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0823发布日期:2018-06-26 23:30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美观,而是更加注重服装穿着的舒适感,尤其是衬布,虽然不需要面料那样的美观,但衬布本身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个服装的品质,衬布是以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或不采用热塑性高分子化合物,经过专门机械进行特殊整理加工,用于服装的内层起到补强、挺括等作用的与面料粘合或者非粘合的专用服装辅料,传统的衬布一般采用的是普通的涤纶纤维和棉质纤维。但是现有的衬布抗菌能力差且透气性不好。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包括基布,所述基布的顶部和底部均涂刷有涂层,所述基布由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构成,所述上层基布和所述下层基布材料与参数均相同且对称分布,所述上层基布和所述下层基布之间设有弹性纤维,所述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均由第一复合纤维和第二复合纤维交叉排列组成,且所述弹性纤维的两端均通过热熔粘合与所述第一复合纤维和所述第二复合纤维的交叉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纤维和所述第二复合纤维均由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复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涂层添加有TiO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纤维和所述第二复合纤维之间形成30°角和150°角。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纤维涂刷有抗菌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通过第一复合纤维和第二复合纤维均由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复合而成,将涤纶纤维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恢复能力与棉纤维的吸汗和舒适性相结合,舒适且具有较高强度及弹性,涂层添加有TiO2,因为TiO2活性高,稳定性好,且对人体无害,当它经受太阳或紫外线照射时,与空气中氧或水分形成活性氧,表面产生活性OH-、O2起很强的氧化作用,使细菌分解起到杀菌作用,第一复合纤维和第二复合纤维之间形成30°角和150°角,具有更好的弹性拉伸能力。弹性纤维涂刷有抗菌剂,增强抗菌能力,采用上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的设计,且通过弹性纤维热熔粘合连接,使基布的弹性和透气性大大提高,所以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上层基布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布;2-涂层;3-上层基布;4-下层基布;5-交叉点;6-第一复合纤维;7-第二复合纤维;8-弹性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透气粘合衬布,包括基布1,所述基布1的顶部和底部均涂刷有涂层2,所述基布1由上层基布3和下层基布4构成,所述上层基布3和所述下层基布4材料与参数均相同且对称分布,所述上层基布3和所述下层基布4之间设有弹性纤维8,所述上层基布3和下层基布4均由第一复合纤维6和第二复合纤维7交叉排列组成,且所述弹性纤维8的两端均通过热熔粘合与所述第一复合纤维6和所述第二复合纤维7的交叉点5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纤维6和所述第二复合纤维7均由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复合而成,将涤纶纤维较高的强度和弹性恢复能力与棉纤维的吸汗和舒适性相结合,舒适且具有较高强度及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涂层2添加有TiO2,因为TiO2活性高,稳定性好,且对人体无害,当它经受太阳或紫外线照射时,与空气中氧或水分形成活性氧,表面产生活性OH-、O2起很强的氧化作用,使细菌分解起到杀菌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合纤维6和所述第二复合纤维7之间形成30°角和150°角,具有更好的弹性拉伸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纤维8涂刷有抗菌剂,增强抗菌能力。

工作原理:首先,基布1由上层基布3和下层基布4构成,上层基布3和下层基布4材料与参数均相同且对称分布,上层基布3和下层基布4之间设有弹性纤维8,提高了基布的弹性,上层基布3和下层基布4均由第一复合纤维6和第二复合纤维7交叉排列组成,且具有30°和150°的夹角,在弹性拉伸的同时,形成透气层,具有透气功能,基布的顶部和底部均涂有含TiO2的染料,经受太阳或紫外线照射时,与空气中氧或水分形成活性氧,表面产生活性OH-、O2起很强的氧化作用,使细菌分解起到杀菌作用,另外弹性纤维涂刷有抗菌剂,进一步的提高抗菌能力。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