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88834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并通过地轨固定件(35)固定在地面上;左轨(33)、右轨(34)的形状呈半方框形;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左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左侧的第二滑轮(30)在左轨(33)内滑行;罐体(9)的左右两侧的第一滑轮(28)中的右侧的第一滑轮(28)、货物箱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滑轮(30)中的右侧的第二滑轮(30)在右轨(34)内滑行; 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亦各设置一第三支架;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从第二出气口(19)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的机架并非垂直于地面,而是与水平面成15;倾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一电机(2101)、设置在第一支架上并且由第一电机(2101)驱动的第一齿轮(2102)、竖直设置并且底端固定在上压板(2)上的第一传力杆(2103)和设置在第一传力杆(2103)上的第一齿条(2104),所述的第一齿轮(2102)与第一齿条(2104)相啮合;所述的第一电机(2101)可以驱动第一齿轮(2102)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第二电机(2201)、设置在第二支架上并且由第二电机(2201)驱动的第二齿轮(2202)、固定在外壳(I)的外壁上的呈“L”型的第二传力杆(2203)和设置在第二传力杆(2203)上的第二齿条(2204);所述的第二齿轮(2202)与第二齿条(2204)相啮合;所述的第二电机(2201)可以驱动第二齿轮(2202)旋转;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是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将整个压气机向上推动,以使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所述的机架的左右两侧的第二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二驱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的第三电机(2601)、设置在第三支架上并且由第三电机驱动的第三齿轮(2602)、水平设置并且一端固定在支撑架(23)上的第三传力杆(2603)和设置在第三传力杆(2603)的下方的第三齿条(2604);所述的第三齿轮(2602)与第三齿条(2604)相啮合;所述的支撑架(23)设置在第三支架上,支撑架(23)上设置支撑槽(24);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第三齿轮(2602)旋转;所述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设置在支撑架(23)上的支撑槽(24)内;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上部设置有与第二出气口(19)相配合的凸起(25);所述的第三电机(2601)可以驱动机架的左右两侧的支撑架(23)反向运动(即左侧的支撑架向左运动时,右侧的支撑架会向右运动),从而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的两端可以脱离出支撑槽(24);所述的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的第三支架上各设置一第三驱动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处设置第二进气口盖托(15);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下方;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一侧开有与罐体(9)内部相通的第三进气口(16);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托(15)内,并且第二进气口盖托(15)的上部开有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配合的盖槽(13);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可在盖槽(13)内上下活动;所述的上压板(2)的下方设置可驱动第二进气口盖(14)上下运动的第四驱动装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上压板(2)的下方的第四传力杆(801)、设置在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导渠内的齿条杆、第四齿轮(804)、第五传力杆(805)和设置在第五传力杆(805)的左侧的第四齿条(806);所述的第五传力杆(805)的底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其底部可以与齿条杆的顶部相接触,然后推动齿条杆与它一起向下运动; 所述的导渠由两个呈“L”形的围栅(17)和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围绕而成;两个围栅(17)的一侧与第二进气口(18)的左侧的部分罐体(9)固定连接;所述的齿条杆设置在导渠内;齿条杆是由长方体形杆(802)和设置在长方体形杆(802)的右侧的第五齿条(803)组成的;所述的第四齿条(806)与第五齿条(803)分别位于第四齿轮(804)的左右两侧,并且均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导渠的作用是限制齿条杆的活动范围,使得齿条杆只在导渠内上下活动;第四传力杆(801)向下运动时可以推动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802)与它一起向下运动,长方体形杆(802)又带动第五齿条(803)向下运动,然后第五齿条(803)驱动第四齿轮(804)旋转,并带动另一侧的第四齿条(806)向上运动,第四齿条(806)又带动第五传力杆(805)向上运动,第五传力杆(805)带动第二进气口盖(14)向上运动;第二进气口盖(14)进入到盖槽(13)后可以对第二进气口(18)进行自动密封。7.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气室(6)的体积远大于罐体(9)的体积;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的口径Y远大于第一副气室(10)的宽度Q与第二副气室(37)的宽度Z ;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槽(4)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槽(38)的高度M相等;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高度与第二层圆筒板(36)的高度X相等;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36)的高度X与第一传力杆(2103)的高度L、第一层圆筒板槽(4)的高度M相等;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高度E与盖槽(13)的高度U相等;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端的宽度H小于盖槽(13)的宽度T。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杆的底端与盖槽(13)的底端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第二进气口盖(14)的重量大于齿条杆的重量;由于齿条杆所受的重力小于第二进气口盖(14)所受的重力,所以最初时齿条杆的第五齿条(803)的最底端的齿条会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当齿条杆的第五齿条(803)的最底端的齿条与第四齿轮(804)相啮合时,其底端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顶部之间的距离S为齿条杆的长方体形杆(802)的高度P的两倍左右,这样长方体形杆(802)向下运动相当于自身的高度P的距离后,其底端就会与第二进气口盖(14)的上部相接触;所述的第四传力杆(801)的高度R由第一出气口(5)的尺寸决定。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压气机压缩完气体之后,第二电机(2201)驱动第二传力杆(2203)向上运动并带动压气机也一起往上运动,使得压气机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脱离出凹槽(20);然后将纵向截面呈“C”形的第二进气口外盖(27)倒扣在凹槽(20)上,并把第二进气口外盖(27)与凹槽(20)焊接起来,以对第二进气口(18)彻底地进行密封。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滑轨。所述的输送装置包括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货物箱。所述的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装置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的底部开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内,上压板的侧面与外壳的内壁相贴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所使用的压气机增设了多个副气室,使得其对能量的利用率大幅增加;储气罐的罐体底部设置有金属薄板,其顶部安装第二进气口外盖,使得罐体内的气体可以被完全密封住,其逸出率为零;多维超音速运输装置使用电力作为其动力来源,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IPC分类】B65G35/00
【公开号】CN105668158
【申请号】
【发明人】陈小辉
【申请人】陈小辉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8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