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788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轿厢从出发层到目的层行驶的情况下,从设定在目的层附近 的减速开始位置通过后逐渐减速,通过其后的停靠控制停靠到目的层的停 靠位置。这是为了在目的层是末端层(最上层或最下层)的情况下,避免 万一因某种异常而在减速期间没有进行充分的减速,而轿厢激烈地碰撞到 升降通路的最上部或最下部的情况。
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在通常的电梯系统中,在从减速开始位置到停 靠位置的减速区间中检测到了轿厢超速的情况下,进行施加制动而使轿厢 强制地减速、停止的末端层强制减速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3279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系统中,成为为了检测减速区间内的轿厢位置而设置 许多检测开关或与其对应的设备的复杂的结构(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7)。 进而,必须利用线性插补那样的运算方法运算各检测开关间的轿厢位置, 轿厢位置的检测动作也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
作为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机构,技术方案l所述的发明,其特征在于, 具备接触板,安装在轿厢上;轿厢检测机构,配置在升降通路内的比末 端层停靠位置靠近前的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上,通过轿厢接近时与上述接 触板的接触,输出表示轿厢位于末端层减速区间内的轿厢检测信号;和速 度控制机构,在从轿厢检测机构输入轿厢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对应于距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而设定的超速阈值与轿厢的检测行驶速度进行 比较,在检测行驶速度超过超速阈值时,使轿厢强制减速而停止。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速度控制机构通过对轿厢的检测行驶速度进行积分运算,求出距末端层减 速开始位置的距离。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末端层停靠位置之前的超速阈值的最低水平,设定得比在末端层减速区间 内停止的情况下的轿厢从开始行驶到到达末端层停靠位置期间的最高速度 高;速度控制机构在末端层减速区间内轿厢停止后使轿厢再行驶的情况下, 将从开始再行驶到到达末端层停靠位置的期间使用的超速阈值固定为该最 低水平。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超速阈值设定为,使其对应于距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而分级减少。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超速阈值设定 为,使其对应于距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而连续递减。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接触板相比轿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向上方及下方突出设定长度。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轿厢检测机构是限位开关。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轿厢侧面部上安装接触板,并且在末端层减速开始位 置配设轿厢检测机构,对应于距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设定超速阈值, 所以能够使结构简单化。


图l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速度控制机构进行末端层的减速控制时的控制特性 例的说明图。
图3是用来说明图1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图1的速度控制机构实际进行减速控制时的控制特性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1的速度控制机构在末端层减速区间内轿厢停止后使轿 厢再行驶的情况的控制特性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图1的速度控制机构进行末端层的减速控制时的与图2不
