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焙阳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0316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预焙阳极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头、中间模框、下模板,中间模框包括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模箱前后板和模箱侧板外侧;模箱前后板下部两端分别纵向延伸出起吊耳板。导热油管进油端与第一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数根中间连接管将环绕中间模框四周的四个导热油夹套连通成一体,导热油管出油端与第四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在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外侧分别平行设置多根加强筋板。本实用新型提高了中间模框的刚度,提高了预焙阳极的质量。避免发生模箱焊缝开裂,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延长了预焙阳极模具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预焙阳极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碳素阳极成型模具,尤其是一种用于电解铝生产的阳极成型模具,属于电解铝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市场对铝材需求的日益扩大,铝材原料电解铝的生产量也不断增长,作为电解铝生产的易耗品一预焙阳极的消耗非常大,对预焙阳极的生产量和制造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焙阳极外形接近长方体,采用专用的成型模具批量制造。预焙阳极的制造过程如下:先将焦炭粉和加热的浙青在混捏锅中加热混捏成糊状混合料,然后将糊状混合料注入成型模具中,加压振动成型,预焙阳极脱模后成批放入高温焙烧炉中在高温连续焙烧20多天,完成预焙阳极的制造。
[0003]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头、中间模框和下模板,其中中间模框的长度达2350mm,宽度近700mm,高度近1000mm,注入糊状混合料后重量共达I吨以上,成型模具长度方向的两端吊耳采用焊接结构,使用不久起吊时就会发生两端吊耳与中间模框连接的四条竖向焊缝开裂,160?170°C高温的导热油从导热油夹套中漏出,严重威胁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中间模框产生整体塑性变形,造成制成的铝用阳极尺寸超差,不能满足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预焙成型模具强度不高、使用不久就出现焊缝开裂及整体变形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且安全的预焙阳极成型模具。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一种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头、中间模框、下模板、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所述中间模框包括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所述两块模箱侧板嵌在两块模箱前后板之间,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固定连接成整体框架;所述上模头和下模板分别嵌在中间模框的上下侧;所述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围成一圈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模箱前后板和模箱侧板外侧;模箱前后板下部两端分别纵向延伸出起吊耳板,位于中间模框两端的端面板分别与起吊耳板外端面固定连接成一体;导热油管进油端与第一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数根上下连接相邻导热油夹套的中间连接管将环绕中间模框四周的四个导热油夹套连通成一体,导热油管出油端与第四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0008]前述的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其中从上至下平行设置在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外侧的多根加强筋板将导热油夹套上下分割成多层,位于导热油夹套之内的加强筋板均设有通孔;所述导热油管进油端与导热油管出油端设置在中间模框的同一侧。
[0009]前述的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其中所述中间模框上侧设有斗形进料口。[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模箱前后板一体化的起吊耳板和设置在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外侧的多根加强筋板,提高了中间模框的刚度,杜绝了起吊时因中间模框发生整体塑性变形而造成预焙阳极尺寸超差的问题。避免发生中间模框焊缝开裂,高温导热油从导热油夹套中漏出污染环境的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预焙阳极的质量,大大延长了预焙阳极模具的使用寿命。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4]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上模头、中间模框1、下模板、环绕中间模框四周的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2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3 (图1中未画出上模头和下模板),中间模框I为框形焊接结构件,包括两块模箱前后板11和两块模箱侧板12,两块模箱侧板12嵌在两块模箱前后板11之间,两块模箱前后板11和两块模箱侧板12固定连接成整体框架,上模头和下模板分别嵌在中间模框I的上下侧。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2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3围成一圈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模箱前后板11和模箱侧板12外侧。在预焙阳极成型过程中,为了保持注入中间模框I中由焦炭粉和浙青组成的糊状加热混合料足够的流动性,确保预焙阳极加压振动成型后的质量,中间模框I模腔内必须达到130°c以上的高温,因此,160?170°C高温的导热油注入到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2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3内,利用高温的导热油的热传导来提高模腔温度。
[0017]模箱前后板11下部两端分别纵向延伸出起吊耳板111,位于中间模框I两端的端面板4分别与起吊耳板111外端面焊接成一体,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起吊刚度。同时,从上至下平行设置在两块模箱前后板11和两块模箱侧板12外侧的5根加强筋板5将导热油夹套上下分割成多层,位于导热油夹套之内的加强筋板5均设有通孔51,便于导热油夹套内的导热油上下流动,使得中间模框I模腔内保持所需的130°C以上高温。在两块模箱前后板11和两块模箱侧板12外侧设有围成一圈的多根加强筋板5,提高了中间模框的刚度,避免了起吊本实用新型时发生整体塑性变形。
[0018]导热油管进油端6与第一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并通过3根上下连接相邻导热油夹套的中间连接管7将环绕中间模框四周的四个导热油夹套连通成一体,导热油管出油端7与第四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热油管进油端6设置在前后导热油夹套2 —侧,导热油管出油端8设置在侧导热油夹套3 —端,便于与导热油加热装置连接。导热油从导热油加热装置经导热油管进油端6流进导热油夹套,在环绕中间模框四周的四个导热油夹套循环流动后,从导热油管出油端8流回导热油加热装置,保持中间模框I模腔内所需的高温。中间模框I上侧还设有斗形进料口 13,便于注入注入糊状混合料。[0019]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头、中间模框和下模板,所述中间模框包括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所述两块模箱侧板嵌在两块模箱前后板之间,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固定连接成整体框架;所述上模头和下模板分别嵌在中间模框的上下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所述两个前后导热油夹套和两个侧导热油夹套围成一圈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模箱前后板和模箱侧板外侧;模箱前后板下部两端分别纵向延伸出起吊耳板,位于中间模框两端的端面板分别与起吊耳板外端面固定连接成一体;导热油管进油端与第一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数根上下连接相邻导热油夹套的中间连接管将环绕中间模框四周的四个导热油夹套连通成一体,导热油管出油端与第四个导热油夹套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从上至下平行设置在两块模箱前后板和两块模箱侧板外侧的多根加强筋板将导热油夹套上下分割成多层,位于导热油夹套之内的加强筋板均设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油管进油端与导热油管出油端设置在中间模框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焙阳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模框上侧设有斗形进料口。
【文档编号】B30B15/02GK203697540SQ20142000396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6日
【发明者】姚卫, 周启东 申请人:江苏苏菱铝用阳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