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5415发布日期:2019-03-16 00: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射击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



背景技术:

射击靶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278048b公开一种射击靶,是一种枪械射击用靶,在枪械射击和枪械调校时使用,包括靶板、靶纸、支架、激光指示器,所述的靶板的中间有孔洞;所述的靶板的正面有靶纸,靶纸的中心与孔洞的中心重合,靶纸的上面有靶环;所述的靶纸的外形是三角星形至二十四角星形的其中的一种,所述的靶环的每个环的外形与星形靶纸的外形相同;所述的支架包括靶板下的立杆,靶板的下方有向后的斜撑杆;所述的斜撑杆上安装有激光指示器,激光指示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在孔洞的中心;使用时,将立杆和斜撑杆插入地面安装牢固,调整激光指示器,使激光指示器发出的激光穿过孔洞照射在靶纸的背面,调校枪械时根据星形靶的着弹点与靶心偏远的位置,直接准确的修正瞄准器的偏移角度;练习时受训人通过枪械瞄准机构对靶心的亮点进行瞄准,即可击发射击;练习时受训人根据教练要求射击靶心或靶纸任意三角形靶尖的位置,达到一张靶纸多位置练习的目的。靶环采用中心部分是圆形靶环,星形靶纸的三角部分是圆弧形靶环。

该发明专利可达到一张靶纸多位置练习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射击产生的弹头会高速撞击在靶面后方空间的任何物体上,不便于收集且可能反弹威胁人身安全,而且新旧靶面需要人工更换,效率低且繁琐,实用性差。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射击产生的弹头进行安全收集,而且可对新旧靶面进行自动化更替,给射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实用性强的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包括靶面和承载靶面的靶架;还包括放置旧的靶面和供应新的靶面的更换装置,收集弹头的收集装置,以及对更换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定义所述靶面朝向射击者的一侧为正面,另一侧为背面,正面所朝方向为前方,背面所朝方向为后方;

所述靶面包括面层主体,和设于面层主体边缘处的磁性金属条;

所述靶架包括连接于所述靶面背面的承载环,支撑于承载环下方的支杆,支撑于支杆下端的支座,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朝侧方或朝前方转动的转动电机,以及驱动支杆朝侧方或朝前方翻转的翻转电机;所述承载环包括与所述磁性金属条相对应吸合的电磁铁;所述支座通过转动座与所述支杆连接,所述支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所述转动座连接,所述转动座形成有与所述转轴相配合的转动孔;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支座的下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竖向贯穿所述支座,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的上端与所述转动座连接在一起;所述转轴水平设置并与所述靶面所在平面相平行,所述翻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连接在一起;

所述更换装置包括处于所述靶架侧方供放置旧的靶面的旧靶承托板,和处于靶架前方供应新的靶面的新靶承托板;所述旧靶承托板上具有放置旧的靶面的旧靶放置区域,所述新靶承托板上具有放置新的靶面的新靶放置区域,所述旧靶放置区域与朝侧方翻转的所述承载环相对应,所述新靶放置区域与朝前方翻转的所述承载环相对应;

所述收集装置处于所述把面的后方,所述收集装置包括缓冲箱,支撑于缓冲箱下方的支架,和盛装弹头的盛装箱;所述缓冲箱包括与所述承载环相对应并对弹头进行阻挡减速的第一缓冲段,和连接于第一缓冲段后方并对贯穿第一缓冲段的弹头进行缓冲减速的第二缓冲段;所述第二缓冲段包括与所述第一缓冲段连接且由前至后逐渐变细的漏斗缓冲段,和连接于漏斗缓冲段后方并向下弯曲的导向管段;所述漏斗缓冲段的内表面为平滑弧形;所述导向管段包括与所述漏斗缓冲段的后端平滑连接的弯曲段,和向下竖向延伸的竖直段;

所述盛装箱对应处于所述竖直段的下端口下方;所述盛装箱内盛装有对弹头进行缓冲减速的第一减速颗粒。

所述磁性金属条设于所述面层主体的后侧面或嵌设于面层主体内。

所述磁性金属条为铁质圆环。

所述承载环呈环形;所述承载环包括内环层,缠绕于内环层外周面的导电线圈层,和套设于导电线圈层外的外环层。

所述第一缓冲段包括筒体、前弹性帘、后弹性帘和第二减速颗粒;所述具有朝前的前通口和朝后的后通口;所述前弹性帘封挡于所述前通口处,所述后弹性帘封挡于所述后通口处;所述筒体、前弹性帘和后弹性帘将所述第二减速颗粒盛装在内。

