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4262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门架涂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涂装线门架吊挂方法包括两种:1)采用链条吊钩方式,直接吊挂门架前后两段四点;2)自制整体双层门架工装架方式,先把内外门架组合到工装架上,然后利用叉车铲运整体上线吊挂。现有技术中的吊具具有以下缺陷:链条吊钩方式生产效率低,每次只能通过一个内门架或者外门架,涂装线的生产效率降低一半;整体工装架方式上线流程长(需先组合上架、再上线),工装架存放占地面积大,涂装线上下件位置间需要叉车流转工装架;工装架数量多,整体投入成本高(组架、吊挂在线、装配等工序需要占用工装架,同时存放需要预留一定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生产效率低、上线流程长和工装架数量多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捷的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包括上层挂具和下层挂具;上层挂具包括上吊环1、上右链条2、上左链条17、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和上撑杆5,所述上吊环I分别与上右链条2的上端和上左链条17的上端串接,上右链条2与上左链条17结构相同、位置对称;上右杠杆4和上左杠杆15均为L型杠杆,所述L型杠杆中的长杆均向上,短杆均向外,且可围绕孔铰接轴转动;上右链条2的下端与上右杠杆4的上端串接,上左链条17的下端与上左杠杆15的上端串接;上撑杆5的一端通过上右销轴3与上右杠杆4的中部铰接,上撑杆5的另一端通过上左销轴16与上左杠杆15的中部铰接,上撑杆5中部的下端设有吊孔;下层挂具包括下吊环7、下右链条8、下左链条14、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和下撑杆11,所述下吊环7分别与下右链条8的上端和下左链条14的上端串接,下右链条8与下左链条14结构相同、位置对称;下右杠杆10和下左杠杆12均为L型杠杆,所述L型杠杆中的长杆均向上,短杆均向外,且可围绕孔铰接轴转动;下右链条8的下端与下右杠杆10的上端串接,下左链条14的下端与下左杠杆12的上端串接;下撑杆11的一端通过下右销轴9与下右杠杆10的中部铰接,下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下左销轴13与下左杠杆12的中部铰接;吊杆6为两端均设有吊钩的吊杆,吊杆6的一端与上撑杆5中部下端的吊孔钩接,吊杆6的另一端与下吊环7钩接。所述上层挂具的开档区间为530mnT700mm。所述下层挂具的开档区间为400mnT600mm。[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I)高生产效率:线体一个车组一次可完成2件门架涂装作业,效率提高一倍;(2)高的设备能源利用:可以一次完成2件工件的抛丸、喷涂、烘烤,单位空间设备能耗利用率提高一倍;(3)低投入:相比整体工装架方式吊挂,吊具投入量较少,只需在线运转数量即可;无上下件存放区域要求,厂房空间占用少;无专配的起重设备及人员,综合成本投入少。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门架的第一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门架的第二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门架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侧视图。上图中序号为:上吊环1、上右链条2、上右销轴3、上右杠杆4、上撑杆5、吊杆6、下吊环7、下右链条8、下右销轴9、下右杠杆10、下撑杆11、下左杠杆12、下左销轴13、下左链条14、上左杠杆
15、上左销轴16、上左链条17、外门架总成19、内门架总成20。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包括上层挂具和下层挂具。上层挂具包括上吊环1、上右链条2、上左链条17、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和上撑杆5。上吊环I分别与上右链条2的上端和上左链条17的上端串接,上右链条2与上左链条17结构相同、位置对称;上右杠杆4和上左杠杆15均为L型杠杆,L型杠杆中的长杆均向上,短杆均向外,且可围绕孔铰接轴转动;上右链条2的下端与上右杠杆4的上端串接,上左链条17的下端与上左杠杆15的上端串接;上撑杆5的一端通过上右销轴3与上右杠杆4的中部铰接,上撑杆5的另一端通过上左销轴16与上左杠杆15的中部铰接,上撑杆5中部的下端设有吊孔。上层挂具的开档区间为530mnT700mm。下层挂具包括下吊环7、下右链条8、下左链条14、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和下撑杆11。下吊环7分别与下右链条8的上端和下左链条14的上端串接,下右链条8与下左链条14结构相同、位置对称;下右杠杆10和下左杠杆12均为L型杠杆,L型杠杆中的长杆均向上,短杆均向外,且可围绕孔铰接轴转动;下右链条8的下端与下右杠杆10的上端串接,下左链条14的下端与下左杠杆12的上端串接;下撑杆11的一端通过下右销轴9与下右杠杆10的中部铰接,下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下左销轴13与下左杠杆12的中部铰接。下层挂具的开档区间为400mnT600mm。吊杆6为两端均设有吊钩的吊杆,吊杆6的一端与上撑杆5中部下端的吊孔钩接,吊杆6的另一端与下吊环7钩接。