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能链的铰链元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1131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能链的铰链元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导能链的铰链元
件和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所述铰链元件的导能链。
背景技术
已知导能链,其按照EN 61340-5-1 (欧洲标准)或其他的可比较 的技术标准构成为在ESD (静电放电)防护区中应用。在这样的链中 经由链导走电负荷,以便避免干扰相应的应用情况的静电荷,例如在 电子构件的制造中。这样的导能链的铰链元件因此必须不仅承受住另 外通常的机械负荷如特别在高负荷值时的拉伸、弯曲和/或扭转应力和 具有一很高的寿命,而且其还必须能够尽可能好地导走电荷或必须设 置附加的放电元件。依然有需要提供导能链和铰链元件,其特别最好 地实现这些部分相互矛盾的要求特征。这样可以例如通过导电的填料 如石墨、金属粉末等提高铰链元件的导电性,但这对其铰链元件的机 械特性如弹性、断裂强度、抗拉强度等产生不利的影响。铰链元件的 导电的涂层,其例如通过蒸镀制成,在铰链元件的塑料材料上通常具 有一只微小的或不足的粘附强度和导电性并且是很易受损坏的。各铰 链元件的组装或更换因此是困难的。单独的放电装置是很昂贵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能链,其即使在很高的机械 负荷时也具有一长的寿命,其可用于ESD保护区内并且特别不容易形 成静电荷。此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这样的导能链的铰链元件。
该目的通过按照独立权利要求1和21所述的导能链和相应的铰链 元件达到。由各从属权利要求得出有利的实施形式。
通过铰链元件设有一附加的跨接元件,该跨接元件连续地在铰链的表面电接触的各区域,可以提供一种导能链,其可以经受特别高的 机械负荷并且能够特别快地和完全导走静电荷。
有利地,跨接元件沿纵向方向和/或在高度上(亦即向上或向下)
一般来说接触区域总是优选设置成使其朝向链内部和/或链外部由铰 链元件和/或由为其配置的链节的邻接的或相邻的区域机械屏蔽和保 护。机械屏蔽可以通过各链节的侧面接板的面向或远离链内部或链外
侧和/或一将各链节连接的铰链元件的在组装状态下设置的下侧和/或 上侧来实现,因此跨接元件可以贴紧侧面接板或横向板条的 一个区域 或被其屏蔽,其设置在所述构件内。或者跨接元件可以埋入铰链元件、 侧面接板和/或横向板条中。
优选跨接元件固定在铰链元件上,从而跨接元件是预组装的或两 个元件可作为一个结构单元操作并且可固定在链节上。跨接元件可以 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固定在铰链元件上。例如跨接元
力锁合和/或形锁合的连接。必须时跨接元件,除接触区域外,也可以
由铰链元件包围例如通过包围注塑(umspritzen ),例如如果以 一 注塑 成型法制造时。
特别优选在各链节相互相对偏转时,跨接元件的接触区域相对于 (通过铰链元件连接的)链节是位置不变的。特别优选在各链节相互 相对偏转时各铰链元件的保持区域相对这些连接的链节是位置不变 的。
优选在铰链元件的组装状态下跨接元件设置在铰链元件的上侧和 下侧上,它们与链节分别可电接触连接或连接。由此确保从相应的链 节的上面的和下面的区域特别有利地导走静电荷。此外跨接元件的尺 寸可设计成小于在铰链元件上仅单面设置时的尺寸,从而铰链元件的 配置用于容纳相应的跨接元件的凹槽的尺寸也可设计成较小的,这提 高铰链元件的机械稳定性和耐用性。优选在铰链元件的上侧和下侧上设置的跨接元件彼此位错设置, 借此提高铰链元件的机械稳定性。与此无关在铰链元件的上侧和下侧 上设置的跨接元件的数量和/或横截面积可以是不同的,特别是当铰链 元件未设置在侧面元件的一半高度上时尤其如此,从而静电荷可以以 不同的程度出现在铰链元件的上方和下方。当然可以为接板的较高的 区域配置较多数量的和/或直径尺寸较大的跨接元件。
