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覆盖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4289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覆盖保护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种双层覆盖保护膜。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向轻、小、薄、及绕曲性的方向发展,柔性线路板需求异军突起,对柔性线路的保护膜的需求也以增多,保护膜市场随着这几年产能的过剩,覆盖保护膜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已出现恶性竞争。倒逼各覆盖膜生产厂家需要不断的创新。其常规覆盖保护膜的结构为:(PI或PET)+AD(环氧胶或丙稀酸胶)+离型纸或离型膜,如生益科技发明专利号为201310487864.6的专利,此专利产品在柔性线路后续加工切片,冲孔或钻孔过程中效率比较低,且此产品生产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种双层覆盖保护膜,以双层叠加方案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离型材料,其结构为:(PI或PET)+AD(环氧胶或丙稀酸胶)+离型层+ AD(环氧胶或丙稀酸胶)+(PI或PET),其中间少了一层离型纸,材料成本可降低15-20%,且后续加工切片,冲孔或钻孔过程中效率提高一倍(100%)。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层覆盖保护膜,包括两层绝缘膜和一层双面的离型层,离型层位于两层绝缘膜之间,绝缘膜靠近离型层的一面涂覆有半固化胶层,两层绝缘膜通过半固化胶层分别贴附在离型层的两面。

半固化胶层和绝缘膜之间设有网状防静电层。

所述绝缘膜为PI膜或PET膜的任一种,厚度为10-50μm。

所述半固化胶层为环氧胶层或丙烯酸胶层的任一种,厚度为5-15μm。

所述离型层厚度为20-80μm。

所述网状防静电层的厚度为1-10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的两层保护膜中间少了一层离型纸,材料成本可降低15-20%。

2.本实用新型后续加工切片,冲孔或钻孔过程中效率提高一倍(100%)。

3.本新型采用了网状防静电层,提高了保护膜的防静电效果,并且降低了防静电剂的实用,网状防静电膜可以之间转印在绝缘膜上,防静电效果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膜;2、半固化胶层;3、离型层;4、网状防静电层。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

一种双层覆盖保护膜,包括两层绝缘膜1和一层双面的离型层3,离型层3位于两层绝缘膜1之间,绝缘膜1靠近离型层3的一面涂覆有半固化胶层2,两层绝缘膜1通过半固化胶层2分别贴附在离型层3的两面。

所述绝缘膜1为PI膜,厚度为20-30μm。

所述半固化胶层2为环氧胶层3,厚度为10μm。

所述离型层3厚度为50μm。

1.合成好环氧胶液经过挤压式涂布机均匀涂布在绝缘膜PI上。

2.附有环氧胶液的PI经过6节遂道式烘箱进行烘烤,将大部分溶剂进行挥发。

3.经遂道烘箱出来再经过涂布机压合单元与离型纸其中一面进行复合,产出半成品。

4. 将合成好的环氧胶液经过挤压式涂布机均匀涂布在绝缘材料PI上,再经过6节遂道式烘箱进行烘烤,将大部分溶剂进行挥发。

5. 经遂道烘箱出来再经过涂布机压合单元与第三步产出的半成品的离型纸另一面进行复合。

6. 经过两次复合后的半成品放入精密烘箱进行低温烘烤17-20小时。

7. 最后按客户要求分条成250MM*100M的卷材。

实施例2:参考附图2:

一种双层覆盖保护膜,包括两层绝缘膜1和一层双面的离型层3,离型层3位于两层绝缘膜1之间,绝缘膜1靠近离型层3的一面涂覆有半固化胶层2,两层绝缘膜1通过半固化胶层2分别贴附在离型层3的两面。

半固化胶层2和绝缘膜1之间设有网状防静电层4。

所述绝缘膜1为PI膜或PET膜的任一种,厚度为10-50μm。

所述半固化胶层2为环氧胶层或丙烯酸胶层的任一种,厚度为5-15μm。

所述离型层3厚度为20-80μm。

所述网状防静电层4的厚度为1-10μm。

1.将网状防静电层转印在绝缘膜上,将合成好丙稀酸胶液经过挤压式涂布机均匀涂布在网状防静电层同一侧的绝缘膜PET上。

2.附有丙稀酸胶液的PET经过6节遂道式烘箱进行烘烤,将大部分溶剂进行挥发。

3.经遂道烘箱出来再经过涂布机压合单元与离型纸其中一面进行复合,产出半成品;

4. 将合成好的丙稀酸胶液经过挤压式涂布机均匀涂布在绝缘材料PET上,再经过6节遂道式烘箱进行烘烤,将大部分溶剂进行挥发。

5. 经遂道烘箱出来再经过涂布机压合单元与第三步产出的半成品的离型纸另一面。

6. 经过两次复合后的半成品放入精密烘箱进行低温烘烤17-20小时。

7. 最后按客户要求分条成250MM*100M的卷材。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