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瞄准调焦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60461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瞄准调焦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枪支调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瞄准调焦机构。

背景技术:
在配备瞄准镜的枪支上,都需要设置调校机构,用以对弹道进行调校,从而保证射击精度。通常来说,不论枪支精度如何,使用完后都需要归零,而每次到了使用时,需要重新进行调校,而枪支调校时依赖专门的调校机构。目前的调校机构,虽然能实现调校功能,但在调校便捷性、稳定性、准确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定位稳定,具有良好的调校能力,操作便捷,调校准确度高的瞄准调焦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瞄准调焦机构,包括镜管主体、转向管,所述镜管主体内设有调节腔,镜管主体上设有两个校准结构、两个调节固定孔,校准结构与调节固定孔一一对应,转向管位于调节腔内,两个调节固定孔的轴线互相垂直,校准结构包括固定座、调节螺钉;在互相对应的校准结构与调节固定孔中:固定座下端伸入调节固定孔内且固定座下端与调节固定孔的孔壁之间连接固定,调节螺钉与固定座螺纹配合,调节螺钉外端处在固定座外,调节螺钉内端伸入调节腔内,调节螺钉与调节固定孔同轴;镜管主体上设有用于压住转向管并使转向管外侧壁接触所有调节螺钉内端的定位弹簧。作为优选,所述镜管主体上设有与镜管主体固定的簧座,定位弹簧一端为定位弹簧固定端,定位弹簧另一端为用于压住转向管的定位弹簧自由端,定位弹簧固定端与簧座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簧座上设有簧套,簧套与簧座滑动连接,簧套的可滑动方向与定位弹簧轴线平行,簧套被定位弹簧自由端压在转向管外侧壁上。作为优选,所述校准结构还包括调节联动环,调节联动环处在镜管主体外,调节联动环包括依次连接且全部同轴的环下段、环中段、环上段,在一个校准结构中:环下段套设在固定座上且环下段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环下段的可滑动方向与调节螺钉轴线平行,环下段上套设有下调节手轮,下调节手轮与环下段外侧壁之间螺纹配合,环上段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内齿环、第二内齿环、第三内齿环,第一内齿环、第二内齿环、第三内齿环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第一内齿环、第二内齿环、第三内齿环均与环上段同轴,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设有若干沿第一内齿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碰撞齿、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设有若干沿第二内齿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碰撞齿、第三内齿环内环面上设有若干沿第三内齿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碰撞齿,设于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设于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设于第三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各不相同,调节螺钉上设有与调节螺钉固定的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上设有咔嚓联动座,咔嚓联动座上设有横置的碰撞杆,碰撞杆一端为用于撞击碰撞齿的碰撞端。作为优选,在一个校准结构中:调节螺栓上设有与碰撞杆适配的滑槽,碰撞杆与滑槽滑动配合,滑槽内设有轴线水平的碰撞弹簧,碰撞杆另一端与碰撞弹簧一端接触,碰撞弹簧另一端与滑槽内壁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环下段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咔嚓齿,各咔嚓齿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固定座上设有球槽,球槽上设有用于接触环下段内侧壁的钢球,钢球一部分处在球槽内、钢球其余部分处在球槽外,钢球可在球槽内水平滑动,球槽内设有轴线水平的球弹簧,球弹簧一端接触钢球,球弹簧另一端与球槽内壁接触,相邻咔嚓齿的竖直间距一致。作为优选,所述校准结构还包括一上调节手轮,上调节手轮通过连接螺钉与咔嚓联动座固定。