通过跨接元件从铰链元件凸出,特别是在铰链元件的高度和/或长 度上或也在侧面凸出,在这些位置可以实现与链节的相应的接触区域 的特别简单的电接触。在这方面足够的是,跨接元件只由铰链元件的 部分区域,例如在保持区域的范围内凸出。
跨接元件还可以同时用于铰链元件在链节上、特别在其侧面接板 上的防侧向移动的固定。这也可以附加于其它的与此有关的固定机构 如定位机构和/或摩擦锁合机构来实现。例如跨接元件可设置在铰链元 件的一沿链横向方向封闭的凹槽中,例如在一向上或向下开口的槽或 沟槽中,其中在各侧面接板的对置的连接区域上同样可以设置一用以 容纳跨接元件的凹槽,它们可以共同构成一用于跨接元件的容纳空间。 同时由此建立一特别好的电接触。
另一方面跨接元件也可以在铰链元件的一端上或两端上凸出,特 别在端侧凸出。各凸出的区域可以与相应配置的链节或其侧面接板电 接触地连接或可连接。各凸出的区域可以具有不同的几何形状。优选 在这里也在跨接元件的外圆周上实现一接触。
跨接元件可以构成为金属丝或带。跨接元件可以具有一直径或一
高度20.05mm或》0.1-0.2mm或必要时也20.3mm,例如约0.5mm、但 优选幼.6-0.8111111或《l-2mm。必要时跨接元件也可以由多个并排延伸 的分元件构成,例如以一多股金属丝的型式,以便达到一要求的抗弯 强度。
铰链元件可以相互铰接连接只两个或更多个链节并且优选沿导能 链的全长延伸。相应地也适用于导能链的链节的通过跨接元件的导电 连接。铰链元件和跨接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沿着不同数量的链节延伸或将它们相互导电连接。例如一沿着多个链节或整个链的全长延/由A^i妨磁"^.杜"5Ti/2白水'A磁织v^女v^植法;5"審A^i洛拔元件,跨接
元件分别仅仅将少量的链节相互导电连接,例如只分别相邻的链节。
如果铰链元件分别将多于两个链节相互连接,则可以分别在各铰
链元件的各保持区域之间(铰链元件利用所述各保持区域连接在两个
相邻的链节上)设置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具有比接板和/或铰链元
件的可弹性变形的区域小的宽度。借此沿着多个接板延伸的各铰链元件可以一体地控制。所述连接区域可以设置在各接板的横截面区域内。
跨接元件优选由连接区域支承或由连接区域包围。在铰链元件的上方和下方设置的接板区域在这里可以通过一板条连接,从而各接板是一体构成的。
跨接元件也可以分别由铰链元件沿一部分长度或大量部段或甚至沿几乎全长包围,例如通过铰链元件围绕跨接元件包围注塑。在这方面已证明,通过这样的设置也提高跨接元件的寿命,因为由铰链元件承受由于导能链的移动引起的弯曲和/或扭转负荷。
各接板和各铰链元件可以由不同的材料、特别是由不同的塑料材料构成。铰链元件的弹性特性优选校准成使得铰链元件在任何按规定的弯曲负荷时保持在弹性范围内并且在一变形时对通过铰链元件连接的各接板施加弹性恢复力。各接板的材料可以确保一特别高的形状稳定性(抗拉力、扭转力和/或压力)并且总体上确保各接板以及各链节的高的弯曲刚度。材料可以特别具有一低的滑动摩擦,这使得具有在下行股上滑动的上行股的导能链的移动变得任一。
在各接板和各铰链元件的分离的实施形式中,各接板可以如此构成,使其承受几乎全部沿纵向方向作用到伸直的导能链上的压力和拉力,而铰链元件的功能只限于构成铰接连接,而不受值得一提的压应力和拉应力。
优选铰链元件完全在各接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延伸。铰链元件的宽度可以准确地对应于接板在铰链元件的高度上的宽度或其可以具有一较小的或较大的宽度。各链节可以分别具有一上横向板条和下横向板条,其向外界定对置的接板的中间空间,其中 一 个横向板条也可以构成为分裂的横向板条。也可以不设置设有横向直立部的链节。优选至少一个横向板条构成弯曲刚性的并且弯曲刚性地固定在对置的接板上。
