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417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为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特别是关于一种以电磁驱动
带动镜头移动达成对焦功能的微型对焦镜头,防制电磁干扰(EMI、 EMC及ESD) 的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数字相机的体积縮的相当地小,而目前的移动电话 亦皆建置有数字相机的功能,这些都归功于摄像镜头的模块化及微型化,而在 微型镜头内有许多种类的自动对焦驱动结构,目前最普遍被使用的是音圈马达 (VCM),因具体积小、用电量少、致动位移精确及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作为
微型镜头中自动对焦的短距驱动。
如图1所示是为现有的镜头对焦装置200,主要包括有一镜头组201、以及 一光感测组件202所组成,该镜头组201可将被摄对象的反射影像光成像于光感 测组件202上;如果镜头组201与光感测组件202间的距离是为固定(亦即定焦镜 头),则其仅能清晰呈现2-3公尺以外距离(Hyper focal Distance)的物件;若 欲拥有近拍功能,则必须利用一额外的镜头对焦装置来带动镜头组201位移, 以改变镜头组与光感测组件之间的距离,达到对焦(Focus)的目的。
而当镜头组201具有光学变焦(Zoom)功能时,镜头组内部的多组镜群之间 亦必须配合变焦倍率的改变,来产生相对应的位移,此时所述的镜群位移亦需 将对焦装置设计于镜头模块之中。
然而现有的对焦机构设计,其移动镜头组大都采用"手动方式"为主,使 用上较不方便,若将镜头的对焦方式由手动改为电磁驱动,让镜头可自动对焦, 同时简化机构设计,但会产生电磁干扰(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的问题,而针对目前的科技产品如手机、笔记型计算机、PDA…等,都必需符 合电磁干扰(EMI)、电磁兼容性(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以及 静电防护(Electro Static Discharge, ESD)等的规范,因此若使用电磁驱动
方式进行对焦,必需要解决符合EMI、 EMC及ESD规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者即为解决上述使用电磁驱动对焦镜头,并符合EMI、 EMC 及ESD规范的需求,乃特潜心研究,提出一种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具 有简化机构设计及降低生产成本及改良组装制程,期能将此微型对焦结构使用 于手机、笔记型计算机、PDA…等产品的照相模块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以电磁驱 动方式带动承载座与微型镜头移动而达成对焦功能,且具有驱动效能好、组装 精度佳、电磁效应防制等优点。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主要技术特征
是包括 一框架,四周容置四磁性组件; 一承载座,承载一微型镜头,外部包 覆一线圈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由一外固定部及一内活动部相互连接四组九 十度弦,外固定部连接框架,内活动部连接承载座,组成弹性活动支撑承载座 悬空于框架中心; 一上盖及一下盖,分设于框架的上下方,固定连接弹性组件 于框架上; 一金属外罩,包覆上盖、弹性组件、承载座、框架及下盖的外部, 底部设至少一导电接片电气连接至地端,将对外产生的电磁效应藉由接地的方 式隔绝,亦隔离外部的电磁干扰及静电保护。
为达成上述目的,前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中该弹性组件为 金属制,更设有一延伸部,将延伸部向下折弯九十度,作为该线圈组件供电的 正负极板,使供电极板与弹性组件一体成形,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前述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另一技术特征是其 中该承载座未作动时会受限于该弹性组件所产生的一向下应力,而使该承载座 向下抵住下盖的顶面,让该承载座在任何方向的初始位置都因弹性组件的向下 应力而固定住。
为达成上述目的,前述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又一技术特征是其 中该承载座的下缘四角落处各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挡板,而该下盖对应该文件板 位置处更设有至少一旋转抑制孔,使该挡板恰可伸入该旋转抑制孔中,防止该 承载座受外力而旋转。
为达成上述目的,前述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又一技术特征是在于:其中更包括一活动部保护板,连接于该弹性组件的内活动部,外缘设有至少 一凸板;该上盖为一镂空结构,且内缘对应该活动部保护板的外缘轮廓,内缘 对应该凸板位置处设有活动凹槽,使该凸板仅能于该活动凹槽之内活动,形成 一垂直线性导引机构,使得该承载座因活动部保护板而仅能在上盖内进行垂直 线性位移而无法水平旋转。
