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7119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远红外碳晶电热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生产的碳晶导电发热电热板具有强度高、耐高温阻燃、表面不易老化、 通电加热快、热电转换效率高、通电时热量经辐射传给周围空间等一系列优点。专利号为ZL 200820090208. 7、名称为"具有防电墙的碳纤维电热板"的实用新型专利采用特殊的防电墙 技术进一步解决了碳晶电热板易产生感应电流和泄漏电流,造成触电等对人体的危害。但 采用磁场强度表(高斯表)对电热板表面进行测试时,仍存在5-8毫高斯的磁辐射。 研究表明,磁辐射在4毫高斯以上为较强辐射,属于危险值。人体如果长期受到电 磁辐射的影响,将扰乱人体自然生理节奏,导致机体平衡紊乱,引发头痛、头晕、失眠、健忘 等神经衰弱症状;同时使人乏力、食欲不振、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或降低,是白血病、淋巴 瘤、脑肿瘤病的诱因。磁辐射在3-4毫高斯之间,属于警戒值,长期接触的儿童患白血病的 几率是不接触的1. 75倍。磁辐射在小于2毫高斯特别是1毫高斯以下为较弱辐射,属于安 全值。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以解决现有 具有防电墙的碳纤维电热板存在5-8毫高斯的磁辐射,人体长期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会 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上绝缘层、下绝缘层、内绝缘层、第一导电发热层、第二导电发热层、 两条第一导电电极和两条第二导电电极组成;内绝缘层的上表面与第一导电发热层的下表 面固接,内绝缘层的下表面与第二导电发热层的上表面固接,第一导电发热层的上表面与 上绝缘层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导电发热层的下表面与下绝缘层的上表面固接,在第一导电 发热层与内绝缘层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一导电电极,且两条第一导电电极分别位于内绝缘层 上表面的两端,两条第一导电电极与第一导电发热层下表面固接,在第二导电发热层与内 绝缘层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二导电电极,且两条第二导电电极分别位于内绝缘层下表面的两 端,两条第二导电电极与第二导电发热层上表面固接,两条第一导电电极的一端和两条第 二导电电极的一端均露在外面内绝缘层的外面,两条第一导电电极中的任意一条作为正电 极,两条第一导电电极中的剩余一条作为负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中的任意一条作为正 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中的剩余一条作为负电极,且第一导电电极中的正电极与第二导 电电极中的负电极正对设置,第一导电电极中的负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中的正电极正对设 置,第一导电发热层和第二导电发热层厚度相同,并分别由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碳晶发热导 电层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两层导电发热层(也可以 设置四层或更多,但必须设置的层数为偶数),每层上的正电极与正电压相连接,每层上的负电极与负电压相连接(两层上的两电极上下一定要对齐),这样两层导电发热层通电后, 产生相反极向的两个磁场,由于两层导电发热层选取的材料相同,面积及厚度均分别相等, 导通电流的能力相同,使设计的磁场强度相同,能相互抵消,从而达到磁场的屏蔽效应。试 验测试表明,其磁辐射强度场降至0. 1-0. 5毫高斯,磁辐射降至安全范围,实现电磁辐射的 屏蔽效能,即使人体长期受到这种幅度的电磁辐射,也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应 用范围广,可用于家庭取暖、医疗、特种服装、鞋、汽车、座椅、飞机等方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
一 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远红外碳晶电热 板由上绝缘层1、下绝缘层2、内绝缘层3、第一导电发热层4、第二导电发热层5、两条第一导 电电极6和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组成;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与第一导电发热层4的下表面 固接,内绝缘层3的下表面与第二导电发热层5的上表面固接,第一导电发热层4的上表面 与上绝缘层1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导电发热层5的下表面与下绝缘层2的上表面固接,在第 一导电发热层4与内绝缘层3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且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分别 位于内绝缘层3上表面的两端,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分别与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和第一导 电发热层4下表面固接,在第二导电发热层5与内绝缘层3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二导电电极 7,且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分别位于内绝缘层3下表面的两端,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分别与 内绝缘层3的下表面和第二导电发热层5上表面固接,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的一端和两条 第二导电电极7的一端均露在外面,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任意一条设定为正电极,两条 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剩余一条设定为负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任意一条设定为正 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剩余一条设定为负电极,且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正电极与第 二导电电极7中的负电极相对设置,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负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正 电极相对设置,第一导电发热层4和第二导电发热层5厚度相等,并分别由等间距设置的多 个碳晶发热导电层制成。
