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88834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气口外盖与凹槽焊接起来,以对第二进气口彻底地进行密封。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所使用的压气机增设了多个副气室,使得其对能量的利用率大幅增加;二、储气罐的罐体底部设置有金属薄板,其顶部安装第二进气口外盖,使得罐体内的气体可以被完全密封住,其逸出率为零;三、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使用电力作为其动力来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储气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第二进气口外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第二出气口闭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围栅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7是导渠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8]图8是部分第四驱动装置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0029]图9是货物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是部分部件的尺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滑轨。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货物箱。所述的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装置包括机架(图中未示出)、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
[0034]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I ;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36,第一层圆筒板3与第二层圆筒板36之间间隔一段距离。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V大于第二层圆筒板36的口径Y,而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N(如图11所示);第二层圆筒板36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Y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V。第二层圆筒板36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其第二层圆筒板36的顶部也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所述的外壳I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 7,外壳I的底部设置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分为第一层圆筒板槽4、第二层圆筒板槽38 ;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活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8内上下活动。外壳I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 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I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I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I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 ;所述的外壳I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36、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37 ;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与外壳I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
[0035]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9 (如图3所示)。罐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 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 18 ;罐体9的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 19,且罐体9的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11 (厚度为I微米左右);罐体9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 19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二进气口 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上部开有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 5的底端设置在凹槽20内;第二进气口 18处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盖14,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纵向截面的形状类似于“U”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一滑轮28,第一滑轮28通过第一固定杆29固定在罐体9上。
[0036]所述的货物箱由普通货物箱32、第二滑轮30、第二固定杆31组成。所述的普通货物箱32的左右两侧各有一第二滑轮30,第二滑轮30通过第二固定杆31固定在普通货物箱32上。货物箱的底部的形状为圆筒形,货物箱的圆筒形底部可以套在储气罐的罐体9上,其作用是当高压气体从罐体9底部的第二出气口 19向外喷出时,可以推动货物箱与罐体9 一起前行。
[0037]所述的滑轨包括左轨33、右轨34、地轨固定件35。所述的左轨33、右轨34与地轨固定件35固定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35固定在地面上。左轨33、右轨34的形状呈半方框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左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左侧的第二滑轮30在左轨33内滑行;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右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右侧的第二滑轮30在右轨34内滑行。
[0038]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属现有设备,图中未示出),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属现有设备,图中未示出),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亦各设置一第三支架(属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从第二出气口 19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机架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与水平面成15°倾角。
[0039]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210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由第一电机2101驱动的第一齿轮2102、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的第一传力杆2103和设置在第一传力杆2103上的第一齿条2104,所述的第一齿轮2102与第一齿条2104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2101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102旋转。
[0040]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2201、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2201驱动的第二齿轮2202、固定在外壳I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2203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2203上的第二齿条2204。所述的第二齿轮2202与第二齿条220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220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2202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以使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 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所述的机架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
[0041 ] 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电机2601、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并且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齿轮2602、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撑架23上的第三传力杆2603和设置在第三传力杆2603的下方的第三齿条2604。所述的第三齿轮2602与第三齿条2604相啮合。所述的支撑架23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支撑架23上设置支撑槽24。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第三齿轮2602旋转。所述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23上的支撑槽24内。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 19相配合的凸起25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机架的左右两侧的支撑架23反向运动(即左侧的支撑架23向左运动时,右侧的支撑架23会向右运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可以脱离出支撑槽24。所述的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三驱动装置。
[0042]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处设置第二进气口盖托15。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进气口 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下方。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一侧开有与罐体9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 16。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15内,并且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配合的盖槽13 ;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可在盖槽13内上下活动。所述的上压板2的下方设置可驱动第二进气口盖14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
[0043]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压板2的下方的第四传力杆801、设置在第二进气口 18的左侧的导渠(如图6和图7所示)内的齿条杆、第四齿轮804、第五传力杆805和设置在第五传力杆805的左侧的第四齿条806。所述的第五传力杆805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其底部可以与齿条杆的顶部相接触,然后推动齿条杆与它一起向下运动。
[0044]所述的导渠(如图6、图7所示)由两个呈“L”形的围栅17(如图6所示)和第二进气口 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围绕而成。两个围栅17的一侧与第二进气口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