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挤压救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1036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挤压救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遇险时用于自救或救援器材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抗挤压救援器。
背景技术
当发生地震时,遇险者通常处于以下三种状态(1)自己进行艰难的自救。(2)等待外界救援。(3)获得外界救援。在地震灾害中,遇险者被倒塌的物件压住或挤住身体,并非即刻遇难,但由于没有自救或救援器材,使遇险者造成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挤压救援器,利用它能够顶开、抵住或支撑住物体的挤压,使遇险者得以自救或减轻伤害以获得更多的等待救援的时间。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抗挤压救援器,由顶板、螺套、 上螺纹顶杆、下螺纹顶杆、支座销、支座以及座板装配而成。其中,上螺纹顶杆的上端与顶板铰接,下端旋入螺套中,下螺纹顶杆的下端与座板铰接,上端旋入螺套中。并备有手杆。所述螺套的两端分别为正反螺纹。所述上螺纹顶杆和下螺纹顶杆分别为正反螺纹。本实用新型所述自救的含义是利用所述抗挤压救援器顶开、抵住或支撑住物体的挤压,或可脱离险境,或可减轻伤害以获得更多的等待救援时间。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在于1、使用范围比其他千斤顶广泛螺纹千斤顶能使用的地方,抗挤压救援器能使用;螺纹千斤顶不能使用的某些地方抗挤压救援器也能使用。如要顶开斜面或夹角,前者在使用中会向斜面或夹角的开口方向挪动,甚至不能工作,后者则能正常工作,且使用时比前者大约省一半的力。在较小的操作空间里,前者因为操纵杆的操作空间受限而不能使用,而在相同的受限空间里,后者却可以使用。在支承重物的过程中,液压千斤顶存在因油路(油封)泄漏致使被支承的重物缓慢下降的可能,从而发生不良后果,而抗挤压救援器不会出现上述现象。2、抗挤压救援器可用于自救也可用于救援用于自救的情形大致有两种,一是地震前兆出现时,室内的人向外逃生时顺手带上它,遇险时使用;二是救援人员发现了遇险者,在有可能传递物品的情况下将救援器传递给遇险者,用语言指挥其操作,或在救援人员可以靠近遇险者的情况下,由救援人员操作。3、体积小巧、用途广泛用于自救的救援器,可制成小巧玲珑的体积,从室内往外逃生时顺手带上它,就象顺手带上一把雨伞那样方便,且不影响逃生速度。用于救援的,可将抗挤压救援器制成各种规格,以适合在各种场合使用。不需要能源,适用于灾情险情现场。[0017]本实用新型可以备用于逃生预案,也可以当作千斤顶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挤压救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挤压救援器的手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顶起或支撑重物时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顶起或支撑重物时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挤压救援器,由顶板7、螺套6、上螺纹顶杆5、下螺纹顶杆3、支座销2、支座1以及座板4装配而成。其中,上螺纹顶杆5的上端通过第一支座销9和第一支座10与顶板7铰接,下端旋入螺套6中,下螺纹顶杆3的下端通过第二支座销2和第二支座1与座板4铰接,上端旋入螺套6中,并备有手杆8。所述螺套6两端分别为正反螺纹,顶板7 —件,座板4 一件,上螺纹顶杆5和下螺纹顶杆3分别为正反螺纹,共四件,支座销共四件,支座共八件。本实用新型所述抗挤压救援器的使用方法使用前,先用手交替旋转两个螺套6,使4个螺纹顶杆向中间缩进,使其高度或长度变为最小。使用时,将其移到需要顶起或撑开物体的地方,然后用手交替旋转螺套6,使座板4与顶板7都抵住物体和地面或分别抵住夹住遇险者身体的两个物体表面,当徒手转不动螺套6时,就用手杆8交替插入两个螺套6的孔中,交替旋转两个螺套,使4个螺纹顶杆向撑开的方向延伸,夹住身体的物体即被顶开,遇险者即可脱险或可以减轻伤害以等待救援。模拟自救记录用工厂的铸铁划线平台,重量约5. 7t,模拟了一个遇险者的遇险空间。遇险者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重物已接触了遇险者的胸部,无法操作液压千斤顶和汽车用的菱形千斤顶,却可以单手操作螺纹规格为M20X 1.5的抗挤压救援器,成功顶起了该划线平台。
权利要求1.一种抗挤压救援器,其特征在于,该救援器由顶板、螺套、上螺纹顶杆、下螺纹顶杆、 支座销、支座以及座板装配而成,并备有手杆,其中,上螺纹顶杆的上端与顶板铰接,下端旋入螺套中,下螺纹顶杆的下端与座板铰接,上端旋入螺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挤压救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套的两端分别为正反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挤压救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螺纹顶杆和下螺纹顶杆分别为正反螺纹。
专利摘要一种抗挤压救援器,由顶板、螺套、上螺纹顶杆、下螺纹顶杆、支座销、支座以及座板装配而成,并备有手杆。其中,上螺纹顶杆的上端与顶板铰接,下端旋入螺套中;下螺纹顶杆的下端与座板铰接,上端旋入螺套中。当遇险者被物体压住或挤住身体时,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顶开、抵住或支撑住物体的挤压,或可脱离险境或可减轻伤害以获得更多的等待救援时间。
文档编号B66F3/08GK202116232SQ201120227460
公开日2012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30日
发明者吴朝森, 张联, 梁宁侃, 梁旋, 梁江, 覃冬梅, 邓昌进, 郑洪威 申请人:吴朝森, 张联, 梁宁侃, 梁旋, 梁江, 覃冬梅, 邓昌进, 郑洪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