铰链元件可以在组装状态下伸直的导能链时在高度上布置在上横向板条与下横向板条之间(如果存在的话)或在用于各横向板条的固定元件之间,并且在高度上与各横向板条隔开设置,特别设置在接板高度的中间的区域内,其与接板的下边缘保持大于四分之一的接板高度的间距。特别是铰链元件可以设置在接板的一半高度上。由此可以
沿着导能链的中立线(neutral line )设置链节,其中中立线在链从伸直的布置向弯曲的设置的转向运动时不发生长度变化。由此被引导的各导线在导能链的折弯运动中较均匀地受载。
特别优选将铰链元件构成为弹簧元件,其在链节从在伸直的导能链的位置折弯时对相邻的链节施加弹性恢复力。优选通过弹性恢复力在链节的整个偏转角上实施链节的复位运动。恢复力可以产生链节的自动的复位运动直至进入其在导能链伸直时的止挡位置。这可以适用于未受载的而且适用于部分地或最大受栽的导能链。
铰链元件和/或跨接元件可以构成多种形式的。它们可以在各保持区域之间具有变化的横截面和/或不同材料厚度的区域。横截面和/或材料厚度可以随着与各保持区域的间距而增加并且例如在铰链元件的中间区域内是最大的,或也可减小或不同地改变。特别是铰链元件可以在中间的区域内具有一材料减弱。优选在所属的链接板的主平面内实现横截面和/或材料厚度的改变。借此可以调整导能链的移动特性,例如用于接板的折弯所需要的力。跨接元件也可以具有一沿其长度变化的横截面构造,例如为了匹配其导电性和/或机械特性。这特别在可更换的铰链元件中具有重要性。
各链节可以分别设有支承面,其在整个偏转角上作用在铰链元件上和/或跨接元件上。优选铰链元件以压紧配合(Presssitz)方式设置在各接板的所属的支承面之间,为此各接板可以设有狭槽形的容纳部。
10各接板的支承面和铰链元件的各对应表面优选构成平面的表面,其平面法线平行于接板的内侧面和外侧面并且在伸直的导能链中垂直于导能链纵向方向。优选同时跨接元件也以压紧力压向铰链元件,同时该压紧力基本上可以通过各接板的支承面施加,这些支承面通常对铰链元件施加力。
铰链元件可以构成为板状构件,其也可以是带状构件。铰链元件可以例如具有基本上平面的上侧和下侧,它们面对接板的上侧和下侧。
件,从而其在沿纵向方向直地装入各接板中时在一折弯方向产生一偏压,或具有其他的适合的横截面。跨接元件同样可以是弯曲的或直的。
铰链元件可以以各保持区域作用在两个相邻的侧面接板上,所述侧面接板承受沿导能链的纵向方向作用的拉力。为此铰链元件可以力锁合、形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固定在相邻的各接板上。铰链元件在各接板上的承受拉力的固定可以如此构成,使其只设计用于微小的拉力,例如以便使得导能链的组装变得容易。为此各铰链元件的各保持区域,优选在其远离可弹性变形的区域的各自由端上,具有上侧的和下侧的突出部,其可以沿铰链元件的全宽度延伸。为了承受较高的拉力,需要时可以设置附加的承受拉力的机构。
优选各铰链元件设置在各链接板的凹槽中。各凹槽优选在端侧向相邻的(由相应的铰链元件连接的)接板的方向敞开。附加地或替代地并且与铰链元件的长度无关地,各链接板上的容纳铰链元件的凹槽在面向和/或远离导能链内部的各侧面上是敞开的,从而铰链元件沿一横向于、优选垂直于各接板的主平面或侧面的方向可插入各凹槽中并且可固定在各接板上。
铰链元件可以通过与各接板的力锁合、形锁合和/或材料锁合的连接防止接板垂直于接板的主平面的拆卸和/或横向于接板的扭转,特别是当铰链元件设置在接板的一侧面开口的凹槽中时尤其如此。
优选相邻的接板中的至少一个、优选两个在为相邻的接板配置的
11端面上在铰链元件的高度上具有一端侧开口的凹槽,铰链元件穿过该凹槽。至少基于导能链的伸直的布置,凹槽在铰链元件的面向链节的折弯方向的一侧、优选在铰链元件的两侧延伸。由此能够使铰链元件弯曲,其中铰链元件的可弹性变形的中间的区域在偏转运动过程中相对于两个相邻的接板实施一微小的高度偏移。
相互相邻的接板优选具有相配合的机构,其承受作用到导能链上的压力和/或拉力。借此实现铰链元件与接板的连接区域和跨接元件的压力和/或拉力卸载。优选承受压力和/或拉力的机构构成为相应的突出部和内凹的区域,特别是为相邻的各接板的凹槽的形式。相邻的各接々反的承受拉力和/或压力的相应的区域也可以构成为相应的止挡用以限定相邻的各链节彼此之间的偏转角。
