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绳节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9053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绳节能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需曳引钢丝绳和对重的新型电梯,它根本上在于设计了一种电 梯升降运动的新方案,以革新、简化并取代了现有电梯电力拖动系统及省略去曳引系统和
重量平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的工作原理,简单而言就是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 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 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的目的。而无绳节能电梯的设计和实 施方案以一种爬动轮取代和省略去曳引绳和对重等,赋予了新型电梯新的工作原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设计和实施方案是轿厢的一侧壁外上方有一对特别的双层齿轮(以下 称“爬轮”),外层轮齿较大(以下称“爬齿”),能沿着设计上具有与其相匹配的齿槽的轨 道上下运动,内层轮齿为一般联动齿轮的联动齿,下连一组联动齿轮(以下称“传动轮”), 传动轮组的另一端与电动机带动的较小的联动齿轮(以下称“动力轮”)连接。每个传动 轮都是双层齿轮,都有半径悬殊较大的内小外大的两层轮齿,彼此以大的外轮齿连接小的 内轮齿联动。工作时,电动机带动动力轮转动,由动力轮的小齿轮通过传动轮的外轮齿带动 传动轮转动,被动力轮带动的传动轮的内轮齿又带动另一个传动轮的外轮齿使之转动,直 到带动爬轮转动,爬轮转动时爬齿通过与轨道上专门设计与其相匹配的齿槽结合与分离的 连续过程实现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按照力矩的原理,电动机的力通过传动轮获得放 大,从而节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现有电梯从结构上进行简化、功能上加以整合;取消了 曳引绳、对重等装置以及这类装置对电梯升降高度的限制;能达到有效节能要求。


附图是无绳节能电梯工作示意图,或者称正面纵向透视图。从附面看,上方横 向排列的是一对爬轮,也是一对联动齿轮;右边的爬轮是双层双连齿轮,内齿连纵向排列的 传动轮;最下方的传动轮外轮齿连着其左侧动力轮的联动轮齿。
具体实施例方式左下方动力轮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轮联动带动右上方爬轮逆时针转动,同时 联动使左侧爬轮顺时针转动,于是形成爬齿与轨道专门设计的齿槽离合,轿厢下降;反之则 上升。
权利要求
无绳节能电梯涉及一种无需曳引钢丝绳和对重的新型电梯,其特征是轿厢的一侧壁外上方有一对特别的双层齿轮(以下称“爬轮”),外层轮齿较大(以下称“爬齿”),能沿着设计上具有与其相匹配的齿槽的轨道上下运动,内层轮齿为一般联动齿轮的联动齿,下连一组联动齿轮(以下称“传动轮”),传动轮组的另一端与电动机带动的较小的联动齿轮(以下称“动力轮”)连接。每个传动轮都是双层齿轮,都有半径悬殊较大的内小外大的两层轮齿,彼此以大的外轮齿连接小的内轮齿联动。工作时,电动机带动动力轮转动,由动力轮的小齿轮通过传动轮的外轮齿带动传动轮转动,被动力轮带动的传动轮的内轮齿又带动另一个传动轮的外轮齿使之转动,直到带动爬轮转动,爬轮转动时爬齿通过与轨道上专门设计与其相匹配的齿槽结合与分离的连续过程实现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请对该实施方案加以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爬轮、爬齿和设计有相应齿槽的轨道属本发明设计的关键部 分,其特征是爬轮转动时,形成爬齿与轨道上齿槽间结合和分离的连续动作,整个过程也 就是带动电梯轿厢升降运动的过程。象汽车运动时车轮替代了动物的脚一样,无绳节能电 梯升降时爬轮和爬齿替代了动物的手和爪。请对该结构设计加以保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请对传动轮组的设计加以保护。其特征是每个传动轮都是 双层齿轮,都有半径悬殊较大的内小外大的两层轮齿,彼此以大的外轮齿连接小的内轮齿 联动;工作时,半径小的齿轮带动另一半径大的轮齿转动,依次延续形成传动轮组时,按照 力矩的原理,就构成了一个力与能的变化调节系统。
全文摘要
无绳节能电梯涉及一种无需曳引钢丝绳和对重的新型电梯,它的设计和实施方案通过改革现有电梯的工作原理,从根本上对现有电梯结构上进行简化、功能上加以整合,取消了曳引绳、对重等装置以及这类装置对电梯升降高度的限制,并能达到有效节能要求。

从附面看,上方横向排列的是一对爬轮,也是一对联动齿轮;右边的爬轮是双层双连齿轮,内齿连纵向排列的传动轮;最下方的传动轮外轮齿连着其左侧动力轮的联动轮齿。当动力轮逆时针转动时,通过传动轮联动带动右上方爬轮逆时针转动,同时联动使左侧爬轮顺时针转动,于是形成爬齿与轨道与门设计的齿槽离合,轿厢下降;反之则上升。按照力矩的原理,电动机的力通过传动轮获得放大,从而节能。
文档编号B66B9/02GK101905832SQ201010153439
公开日2010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杨屹 申请人:杨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