所述第一减速颗粒和第二减速颗粒为沙子。

所述漏斗缓冲段与所述导向管段为金属材料的一体结构。

所述第二缓冲段为钢材料的一体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其突破传统射击靶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控制器控制靶架的电磁铁的通电开关吸引靶面的磁性金属条而将靶面定位。当射击者对靶面进行射击后,弹头会射穿靶面并进入到第一缓冲段,第一缓冲段对弹头进行阻挡减速后,弹头会射击到第二缓冲段的漏斗缓冲段的内侧壁上,平滑且倾斜的漏斗缓冲段的内侧壁可对减速后的弹头进行集中导向和进一步的减速,漏斗缓冲段的内侧壁将弹头导向进入到导向管段的弯曲段,由此平滑的弯曲段对弹头进行向下导向和进一步的减速,然后经过多道减速的弹头会由竖直段直接掉落进入到盛装箱内,由盛装箱内的第一减速颗粒进行最后一次缓冲而使弹头静止在盛装箱内进行收集,经过减速后的弹头不会产生威胁,安全性高且收集后便于资源重新利用。当一个靶面射击完毕后,利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朝侧方进行水平转动,使转轴沿前后方向延伸,此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和旧的靶面朝侧方向旧靶承托板翻转,当旧的靶面到达旧靶放置区域时,利用控制器控制承载环的电磁铁的通电开关,停止对旧靶面的吸引,旧靶面直接掉落在旧靶放置区域处进行逐一罗列,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向上翻转,随后利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朝前方进行水平转动,此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朝前方向新靶承载板翻转,当承载环到达新靶放置区域时,利用控制器控制承载环的电磁铁的通电开关使电磁铁对新靶面的磁性金属条进行吸引,将新靶面定位在承载环上,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驱动支杆带动承载环和新靶面向上翻转直立,重新进行使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便于对射击产生的弹头进行安全收集,而且可对新旧靶面进行自动化更替,给射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靶面11-面层主体12-磁性金属条

2-靶架21-承载环211-内环层212-导电线圈层213-外环层22-支杆221-转轴23-支座231-转动座24-转动电机25-翻转电机

31-旧靶承托板32-新靶承托板

411-第一缓冲段4111-筒体4112-前弹性帘4113-后弹性帘4114-第二减速颗粒

412-第二缓冲段4121-漏斗缓冲段4122-导向管段41221-弯曲段41222-竖直段

42-支架

43-盛装箱431-第一减速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收集型自动化射击靶,如图1-5所示,包括靶面1和承载靶面1的靶架2;还包括放置旧的靶面1和供应新的靶面1的更换装置和收集弹头的收集装置;优选地,还包括对更换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优选地,定义靶面1朝向射击者的一侧为正面,另一侧为背面,正面所朝方向为前方,背面所朝方向为后方;

优选地,靶面1包括面层主体11,和设于面层主体11边缘处的磁性金属条12;

优选地,靶架2包括连接于靶面1背面的承载环21,支撑于承载环21下方的支杆22,支撑于支杆22下端的支座23,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朝侧方或朝前方转动的转动电机24,以及驱动支杆22朝侧方或朝前方翻转的翻转电机25;优选地,转动电机24和翻转电机25由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控制;优选地,承载环21包括与磁性金属条12相对应吸合的电磁铁;支座23通过转动座231与支杆22连接,支杆22的下端通过转轴221与转动座231连接,转动座231形成有与转轴221相配合的转动孔;优选地,转动电机24与支座23的下表面连接在一起,优选地,转动电机24的输出轴竖向贯穿支座23,转动电机24的输出轴的上端与转动座231连接在一起;优选地,转轴221水平设置并与靶面1所在平面相平行,翻转电机25的输出轴与转轴221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更换装置包括处于靶架2侧方供放置旧的靶面1的旧靶承托板31,和处于靶架2前方供应新的靶面1的新靶承托板32;优选地,旧靶承托板31上具有放置旧的靶面1的旧靶放置区域,新靶承托板32上具有放置新的靶面1的新靶放置区域,旧靶放置区域与朝侧方翻转的承载环21相对应,新靶放置区域与朝前方翻转的承载环21相对应;

优选地,收集装置处于把面的后方,收集装置包括缓冲箱和支撑于缓冲箱下方的支架42;优选地,收集装置还包括盛装弹头的盛装箱43;缓冲箱包括与承载环21相对应并对弹头进行阻挡减速的第一缓冲段411,和连接于第一缓冲段411后方并对贯穿第一缓冲段411的弹头进行缓冲减速的第二缓冲段412;第二缓冲段412包括与第一缓冲段411连接且由前至后逐渐变细的漏斗缓冲段4121,和连接于漏斗缓冲段4121后方并向下弯曲的导向管段4122;漏斗缓冲段4121的内表面为平滑弧形;优选地,导向管段4122包括与漏斗缓冲段4121的后端平滑连接的弯曲段41221,和向下竖向延伸的竖直段41222;