具体实施方式
二 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发热层4印刷 在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上,第二导电发热层5印刷在内绝缘层3的下表面上,保证第一导电 发热层材料分布均匀一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上绝缘层1、下绝缘层 2和内绝缘层3分别为玻璃纤维布浸树脂胶预热半固化绝缘层或者玻璃纤维布涂树脂胶预 热半固化绝缘层,绝缘效果好。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与 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粘接,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与内绝缘层3的下表面粘接,连接牢固。其 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导电发热层4的上 表面与上绝缘层1的下表面粘接,第二导电发热层5的下表面与下绝缘层2的上表面粘接,
4连接牢固。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和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上下对齐,电源极向反 接,通电后磁场抵消,实现发热板的屏蔽效应。
权利要求一种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它由上绝缘层(1)、下绝缘层(2)、内绝缘层(3)、第一导电发热层(4)、第二导电发热层(5)、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和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组成;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与第一导电发热层(4)的下表面固接,内绝缘层(3)的下表面与第二导电发热层(5)的上表面固接,第一导电发热层(4)的上表面与上绝缘层(1)的下表面固接,第二导电发热层(5)的下表面与下绝缘层(2)的上表面固接,在第一导电发热层(4)与内绝缘层(3)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且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分别位于内绝缘层(3)上表面的两端,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与第一导电发热层(4)下表面固接,在第二导电发热层(5)与内绝缘层(3)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且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分别位于内绝缘层(3)下表面的两端,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与第二导电发热层(5)上表面固接,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的一端和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的一端均露在外面内绝缘层(3)的外面,其特征在于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任意一条作为正电极,两条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剩余一条作为负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任意一条作为正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剩余一条作为负电极,且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正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负电极正对设置,第一导电电极(6)中的负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7)中的正电极正对设置,第一导电发热层(4)和第二导电发热层(5)厚度相同,并分别由等间距设置的多个碳晶发热导电层制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导 电发热层(4)印刷在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上,第二导电发热层(5)印刷在内绝缘层(3) 的下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其特征在于上 绝缘层(D、下绝缘层(2)和内绝缘层(3)分别为玻璃纤维布浸树脂胶预热半固化绝缘层或 者玻璃纤维布涂树脂胶预热半固化绝缘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其特征在于两条第 一导电电极(6)与内绝缘层(3)的上表面粘接,两条第二导电电极(7)与内绝缘层(3)的 下表面粘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导 电发热层(4)的上表面与上绝缘层(1)的下表面粘接,第二导电发热层(5)的下表面与下 绝缘层(2)的上表面粘接。
专利摘要能屏蔽电磁辐射的远红外碳晶电热板,它涉及一种远红外碳晶电热板。针对现有具有防电墙的碳纤维电热板存在5-8毫高斯的磁辐射问题。内绝缘层与第一、二导电发热层固接,第一、二导电发热层与上绝缘层的上下表面固接,第一、二导电发热层与内绝缘层之间设置有两条第一、二导电电极,第一、二导电电极的一端露在外面,两条第一导电电极中的任意一条设定为正电极,剩余一条设定为负电极,两条第二导电电极中的任意一条设定为正电极,剩余一条设定为负电极,且第一导电电极中的正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中的负电极相对设置,第一导电电极中的负电极与第二导电电极中的正电极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电磁辐射的屏蔽效能,可用于家庭取暖、医疗等方面。
文档编号H05B3/28GK201467483SQ20092010056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7日
发明者吴永顺, 潘钦陵, 谭羽非 申请人:谭羽非;吴永顺;潘钦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