为与该第二套环40上下端面的距离相等。其中,该第四套环40c的定位部42c装设在该第二套环40的两个凸部44之间,所以当该第四套环40c旋转时,该定位部42c可事先旋转预定角度后再与该第二套环40的任意一凸部44相抵靠而推动该第二套环40旋转。该第三套环50的第二凸耳54装设在该第四套环40c的两个凸部44c之间,所以当该第三套环50旋转时,该第二凸耳54可事先旋转预定角度后再与该第四套环40c的任意一凸部44c相抵靠而推动该第四套环40c旋转。
由上可见,通过增加该作为定位套环的第四套环40c的个数可增加该旋转定位装置10c转动角度的范围,在进一步的较佳实施例中,即可通过控制该第四套环40c的数量而达到使该旋转定位装置10c可自由旋转任何预定角度后定位。
本实施例4的旋转定位装置10c的组装步骤以及旋转动作与实施例1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当然,本实施例4的旋转定位装置10c的第四套环40c也同样可以应用在本发明实施例2的旋转定位装置10a以及实施例3的旋转定位装置10b中,以增加旋转的角度范围。
实施例5请参阅图8,本实施例5的旋转定位装置10d与上述实施例1的旋转定位装置1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该固定件20d具有一体成形的第一耐磨损部201以取代实施例1中的第一套环30;该作为定位套环的第二套环40d则设于该第一耐磨损部201的上端面;而该旋转件60d也具有一体成形的第二耐磨损部601以取代实施例1的第三套环50。
例如,为提高该第一耐磨损部201与第二耐磨损部601的耐磨损性,可选择以例如粉末冶金法(powder metallurgy)制成该固定件20d以及旋转件60d。在此实例中,可利用合金钢粉末一体成型该固定件20d与第一耐磨损部201、以及该旋转件60d与第二耐磨损部601,而后进行烧结(sintering),再以超声波热处理法进行硬化,以提高该第一耐磨损部201与第二耐磨损部601的耐磨损能力及使用寿命。当然,所属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者可应用其它方式形成具备该第一耐磨损部201的固定件20d以及具备该第二耐磨损部601的旋转件60d,本实施例所述仅为示例性说明,而非以上述制造方式为限。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本领域中具有普通知识的人员都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化,例如,实施例2中沿该第一套环30a的内表面向外并向上延伸的弧状阻挡部24a可形成于实施例5的第一耐磨损部201中,而实施例3中在该固定件60b的基部62的一侧适当位置向下延伸一个凸柱54b也可形成于实施例5的第一耐磨损部201或该固定件20d在第一耐磨损部201以外的其它部分中,且实施例4中增设的第四套环40c也可应用在实施例1、3以及5中,在实施例2、4以及5中的旋转件也可选择形成实施例5中从该基部62一侧向下延伸的凸柱54b;即各实施例的结构与部件均可适当更换或修改,而非以上述实施例所述为限。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固定件,具有第一耐磨损部以及阻挡部;至少一个定位套环,设于该第一耐磨损部的上端面,并形成有抵靠该阻挡部的定位部以及至少一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凸部;以及旋转件,具有结合该定位套环的第二耐磨损部以及至少一个拨动该凸部的拨动部,在受驱动时由该拨动部带动该定位套环进行旋转,并由该阻挡部阻挡该定位部而在旋转时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的外表面相对两侧向外各延伸一个肩部,各该肩部设有凹耳,该第一耐磨损部则包括对应卡合该肩部的凹耳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耐磨损部是与该固定件一体形成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耐磨损部是与该固定件分别形成且可彼此结合的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耐磨损部为第一套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耐磨损部包括对应卡合该肩部的凹耳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凸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耐磨损部的内表面贴合该阻挡部的外弧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挡部呈弧状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挡部呈凸起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阻挡部呈凹陷结构。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耐磨损部是与该旋转件一体形成的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耐磨损部为与该旋转件分别形成且可彼此结合的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耐磨损部为第三套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拨动部的上端面与该第二耐磨损部的上端面齐平,下端面则高出该第二耐磨损部的下端面。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耐磨损部设有由内表面的相对两侧各向内延伸形成的卡耳,且该拨动部则为自该第二耐磨损部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二凸耳。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拨动部是从该第二耐磨损部向下延伸的凸柱。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耐磨损部的内表面贴合该阻挡部的外弧面。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还包括基部以及从该基部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套接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套接部为呈柱状的中空结构体,且该套接部外表面设有卡槽。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拨动部是从该基部向下延伸的凸柱。
全文摘要
一种旋转定位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耐磨损部以及阻挡部的固定件、至少一个设于该第一耐磨损部的上端面并形成有抵靠该阻挡部的定位部以及至少一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凸部的定位套环以及一个具有结合该第二耐磨损部以及至少一个拨动该凸部的拨动部的旋转件,借由该固定件的阻挡部、该定位套环的定位部与凸部以及该旋转件的拨动部的相对位置,可将该固定件与该定位套环间的相对旋转轨迹以及该旋转件与该定位套环间的相对旋转轨迹进行加总,灵活设计该旋转定位装置的旋转角度并令该旋转件确实定位于所需要的位置上。
文档编号H05K5/02GK1728929SQ20041005469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30日
发明者康展荣, 曾瑞琪 申请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