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及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677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及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及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防水卷材是目前各类建筑施工中普遍使用的建筑材料,在道路桥梁、屋顶以及其他需要防水的建筑物的施工中被大量应用。在需要设置防水结构的建筑物中,在建筑物的顶部外侧,通常将防水卷材铺设于最外层,自然界的风霜雨雪、阳光的照射、温度的变化等因素会对防水卷材的寿命产生影响。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防水卷材的部分区域会出现漏水的现象,从而影响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效果。当防水卷材出现漏水现象时,由于防水卷材通常与建筑物的表层粘接在一起,因此进行防水卷材的更换,通常的做法是在出现漏水现象的防水卷材的上面加盖一层防水材料。但是,这种维修方法使得建筑物上的防水结构的重量逐渐增大,因此对于建筑物的顶部的压力增加,对于建筑物的顶部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水卷材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包括:上层卷材层、下层卷材层,所述上层卷材层和所述下层卷材层之间设有隔垫层,所述下层卷材层的背离所述上层卷材层的一侧设置有背衬无纺布层;

所述上层卷材层由多个防水层拼接而成,所述隔垫层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防水层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匹配的第一卡块;

相邻的所述防水层之间卡合连接,所述防水层的顶面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延伸片,所述防水层的顶面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延伸片的底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匹配的第二卡块,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均为条形结构;

相邻的两个所述防水层之间,其中一个所述防水层的延伸片与另一个所述防水层的凹槽的侧边之间插设有隔垫防水插片,所述隔垫防水插片的顶面高于所述延伸片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上层卷材层和所述下层卷材层均由TPO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隔垫层与所述下层卷材层之间设置有网格布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块的纵截面为球冠形,横截面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块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第二卡块在所述延伸片的底面平行设置,三个所述第二卡块的纵截面的直径依次增大,设置于所述延伸片远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的所述第二卡块的直径最小,设置于所述延伸片靠近所述防水层一侧的所述第二卡块的直径最大。

较佳地,所述凹槽的深度与所述延伸片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块沿所述防水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一卡块平行,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的长度均与所述防水层的宽度相等。

可选地,所述隔垫层内插设有电加热丝,所述电加热丝的两端分别伸出隔垫层的两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具有以下优势:

当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铺设于建筑物的顶部时,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上层卷材层直接接受阳关照射、直接与雨雪风霜等接触,因此上层卷材层最先出现损坏,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上层卷材层是由多个防水层拼接而成,因此,可以将出现损坏部分的防水层与隔垫层分离,并替换新的防水层,从而防止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进一步损坏后出现漏水的情况。由于防水层与隔垫层之间,以及相邻的防水层之间均为卡合连接,因此易于将防水层与隔垫层分离。

此外,由于防水层的延伸片与另一个防水层的凹槽的侧边之间插设有隔垫防水插片,隔垫防水插片的顶面高于延伸片的顶面,因此,隔垫防水插片可以起到增强两个防水层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的作用,在需要将其中一个防水层拆除的时候,先将隔垫防水插片拔出,由于隔垫防水插片的顶面高于防水层的顶面,也就是说,隔垫防水插片的部分区域伸出防水层,从而易于受力,便于将其拔出。当隔垫防水插片拔出后,相邻的两个防水层中,其中一个防水层的延伸片的侧面与另一个防水层的凹槽的侧面之间出现间隙,从而便于将其中一个防水层的边缘揭起,进而便于将其中一个防水层与隔垫层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水卷材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水结构,包括多个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

所述防水结构与上述防水卷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中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中隔垫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俯视图。

图中:1-防水层;11-第一卡块;12-第二卡块;13-延伸片;14-凹槽;15-第二卡槽;2-隔垫层;21-第一卡槽;3-网格布层;4-下层卷材层;5-背衬无纺布层;6-隔垫防水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中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中隔垫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俯视图。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包括:

上层卷材层、下层卷材层4,上层卷材层和下层卷材层4之间设有隔垫层2,下层卷材层4的背离上层卷材层的一侧设置有背衬无纺布层5。

上层卷材层由多个防水层1拼接而成,隔垫层2的顶面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21,防水层1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槽21匹配的第一卡块11。

相邻的防水层1之间卡合连接,防水层1的顶面的一侧边缘设置有延伸片13,防水层1的顶面的另一侧边缘设置有凹槽14,凹槽14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槽15,延伸片13的底面设置有与第二卡槽15匹配的第二卡块12,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均为条形结构。

相邻的两个防水层1中,其中一个防水层1的延伸片13与另一个防水层1的凹槽14的侧边之间插设有隔垫防水插片6,隔垫防水插片6的顶面高于延伸片13的顶面。

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和防水层1为相同材质制成,为了简化制作流程,第一卡块11、第二卡块12和防水层1为一体结构,在制作过程中一体成型。

