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36982发布日期:2021-04-27 18:29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


背景技术:

2.婴幼儿在成长阶段,尤其是在学走路之前有段时间在地上爬行、休息和玩耍,这个阶段婴幼儿身体抵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的爬行场所要有较好的卫生环境,同时受其特殊体质影响和婴幼儿习惯,爬行环境必须是较柔软、弹性好、防震效果好,这样使得婴幼儿不易受到伤害。
3.目前,市面上的爬爬垫,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可折叠式爬爬垫(申请号:201810143593.5;授权公告号:cn108175222a),它包括爬爬垫本体,爬爬垫本体上设有若干折痕,所述爬爬垫本体沿折痕分为睡板、侧面板和端板;所述侧面板分布在睡板的左右两侧,侧面板与睡板之间设置有纵向折痕;所述端板分布在睡板的前后两端,端板与睡板之间设置有横向折痕,端板与侧面板之间相分离。
4.上述的多功能可折叠式爬爬垫存在如下缺陷:弹性以及韧性欠佳,降低爬爬垫的使用寿命;且防震效果差,降低婴幼儿在爬爬垫上玩耍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旨在解决现有的爬爬垫弹性、韧性以及防震效果较差,降低婴幼儿在爬爬垫上玩耍时的安全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所述爬爬垫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主体层和下表层,所述主体层包括弹性层和防震层,所述弹性层顶部与所述上表层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层底部与所述防震层顶部连接,所述防震层底部与所述下表层顶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和防震层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层为c8非交联聚合高性能环保聚乙烯发泡材料层。
9.进一步地,所述防震层由多个聚乙烯气泡颗粒粘接而成。
10.进一步地,所述上表层采用聚丙烯或尼龙共挤膜材料制成。
11.进一步地,所述下表层采用pet铝膜材料制成。
12.进一步地,所述上表层、弹性层、防震层和下表层均通过低密度聚乙烯淋膜粘合。
13.进一步地,所述上表层的内表面设有图案。
14.进一步地,所述上表层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印痕。
15.进一步地,该爬爬垫上表面的横向或纵向设有至少一条上凹痕,在该爬爬垫的下表面且与所述上凹痕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下凹痕。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通过在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设置弹性层和防震层,弹性层用以提高爬爬垫的弹性和韧性,防震层用以提高爬爬垫的防震效果,提高婴幼儿在爬爬垫上玩耍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的正视图。
21.附图标记:
22.1上表层
ꢀꢀꢀꢀꢀꢀꢀꢀꢀꢀꢀꢀꢀꢀꢀꢀ
2下表层
ꢀꢀꢀꢀꢀꢀꢀꢀꢀꢀꢀꢀꢀꢀꢀꢀ
3弹性层
23.4防震层
ꢀꢀꢀꢀꢀꢀꢀꢀꢀꢀꢀꢀꢀꢀꢀꢀ
5防滑印痕
ꢀꢀꢀꢀꢀꢀꢀꢀꢀꢀꢀꢀꢀꢀ
6上凹痕
24.7下凹痕
ꢀꢀꢀꢀꢀꢀꢀꢀꢀꢀꢀꢀꢀꢀꢀꢀ
8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的层次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所述爬爬垫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表层1、主体层和下表层2,所述主体层包括弹性层3和防震层4,所述弹性层3顶部与所述上表层1底部连接,所述弹性层3底部与所述防震层4顶部连接,所述防震层4底部与所述下表层2顶部连接。
28.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包括上表层1、主体层、和下表层2,上表层1、主体层和下表层2相连接;具体地,上表层1、主体层、和下表层2均通过低密度聚乙烯淋膜粘合,低密度聚乙烯简称ldpe。主体层由弹性层3和防震层4组成,该主体层其韧性、抗撕裂性、弹性以及防震效果好,有利于提高爬爬垫韧性和使用寿命,提高爬爬垫的安全性能。在实际生产时,上表层1、弹性层3、防震层4和下表层2均通过低密度聚乙烯淋膜粘合,形成爬爬垫成品。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韧性防震型爬爬垫,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主体层和下表层,主体层包括弹性层和防震层,弹性层顶部与上表层底部连接,弹性层底部与防震层顶部连接,防震层底部与下表层顶部连接,弹性层用以提高爬爬垫的弹性和韧性,防震层用以提高爬爬垫的防震效果,提高婴幼儿在爬爬垫上玩耍时的安全性。
30.优选地,所述弹性层3和防震层4均均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
31.优选地,所述弹性层3为c8非交联聚合高性能环保聚乙烯发泡材料层。
32.优选地,所述防震层4由多个聚乙烯气泡颗粒粘接而成。
33.具体实施时,弹性层3的厚度为2~15mm,弹性层3采用c8非交联聚合高性能环保聚乙烯发泡材料制成,其韧性、抗撕裂性和弹性好,有利于提高爬爬垫韧性和使用寿命;防震层4的厚度为3~10mm,防震层4由多个聚乙烯气泡颗粒粘接而成,其气泡8直径为8

