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3319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火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灭火装备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可以远距离灭火的灭火弹发射器,其是利用迫击炮或者火箭筒的形式,将灭火弹发射到火场中来实现远距离灭火。

现有的灭火弹发射器主要分为多管和单管两种形式,多管的灭火弹发射器因其重量重,必须借助车载来实现位置的转移,在野外森林或是道路不畅的地方使用时多有不便,而单管灭火弹发射器是利用人工肩扛或是支架固定来发射,一次只能发射一发灭火弹,灭火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它重量轻,集四根炮管于一体,适于在野外森林或是道路不畅的地方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包括四根炮管,还包括前定位板、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均设有四个绕其中部环形排列的凹圆弧部,所述凹圆弧部的半径与炮管的外径相等,所述四根炮管卡设在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对应的凹圆弧部上,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固定有抱紧四根炮管的抱箍。

优选地,所述炮管由铝合金制成,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均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炮管上设有供抱箍嵌入的环形槽,形成对炮管的轴向限位。

优选地,所述前定位板的四个凹圆弧部包括位于前定位板上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凹圆弧部、位于前定位板下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凹圆弧部,所述后定位板的四个凹圆弧部包括位于后定位板上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三凹圆弧部、位于后定位板下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四凹圆弧部,所述第一凹圆弧部和第三凹圆弧部的圆心角均为90度,所述第二凹圆弧部和第四凹圆弧部的圆心角均为180度。

优选地,所述前定位板的下端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上设有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定位板的下端设有第五凹圆弧部,第五凹圆弧部上设有第二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设有背带。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包括四根炮管、前定位板、后定位板,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均设有四个绕其中部环形排列的凹圆弧部,所述凹圆弧部的半径与炮管的外径相等,所述四根炮管卡设在前定位板与后定位板对应的凹圆弧部上,所述前定位板和后定位板上固定有抱紧四根炮管的抱箍;本实用新型集四根炮管于一体,采用这种抱箍紧固的捆绑式结构,可以减轻本实用新型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整体重量,且牢固稳定,使得本实用新型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重量满足单人背负的要求,适合在野外森林或是道路不畅的地方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定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附图中,1为炮管,2为前定位板,3为后定位板,4为抱箍,11为环形槽,21为第一凹圆弧部,22为第二凹圆弧部,23、24为前定位板的减重孔,25为凸起,31为第三凹圆弧部,32为第四凹圆弧部,33、34为后定位板的减重孔,35为第五凹圆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6,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四根炮管1,还包括前定位板2、后定位板3,前定位板2和后定位板3上均设有四个绕其中部环形排列的凹圆弧部,凹圆弧部的半径与炮管1的外径相等,四根炮管1均卡设在前定位板2与后定位板3对应的凹圆弧部上,前定位板2和后定位板3上通过螺栓固定有抱紧四根炮管1的抱箍4。

炮管由铝合金制成,前定位板上设有减重孔23,24,后定位板上设有减重孔33,34。进一步减轻了灭火弹集束发射器的发射装置的重量。

炮管1上设有供抱箍嵌入的环形槽11,形成对炮管的轴向限位。抱箍4嵌入环形槽11内,对炮管1轴向限位,有效地防止了炮管1从前定位板2和后定位板3上滑脱。

前定位板2的四个凹圆弧部包括位于前定位板2上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一凹圆弧部21、位于前定位板2下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二凹圆弧部22,后定位板3的四个凹圆弧部包括位于后定位板3上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三凹圆弧部31、位于后定位板3下部的两个左右对称的第四凹圆弧部32,第一凹圆弧部21和第三凹圆弧部31的圆心角均为90度,第二凹圆弧部22和第四凹圆弧部32的圆心角均为180度。

前定位板2的下端设有凸起25,凸起25上设有的第一定位孔,后定位板3的下端设有第五凹圆弧部25,第五凹圆弧部25上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可以配合铰接轴铰接定位平台。

前定位板2和后定位板3上设有背带。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