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设备、远程控制中心、监视控制系统及方法_3

文档序号:9768169阅读:来源:国知局
GPS模块16获取的位置信息和与位置信息关联的时刻信息(步骤S200)。相应地,远程控制中心2定期地(例如,每6秒一次地)获得无线通信设备10上传的位置信息和关联的时刻信息(步骤S202)。远程控制中心2从获得的多个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中可以检测出是否发生过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被切断隔了一段时间后又接通的事件,例如,在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一直接通的情况下,远程控制中心2定期地(例如每隔6秒一次)获得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和关联的时刻信息(P。,t0), (P1, tj...(Pn, tj,相邻数据点的时间间隔是6秒,但是(PmO数据点以后有一段时间(大于6秒,例如30分钟)数据中断了(即,没有接收到无线通信设备10发来的数据),此后远程控制中心又能够继续定期地(例如每隔6秒一次)获得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和关联的时刻信息(Pn,tn),(Pn+1, tn+1), (Pn+2, tn+2)...,这种情况下,远程控制中心2就能够推定在这30分钟内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先是被切断,后来又被重新接通。远程控制中心2基于在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被切断时GPS模块16所获取的最后的位置信息和在下次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被接通时GPS模块16所获取的位置信息计算这两者的距离(步骤:S204)。远程控制中心2确定计算的两者的距离是否在基准距离范围之外(步骤S206)。当远程控制中心2确定计算的距离在基准距离范围之外时(步骤S206:是),则判定无线通信设备10被取出车外使用,远程控制中心2向无线通信设备10发送降低WiFi的通信速度的指令,以限制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的非正常使用(步骤:S208),无线通信设备10接收到该指令后降低WiFi的通信速度(步骤S210);反之,如果确定计算的距离在基准距离范围之内(步骤S206:否),则判定无线通信设备10是在车内使用,即无线通信设备10是在正常使用。
[0042]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判定条件的原理是: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是在车内使用,那么通常情况下,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的切断对应着车辆的ACC电源切断,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的接通对应着车辆的ACC电源接通。在ACC电源切断到下一次ACC电源接通期间,一般车辆是处于静止状态,两个时刻的车辆的位置应该重合(或者特殊情况下,是在一个合理的基准距离范围之内,例如几米远)。因此,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保持在车内使用,那么计算出的在外部电力被切断时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与下一次外部电力被接通时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就也应该是在这个基准距离范围之内。反之,例如,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被从车内拆卸下来(此时,导致其外部电力被切断),然后又拿回家里(或其他场所)重新接上家里的外部电源使用(此时,导致其外部电力恢复供应),那么在这两个时刻GPS模块16获取的位置信息之间的距离应该对应在拆卸无线通信设备10时的车辆的位置与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例如,几百米),超出了合理的基准距离范围。
[0043]<第三实施例>
[0044]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在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外部电力接通时,无线通信设备10定期地(例如,每6秒一次地)向远程控制中心2上传通过GPS模块16获取的位置信息和与位置信息关联的时刻信息(步骤S300)。相应地,远程控制中心2定期地(例如,每6秒一次地)获得无线通信设备10上传的位置信息和关联的时刻信息(步骤S302)。远程控制中心2统计无线通信设备10上传的位置信息显示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为失败(即,GPS模块16无法测量位置信息)的次数或频度(步骤S304)。需要指出的是,该判定条件是以虽然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失败但仍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2与移动通信网络连接,建立有无线通信设备10与远程控制中心2的通信为前提。也就是说,无线通信设备10可以通知远程控制中心2该次GPS模块16测量的位置信息为无法获得;或者作为替代,无线通信设备10能够将基站ID通知到远程控制中心2,这种情况,远程控制中心2能够基于该基站ID而利用基站定位技术获取移动通信模块12的大概的位置信息(通常精度低于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这种情况虽然有大概的位置信息(利用基站定位技术获取的移动通信模块12的大概的位置信息),但是由于不是GPS模块16测得的,仍然属于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失败的事件。远程控制中心2确定所统计的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为失败的次数或频度是否在基准次数范围或基准频度范围之外(步骤S306)。当远程控制中心2确定所统计的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为失败的次数或频度是在基准次数范围或基准频度范围之外时(步骤S306:是),则判定无线通信设备10被取出车外使用,远程控制中心2向无线通信设备10发送降低WiFi的通信速度的指令,以限制用户对无线通信设备10的非正常使用(步骤:S308),无线通信设备10接收到该指令后降低WiFi的通信速度(步骤S310);反之,如果确定所统计的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为失败的次数或频度是在基准次数范围或基准频度范围之内(步骤S306:否),则判定无线通信设备10是在车内使用,即无线通信设备10是在正常使用。
