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287发布日期:2018-10-12 22:12阅读:5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膜。



背景技术:

汽车膜简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玻璃膜,就是贴在汽车玻璃上用于控制阳光的。其基本性能包括安全、清晰、防眩光、隔紫外线、隔热、防划伤、足够的保质期及保护隐私等。另一类是汽车改色贴膜由aaa公司引进美国sti的新型汽车贴膜产品,基本性能包括个性装饰、保护车漆、以及便于擦洗等。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膜,一般由柔性膜构成,其主要缺陷在于构造成本高、可见光透过率低、红外及紫外光透过率高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膜,其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及紫外光透过率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膜,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均为钛合金膜,所述基材层为聚丙烯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粘结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30-50份、三聚磷酸钠5-8份、分散剂2-6份、溶剂20-30份、5,7-二羟基黄酮3-6份和丙森锌1-3份制成。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粘结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34份、三聚磷酸钠6份、分散剂5份、溶剂25份、5,7-二羟基黄酮4份和丙森锌2份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的厚度依次为10-50nm、20-40nm、5-15nm、20-40nm、0.05-0.15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的厚度依次为20nm、35nm、12nm、30nm、0.11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1、各层之间的结合力强,产品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及紫外光透过率低。

2、通过合理设计粘结层的组分,从而达到各层之间的结合力强的效果。

3、通过合理设计各层之间的厚度以及组分选配,从而使产品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及紫外光透过率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柔性膜,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均为钛合金膜,基材层为聚丙烯树脂。

粘结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34份、三聚磷酸钠6份、分散剂5份、溶剂25份、5,7-二羟基黄酮4份和丙森锌2份制成。

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的厚度依次为20nm、35nm、12nm、30nm、0.11mm。

实施例2

一种柔性膜,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均为钛合金膜,基材层为聚丙烯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粘结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30份、三聚磷酸钠8份、分散剂2份、溶剂30份、5,7-二羟基黄酮3份和丙森锌3份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的厚度依次为10nm、40nm、5nm、40nm、0.05mm。

实施例3

一种柔性膜,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均为钛合金膜,基材层为聚丙烯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粘结层由聚氨酯丙烯酸酯50份、三聚磷酸钠5份、分散剂6份、溶剂20份、5,7-二羟基黄酮6份和丙森锌1份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的厚度依次为50nm、20nm、15nm、20nm、0.15mm。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汽车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膜。柔性膜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粘接层和基材层;所述第一光学薄膜、第二光学薄膜、第三光学薄膜均为钛合金膜,所述基材层为聚丙烯树脂。通过合理设计粘结层的组分,从而达到各层之间的结合力强的效果。通过合理设计各层之间的厚度以及组分选配,从而使产品可见光透过率高、红外及紫外光透过率低。

技术研发人员:周贤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新康意安得达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10
技术公布日:2018.10.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