[00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如下:当操作人员向上提起上撑杆5,上右链条2与上左链条17会由于重力减小变松弛,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也会由于重力力矩原因,分别围绕上右销轴3、上左销轴16分别作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最外支点距离变小,收缩最小距离可到530mm,将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外支点放于外门架总成19外门架槽钢内侧。如图2,操作人员放下上撑杆5,下落外门架总成19,由于重力拉伸原因上右链条2与上左链条17也会逐渐拉紧,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会由于重力力矩原因,又分别围绕上右销轴3、上左销轴16分别作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最外支点距离变大,当扩张到门架槽钢间距时,门架被卡于撑杆上,如图3,扩张最大距离可到700mm。运行到下个工位,用吊杆6钩连在上撑杆5上的钩点处,然后再用吊杆6钩连在下部机构的下吊环7上,让操作人员向上提起下撑杆11,下右链条8与下左链条14会由于重力减小变松弛,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会由于重力力矩原因,分别围绕下右销轴9、下左销轴13分别作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最外支点距离变小,收缩最小距离可到400mm,将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外支点放于上右链条2内门架槽钢内侧。如图4,操作人员放下下撑杆11,下落内门架,由于重力拉伸原因下右链条8与下左链条14也会逐渐拉紧,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会由于重力力矩原因,又分别围绕下右销轴9、下左销轴13分别作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动,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最外支点距离变大,当扩张到门架槽钢间距时,门架被卡于撑杆上,如图5,扩张最大距离可到600mm,整套吊挂完成,效果的侧视图见图6。整套门架上件工序结束,携带工件的小车组在涂装线上运行,完成涂装线各工序。小车行至下件工序,采用专用工装,取下工件,吊具的三个部分分开随线返回至上件处。
权利要求1.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挂具和下层挂具; 上层挂具包括上吊环(I)、上右链条(2)、上左链条(17)、上右杠杆(4)、上左杠杆(15)和上撑杆(5),所述上吊环(I)分别与上右链条(2)的上端和上左链条(17)的上端串接,上右链条(2)与上左链条(17)结构相同、位置对称;上右杠杆(4)和上左杠杆(15)均为L型杠杆,所述L型杠杆中的长杆均向上,短杆均向外,且可围绕孔铰接轴转动;上右链条(2)的下端与上右杠杆(4)的上端串接,上左链条(17)的下端与上左杠杆(15)的上端串接;上撑杆(5)的一端通过上右销轴(3)与上右杠杆(4)的中部铰接,上撑杆(5)的另一端通过上左销轴(16)与上左杠杆(15)的中部铰接,上撑杆(5)中部的下端设有吊孔; 下层挂具包括下吊环(7)、下右链条(8)、下左链条(14)、下右杠杆(10)、下左杠杆(12)和下撑杆(11),所述下吊环(7)分别与下右链条(8)的上端和下左链条(14)的上端串接,下右链条(8)与下左链条(14)结构相同、位置对称;下右杠杆(10)和下左杠杆(12)均为L型杠杆,所述L型杠杆中的长杆均向上,短杆均向外,且可围绕孔铰接轴转动;下右链条(8)的下端与下右杠杆(10)的上端串接,下左链条(14)的下端与下左杠杆(12)的上端串接;下撑杆(11)的一端通过下右销轴(9)与下右杠杆(10)的中部铰接,下撑杆(11)的另一端通过下左销轴(13)与下左杠杆(12)的中部铰接; 吊杆(6)为两端均设有吊钩的吊杆,吊杆(6)的一端与上撑杆(5)中部下端的吊孔钩接,吊杆(6)的另一端与下吊环(7)钩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挂具的开档区间为530mnT7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挂具的开档区间为400mnT6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叉车内外门架同车涂装的吊具,包括上层挂具和下层挂具;上层挂具包括上吊环、上右链条、上左链条、上右杠杆、上左杠杆和上撑杆,下层挂具包括下吊环、下右链条、下左链条、下右杠杆、下左杠杆和下撑杆;上层挂具和下层挂具之间通过吊杆钩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高生产效率线体一个车组一次可完成2件门架涂装作业,效率提高一倍;高的设备能源利用可以一次完成2件工件的抛丸、喷涂、烘烤,单位空间设备能耗利用率提高一倍;低投入相比整体工装架方式吊挂,吊具投入量较少,只需在线运转数量即可;无上下件存放区域要求,厂房空间占用少;无专配的起重设备及人员,综合成本投入少。
文档编号B66C1/12GK203048397SQ2013200303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司育进, 谢云, 张怀洪, 王刚, 李华东 申请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