铰链元件按选择也可以构成为铰链带,其固定在链节的横向板条上,例如固定在链节的内侧面或外侧面上,或一般来说固定在链节的下侧上。铰链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如此构成,使得在上行股放在下行股上时铰链带用作为支承面并因此最后支承在本身上。跨接元件优选设置在铰链元件的面向横向板条的侧面上并且与铰链元件导电地连接,并且因此屏蔽铰链元件免受外部的影响。
必要时跨接元件可以具有比配置的铰链元件的部分较大的实际的长度,例如为环形或回形围绕铰链元件引导的转向区域的形状。借此可以接受在导能链的移动过程产生的跨接元件的长度变化,因此提高其寿命。这在受扭转应力的铰链元件中也特别适用,此时跨接元件也可以成螺旋形包围铰链元件。铰链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构成为铰链销的型式,其各端部区域抗扭转地设置在相邻的、优选搭接的链节的侧面接板上。
通常跨接元件能够可拆式固定在铰链元件上,但必要时也与铰链元件一体连接。
优选将铰链元件和跨接元件的连接如此构成,使得它们在它们之间的持续接触下可以补偿两个元件其中至少一个的长度变化,例如通过合适构成一力锁合的连接。


以下示例性描述并借助附图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其中 图1 一本发明的导能链的透视图; 图2按图1的导能链的各接板的详图; 图3 —本发明的导能链的另一实施形式的透视图; 图4 不同的实施形式的铰链元件的侧视图和端面视图; 图5 —本发明的导能链的另一实施形式的侧视图(图5a)和剖 视图(图5b)。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导能链l包括大量相互铰接连接的链节2, 其分别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的、相互镜像对称构成的接板3,其通 过分别一上面的横向板条4a和下面的横向板条4b相互连接。横向板 条4a、 4b可以通过定位装置可拆式固定在各接板3上。通过形状稳定 的各接板和至少 一个稳定地固定在各接板上的弯曲刚性的横向板条构 成形状稳定的及扭转刚性的链节。其中至少一个横向板条可以至少部 分开放导能链的内部,以便将待引导的软管、电缆或类似件设置在通 过各接板和各横向板条确定的导能链的导向通道中。所示的导能链可 以弧形设置,同时构成一下行股5(其中只示出第 一链节的一个接板)、 一转向区域6和一上行股7。
各链节2通过各铰链元件8相互连接,铰链元件8在这里分别将 正好两个相互相邻的接板3相互铰接连接。各铰链元件8构成为基本 上板形的构件,它们沿各接板3的全宽度延伸并且与内侧面和外侧面 9、 10齐平地端接。铰链元件8的可弹性变形的区域的宽度和长度在 这里为其厚度的多倍。
各铰链元件8设置在各接板3的侧面开口的凹槽11中,这些凹槽 可以构成向内侧面和/或外侧面9、 IO那边敞开的。因此各铰链元件8 可以在各接板3的侧向插入各凹槽11中并固定于其中。铰链元件8 在各链节的折弯方向上可弹性变形而施加一恢复力并且以一片簧的型 式起作用。但铰链元件必要时也可以基本上不施加恢复力。铰链元件8的可弹性变形的中间区域12在两侧邻接各保持区域 13,其配合精确地贴紧各接板3的限定凹槽11的表面14。各保持区 域13在远离中间区域12的侧面上具有横截面扩大部15,其嵌入接板 的一内凹,从而铰链元件防止纵向移动地设置于凹槽11中。各铰链元 件可以承受拉力。与此无关地,各铰链元件被防止横向于各接板的偏 转,为此同样设置形锁合机构,其在这里同样由横截面扩大部15提供, 横截面扩大部15沿铰链元件的全宽度延伸。此外各铰链元件的各保持 区域13可以具有与各接板相配合的形锁合机构,其防止各铰链元件8 相对于各接板3的横向移动。铰链元件的包括横截面扩大部的保持区 域紧密地或压紧配合地被接板包围。
