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线性引导装置的方法_3

文档序号:9893345阅读:来源:国知局
间被夹紧。
[0042]就此而言,如果固定槽42具有从其槽开口43出发向槽底的方向变细的横截面并且/或者如果固定边腿45在高度方向5a上具有从固定边腿45的在横向4a上定向的端面48出发向引导面组件8的方向增大的厚度,是有利的。
[0043]如果每个固定槽42的槽侧沿46中的一个构造在夹持边腿52(其是中间区段36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在相关联的纵向侧37,38处在横向4a上向相邻的导轨13a,13b的方向伸出)处,是有利的。该夹持边腿52可弹性弯曲并且在固定边腿45压入时类似于弯曲横梁地压向固定边腿45,从而将其可靠地夹紧。
[0044]固定边腿45越远地被压入相关联的固定槽42中,有效的夹紧力可越大。然而适宜地,针对性地由此来限定最大夹紧力,即根据固定边腿45的相应地匹配的造型加载承载体12的限定这两个槽侧沿46中的一个的夹持边腿52直至塑性变形。
[0045]在组装之前使导轨13a,13b和承载体12的尺寸彼此协调成使得在导轨13a,13b的完成压入的最终位置中(在最终位置中这两个引导面组件8彼此间以引导距离“A”来布置)这两个导轨13a,13b中的至少一个还未受到承载体12的防止进一步压入相关联的固定槽42中的支撑。换言之,在由图6和7得悉的导轨13a,13b的完成压入的最终位置中在横向4a上在导轨13a,13b之间测得的净最终距离“E”始终、即在导轨13a,13b的整个高度上大于中间区段36的相应在相同高度上测得的宽度“B”。
[0046]通过压入彼此中的部件的尺寸的该几何协调,可确保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实施,因为防止了在完成压入的最终位置中两个导轨13a,13b在横向4a上不可移位地由中间区段36来支撑。由此,在完成压入的最终位置中,一个或两个导轨13,13a的关于承载体12在横向4a上所占据的相对位置不通过在横向4a上起作用的在相关的导轨与承载体12之间的形状配合来规定。
[0047]下面根据不同附图来阐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的有利的过程。
[0048]首先彼此独立地来制造承载体12和这两个导轨13a,13b。在此,构造每个导轨13a,13b的最终的几何结构,包括这两个引导面组件8的轮廓。
[0049]接着将这两个导轨13a,13b布置于在横向4a上与中间区段36对齐的位置中并且根据箭头51以其相应的后侧44在前压入承载体12中。这从中间区段36的彼此相反的纵向侧37,38这里发生。在该实施例中,在此每个导轨13a,13b的固定边腿45被压入相关联的固定槽42中。
[0050]将这两个导轨13a,13b压入承载体12中可同时或者也可在时间上先后地实现。图4和5显示了一方法过程,在其中首先压入一导轨13a而接下来才压入另一导轨13b。
[0051]至此所描绘的导轨13a,13b的压入在一个或多个预压入过程的范围中进行,预压入过程借助于一个或多个在图3中以点划线表示的压入工具53来进行。例如,这样的压入工具53可以是虎钳式结构的组成部分。
[0052]通过预压入(其可能的最终状态在图5中示出),还未将这两个导轨13a,13b彼此间带到在其之间所追求的最终位置中,而是仅定位在这样的相对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在其之间存在的净横向距离Q还略微大于在完成压入的最终位置中在其之间存在的净最终距离“E”。这也意味着,在这两个导轨13a,13b预压入之后在横向4a上测得的在两个引导面组件8之间的距离还略微大于对于最终位置所追求的引导距离“A”。尺寸差别相对较小并且例如处于微米范围中或在十分之一毫米范围中。
[0053]在预压入的状态中,两个导轨13a,13b已力配合地固定在承载体12处。