优选地,盛装箱43对应处于竖直段41222的下端口下方;优选地,盛装箱43内盛装有对弹头进行缓冲减速的第一减速颗粒43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控制器控制靶架2的电磁铁的通电开关吸引靶面1的磁性金属条12而将靶面1定位。当射击者对靶面1进行射击后,弹头会射穿靶面1并进入到第一缓冲段411,第一缓冲段411对弹头进行阻挡减速后,弹头会射击到第二缓冲段412的漏斗缓冲段4121的内侧壁上,平滑且倾斜的漏斗缓冲段4121的内侧壁可对减速后的弹头进行集中导向和进一步的减速,漏斗缓冲段4121的内侧壁将弹头导向进入到导向管段4122的弯曲段41221,由此平滑的弯曲段41221对弹头进行向下导向和进一步的减速,然后经过多道减速的弹头会由竖直段41222直接掉落进入到盛装箱43内,由盛装箱43内的第一减速颗粒431进行最后一次缓冲而使弹头静止在盛装箱43内进行收集,经过减速后的弹头不会产生威胁,安全性高且收集后便于资源重新利用。当一个靶面1射击完毕后,利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24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朝侧方进行水平转动,使转轴221沿前后方向延伸,此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25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和旧的靶面1朝侧方向旧靶承托板31翻转,当旧的靶面1到达旧靶放置区域时,利用控制器控制承载环21的电磁铁的通电开关,停止对旧靶面1的吸引,旧靶面1直接掉落在旧靶放置区域处进行逐一罗列,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25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向上翻转,随后利用控制器控制转动电机24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朝前方进行水平转动,此时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25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朝前方向新靶承载板翻转,当承载环21到达新靶放置区域时,利用控制器控制承载环21的电磁铁的通电开关使电磁铁对新靶面1的磁性金属条12进行吸引,将新靶面1定位在承载环21上,然后利用控制器控制翻转电机25驱动支杆22带动承载环21和新靶面1向上翻转直立,重新进行使用。优选地,面层主体11为靶纸。

优选地,磁性金属条12设于面层主体11的后侧面。结构简单、成本低。具体结构可为,磁性金属条12形成封闭的圆环后通过胶合的方式粘贴与面层主体11的后侧面。

优选地,磁性金属条12嵌设于面层主体11内。结构简单、成本低。具体结构可为,两层靶纸将封闭圆环状的磁性金属条12夹在中间,且两层靶纸通过胶合的方式粘贴在一起。

为了确保磁性金属条12的磁性性能且降低成本,优选地,磁性金属条12为铁质圆环。磁性金属条12为片状或圆柱铁丝。

优选地,承载环21呈环形;承载环21包括内环层211,缠绕于内环层211外周面的导电线圈层212,和套设于导电线圈层212外的外环层213。本发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导电线圈层212配设有电源和通电开关,此通电开关由控制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控制,进而使承载环21实现磁性的有无控制。

优选地,第一缓冲段411包括筒体4111、前弹性帘4112、后弹性帘4113和第二减速颗粒4114;具有朝前的前通口和朝后的后通口;前弹性帘4112封挡于前通口处,后弹性帘4113封挡于后通口处;筒体4111、前弹性帘4112和后弹性帘4113将第二减速颗粒4114盛装在内。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子弹穿过前弹性帘4112会进入到众多第二减速颗粒4114中,第二减速颗粒4114会对弹头进行摩擦、挤压等阻挡动作,对弹头进行减速,随后弹头以较低的速度穿过后弹性帘4113进入到第二缓冲段412;由于前弹性帘4112和后弹性帘4113均具有弹性,当弹头穿过前弹性帘4112和后弹性帘4113后,前弹性帘4112和后弹性帘4113会自动愈合而不会出现弹孔,这样第二减速颗粒4114不会漏出而可继续在筒体4111、前弹性帘4112和后弹性帘4113形成的容腔内对后续弹头进行缓冲减速。优选地,前弹性帘4112和后弹性帘4113为乳胶或硅胶层,乳胶或硅胶材料的弹性层具有足够的弹性恢复性能,被弹头贯穿后不会被撞击破碎,确保自愈能力,弹头穿过后仍然被乳胶或硅胶挡住,使此处仍然具有漫反射功能。

为了降低成本且确保对弹头的缓冲减速效果,优选地,第一减速颗粒431和第二减速颗粒4114为沙子。

为了确保漏斗缓冲段4121与导向管段4122连接的平滑度和强度,优选地,漏斗缓冲段4121与导向管段4122为金属材料的一体结构。

优选地,第二缓冲段412为钢材料的一体结构。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