当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铺设于建筑物的顶部时,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上层卷材层直接接受阳关照射、直接与雨雪风霜等接触,因此上层卷材层最先出现损坏,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的上层卷材层是由多个防水层1拼接而成,因此,可以将出现损坏部分的防水层1与隔垫层2分离,并替换新的防水层1,从而防止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进一步损坏后出现漏水的情况。由于防水层1与隔垫层2之间,以及相邻的防水层1之间均为卡合连接,因此易于将防水层1与隔垫层2分离。

此外,由于防水层1的延伸片13与另一个防水层1的凹槽14的侧边之间插设有隔垫防水插片6,隔垫防水插片6的顶面高于延伸片13的顶面,因此,隔垫防水插片6可以起到增强两个防水层1之间的连接处的密封性的作用,在需要将其中一个防水层1拆除的时候,先将隔垫防水插片6拔出,由于隔垫防水插片6的顶面高于防水层1的顶面,也就是说,隔垫防水插片6的部分区域伸出防水层1,从而易于受力,便于将其拔出。当隔垫防水插片6拔出后,相邻的两个防水层1中,其中一个防水层1的延伸片13的侧面与另一个防水层1的凹槽14的侧面之间出现间隙,从而便于将其中一个防水层1的边缘揭起,进而便于将其中一个防水层1与隔垫层2分离。

本实施例中,上层卷材层和下层卷材层4均由TPO(Thermoplastic Polyolefin,热塑性聚烯烃)制成。TPO制成的上层卷材层和下层卷材层4耐老化性能优异,具有较高的弹性,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且具有较好的热焊接温度范围。TPO制成的上层卷材层和下层卷材层4具有高断裂强度、撕裂强度和抗刺穿强度;在加热情况下呈塑性,可采用塑料加工的设备和工艺来制造,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呈橡胶状弹性防水片材;TPO制成的上层卷材层和下层卷材层4含有一定量的三元乙丙橡胶,故具有良好的耐臭氧和耐老化性能,使用寿命较长。

进一步地,隔垫层2与下层卷材层4之间设置有网格布层3。隔垫层2与网格布层3粘接,网格布层3、下层卷材层4和背衬无纺布层5之间通过热压复合,使得这几层机构紧密结合。

如图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块11的纵截面为等腰梯形,横截面为矩形。相应地,第一卡槽21的空腔形状与第一卡块11的形状相同,尺寸相同。当将第一卡块11压入第一卡槽21时,第一卡块11的底部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在第一卡块11向下伸入第一卡槽21的过程中,第一卡块11的底部受到的挤压力逐渐减小,由于第一卡块11的底部宽度大于第一卡槽21的顶部开口的宽度,因此第一卡块11卡合于第一卡槽21中。当需要将防水层1与隔垫层2分离时,向上揭开防水层1,从而带动第一卡块11相对第一卡槽21向上移动,此时第一卡块11发生形变,当第一卡块11与第一卡槽21完全分离后,第一卡块11恢复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块12的纵截面为球冠形,横截面为矩形。对应地,第二卡槽15的空腔的形状与第二卡块12的结构形状相同,第二卡槽15的深度等于第二卡块12的高度。在本文的描述中,第二卡块12的纵截面的直径为球冠型的纵截面图案对应的圆形的直径。优选地,第二卡块12的纵截面高度大于其直径的二分之一。如此设计,第二卡块12中最宽的部分的宽度大于第二卡槽15的开口处的宽度,从而使得第二卡块12与第二卡槽15连接稳固性更高。

如图2所示,在一个延伸片13上,第二卡块1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二卡块12在延伸片13的底面沿延伸片13的延伸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卡块12的纵截面的直径依次增大,设置于延伸片13远离防水层1的一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最小,设置于延伸片13靠近防水层1一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最大。在图2所示方向上,延伸片13设置于左侧,在延伸片13上,最左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最小,最右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最大,位于中间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小于右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且大于左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

若延伸片13设置于防水层的右侧,在延伸片13上,最右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最小,最左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最大,位于中间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小于左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且大于右侧的第二卡块12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4的深度与延伸片13的厚度相等。如此设计,在防水层1的表面较为平整,仅有隔垫防水插片6伸出,因此美观度较高,防水效果较好。

为了便于安装和拆卸防水层1,第一卡块11沿防水层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卡块12与第一卡块11平行,第一卡块11和第二卡块12的长度均与防水层1的宽度相等。

进一步地,隔垫层2内插设有电加热丝,电加热丝的两端分别伸出隔垫层2的两端,以用于与电源连接。如此设计,当外界环境气温较低,防水层1与隔垫层2冻结在一起,或者防水层1的表面结冰等情况使得难于将防水层1与隔垫层2分离时,将电加热丝通电,电加热丝温度升高,热量经由隔垫层2传递到防水层1,从而解除防水层1与隔垫层2之间的冻结情况,且可以融化防水层1上的冰雪,从而便于将防水层1与隔垫层2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同时提出一种防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防水卷材维修困难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水结构,包括多个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增强背衬型防水卷材。

防水结构与上述防水卷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