作为优选,所述上调节手轮包括顶盖、外筒,外筒竖直且外筒上端与顶盖连接,在一个校准结构中,外筒与调节螺钉同轴,外筒盖住环上段外侧壁。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下端与调节固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固定。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定位稳定,具有良好调校能力,能实现不同调校幅度的切换,适应多种需求,且调节时无需进行观察,可以直接实现调节量的判定,操作便捷,调校准确度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C处的放大图。图中:镜管主体1、调节腔11、转向管2、校准结构3、固定座31、钢球311、球弹簧312、调节螺钉32、调节螺栓321、咔嚓联动座322、碰撞杆323、碰撞弹簧324、环下段331、环中段332、环上段333、第一内齿环3331、第二内齿环3332、第三内齿环3333、下调节手轮34、定位弹簧41、簧座42、簧套43、封板431、套身432、上调节手轮5、顶盖51、外筒52、密封圈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瞄准调焦机构,包括镜管主体1、转向管2,所述镜管主体内设有调节腔11,镜管主体上设有两个校准结构3、两个调节固定孔,校准结构与调节固定孔一一对应,转向管位于调节腔内,两个调节固定孔的轴线互相垂直,校准结构包括固定座31、调节螺钉32;在互相对应的校准结构与调节固定孔中:固定座下端伸入调节固定孔内且固定座下端与调节固定孔的孔壁之间连接固定,调节螺钉与固定座螺纹配合,调节螺钉外端处在固定座外,调节螺钉内端伸入调节腔内,调节螺钉与调节固定孔同轴;镜管主体上设有用于压住转向管并使转向管外侧壁接触所有调节螺钉内端的定位弹簧41。两个调节螺钉都接触转向管外侧壁,且两个调节螺钉互相垂直。一个调节螺钉用于对转向管进行上下调节(包括了使用时的重力补偿),另一个调节螺钉则用于对转向管进行左右调节(包括了使用时的风偏补偿)。而不论如何调节,定位弹簧始终将转向管压住且让转向管外侧壁接触所有调节螺钉内端,保障了调节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调节时,旋动调节螺钉,让调节螺钉内端压动转向管(或让调节螺钉向着离开转向管的方向旋动,让定位弹簧压着转向管移动),从而可快速准确地实现转向管的调节,可有效保障调节精度,且调节操作十分便捷。此外,需要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刻度,以辅助确定调节量。如刻度可以设置在调节螺钉上。所述镜管主体上设有与镜管主体固定的簧座42,定位弹簧一端为定位弹簧固定端,定位弹簧另一端为用于压住转向管的定位弹簧自由端,定位弹簧固定端与簧座接触。定位弹簧轴线与任一调节螺钉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簧座上设有簧套43,簧套与簧座滑动连接,簧套的可滑动方向与定位弹簧轴线平行,簧套被定位弹簧自由端压在转向管外侧壁上。簧套包括封板431和套身432,其中套身与与簧座滑动连接,封板接触定位弹簧自由端。利用簧座(封板)来接触转向管,可接触面变大(实际接触还是线接触,但是封板朝向转向管的表面处处都可以作为接触部分),保障定位弹簧轴线不偏移,可有效提升接触稳定性。所述校准结构还包括调节联动环,调节联动环处在镜管主体外,调节联动环包括依次连接且全部同轴的环下段331、环中段332、环上段333,在一个校准结构中:环下段套设在固定座上且环下段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环下段的可滑动方向与调节螺钉轴线平行,环下段上套设有下调节手轮34,下调节手轮与环下段外侧壁之间螺纹配合,环上段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内齿环3331、第二内齿环3332、第三内齿环3333,第一内齿环、第二内齿环、第三内齿环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依次分布,第一内齿环、第二内齿环、第三内齿环均与环上段同轴,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设有若干沿第一内齿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碰撞齿、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设有若干沿第二内齿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碰撞齿、第三内齿环内环面上设有若干沿第三内齿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碰撞齿,设于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设于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设于第三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各不相同,设于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为设于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的二分之一,设于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为设于第三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的二分之一,调节螺钉上设有与调节螺钉固定的调节螺栓321,调节螺栓上设有咔嚓联动座322,咔嚓联动座上设有横置的碰撞杆323,碰撞杆一端为用于撞击碰撞齿的碰撞端。