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2867发布日期:2021-11-25 09:3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高压管技术领域,具体为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


背景技术:

2.聚乙烯管材又称为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是一种结晶度高、非极性的热塑性树脂。原态聚乙烯的外表呈乳白色,在微薄截面呈一定程度的半透明状。pe具有优良的耐大多数生活和工业用化学品的特性。某些种类的化学品会产生化学腐蚀,例如腐蚀性氧化剂(浓硝酸),芳香烃(二甲苯)和卤化烃四氯化碳)。该聚合物不吸湿并具有好的防水蒸汽性,可用于包装用途。聚乙烯具有很好的电性能,特别是绝缘介电强度高,使其很适用于电线电缆。中到高分子量等级具有极好的抗冲击性,在常温甚至在

40f低温度下均如此。
3.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是以玻纤增强热塑性预浸带为增强层,以聚乙烯为内、外层,通过连续螺旋缠绕熔接而成的三层复合结构管材。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可以通过调整预浸带层数实现压力设计,满足高中低压管道需求。另外玻纤带增强聚乙烯复合管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柔韧性,可以连续长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盘管供应。但是现有的复合高压管的在保持强度状态下,无法具备相应的韧性,在位置差的环境下易产生破裂;因此市场急需研制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来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复合高压管的在保持强度状态下,无法具备相应的韧性,在位置差的环境下易产生破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包括第一聚乙烯管,所述第一聚乙烯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聚乙烯管,所述第二聚乙烯管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聚乙烯管,所述第一聚乙烯管与第二聚乙烯管之间安装有第一高强度钢芯管,所述第二聚乙烯管与第三聚乙烯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高强度钢芯管,所述第一高强度钢芯管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支撑环,所述限位支撑环的外部安装有加强筋连接条,所述加强筋连接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支撑环焊接连接,所述第一高强度钢芯管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的内部均设置有内屏蔽环。
6.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管与第二聚乙烯管之间和第二聚乙烯管与第三聚乙烯管之间均设置有间隔部,所述第一高强度钢芯管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的两端均穿过间隔部延伸至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的内部卡合。
7.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缺口部,所述加强筋连接条穿过缺口部延伸至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的内部与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的内部贴合。
8.优选的,所述限位支撑环的外表面嵌入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
烯管的内表面与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包括聚乙烯层、碳酸钙填充层、第一钢带层、第二钢带层和玻纤管,所述碳酸钙填充层位于聚乙烯层的内部,所述第一钢带层位于聚乙烯层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钢带层位于第一钢带层的内表面,所述玻纤管位于第二钢带层的内表面。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高强度钢芯管、第二高强度钢芯管和玻纤管的内部均设置有通口,所述第一钢带层和第二钢带层之间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钢带层和第二钢带层通过卡槽卡合。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实用新型通过高强度钢芯管的设置,在复合高压管使用中,可将线管放置在通口内部穿过聚乙烯管和高强度钢芯管,进行使用,在安装复合高压管时,可将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依次放入通道中,管道中间的第一高强度钢芯管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可放置在不平行的位置,通过第一高强度钢芯管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以及外部的加强筋连接条,可提高复合高压管的韧性,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弯折性能,从而可适应不同的位置和环境。
13.2.该实用新型通过限位支撑环的设置,可根据受力的区域,调整高强度钢芯管的长度,通过限位支撑环可将第一高强度钢芯管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与第一聚乙烯管、第二聚乙烯管和第三聚乙烯管相固定,通过外表面的缺口部可安装固定加强筋连接条,调整间隔部的长度,以适应不同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钢芯管的整体主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17.图中:1、第一聚乙烯管;2、第二聚乙烯管;3、第三聚乙烯管;4、第一高强度钢芯管;5、第二高强度钢芯管;6、加强筋连接条;7、缺口部;8、间隔部;9、限位支撑环;10、内屏蔽环;11、聚乙烯层;12、碳酸钙填充层;13、第一钢带层;14、第二钢带层;15、卡槽;16、玻纤管;17、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聚乙烯玻纤增强复合高压管,包括第一聚乙烯管1,第一聚乙烯管1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聚乙烯管2,第二聚乙烯管2的一侧安装有第三聚乙烯管3,第一聚乙烯管1与第二聚乙烯管2之间安装有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第二聚乙烯管2与第三聚乙烯管3之间设置有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支撑环9,限位支撑环9的外部安装有加强筋连接条6,加强筋连接条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限位支撑环9焊接连接,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
钢芯管5的内部均设置有内屏蔽环10,管道中间的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可放置在不平行的位置,通过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以及外部的加强筋连接条6,可提高复合高压管的韧性,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弯折性能,从而可适应不同的位置和环境。
20.进一步,第一聚乙烯管1与第二聚乙烯管2之间和第二聚乙烯管2与第三聚乙烯管3之间均设置有间隔部8,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的两端均穿过间隔部8延伸至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的内部分别与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的内部卡合,调整间隔部8的长度,以适应不同位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21.进一步,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的外表面均设置有缺口部7,加强筋连接条6穿过缺口部7延伸至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的内部与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的内部贴合,通过外表面的缺口部7可安装固定加强筋连接条6,便于加强筋连接条6提供强度支撑。
22.进一步,限位支撑环9的外表面嵌入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的内表面与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固定连接,通过限位支撑环9可将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与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相固定。
23.进一步,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包括聚乙烯层11、碳酸钙填充层12、第一钢带层13、第二钢带层14和玻纤管16,碳酸钙填充层12位于聚乙烯层11的内部,第一钢带层13位于聚乙烯层11的内表面,第二钢带层14位于第一钢带层13的内表面,玻纤管16位于第二钢带层14的内表面,通过在聚乙烯层11内部填充碳酸钙填充层12,可有效提高聚乙烯层11的整体强度。
24.进一步,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和玻纤管16的内部均设置有通口17,第一钢带层13和第二钢带层14之间设置有卡槽15,第一钢带层13和第二钢带层14通过卡槽15卡合,通过相互嵌合的第一钢带层13和第二钢带层14,方便拆装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管体强度。
25.工作原理:使用时,可根据受力的区域,调整高强度钢芯管的长度,通过限位支撑环9可将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与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相固定,通过外表面的缺口部7可安装固定加强筋连接条6,调整间隔部8的长度,以适应不同位置,在复合高压管使用中,可将线管放置在通口17内部穿过聚乙烯管和高强度钢芯管,进行使用,在安装复合高压管时,可将第一聚乙烯管1、第二聚乙烯管2和第三聚乙烯管3依次放入通道中,管道中间的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可放置在不平行的位置,通过第一高强度钢芯管4和第二高强度钢芯管5以及外部的加强筋连接条6,可提高复合高压管的韧性,在保持高强度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弯折性能,从而可适应不同的位置和环境。
2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