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20200发布日期:2020-01-17 20:4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纸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



背景技术:

蜂窝纸板是根据自然界蜂巢结构原理制作的,它是把瓦楞原纸用胶粘结方法连接成无数个空心立体正六边形,形成一个整体的受力件--纸芯,并在其两面粘合面纸而成的一种新型夹层结构的环保节能材料。目前,常见的蜂窝纸板保护效果较差,在包装一些贵重物品时,由于运输过程中运输车辆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蜂窝纸板无法有效的对车辆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从而容易导致蜂窝纸板内的贵重物品发生损坏,给客户和运输企业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具备保护效果较差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蜂窝纸板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包括蜂窝纸芯,所述蜂窝纸芯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有面纸,所述面纸靠近蜂窝纸芯一侧的中点处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靠近蜂窝纸芯的一侧与蜂窝纸芯相互接触,所述第一气囊的表面与缓冲槽的内壁相互接触,两个面纸相向一侧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蜂窝纸芯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靠近蜂窝纸芯的一侧与蜂窝纸芯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气囊靠近连接块的一侧与连接块相互接触,所述第二气囊靠近面纸的一侧与面纸相互接触,所述面纸远离蜂窝纸芯的一侧设置有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远离面纸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由橡胶制成。

优选的,所述粘合层与面纸之间通过粘合剂粘接。

优选的,所述粘合层与防水层之间通过粘合剂粘接。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由热塑性聚酯膜制成。

优选的,所述面纸远离蜂窝纸芯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凸槽,所述凸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稳固块,所述稳固块远离凸槽的一侧依次贯穿凸槽和粘合层且延伸至粘合层的外部与防水层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蜂窝纸芯、面纸、缓冲槽、第一气囊、连接块、第二气囊、粘合层和防水层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同时还具备防水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对物品进行保护,避免了贵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给客户和运输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凸槽和稳固块,有效增强了防水层、粘合层和面纸之间的稳固性,防止防水层、粘合层和面纸相互脱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蜂窝纸芯、2面纸、3缓冲槽、4第一气囊、5连接块、6第二气囊、7粘合层、8防水层、9凸槽、10稳固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包括蜂窝纸芯1,蜂窝纸芯1的顶部和底部均粘接有面纸2,面纸2靠近蜂窝纸芯1一侧的中点处开设有缓冲槽3,缓冲槽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囊4,第一气囊4靠近蜂窝纸芯1的一侧与蜂窝纸芯1相互接触,第一气囊4的表面与缓冲槽3的内壁相互接触,两个面纸2相向一侧的左右两侧均通过连接块5固定连接,连接块5由橡胶制成,蜂窝纸芯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气囊6,第二气囊6靠近蜂窝纸芯1的一侧与蜂窝纸芯1相互接触,第二气囊6靠近连接块5的一侧与连接块5相互接触,第二气囊6靠近面纸2的一侧与面纸2相互接触,面纸2远离蜂窝纸芯1的一侧设置有粘合层7,粘合层7与面纸2之间通过粘合剂粘接,粘合层7远离面纸2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8,粘合层7与防水层8之间通过粘合剂粘接,防水层8由热塑性聚酯膜制成,面纸2远离蜂窝纸芯1一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凸槽9,凸槽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稳固块10,稳固块10远离凸槽9的一侧依次贯穿凸槽9和粘合层7且延伸至粘合层7的外部与防水层8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凸槽9和稳固块10,有效增强了防水层8、粘合层7和面纸2之间的稳固性,防止防水层8、粘合层7和面纸2之间相互脱离,通过蜂窝纸芯1、面纸2、缓冲槽3、第一气囊4、连接块5、第二气囊6、粘合层7和防水层8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的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进行缓冲,同时还具备防水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对物品进行保护,避免了贵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损坏,给客户和运输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综上所述:该保护效果好的蜂窝纸板,通过蜂窝纸芯1、面纸2、缓冲槽3、第一气囊4、连接块5、第二气囊6、粘合层7和防水层8相互配合,解决了常见的蜂窝纸板保护效果较差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