在一个校准结构中:调节螺栓上设有与碰撞杆适配的滑槽,碰撞杆与滑槽滑动配合,滑槽内设有轴线水平的碰撞弹簧324,碰撞杆另一端与碰撞弹簧一端接触,碰撞弹簧另一端与滑槽内壁接触。所述环下段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咔嚓齿3311,各咔嚓齿沿竖直方向依次分布,固定座上设有球槽,球槽上设有用于接触环下段内侧壁的钢球311,钢球一部分处在球槽内、钢球其余部分处在球槽外,钢球可在球槽内水平滑动,球槽内设有轴线水平的球弹簧312,球弹簧一端接触钢球,球弹簧另一端与球槽内壁接触,相邻咔嚓齿的竖直间距一致。调节时,可以通过听声来进行判断,实现精确调节,解释如下。碰撞杆的碰撞端正对着其中一个内齿环的内环面,假设该内齿环是第一内齿环,当旋动调节螺钉时,每旋转固定角度Y,内齿环内环面上就会有一个碰撞齿经过碰撞端,碰撞齿经过碰撞端时,会将碰撞杆向着滑槽内压动,而碰撞齿离开碰撞端后,在碰撞弹簧的作用下碰撞杆又会外弹至接触环内齿环的内环面,上述过程会发出“咔嚓”一声。而只要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的齿数以及调节螺钉的螺纹(螺距)是确定的,就能确定每发出“咔嚓”一声后调节螺钉旋入(或旋出)的距离,也就能确定调节螺钉向内推动(或向外避让)转向管的距离,操作者无需观察刻度,就能直接获知调节量。此外,由于“设于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设于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设于第三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各不相同”,所以当碰撞杆的碰撞端正对的内齿环不同时,旋动调节螺钉(内齿环)让碰撞齿去接触、离开碰撞杆并发出“咔嚓”一声后,各内齿环转过的角度是不同的。以“设于第一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为设于第二内齿环内环面上碰撞齿的数目的二分之一”为例:碰撞杆的碰撞端正对着第一内齿环内环面时,调节螺钉每旋转固定角度Y,发出“咔嚓”一声;碰撞杆的碰撞端正对着第二内齿环内环面时,调节螺钉每旋转固定角度2Y,才会发出“咔嚓”一声。也就是说,每发出“咔嚓”一声,在后一情况下(正对第二内齿环内环面)调节螺钉旋入(或旋出)距离是前一情况下(正对第一内齿环内环面)调节螺钉旋入(或旋出)距离的两倍。上述两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相对较大幅度的调节时,可以采用后者,能更快、更方便地实现调节,提高调节效率和操作便捷性(相对而言可认为是快速大幅调节);需要进行相对较小幅度的调节时,可以采用前者,调节精度更高(相对而言可认为是精密小幅调节)。而当内齿环数目更多时,选择性也就更多了(各内齿环内环面上的碰撞齿数目需不同,若相同的话,调节效果重复)。更利于使用者进行选择,保障各种状况下都有较为合理、合适的调节方式。上段叙述了不同内齿环具备不同的适应性和调节效果,本段介绍如何快速准确地实现各内齿环的切换(如何上下移动环上段,从而让不同的内齿环去对齐碰撞杆)。先旋动下调节手轮,由于下调节手轮与环下段外侧壁之间螺纹配合,而环下段又只能上下移动(环下段套设在固定座上且环下段与固定座滑动连接,环下段的可滑动方向与调节螺钉轴线平行),所以通过旋动下调节手轮可带动环下段上下移动,从而也带动各咔嚓齿上下移动。每当一个咔嚓齿经过钢球时,都会将钢球向着球槽内压动,而咔嚓齿离开钢球后,在球弹簧的作用下钢球又会外弹至接触环下段内侧壁,从而发出“咔嚓”一声,而每当一个咔嚓齿经过钢球,则说明环下段上升(下降)了固定距离S(S可以设计为内齿环高度的整数倍,当S与各内齿环等高时,每旋动下调节手轮发出“咔嚓”一声,就向上或向下切换了一个内齿环),也即各内齿环上升(下降)了固定距离S。所述校准结构还包括一上调节手轮5,上调节手轮通过连接螺钉与咔嚓联动座固定。所述上调节手轮包括顶盖51、外筒52,外筒竖直且外筒上端与顶盖连接,在一个校准结构中,外筒与调节螺钉同轴,外筒盖住环上段外侧壁。外筒与环上段外侧壁之间滑动配合。所述固定座下端与调节固定孔的孔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固定。固定座与调节螺栓之间设有密封圈6。利用调节手轮来带动各结构进行旋动和调节,可有效提升调节稳定性,降低操作难度。且刻度可以设置在调节手轮、调节联动环上,提升功能整合度,也方便调节时辅助观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