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1752阅读:16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包括感应转盘,右侧光电传感器,定位光电传感器,左侧光电传感器,传动带,主动轮;感应点与外部传感器配合,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无机械限位,噪音小,无限位机构的磨损,长期使用可以保证定位精度;结构简单,只需将感应转盘固定在外部转盘上便可实现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并且可以调整外部转盘的启动停止位置,工艺适应性好;传动电机采用市面上普通的伺服或步进电机,用普通的同步带,成本低,并且传动精度高。
【专利说明】
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性材料生产机床的旋转定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转盘正反旋转 180度定位技术。【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软性材料如纸卷、纸板、薄壁钢筒和液体、气体灌装等生产设备中,如:翻转自动切台,旋转充气复卷机中定位的方式大多采用气缸推动,配以机械限位来达到180度的旋转定位,涉及的传动结构复杂;气缸运动到限位位置时与机械限位产生碰撞噪音大;气缸传动难以控制,精度不高;定位时机械碰撞造成气缸的故障率高;长期使用后机械磨损造成定位精度不高。
[0003]例如在CN203993098U推拉索套管切割、倒角、剥皮一体机中,旋转定位装置就包括基座、旋转座,旋转定位机械臂、挡块,基座上还设有旋转轴,旋转轴同时连接的旋转气缸、 旋转定位机械臂和挡块,挡块与旋转定位机械臂成90度角固定设置在旋转轴上,其中旋转定位装置为典型的旋转定位传动结构,会出现上述噪音大,故障率高,长期使用后精度不高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 利用感应转盘的对称结构与光电或磁感应器的高精度与重复性好的优势,使得单项旋转定位技术实现了噪音小,长期使用保证定位精度,并且便于自动化控制的特点。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0006]—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包括感应转盘,右侧光电传感器,定位光电传感器,左侧光电传感器,传动带,主动轮;所述感应转盘设置有固定调节槽、传动轮、安装孔、 感应凸边,固定调节槽形状为圆弧槽并且设置在传动轮的轮廓之外,传动轮、安装孔设置在感应转盘中心,感应凸边堆成设置在感应转盘边缘,并呈一定夹角;所述右侧光电传感器, 定位光电传感器,左侧光电传感器依次设置在感应转盘的边缘,并且在感应凸边的运动轨迹上;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相连。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调节槽为对称圆弧槽,其圆弧角度为40度到100度,其槽宽为10mm?20mm 〇
[000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轮设置有标准键槽。
[0009]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传动带为同步带。
[0010]—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具体实施过程为:
[0011]首先将外部转盘穿过安装孔,将固定螺栓穿过固定调节槽并固定外部转盘和感应转盘;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键连接与主动轮相连。
[0012]转盘正转的工况:第一步,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正转带动传动带,进而带动感应转盘和外部转盘正向旋转,当感应凸边通过左侧光电传感器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接收反馈信号并开始减速,感应凸边进入定位光电传感器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刹车,完成启动自检;第二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再次开始旋转,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减速和刹车过程与第一步相同,这时感应转盘和外部转盘刚好正转通过180度。
[0013]转盘反转的工况:第一步,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反转带动传动带,进而带动感应转盘和外部转盘反向旋转,当感应凸边通过右侧光电传感器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接收反馈信号并开始减速,感应凸边进入定位光电传感器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刹车,完成启动自检;第二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再次开始旋转,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减速和刹车过程与第一步相同,这时感应转盘和外部转盘刚好反转通过180度。
[0014]转盘正反转交替的工况:第一步,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反转带动传动带,进而带动感应转盘和外部转盘反向旋转,当感应凸边通过右侧光电传感器或左侧光电传感器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接收反馈信号并开始减速,感应凸边进入定位光电传感器时, 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刹车,完成启动自检;第二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再次开始启动正转或者反转,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减速和刹车过程与第一步相同,这时感应转盘和外部转盘刚好正转或者反转通过180度。
