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0349发布日期:2019-01-22 22:42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目前在纺织和服装领域中,所生产和使用到的面料种类相对较为繁多,而且根据面料的不同属性来进行生产和制作产品,然而现今的面料不仅仅应用在了服装领域当中,各行各业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纺织面料,其中相对较为受欢迎的便是柔软性相对较好的面料,但是为了增加面料的柔软度在生产面料的时候就会相对应的降低纺织面料的厚度以及其他的一些功能,例如面料的吸汗特性以及保暖特性都相应的被减弱,这就导致面料应有的一些功能缺失,而且面料在服装业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其自身的透气、保暖和吸汗功能,虽然柔软度的提高使得穿戴的舒适度提升,但造成面料的功能缺失使得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解决了柔软性面料功能缺失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包括纺织布,所述纺织布的内腔设置有中间层,所述纺织布的背面定连接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为氮系阻燃剂层,整个纺织布面料的结构中采用多层设计的方法,利用多种不同材质的特点为,为纺织面料增加一些附加属性,柔软度系数的提高便是最为明显的,在进行增加属相的同时,纺织布料原有的功能和意义也没有被降低或者丢失,相比比较只注重于增加布料软度而忽略了布料原来应有功能的布料具有显著的进步,所述中间层包括棉布层,所述棉布层的背面与纺织布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棉布层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层,所述吸汗层的背面设置有弹力层,所述弹力层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丝质层,所述丝质层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折叠布,所述折叠布的正面设置有隔热层,折叠布主要为了配合纺织布随着弹力层发生形变,纺织布可以有一个缓冲补偿过程,防止纺织布发生拉扯过度而损坏的情况发生所述纺织布的正面设置有防辐射层。

优选的,所述吸汗层采用棉丝一上一下的交叉编织结构,吸汗层位于棉布层的正后方,吸汗层在成衣产品中,能够很好的将人体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保证了穿戴的舒适度以及干燥性,吸汗层的棉丝编织过后,与棉布层和弹力层进行衔接的时候,需要进行间断性折叠连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制成产品后产品自身吸汗功能的强度,使得吸汗材质的体积能够有些许的增加,而且间断性折叠衔接还可以在弹力层发生形变的时候随着弹力层的扩张而将折叠的部分进行展开随之产生形变,展开之后同样的增加了纺织面料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随着弹力层的收缩,棉布层以及吸汗层可以更好的与人体尽心刚接触,不仅仅是吸汗层能够进行汗液的吸收和排放,棉布层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时刻进行着汗液的吸收,由于棉布层直接与吸汗层进行接触,棉布层吸收的汗液能够第一时间被吸汗层吸收,所述吸汗层并非是直接将人体所产生的汗液进行吸收处理的。

优选的,所述弹力层为锦纶丝和棉纱交叉编织结构,所述弹力层的正面与背面分别通过粘胶层与吸汗层和丝质层固定连接,弹力层在整个纺织面料中不仅仅期待了衔接过渡的作用,弹力层的锦纶丝和棉纱交叉编织过后,将吸汗层和丝质层进行衔接固定,通过锦纶丝和棉纱的自身特点来增加纺织面料的弹性,在进行较差编织的时候,需要将丝绸线一起穿插进行编织,整体上来看的话,这样不仅仅弹力层具有一定的额弹性,穿插编织的丝绸线经过插穿弯曲之后,存在放置面料中的丝绸线总量也会随之增加,这就使得弹力层发根据体型来自动适应发生形变的时候,不会导致丝质层由于弹力的作用而产生崩坏和丝绸线断裂的情况发生。

优选的,所述丝质层为丝绸线,所述丝质层为穿插吸汗层和弹力层编织结构,丝质层在整个纺织面料的结构中,与吸汗层和弹力层相互结合,利用自身的丝滑特点来为纺织面料增加一定的柔软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纺织布的背面等距离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棉布层的正后方,采用透气孔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加整个面料的透气性能,防止面料由于密度问题导致整体透气散热性变差。

工作原理:使用时,纺织布在进行生产或者使用的时候,纺织布内腔的中间层为纺织布增加了布料的柔软度以及还保留或者加强了布料原有的一些吸汗和保暖功能,丝质层采用丝绸的原料,利用丝织品一些顺滑柔软的特点来为纺织布增加自身的柔软度,丝质层采用穿插吸汗层和弹力层编织结构,一方面使得布料的整体结构更加密实,另一方面采用较多的丝线会为吸汗层和弹力层增加较多的柔韧属性即增加了纺织布的柔软度数值,采用棉布位于纺织布的正后方,通过透气孔的传导,人体产生的热气以及汗液蒸发的水蒸气会直接被棉布层先行吸收,过多的水分会被吸汗层进行吸收,保证了纺织布料生产的衣服具有相应的舒适度,弹力层采用锦纶丝和棉纱交叉编织结构,其材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柔软性,相应的与丝质层结合使用之后,不仅仅保留了纺织布应有的柔软度还适当的为纺织布料增加了一定的弹性,采用吸汗层、弹力层和丝质层相互结合的结构,使得布料的密度得以增加,保证了布料的保暖性功能。

(三)有益效果

相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纺织布和中间层的配合使用,使得纺织面料能够在保证面料自身柔软读的同时还可以对面料原有的一些必备功能进行保留和改进,从而达到保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纺织面料柔软度的目的,解决了纺织面料在增加柔软度的时候容易造成必要功能缺失或者功能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间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纺织布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纺织布侧视图。

其中,1纺织布、2中间层、3阻燃层、4棉布层、5吸汗层、6弹力层、 7丝质层、8折叠布、9透气孔、10隔热层、11防辐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软性好的纺织面料,包括纺织布1,纺织布1的背面等距离开设有透气孔9,透气孔9位于棉布层4的正后方,纺织布1的内腔设置有中间层2,中间层2包括棉布层4,吸汗层5采用棉丝一上一下的交叉编织结构,吸汗层5位于棉布层的正后方,棉布层4的背面与纺织布1的内壁固定连接,棉布层4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层5,吸汗层5的背面设置有弹力层6,弹力层6为锦纶丝和棉纱交叉编织结构,弹力层6的正面与背面分别通过粘胶层与吸汗层5和丝质层7固定连接,弹力层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丝质层7,丝质层7为丝绸线,丝质层7为穿插吸汗层5和弹力层编织结构,丝质层7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折叠布8,折叠布8的正面设置有隔热层10纺织布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阻燃层3,纺织布1的正面设置有防辐射层 11。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