铰链元件通过各接板的适当的实施形式可以几乎完全卸去沿链纵 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作用的拉力和/或压力或自己至少部分地承受这 些力。各接板的承受拉力的机构可以构成为相互嵌接的突出部或内凹。 铰链元件设置在接板3的一半高度上,必要时也可偏离中心的。各接 板3和构成为单独的构件的各铰链元件8由不同的塑料材料构成。在 各接板的端面上在各铰链元件8的高度上设置在端面开口的凹槽18。 限定凹槽18的接板的边缘19在各铰链元件8的上方和下方具有一到 铰链元件8的间距,从而各铰链元件在一较大的弯曲半径上的弯曲是 可能的。为了导走静电荷,在各铰链元件上设置或固定或在其中结合 跨接元件30,其中只示出几个跨接元件。
图2中示意示出按图1的导能链的一部分,其包括铰链元件8、 8b,其中铰链元件8构成有一在两个保持区域13之间设置的跨接元件 30,其在铰链元件的两个端面31上凸出并且与各侧面接板3的邻接的 区域32电接触相连接。跨接元件在这里由金属制成。为了比较,铰链 元件8b未示出跨接元件。
图3示出按图1的导能链的一改变,其中现在在这里铰链元件8b 沿着多个接板在链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将它们相互铰接连接,在各铰 链元件8a的各保持区域13a之间设置连接区域13b,其比保持区域13a 具有较小的宽度并且设置在各接板的凹槽中。设置大量铰链元件8a,以便相互连接一接板线路的各接板。当然在这方面铰链元件和跨接元
件也可以沿链全长延伸。构成放电线路的跨接元件30沿着多个链节延 伸并且优选设置在连接区域13b的高度上。跨接元件可以由所述连接 区域支承或包围。
跨接元件的各接触区域37在这种情况下在各链节相互相对偏转 运动时相对于链节的接触区域是位置不变的。铰链元件的保持区域和
节的偏转运动的过程中与链节例如-与链节的接板或横向板条处于持续 的接触,此时该接触足以实现电荷载体的放电。当然,可以适当地构 成各跨接元件,以便也在横截面扩大部15的高度上形成至各链节或其 各侧面元件的放电线路。
因此特别有利的是将铰链元件和跨接元件相互匹配成,使它们可 作为结构单元与各相应的链节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铰链元件和跨接
元件可以预组装或持久地相互连接或还可仅松动地相插接,使得它们 通过一共同的操作过程可固定在各链节上。
此外各跨接元件在足够大的力时可以沿其纵向方向相对于各铰链 元件和/或各链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构成可纵向移动的,以便避免跨接 元件的拉应力或一不可逆的拉伸。为此各跨接元件能够以压紧配合方 式贴紧各铰链元件和/或各链节。
图4示出包括跨接元件的铰链元件的若干改变。 图4a示出一铰链元件的一示例性实施形式,其没有跨接元件。 图4b示出一包括跨接元件30的铰链元件8,跨接元件30构成为 基本上板形的并且在一侧覆盖铰链元件和在两个端面31上搭接铰链 元件。跨接元件在这里具有与铰链元件相同的宽度,但其也可以具有 较小的宽度或必要时也可具有较大的宽度。铰链元件和跨接元件可以 持久地相互固定在一起或只通过适当的配合预组装。
图4c和4d示出一铰链元件,其包括分别在两个端部31上凸出的 跨接元件30,各凸出的区域37构成为与相应的链节的接触区域。跨 接元件分别构成为金属丝。跨接元件分别力锁合和/或形锁合地设置于铰链元件的成形的凹部或沟槽40中。凹部可以只沿各保持区域13和/ 或各横截面扩大部15或还可以沿在各链节偏转时可弹性变形的中间 区域41延伸。跨接元件分别在高度上大致与铰链元件或其各固定区域 齐平地端接。在各固定区域之间跨接元件在高度上凸出,从而在这里 按简单的方式也可以实现一与各相应的链节或各接板的支承面的接 触。各链节可以构成平坦的或同时具有一相应成形的沟槽用以容纳跨 接元件,从而跨接元件由此同时防止铰链元件的侧向位移。跨接元件 的各凸出的接触区域可以构成不同的,例如直角转向的(图4c),向 自由端那边逐渐缩小的(图4d)。