同的控制特性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是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在建筑物内形成有升降通路1,轿厢2能够在该升降通路1内升降。在轿厢 2上安装有主绳索3的一端侧。该主绳索3的中间部巻绕在设置于机械室中 的巻扬机4上,其另一端侧经由偏导滑轮5后安装在平衡锤6上。
另一方面,在轿厢2上安装有调节器绳索7的一端侧及另一端侧。该 调节器绳索7经由调节器8及调节器滑轮9巻绕。
巻扬机4由设在电梯控制装置10内的速度控制机构11进行控制。速 度控制机构11输入来自分别安装在巻扬机4及调节器8上的速度检测器 12、 13的检测行驶速度, 一边将其与预先设定的超速阈值比较, 一边进行 末端层(最上层及最下层)的速度控制。
另外,使用两个速度传感器是为了提高可靠性,以使得即使一个故障 也能够通过使用另 一个而继续运转。
此外,图1表示巻扬机4、调节器8及电梯控制装置10等的设备设置 在升降通路1上方的机械室内的结构。但是,在没有设置机械室的类型的 电梯系统的情况下,这些设备为设置在升降通路1的最上部附近的结构。 此外,电梯控制装置IO也存在设置在特定层的乘坐地附近的情况。
在升降通路1最下部设有用来进行轿厢2的维护作业的坑道。在该坑 道的地面上,设置有用来缓和因事故引起轿厢2或平衡锤6下落时的冲击 的轿厢用缓冲器14及平衡锤用缓冲器15。
并且,在轿厢2的侧面部上,安装有在纵向即轿厢2的升降运动方向 较长的接触板16。该接触板16是比轿厢2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向上方及 下方突出设定长度的结构。在图1中,接触板16没有那么长地图示,但在 本实施方式中假设接触板16的实际的长度为十几米左右。此外,在升降通路l内的作为一个末端层的最下层的规定位置上,配
设有具有作为接触板16的接触对象的驱动器部17a的限位开关17。该限位 开关17作为轿厢检测机构发挥作用能。如果接触板16与驱动器部17a接 触,则将表示轿厢2位于末端层减速区域内的轿厢检测信号输出给速度控 制机构11。因而,配设该限位开关17的规定位置为比轿厢2的最下层的停 靠位置靠近侧(上方)的最下层减速开始位置。
同样,在升降通路l内的作为另一个末端层的最上层的最上层减速开 始位置上,配设有具有驱动器部18a的限位开关18。来自该限位开关18 的轿厢检测信号也与限位开关17同样被输出给速度控制机构11。
图2是表示速度控制机构11进行末端层的减速控制时的控制特性例的 说明图。速度控制机构11按照通常减速模式Cl从轿厢2通过了减速开始 位置Pl的时刻开始使轿厢2减速,然后使轿厢2停靠在停靠位置P2。
接着,在从减速开始位置P1到停靠位置P2的减速区间中,设定有随 着从减速开始位置P1离开而逐渐水平分级减少的超速阈值S1 S5。此外, 在最大水平的超速阈值S1的上方,遍及减速区间及通常行驶区间而设定有 调节器动作水平GL。
接着,基于图3的流程图说明图1的动作。现在,轿厢2是从中间层 朝向最下层下降中,速度控制机构11输入来自速度检测器12、 13的检测 行驶速度(步骤l)。此时,速度控制机构11也输入来自限位开关17的信 号(步骤2),基于该信号判别轿厢2是否进入到了减速区间中(步骤3)。 如果接触板16没有接触到驱动器部17a,则限位开关17不输出轿厢检测信 号,步骤3中的判断结果为"NO",所以重复从步骤1开始的处理。
如果接触板16接近于限位开关17而下端部接触在驱动器部17a上, 则限位开关17将轿厢检测信号输出给速度控制机构11。由此,步骤3中的 判断结果为"YES",速度控制机构11运算轿厢2距离减速开始位置Pl的 距离即当前位置(步骤4)。本实施方式的速度控制机构11通过将来自速度 检测器12或13的检测行驶速度积分来求出距离该减速开始位置Pl的距
接着,速度控制机构11将对应于距离减速开始位置Pl的距离的超速 阈值、和轿厢2的检测行驶速度进行比较(步骤5)。接着,速度控制机构11如果判别检测行驶速度没有成为超速,则按照通常减速模式Cl进行通 常减速控制(步骤6、 7)。然后,进行停靠控制(步骤8),结束所有的动 作。
另一方面,速度控制机构11如果判别检测行驶速度成为超速则进行强 制减速控制(步骤6、 9)。然后,进行停靠控制(步骤8),结束所有的动 作。
图4是表示速度控制机构11在步骤9中进行了强制减速控制的情况的 控制特性例的说明图。在该图中,假设速度控制机构11使轿厢2按照实际 的行驶轨迹沿箭头方向行驶、在通过了减速开始位置P1后尽管进行了减速 控制、但因某种异常而没有被充分地减速、所以在位置PA处检测行驶速度 超过了超速阈值S3的状态。
所以,速度控制机构11直接对巻扬机4执行强制减速控制,使轿厢2 的行驶速度迅速地降低,以使得在轿厢2到达了位置PB的时刻,速度成为 一定水平以下。该强制减速不是基于对变换器的速度指令使巻扬机4的旋 转速度降低,而是为了能够实现迅速地降低速度水平而对巻扬机4施加制 动(停止向制动线圈的通电)来进行的。因而,从位置PA到位置PB之间 的特性曲线的陡峭的梯度由巻扬机4的制动装置的性能决定。
速度控制机构11在这样于位置PB处使轿厢2的速度降低到一定水平 以下之后,执行停靠控制,使轿厢2停靠在停靠位置P2。