12mm,有利于提高防震层4的防震效果,进一步提升该爬爬垫的安全性。
34.优选地,所述上表层1采用聚丙烯或尼龙共挤膜材料制成。
35.优选地,所述下表层2采用pet铝膜材料制成。
36.优选地,所述上表层1、弹性层3、防震层4和下表层2均通过低密度聚乙烯淋膜粘合。
37.具体实施时,上表层1采用聚丙烯或尼龙共挤膜材料制成,聚丙烯简称pp,上表层1所用材质具有较高的耐冲击性,机械性质强韧,抗多种有机溶剂和酸碱腐蚀,保护效果好,提升了该爬爬垫的使用寿命,pet铝膜层的厚度为0.025

0.3mm;上表层1、弹性层3、防震层4和下表层2所用材料均为无卤无重金属材料,安全性高;上表层1、弹性层3、防震层4和下表层2均通过无毒无气味的低密度聚乙烯淋膜粘合,其粘合效果好且安全性能高。
38.优选地,所述上表层1的内表面设有图案。
39.优选地,所述上表层1的外表面设有防滑印痕5。
40.具体实施时,在上表层1的内表面设有图案,即将图案彩印至上表层1上且靠近弹性层3的内表面中,上表层1的厚度为0.025

0.3mm,防止由于长时间使用而使彩印的图案损坏,影响美观;且该厚度彩印的图案透在上表层1表面,对刚接触新鲜事物的婴儿有较大的吸引力,彩印的图案可以是动物、建筑或交通工具,能在婴儿爬行时对孩子进行早教,延长其在爬爬垫上所呆时间;如图1所示,防滑印痕5通过压制上表层1形成凹凸痕而成,该凹凸痕通过压制,在上表层1的外表面形成凹凸痕,凹凸痕可以是简单不规则图案,也可以是矩形、菱形或圆形,凹凸痕的设置对婴儿产生触摸刺激,提升了舒适性,且可以起到防滑作用,进一步提升了该爬爬垫的安全性。
41.优选地,该爬爬垫上表面的横向或纵向设有至少一条上凹痕6,在该爬爬垫的下表面且与所述上凹痕6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下凹痕7。
42.具体实施时,如图2和图3所示,在该爬爬垫上表面的横向或纵向设置至少一条上凹痕6,即当爬爬垫较长时,可在水平方向上设置多条上凹痕6,多条上凹痕6等间距设置;并在该爬爬垫的下表面上且与上凹痕6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下凹痕7,上凹痕6与下凹痕7的设置便于该爬爬垫的折叠收纳;同理,当爬爬垫较宽时,亦可在垂直方向上在等间距设置多条上凹痕6,并在该爬爬垫的下表面上且与上凹痕6相应的位置处设置下凹痕7;可在该爬爬垫两端均设置弹性绑带,当该爬爬垫折叠收纳后,用弹性绑带固定折叠后的爬爬垫,方便快捷。
43.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上表层、主体层、下表层、弹性层、防震层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