[0045]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判定条件的原理是:虽然用户在车内正常使用无线通信设备10时,在某些场景(例如车开到隧道或地下车库中)中,有可能出现GPS信号被屏蔽而移动通信仍然工作的情况,但是这种GPS位置信息为无法测量的次数/频度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基准次数/频度范围之内,例如在隧道里行驶仅仅是很短暂的一个时间,驶出隧道后GPS信号马上就恢复了。而当用户将无线通信设备10从车辆内取出并拿到家里接通外部电力使用时,由于室内GPS信号一直被严重屏蔽(通常,在室内GPS是没有信号或者说信号很差,而室内的移动通信信号比GPS信号好,即,在室内移动通信信号没有被屏蔽),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为失败的次数或频度会明显高于上述基准次数/频度范围。由此可以判定用户已将无线通信设备10取出车外。
[0046]通过所述基站定位技术获取无线通信设备10的大概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将GPS模块16获取位置信息为失败的次数或频度与通过基站定位技术获取的大概的位置信息组合来判定。例如,在GPS位置信息为无法测量的次数/频度超过某合理的范围,且基于通过基站定位技术所获取的大概的位置信息得知无线通信设备10几乎不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判定用户将无线通信设备10取出到车外使用。这种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判定制度。
[0047]〈第四实施例〉
[0048]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图5所示出的第四实施例是将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条件组合起来作为判定条件。即,远程控制中心2在步骤S404中,从多个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计算平均移动速度,并且计算外部电力被切断时刻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和下一次外部电力被接通时刻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两者的距离。在第四实施例中,需要确定满足的条件是第一实施例的条件和第二实施例的条件的组合(即,两个条件都要满足),也就是说,确定是否所计算的平均移动速度在基准平均移动速度范围之外并且所计算的距离在基准距离范围之外(步骤S406)。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第一、第二实施例类似,不再作重复叙述。
[0049]图5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判定条件的原理是:利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条件的组合作为判定条件,从而使得判定更加准确,减少判定错误。
[0050]<第五实施例>
[0051]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图6所示出的第五实施例是将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的条件组合起来作为判定条件。即,远程控制中心2在步骤S504中,从多个位置信息和时刻信息计算平均移动速度;计算外部电力被切断时刻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和下一次外部电力被接通时刻的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两者的距离;并且统计GPS位置信息为无法测量的次数/频度。在第五实施例中,需要确定满足的条件是第一实施例的条件、第二实施例的条件、和第三实施例的条件的组合(即,三个条件都要满足),也就是说,确定是否所计算的平均移动速度在基准平均移动速度范围之外、并且所计算的距离在基准距离范围之外、并且GPS位置信息为无法测量的次数/频度在基准次数/频度范围之外(步骤S506)。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的其他步骤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类似,不再作重复叙述。
[0052]图6所示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判定条件的原理是:利用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中的条件的组合作为判定条件,从而使得判定更加准确,减少判定错误。
[0053]<第六实施例>
[0054]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根据第六实施例,远程控制中心2可以根据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是否位于车辆通常无法到达的地方,来判定无线通信设备10是否已被取出车外使用。例如,如图7所示,如果无线通信设备10的位置信息指示无线通信设备10是位于湖泊或海洋等特定位置中,那么有可能是无线通信设备10被取出车外在轮船上使用,因为一般情况下汽车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些特定位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