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90232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力管,还包括种植管,种植管的顶部开设有顶部开槽,种植管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孔,浮力管设置在种植管上部的两侧,种植管内设置有种植填料,种植填料内种植有植被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型变化多可用标准规格的塑料管制作,不需专门定制,成本低廉,更换方便;浮力管位于种植管两侧,在提供浮力的同时增强了浮床的抗弯强度,提升了浮床的抗风浪能力。
【专利说明】
-种管道式生态浮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水体原位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设及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0002] 生态浮床是常用的水体原位修复技术之一,具有净化水质、美化水环境、修复水生 态的多重功效。浮床利用自身的浮力承托水生植物,让水生植物得到一个固定的区域生长, 水生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传统生态浮床多由木条、竹条、塑料管搭接而成, 景观效果较差;现在的生态浮床多趋于模块化、复杂化,景观效果好但整体成本较高,床体、 种植槽等零部件多为定制,部分零部件更换需由指定厂家提供,专业人员安装,维护成本亦 较高;而且常见的生态浮床净水方式多是单纯依靠植物根系对污染物的吸收,净化能力较 弱且较为单一。
[0003]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研究一种成本低廉、景观效果好、维护成 本低、净水能力强的生态浮床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 净水能力强,对植物根系保护好。
[0005]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 -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力管,还包括种植管,种植管的顶部开设有顶部开 槽,种植管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孔,浮力管设置在种植管上部的两侧,种植管内设置有种植填 料,种植填料内种植有植被层。
[0007] 如上所述的顶部开槽沿种植管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种植管的顶部。
[000引如上所述的种植管为多个,各个种植管依次首尾相连。
[0009] 如上所述的种植管之间通过连接弯头连接。
[0010] 如上所述的浮力管两端设置有管堵。
[0011] 如上所述的种植管为UPVC管或PE管,顶部开槽的宽度为种植管直径的50 %~ 70%,种植管的1/3~1/2管径深度W下的部分的管壁设置底部开孔,底部开孔的孔径为8~ 12mm,底部开孔沿种植管长度方向的间距为50~100mm,底部开孔沿种植管周向方向的间距 为15~30mm。
[0012] 如上所述的植被层为再力花或尊尾或美人蕉,植被层的种植密度为12~16株/m2。
[0013] 如上所述的种植管和浮力管通过尼龙绳固定在一起,相邻两根尼龙绳间距不超过 2ni O
[001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5]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床体由标准规格的塑料管制作,不需专口定制,成本低 廉,零部件更换方便;
[0016] 2、浮力管位于种植管两侧,在提供浮力的同时增强了浮床的抗弯强度,提升了浮 床的抗风浪能力;
[0017] 3、可W通过不同角度的连接弯头可组成各种形状,造型变化多;
[0018] 4、种植管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孔,既能使填料层浸于水体中,又能使植物根穿过开 孔垂于水体,通过种植填料和植物根系的综合作用净化水体,比起传统浮床的单一的植物 根系净化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0019]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任何限制。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一的平面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二的平面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0024]其中:1-种植管;2-植被层;3-种植填料;4-底部开孔;5-顶部开槽;6-浮力管;7-连 接弯头;8-尼龙绳;9-管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W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 实施例1
[0027] 如图1~4所示,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力管6,还包括种植管1,种植管1的顶 部开设有顶部开槽5,种植管1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孔4,浮力管6设置在种植管1上部的两侧, 种植管1内设置有种植填料3,种植填料3内种植有植被层2。
[0028] 优选的,顶部开槽5沿种植管1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种植管1的顶部。
[0029] 优选的,种植管1为多个,各个种植管1依次首尾相连。
[0030] 优选的,种植管1之间通过连接弯头7连接。
[0031] 优选的,浮力管6两端设置有管堵9。
[0032] 优选的,种植管1为UPVC管或PE管,顶部开槽5的宽度为种植管1直径的50%~ 70%,种植管1的1/3~1/2管径(种植管1的管径)深度W下的部分的管壁设置底部开孔4,底 部开孔4的孔径为8~12mm,底部开孔4沿种植管1长度方向的间距为50~100mm,底部开孔4 沿种植管1周向方向的间距为15~30mm。
[0033] 优选的,植被层2为再力花或尊尾或美人蕉,植被层2的种植密度为12~16株/m2。
[0034] 优选的,种植管1和浮力管6通过尼龙绳8固定在一起,相邻两根尼龙绳间距不超过 2m O
[0035] 将1台本浮床布置于水深2m,面积IOOm2的污染较严重的自然水体中,30天后水体 水质明显改善。下表为采用本实施例运行水质监测结果:
[0036] 表1采用本实施例1运行水质监测结果 「00971

[003引实施例2
[0039] 如图1~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40] 种植管1采用DN400的PE管,通过5个连接弯头7连接成正五边形的样式,该正五边 形边长为4m。
[0041] 种植管1的1/2管径深度W下的部分的管壁设置底部开孔4,底部开孔4为孔径为 10mm,底部开孔4沿种植管1长度方向的间距为80mm,底部开孔4沿种植管1周向方向的间距 为25mm。
[0042] 顶部开槽5宽度为250mm;浮力管6采用DN200的阳管;连接弯头7为DN400的阳108° 弯头。
[0043] 尼龙绳8为直径为8mm尼龙绳,相邻两根尼龙绳8间距为1.5m;管堵9为DN200的阳管 堵。
[0044] 植被层2为尊尾,种植密度为16株/m2;种植填料3为页岩陶粒,种植填料33铺设于 种植管1底部,铺设厚度200mm。
[0045] 其他与实施例1 一致。
[0046] 将1台本实用新型布置于水深2.3m,面积IOOm2的污染较严重的自然水体中,30天 后水体水质明显改善。下表为采用本实施例运行水质监测结果:
[0047] 表2采用本实施例2运行水质监测结果 「nn/iQl
[004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W上实施例仅用W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 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可W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主权项】
1. 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力管(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种植管(I),种植管(I)的 顶部开设有顶部开槽(5),种植管(1)底部开设有底部开孔(4),浮力管(6)设置在种植管(1) 上部的两侧,种植管(1)内设置有种植填料(3 ),种植填料(3 )内种植有植被层(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开槽(5)沿种 植管(1)的长度方向开设在种植管(1)的顶部。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管(1)为多个, 各个种植管(1)依次首尾相连。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管(1)之间通 过连接弯头(7)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力管(6)两端设 置有管堵(9)。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管(I)SUPVC 管或PE管,顶部开槽(5)的宽度为种植管(1)直径的50%~70%,种植管(1)的1/3~1/2管径深 度以下的部分的管壁设置底部开孔(4),底部开孔(4)的孔径为8~12mm,底部开孔(4)沿种 植管(1)长度方向的间距为50~100mm,底部开孔(4)沿种植管(1)周向方向的间距为15~ 30mm 〇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被层(2)为再力 花或鸢尾或美人蕉,植被层(2)的种植密度为12~16株/m 2。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式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管(1)和浮力 管(6)通过尼龙绳(8)固定在一起,相邻两根尼龙绳间距不超过2m。
【文档编号】C02F3/32GK205472966SQ201620226145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刘志军, 郭亮, 李小平, 张蜜, 胡杨蕊
【申请人】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