如上所述,通过在轿厢2侧安装1个接触板16、在升降通路l侧、在 最上层及最下层的减速开始位置上配设各1个限位开关17、 18,来实现本 实施方式的结构。并且,根据距离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设定超速阈值S1 S5,在检测行驶速度超过了该超速阈值时进行强制减速控制。因而,与以 往的系统相比使结构很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最低水平的超速阈值S5比一定水平大。这是为了在 因停电事故等轿厢2在减速区间内一旦停止后使轿厢2再行驶的情况下、 使速度控制机构11的控制不会因超速阈值而带来障碍。
艮P,图5是表示轿厢2在减速区间内的位置PS处轿厢2暂时停止后、 轿厢2从该停止位置PS到达停靠位置P2的速度特性例的说明图。如该图 所示,从停止位置PS到停靠位置P2之间的轿厢2的最高速度是Vmax,最低水平的超速阈值S5设定得比其高。并且,速度控制机构11将在暂时
停止后的再行驶的情况下使用的超速阈值固定,以使得遍及整个减速区间
的超速阈值为S5。
因而,在轿厢2从停止位置PS移动到停靠位置P2的期间,可以避免 超过超速阈值而再次在减速区间内停止那样的状况。相对于此,在对应于 距离减速开始位置P1的距离而到停靠位置P2附近设置比超速阈值S5更低 水平的超速阈值的情况下,轿厢2会在到达停靠位置P2之前的期间再次停 止。
此外,图2所示的超速阈值S1 S5对应于减速开始位置Pl的距离而 水平分级地减少,但如图6所示,通过将超速阈值S1 S5的上侧缘部连结, 能够使用连续地递减的超速阈值SC。
艮P,在分级地变化的快速度阈值S1 S5的情况下,下侧缘部与通常减 速模式Cl之间变小,在实际的行驶中容易发生轿厢2的速度超过超速阈值 的现象,所以不能使通常减速模式C1的水平很高。但是,在连续地递减的 超速阈值SC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发生在快速度阈值S1 S5中发生快速度 阈值S1 S5中发生那样的缘部,所以能够使用比通常减速模式Cl更能有 速度富余的减速模式C2。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接触板,安装在轿厢上;轿厢检测机构,配置在升降通路内的比末端层停靠位置靠近前的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上,通过轿厢接近时与上述接触板的接触,输出表示轿厢位于末端层减速区间内的轿厢检测信号;和速度控制机构,在从上述轿厢检测机构输入上述轿厢检测信号的情况下,将对应于距上述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而设定的超速阈值与轿厢的检测行驶速度进行比较,在检测行驶速度超过超速阈值时,使轿厢强制减速而停止。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速度控制机构通过对轿厢的检测行驶速度进行积分运算,求出距上述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端层停靠位置之前的上述超速阈值的最低水平,设定得比在上述末端层减速区间内停止的情况下的轿厢从开始行驶到到达上述末端层停 靠位置期间的最高速度高;上述速度控制机构在上述末端层减速区间内轿厢停止后使轿厢再行驶 的情况下,将从开始再行驶到到达上述末端层停靠位置的期间使用的超速 阈值固定为该最低水平。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超速阈值设定为,使其对应于距上述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而分级减少。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超速阈值设定为,使其对应于距上述末端层减速开始位置的距离 而连续递减。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板相比轿厢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分别向上方及下方突出设定长度。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轿厢检测机构是限位开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末端层速度控制系统,如果轿厢下降而接触板与驱动器部接触,则限位开关对速度控制机构输出轿厢检测信号。由此,速度控制机构将对应于距减速开始位置(限位开关的设置位置)的距离而设定的超速阈值与来自速度检测器的检测行驶速度比较,在检测行驶速度超过了超速阈值时,使轿厢强制地减速并停止。
文档编号B66B5/06GK101437742SQ20078001654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9日
发明者三岛浩一, 前田真吾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