为达成上述目的,前述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再一技术特征是上 盖的四角落处又各设有一定位柱,而该弹性组件、框架及下盖的四角落对应该 定位柱位置处皆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可贯穿容置于该些定位孔中,将各部 件的相对位置固定,达到高组装精度的效果。
为达成上述目的,前述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最后技术特征是该 金属外罩底部又设有至少有一组对称勾脚,而下盖对应于该勾脚位置处凸设有 一组卡合部,该勾脚可与该卡合部能紧密结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


图l是为现有的镜头自动对焦装置;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A-A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201 镜头组 202 光感测组件
10 承载座 12 挡板
20 线圈组件 30 框架
31 定位孔 40 磁性组件
50 弹性组件 51 圆孔
52 外固定部 53 内活动部
54 九十度弦 55 延伸部
56 定位孔 60 上盖61 活动凹槽
70 下盖
72 卡合部
80 活动部保护板
90 金属外罩
92 勾脚
62 定位柱
71 旋转抑制孔
73 定位孔
81 凸板
91 导电接片
100 微型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 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 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可由此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 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2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视立体示意图,而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微 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 防制机构包括有一承载座10、 一线圈组件20、 一框架30、四磁性组件40、至少 一弹性组件50、 一上盖60、 一下盖70、 一活动部保护板80、 一金属外罩90及一 微型镜头100。
该承载座10是用以承载该微型镜头100,中心处呈镂空轴孔结构,且于轴 孔内缘面布设有螺纹,可与镜头100外部的螺牙对应锁合,以便将镜头100锁固 于该承载座10的中空轴孔内。该承载座10外部包覆该线圈组件20。
该框架30是呈一立方中空结构,四周垂直面中空处可容置该四磁性组件40 ,如磁铁,而该承载座10是容置于该框架30的中空结构中心处,该承载座10 仅能在框架30内进行垂直线性位移。
请一并参阅图4所示,是为本实用新型中弹性组件的立体示意图,该弹性 组件50呈平板状,中心镂空成一圆孔51对应该承载座10的轴孔,该弹性组件50 是由一外固定部52及一内活动部53连接四组九十度弦54,组成外缘固定、内缘 弹性活动的弹簧,较佳地该弹性组件50可以包括一上平板弹片及一下平板弹片 ,其外固定部52分别连结至该框架30的上下二端,而内活动部53则分别连接至 该承载座10的上下两端,用以支撑承载座10使其悬空固定于框架30中心,该弹 性组件50的内活动部53透过四组九十度弦54组成的弹簧供承载座10吸收冲击、振动、落下的X、 Y、 Z方向的平均受力。
另外,该上平板弹片及下平板弹片为金属制,分别电连接至该线圈组件的
正负极端,并各设有一延伸部55,可将该延伸部55向下折弯九十度,向下延伸 并电连接至电路板(图中未示),当作该线圈组件20供电的正负极板,使供电极 板与弹性组件50—体成形,达到节省空间的效果。
该上盖60及下盖70,分设于该框架30的上下方,可固定连接该弹性组件50 于该框架30上,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5所示,是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该承载 座10未作动作时会受限于该弹性组件50所产生的一向下应力,使该承载座IO 向下抵住于下盖70的顶面,使得该承载座10不论是朝上放置、朝下放置或水平 放置,都会被该弹性组件50向下应力而固定住,使该承载座10在任何方向的初
始位置都不会产生垂直轴向的晃动及位移。
该承载座10的下缘四角落处各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挡板12,而该下盖70对应 该文件板12位置处更设有至少一旋转抑制孔71,该挡板12恰可伸入该旋转抑制 孔71中,以防止该承载座10受外力而旋转。