[0054]在下一方法步骤中,实现引导面组件8的距离尺寸的校正以设立引导距离“A”。在此,将一个或两个导轨13a,13b还略微更远地在横向4a上压入承载体12中,直到在导轨13a,13b的整个长度上在预压入之后存在的横向距离Q精确地减小到引导距离“A”上。这在使用由图2,6和7可见的校正滑块54(将其带到同时与这两个导轨13a,13b的引导面组件8相接合并且接着在由双箭头所指示的校正行驶55的范围中沿着线性引导单元2运动)的情况下进行。在该校正行驶55中,校正滑块54作为挤压工具起作用并且以在横向4a上定向的压入力“FE”加载两个导轨13a,13b,通过该压入力将导轨13a,13b压到所追求的最终位置中,在最终位置中存在引导距离“A”。
[0055]校正滑块54的所描绘的功能性由此产生,即其具有两个面对彼此的校正面组件56,校正面组件在横向4a上彼此以被称为校正距离“KA”的距离来布置,该距离相应于所追求的引导距离“A”。
[0056]校正滑块54适宜地是与导向滑块14不同的滑块,尽管其结构可相似或者可类似于导向滑块14的结构。无论如何重要的是,校正滑块54具有足够的结构刚度,以便能够施加必需的压入力“FE”,需要该压入力以通过紧接预压入过程的最终压入过程或校正过程将引导面组件8调整到引导距离“A”上。
[0057]校正滑块54适宜地具有至少大致U形的横截面轮廓并且在由图2,6和7可见的使用位置中在纵向侧上在线性引导单元2的上侧22处布置成使得校正滑块54游标式地搭接上侧22。在此,校正滑块54的两个校正边腿57分别伸到这两个引导面组件8中的一个前面,其中,每个校正边腿57具有校正面组件56中的一个,其在校正过程期间分别与引导面组件8中的一个相接合。
[0058]在该实施例中,校正面组件56由大量滚动轴承元件58的表面形成,滚动轴承元件是分别相关联的校正边腿57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校正行驶55中可在分别相关联的引导面组件8处滚动。滚动轴承元件58例如由球体形成。
[0059]与该实施例不同,校正面组件56也可由校正滑块54的可纯滑动地贴靠在引导面组件8处的部件形成。
[0060]适宜地,校正滑块54在校正行驶期间仅通过导轨13a,13b的两个引导面组件8可线性移动地来引导。校正滑块54尤其不由承载体12支撑,使得这两个导轨13a,13b可最佳地彼此平行地取向。
[0061 ]对于校正行驶55必需的调整力可手动地或机械地来引入,其中,力引入无论如何实现成使得不由此影响校正滑块54垂直于纵向3a的可能的横向运动。用于产生校正行驶55的力引入尤其实现成使得仅在行驶方向上进行力传递,而在所有其它方向上实现在校正滑块54和与其共同作用的驱动元件之间的可相对运动性。
[0062]校正行驶55适宜地包含至少一个在线性引导单元2的纵向3a上在线性引导单元2上的线性的越过行驶,其中,该越过行驶优选地在导轨13a,13b的整个长度上延伸。校正行驶55可由仅仅一个唯一的这样的越过行驶构成或者但是也可由多个线性往复的越过行驶构成。
[0063]在校正行驶55结束之后,从线性引导单元2处取下校正滑块54,其因此完成。现在可在下一步骤中插上导向滑块14,以使线性引导装置I完整。
[0064]对于在校正过程之前的导轨13a,13b的预压入推荐两个备选的方案。这些方案中的一个根据图4至6示出并且表现出,将一导轨13a如此远地压入承载体12中,使得其以不能进一步压入承载体12中的方式在横向4a上支撑在承载体12处且尤其支撑在中间区段36处。该一导轨13a的该预压入直至止挡的状态由此来限定,即导轨13a以面对中间区段36的止挡面62贴靠在由承载体12且尤其由中间区段36限定的配合止挡面63。以该方式得到该一导轨13a相对于承载体12的取向。
[0065]反之将另一导轨13b仅如此远地预压入承载体12中,使得在其与承载体12之间留有实现进一步压入的间隙64。在校正滑块54的接下来的校正行驶中,仅使间隙64的间隙宽度减小,而在承载体12与贴靠在配合止挡面63处的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