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9061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
【背景技术】
[0002]布料是纺织行业的原材料,现在市面上的布料颜色单一,结构简单,在竞争如此之大的社会中毫无竞争力,靠着降价销售,利润越来越少。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料,解决了现有布料颜色单一,结构简单等问题,实现了面料从结构、色彩改进的目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面料,包括布本体,布本体由经线和玮纱编织而成,玮纱分为三层,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第一根玮纱在第一层第一根与第二根玮纱中间正下方,第三层第一根玮纱在第一层第一根玮纱正下方,每层玮纱玮向间隔相等,纵向距离相等且每层玮纱根数相等,经线分为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两种经线颜色不同,第一经线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依次循环且与玮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玮纱包裹一圈,第二经线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依次循环且与玮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玮纱包裹一圈,经线相邻两层之间走线时,经线包裹走线顺序下一层右侧紧邻的第一根玮纱,玮纱三层的设计,丰富了面料自身的颜色,经线玮纱两者结构的设计,使得面料自身更加牢固。
[0006]优选为,玮密为24根/CM,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07]优选为,经密为34根/CM,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08]优选为,布本体背面设有PA涂层,起到稳定尺寸,方便裁剪,增加面料纤维之间黏着力及反面摩擦力的作用。
[0009]优选为,第一层为6N/2双色雪尼尔层,N是公制支数,IN = L/G,其中G为纱的重量,单位克,L为纱的长度,单位米,6N/2双色雪尼尔即是2股雪尼尔拧成的双色雪尼尔公制支数为6,这种设计,丰富了面料表面的色彩,使得面料更具市场竞争力。
[0010]优选为,第二层为150D纺纱层,D是旦尼尔,ID= lg/L*900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单位克,L为丝线的长度,单位米,这样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0011]优选为,第三层为10S/2棉麻混纺纱层,S是英制支数,IS = L/G*840,其中G为丝线的重量,单位镑,L为丝线的长度,单位码,即是两股棉麻混纺纱拧成的棉麻混纺纱的英制支数为10,使得面料具有棉麻的天然色彩效果。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面料采用多层玮纱和双经线的设计,丰富了面料自身的颜色,在布本体背面设有PA涂层的设计,起到稳定尺寸,方便裁剪,增加面料纤维之间黏着力及反面摩擦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经向截面图。
[0014]其中:1、第一层,2、第二层,3、第三层,4、第一经线,5、第二经线,6、PA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面料,包括布本体,布本体由经线和玮纱编织而成,玮纱分为三层,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层1、第二层2和第三层3,第二层2第一根玮纱在第一层I第一根与第二根玮纱中间正下方,第三层3第一根玮纱在第一层I第一根玮纱正下方,每层玮纱玮向间隔相等,纵向距离相等且每层玮纱根数相等,经线分为第一经线4和第二经线5,第一经线4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一层1、第二层2、第三层3、第二层2、第一层I依次循环且与玮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玮纱包裹一圈,第二经线5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三层3、第二层2、第一层1、第二层2、第三层3依次循环且与玮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玮纱包裹一圈,经线相邻两层之间走线时,经线包裹走线顺序下一层右侧紧邻的第一根玮纱。
[0017]对本实施例的各个部件进行解释说明:
[0018]I)玮密为 24 根/CM;
[0019]2)经密为 34 根/CM;
[0020]3)布本体背面设有PA涂层6 ;
[0021]4)第一层I为6N/2双色雪尼尔层;
[0022]5)第二层2为150D纺纱层;
[0023]6)第三层3为10S/2棉麻混纺纱层。
[0024]本面料采用多层玮纱和双经线的设计,丰富了面料自身的颜色,在布本体背面设有涂层的设计,起到稳定尺寸,方便裁剪,增加面料纤维之间黏着力及反面摩擦力的作用。
[0025]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面料,包括布本体,所述布本体由经线和玮纱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玮纱分为三层,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层(1)、第二层(2)和第三层(3),所述第二层(2)第一根玮纱在第一层(I)第一根与第二根玮纱中间正下方,所述第三层(3)第一根玮纱在第一层(I)第一根玮纱正下方,所述每层玮纱玮向间隔相等,纵向距离相等且每层玮纱根数相等,所述经线分为第一经线(4)和第二经线(5),所述第一经线(4)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一层(1)、第二层(2)、第三层(3)、第二层(2)、第一层(I)依次循环且与玮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玮纱包裹一圈,所述第二经线(5)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三层(3)、第二层(2)、第一层(1)、第二层(2)、第三层(3)依次循环且与玮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玮纱包裹一圈,所述经线相邻两层之间走线时,经线包裹走线顺序下一层右侧紧邻的第一根玮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玮密为24根/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密为34根/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本体背面设有PA涂层(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I)为6N/2双色雪尼尔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2)为150D纺纱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3)为10S/2棉麻混纺纱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料,包括布本体,布本体由经线和纬纱编织而成,纬纱分为三层,从上往下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二层第一根纬纱在第一层第一根与第二根纬纱中点所在的纵向平面内,第三层第一根纬纱与第一层第一根纬纱在一个纵向平面内,经线分为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第一经线整体走线方向向右,纵向走线顺序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二层、第一层依次循环且与纬纱相交处顺时针绕纬纱包裹一圈,第二经线与第一经线走线方式相同,起点变为第三层,本面料采用多层纬纱和双经线的设计,丰富了面料自身的颜色,在布本体背面设有涂层的设计,起到稳定尺寸,方便裁剪,增加面料纤维之间黏着力及反面摩擦力的作用。
【IPC分类】D03D13-00, D02G3-04, D03D15-00, D02G3-42
【公开号】CN204298560
【申请号】CN201420627878
【发明人】杨林山
【申请人】众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0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