而该上盖60与该承载座10间更设有该活动部保护板80,连接于该弹性组件 50的内活动部53,连动于该承载座IO,该上盖60中心为一镂空结构,且内缘对 应该活动部保护板80的外缘轮廓,该活动部保护板80的外缘设有至少一凸板81 ,而该上盖60的内缘则对应该凸板81位置处设有活动凹槽61,使得该凸板81 仅能于该活动凹槽61之内活动,形成一垂直线性导引机构,使得该承载座IO 因活动部保护板80而仅能在上盖60内进行垂直线性位移而无法水平旋转。
该上盖60的四角落处又各设有一定位柱62,而该弹性组件50、框架30及下 盖70的四角落对应该定位柱62位置处皆各设有定位孔56、 31及73,该定位柱62 可贯穿容置于该些定位孔56、 31及73中,将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固定,达到高组 装精度的效果。
该金属外罩90是包覆于前述承载座10、框架30、弹性组件50、上盖60及下 盖70的外部,底部设至少一导电接片91,该金属外罩90具有导电的效果,可利 用该导电接片91电气连接至电路板(图中未示)的地端,将线圈组件20与磁性组 件40所产生的电磁效应藉由接地的方式隔绝,亦可隔离外部的电磁干扰及静电 保护。
该金属外罩90底部又设有至少有一组对称勾脚92,而下盖70对应于该勾脚92位置处凸设有一组卡合部72,该勾脚92可与该卡合部72紧密结合。
当本实用新型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作动时,电流藉由该弹性组件50 传导至该线圈组件20,使线圈组件20产生磁场而具有推力,驱动该承载座IO 于框架30内进行垂直方向的线性位移运动,将承载座10与微型镜头100固定在 对焦位置上而完成对焦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上述结构以电磁驱动方式带动承载座与微型镜 头移动而达成对焦功能,且具有驱动效能好、组装精度佳、电磁效应防制等优 点,故本实用新型确能藉上述所揭露的技术,提供一种迥然不同于现有的设计 ,堪能提高整体的使用价值,又其申请前未见于刊物或公开使用,诚己符合实 用新型专利的要件,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 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 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框架,呈一立方中空结构,四周垂直面中空处容置四磁性组件;一承载座,呈镂空轴孔结构,轴孔内承载一微型镜头,外部包覆一线圈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呈平板状,中心镂空成一圆孔对应承载座的轴孔,由一外固定部及一内活动部相互连接四组九十度弦,外固定部连接该框架,内活动部连接该承载座,组成弹性活动支撑该承载座悬空于框架中心;一上盖及一下盖,分设于框架的上下方,固定连接弹性组件于框架上;一金属外罩,包覆该上盖、弹性组件、承载座、框架及下盖的外部,底部设至少一导电接片电气连接至地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弹性组件可以包括一上平板弹片及一下平板弹片,其外固定部分别连结至该 框架的上下二端,而内活动部则分别连接至该承载座的上下两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上平板弹片及下平板弹片是为金属制,上弹性组件及下平板弹片分别电连接 至该线圈组件的正负极端,并各设有一延伸部向下折弯九十度,向下延伸并电 连接至电路板。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承载座的下缘四角落处各设有一向下延伸的挡板,而该下盖对应该文件板位 置处,更设有至少一可伸入该旋转抑制孔中的旋转抑制孔。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更包括一活动部保护板,设于该上盖与该承载座间,连接于该弹性组件的内活动 部,外缘设有至少一凸板;该上盖为一镂空结构,且内缘对应该活动部保护板的外缘轮廓,并设有让 该凸板活动于内部的活动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上盖的四角落处各设有一定位柱,而该弹性组件、框架及下盖的四角落对应该定位柱位置处皆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柱可贯穿容置于该些定位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该金属外罩底部设有至少有一组对称勾脚,而下盖对应于该勾脚位置处凸设有 一组可与该勾脚紧密结合的卡合部。
专利摘要微型镜头电磁干扰防制机构,包括一框架,四周容置四磁性组件;一承载座,承载一微型镜头,外部包覆一线圈组件;至少一弹性组件,由一外固定部及一内活动部相互连接四组九十度弦,外固定部连接框架,内活动部连接承载座,组成弹性活动支撑承载座悬空于框架中心;一上盖及一下盖,分设于框架的上下方,固定连接弹性组件于框架上;一金属外罩,包覆上盖、弹性组件、承载座、框架及下盖的外部,底部设至少一导电接片电气连接至地端,将对外产生的电磁效应藉由接地的方式隔绝,亦隔离外部的电磁干扰及静电保护。
文档编号H05F3/02GK201181355SQ200820003748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15日
发明者吴富源 申请人: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