图4e示出一铰链元件,其包括多个、在这里三个跨接元件30, 它们在一侧设置在铰链元件上。各跨接元件分别在铰链元件的端面上 凸出,此外它们凸出于位于各保持区域之间的中间的区域41的高度, 以便在这里分别电接触地连接在配置的链节上。
在按图4c至4e的各跨接元件在铰链元件上的单侧设置中,跨接 元件总是优选设置在这一侧面,其在导能链的转向区域内设置在径向 外面,但必要时也可设置在径向内侧上,亦即铰链元件的面向曲率中 心那边的侧面。
按照图4f在铰链元件8的上侧和下侧36、 38上设有不同数量的 跨接元件30,它们在这里也具有在端侧凸出的接触区域37。此外各跨 接元件彼此位错或间隔设置,以便不产生铰链元件的过大的材料弱化。 在这里各跨接元件也设置在铰链元件的各凹部或沟槽40中,其中各沟 槽可以设有内凹,或跨接元件总是压紧配合地保持于沟槽中。
图4g中跨接元件30由铰链元件8完全包围(例如通过在一注塑 成型法中的包围注塑)并且在两侧从铰链元件的端面凸出,从而在这 里仅仅凸出的区域37构成为与相应的链节的接触区域。按照图4h也 可以由铰链元件包围两个或更多个跨接元件30,其中各跨接元件优选 彼此侧向保持间距。
按照图4i跨接元件30构成为带状的并且在这里也至少在部分区 域内在高度上凸出和/或在端面上从铰链元件8凸出。
16按照图4k跨接元件30在两个端面上在构成一形锁合的情况下包 围铰链元件8,从而铰链元件和跨接元件构成一结构单元。跨接元件 30可以例如在侧面推到铰链元件上或将其端部区域折边。跨接元件因 此不仅沿铰链元件的纵向方向和/或横向方向形锁合地固定在铰链元 件上。同时提供一较大的接触面用于与相应的链节的触点接通。
当然,当铰链元件也在多个链节上延伸时,也可以相应地改变铰 链元件与跨接元件。在这种情况下各跨接元件可以由各连接区域13b (图3)至少部分地支承或容纳,为此各过渡区域8a可以同样设有沟 槽用以容纳过渡元件或可以包围跨接元件。
图5示出一导能链50,其中各链节51借助于定位突出部54可拆 式固定在一铰链带52上,其中应当认为, 一体的连接也是可能的。铰 链带52可以以外面55设置在各链节的各横向板条上和/或底面元件53 上或下横向板条上,从而当链弯曲时,当上行股放在下行股上时,则 铰链带52本身可以自己滑动。必要时铰链带也可以固定在底面元件的 面向链内部的侧面上。
如图5中所示,铰链带50同样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跨接元件56, 其同样沿链纵向方向延伸。在这种情况下跨接元件可以具有带状的铰 链元件的长度,必要时也可以具有导能链的总长。跨接元件在这里也 优选在高度上从铰链元件中凸出,以便提供相对于链节或底面元件的 各接触区域,所述链节或底面元件可拆式固定在铰链元件上。必要时 各跨接元件在这里也可以由带状的铰链元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包围。
沿铰链元件全长由铰链元件包围,为此例如铰链元件可以围绕各跨接 元件包围注塑。各跨接元件如图中所示也可以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设 置于铰链元件和/或各底面元件或各侧面接板57的沟槽或凹部中并且 分别接触这些元件。
当然,必要时也可并排地在一铰链元件上固定两个或更多个链节, 其中各链节可以在侧面从铰链带中凸出或也可不凸出,并且在这种情 况下通过各跨接元件与铰链带导电接触,类似于图5中所示。
17附图标记清单
1导能链25-28突出部
2链节28a止挡面
3接板29緩沖嵌条
4a、 4b横向板条29a板条
5下行股3030、 31跨接元件,凹槽
6转向区域35-38弯曲的部分
7上行股40、 41上侧
8、 8a铰链元件45间隙
9、 10侧面50-53止挡
11凹槽3555、 56限定面
12中间区域60铰链元件
13、 13a保持区域61保持区域
13b连接区域62中间区域
14表面70铰链元件
15横截面扩大部4071保持区域
16、 17端面72连接区域
16a凹槽73-38中间铰链区域
18凹槽75a材料线路
19边缘75b空腔
22-23搭接区域45E接板主平面
24中间区域R方向
24a板条Wl、 W2角度
24b凹槽
权利要求