[0015]当需要调整外部转盘的启动停止位置时,只需要调整固定螺栓在固定调节槽的位置,就可以重新定出外部转盘的初始位置,满足加工工艺。
[001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在于:
[0017]1.感应点与外部传感器配合,可实现自动化控制,无机械限位,噪音小,无限位机构的磨损,长期使用可以保证定位精度。
[0018]2.结构简单,只需将感应转盘固定在外部转盘上便可实现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并且可以调整外部转盘的启动停止位置,工艺适应性好。
[0019]3.传动电机采用市面上普通的伺服或步进电机,用普通的同步带,成本低,并且传动精度高。【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0022]如图1所示: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包括感应转盘1,右侧光电传感器 2,定位光电传感器3,左侧光电传感器4,传动带5,主动轮6;所述感应转盘1设置有固定调节槽11、传动轮12、安装孔13、感应凸边14,固定调节槽11形状为圆弧槽并且设置在传动轮12 的轮廓之外,传动轮12、安装孔13设置在感应转盘1中心,感应凸边14堆成设置在感应转盘1 边缘并呈180度夹角;所述右侧光电传感器2,定位光电传感器3,左侧光电传感器4依次设置在感应转盘1的边缘,并且在感应凸边14的运动轨迹上;所述主动轮6通过传动带5与传动轮12相连;
[0023]所述固定调节槽11为对称圆弧槽,其圆弧角度为40度到100度,其槽宽为10mm? 20mm;[〇〇24]所述主动轮6设置有标准键槽61;
[0025] 所述传动带5为同步带。[〇〇26]如图1所示,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具实施方式为:
[0027]首先将外部转盘穿过安装孔13,将固定螺栓穿过固定调节槽11并固定外部转盘和感应转盘1;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通过键连接与主动轮6相连。[〇〇28]转盘正转的工况:第一步,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正转带动传动带5,进而带动感应转盘1和外部转盘正向旋转,当感应凸边14通过左侧光电传感器4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接收反馈信号并开始减速,感应凸边14进入定位光电传感器3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刹车,完成启动自检;第二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再次开始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减速和刹车过程与第一步相同,这时感应转盘1和外部转盘刚好正转通过180度。 [〇〇29]转盘反转的工况:第一步,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反转带动传动带5,进而带动感应转盘1和外部转盘反向旋转,当感应凸边14通过右侧光电传感器2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接收反馈信号并开始减速,感应凸边14进入定位光电传感器3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刹车,完成启动自检;第二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再次开始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减速和刹车过程与第一步相同,这时感应转盘1和外部转盘刚好反转通过180度。
[0030]转盘正反转交替的工况:第一步,启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反转带动传动带5,进而带动感应转盘1和外部转盘反向旋转,当感应凸边14通过右侧光电传感器2或左侧光电传感器4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接收反馈信号并开始减速,感应凸边14进入定位光电传感器3时,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开始刹车,完成启动自检;第二步,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再次开始启动正转或者反转,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的减速和刹车过程与第一步相同,这时感应转盘1和外部转盘刚好正转或者反转通过180度。
[0031]当需要调整外部转盘的启动停止位置时,只需要调整固定螺栓在固定调节槽11的位置,就可以重新定出外部转盘的初始位置,满足加工工艺。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包括感应转盘,右侧光电传感器,定位光电传感 器,左侧光电传感器,传动带,主动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转盘设置有固定调节槽、传动 轮、安装孔、感应凸边,固定调节槽形状为圆弧槽并且设置在传动轮的轮廓之外,传动轮、安 装孔设置在感应转盘中心;感应凸边堆成设置在感应转盘边缘,并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右侧 光电传感器,定位光电传感器,左侧光电传感器依次设置在感应转盘的边缘,并且在感应凸 边的运动轨迹上;所述主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调 节槽为对称圆弧槽,其圆弧角度为40度到100度,槽宽为10mm?2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 设置有标准键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盘正反旋转180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 为同步带。
【文档编号】B26D7/02GK205588382SQ201620264901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日
【发明人】屈值林
【申请人】上海基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