1. 用于导能链的铰链元件,该导能链用于引导软管、电缆或类似件,包括若干链节,所述链节具有对置的各侧面接板,其中在至少几个侧面接板上设置上横向板条和下横向板条,其中铰链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保持区域,所述保持区域可与相邻的或间隔开的链节连接,以便将所述链节分别彼此铰接连接,从而导能链能够在形成一下行股、一转向区域和一上行股的情况下放置;其特征在于,在铰链元件上设置一连续跨接所述至少两个保持区域的跨接元件,该跨接元件由一种材料制成,该材料的电导率大于铰链元件材料的电导率,并且跨接元件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铰链元件的表面上的接触区域,所述接触区域可分别与可配置给所述两个保持区域的两个链节电接触地连接。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跨接元件沿铰 链元件的纵向方向在一侧或在两侧凸出于铰链元件的保持区域并且以 所述凸出的区域可分别与一链节电接触地连接。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跨接元件 由固定元件的表面凸起和/或从固定元件的侧向凸出,并且所述凸起的 和/或侧向凸出的区域可分别与一链节电接触地连接。
4. 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跨 接元件至少部分地表面覆盖铰链元件并且该覆盖的区域可电接触地连 接于一链节。
5. 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跨 接元件至少部分地嵌入铰链元件的一个或多个凹部中并且至少部分地 凸出于铰链元件的高度和/或沿铰链元件的纵向方向凸出于铰链元件。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凹部至少构成在铰链元件的保持区域的高度上和/或沿铰链元件的全 长延伸。
7. 按照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 一个凹部构成为沟槽,其优选沿铰链元件的全长延伸。
8. 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所 述跨接元件不在铰链元件的各保持区域的高度上,而是在各保持区域 之间凸出于铰链元件的高度。
9. 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跨 接元件至少沿着一部分长度或全长由铰链元件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包围 并且在各个隔开的区域上由铰链元件伸出或凸出,使得这些区域可与 不同的链节电接触地连接,其中跨接元件优选在铰链元件的两个对置 的端面上伸出或凸出。
10. 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状态下跨接元件设置在铰链元件的上侧和下侧上,所述跨接元 件可与链节分别电接触地连接。
11. 按照权利要求1至IO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铰链元件的上侧和/或下侧上分别设置多个跨接元件,其中在铰链元 件的上侧和下侧上设置的跨接元件优选相互侧向位错地设置。
12. 按照权利要求l至ll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铰链元件的上侧和下侧上设置不同数量的和/或不同构成的跨接元 件。
13. 按照权利要求1至12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跨接元件在一端面或两个端面上搭接铰链元件,优选使得跨接元件在 构成形锁合的情况下保持在铰链元件上。
14. 按照权利要求1至13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相应的跨接元件构成金属丝形的或带状的。
15. 按照权利要求1至14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跨接元件由一金属材料构成,而铰链元件优选由一塑料材料构成。
16. 按照权利要求1至15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跨接元件构成可弹性变形的或可塑性变形的。
17. 按照权利要求1至16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铰链元件和所述至少一个或全部的跨接元件沿着多个配置的链节延伸 并且可与这些链节分别电接触地连接。
18. 按照权利要求1至17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铰链元件构成板条形的或带状的并且能够在链节的侧面接板上、优选 在其侧面的凹口上与链节电接触地固定。
19. 按照权利要求1至17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铰链元件构成为带状的并且具有可固定在各链节的横向板条和/或侧 面接板的下侧上的保持区域,其中铰链元件可固定在横向板条的面向 导能链内部的侧面上或远离导能链内部的侧面上。
20. 按照权利要求1至19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其特征在于, 铰链元件能够可拆式地固定在链节上或与链节一体构成。
21. 用于在两个负载之间引导导线和电缆的导能链,其中至少一 个负载是可移动的,其中导能链具有大量相互铰接连接的链节,它们 分别具有对置的各侧面元件,并且在至少几个或全部的链节上设置将 侧面元件相连接的上横向板条和/或下横向板条,它们构成一电缆导向 通道,其中各链节分别经由至少一个铰接连接相互连接,所述铰接连 接能够使相邻的链节相互偏转而形成一下行股、 一转向区域和一上行 股,并且各链节至少部分地由一导电的材料构成,该材料能够在链长 的至少一部分上导走电荷;其特征在于,链节通过一按照权利要求1 至20之一项所述的铰链元件彼此连接,使得相邻的或间隔开的各链节 的跨接元件将这些链节电接触地相互连接。
22. 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能链,其特征在于,跨接元件沿着 多个链节延伸并且将这些链节电接触地相互连接,同时构成一连续的 不中断的导电线路。
23. 按照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导能链,其特征在于,铰链元 件设置成使其在各链节偏转运动时在弯曲应力和/或扭转应力作用下 变形。
24. 按照权利要求21至23之一项所述的导能链,其特征在于, 铰链元件与各链节协同作用,使得铰链元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跨接元 件防止或附加防止相对于各链节的侧向位置变化。
25. 按照权利要求21至24之一项所述的导能链,其特征在于,区域设置成相对于相应配置的链节是位置不变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一具有若干链节(2)的导能链的铰链元件,各链节具有对置的侧面接板(3),其中铰链元件具有至少两个保持区域(13)。将铰链元件进一步构成,使得在其上设置一元件,该元件由一种具有比铰链元件的材料较大的电导率的材料构成,该元件连续地跨接至少两个保持区域。跨接元件(30)具有至少两个设置在铰链元件的表面上的接触区域(37),其分别与可为两个保持区域配置的两个链节电接触地连接。
文档编号H05F3/00GK101501364SQ200780030263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7日
发明者京特·布拉泽 申请人:Igus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