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1390阅读:10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由背包及钢丝缓放总成构成;背包由包体及安全绑带构成,包体的上侧开有一出线孔;钢丝缓放总成包括一轮架,轮架固定于包体内,轮架内经转轴固定有一工字绕线轮,工字绕线轮上缠绕有钢丝,钢丝的自由端由出线导向机构导出,然后穿过出线孔,最后与位于包体外的安全挂钩固定连接;工字绕线轮与轮架之间设有减速阻尼机构。其结构设计科学,运行安全稳定,使用方便快捷,配置有辅助性的小型逃生用品,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逃生几率。
【专利说明】
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在高层建筑火灾中可及时灵活使用的高空安全逃生背包。【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普及,受其建筑结构特性的影响,其发生火灾后所带来的危险性要大大高于以往的传统建筑。在建筑体系中,消防通道是必备的安全保障,但火灾中人员往往被困于局部空间内,不能及时快速的转移至消防通道而遇险,特别是有些酒店、商场等人口密集场所位于高层建筑之中,发生火灾时人员混乱,仅借助消防通道难以实现人员的及时疏散、撤离。由此可见,开发一种使用灵活,操作便捷,在发生火灾时可快速的、安全的逃离现场的高空逃生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0003]目前而言,在现有技术中也不乏有高层逃生装置出现,比如由绳索、滑轮等构成的缓降逃生装置,这类逃生装置在使用中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攀爬技术,对于老人和小孩难以应急操作,且其构件不够系统,使用中安全性较差,很容易发生其他意外事故;还比如有弹性管状的缓冲式逃生装置出现,在火灾时将其挂置在墙外而形成以安全逃生通道,但其体积较大,长度较短,不宜在高层建筑中使用,且人员下落过程中很容易遭受磕碰而造成意外事故。综上所述,目前的高空逃生装置使用不够灵活,操作不够便捷,安全性较差,难以实现高层火灾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逃生。【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灵活,操作便捷,安全性好,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可通过窗口快速降落至安全地面的高空安全逃生背包。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由背包及钢丝缓放总成构成;所述的背包由包体及将包体牢固固定于操作者背部的安全绑带构成,所述的包体上设有经拉链机构控制开合的包口,包体的上侧开有一出线孔;所述的钢丝缓放总成包括一轮架,轮架固定于包体内,轮架内经转轴固定有一工字绕线轮,轮架上端处安设有出线导向机构;工字绕线轮上缠绕有钢丝,钢丝的里端与工字绕线轮固定连接;钢丝的自由端由出线导向机构导出,然后穿过出线孔,最后与位于包体外的安全挂钩固定连接;所述的工字绕线轮与轮架之间设有减速阻尼机构,当钢丝自由端有负载时方可驱动工字绕线轮在轮架内转动。
[0007]所述的包体外设有侧兜,侧兜内放置有防毒面具、破窗锤、防护手套等小型逃生用品。
[0008]所述的出线导向机构由一对横向导线轴和一对纵向导线轴构成,钢丝的自由端首先从两横向导线轴之间穿过,而后从两纵向导线轴之间穿过,从而出线导向机构可限定钢丝的引出方向,保证工字绕线轮旋转时放线顺畅。
[0009]所述的安全绑带由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及大腿固定带构成,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及大腿固定带上均设有松紧调节扣及安全连接卡扣。
[0010]所述的工字绕线轮与轮架之间还安设有一刹车机构,该刹车机构由一手动触发装置经刹车拉线控制,所述的刹车拉线从包体内穿出而使手动触发装置位于包体外部。
[0011]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其将功能部件集成于一体,在使用前整体呈背包状,结构紧凑,便于放置,在闲置过程中各部件不会发生混乱,可保证使用时稳定运行,同时采用这种集成结构,在使用时更加便于快速穿戴,操作更加快捷;由于钢丝缓放总成中设有减速阻尼机构,购置后可调整工字绕线轮的旋转阈值,仅当使用者扶墙稍微上推时工字绕线轮才可旋转放线,由此一来可保证使用者下降更加平缓,加之钢丝缓放总成中还设有刹车机构,更加便于使用者在下降过程中对自身进行控制,降低恐惧心理,即使老人和小孩也可轻易进行操作;由于钢丝缓放总成安放于包体内,钢丝随着使用者的下降而缓缓释放,可避免钢丝缠绕于建筑物外墙的附属物上,保证使用者顺利降落至地面。其结构设计科学,运行安全稳定,使用方便快捷,配置有辅助性的小型逃生用品,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逃生几率。【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高空安全逃生背包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3]图2为本高空安全逃生背包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4]图3为钢丝缓放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钢丝缓放总成进一步改进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安全绑带,2、侧兜,3、拉链机构,4、包体,5、出线孔,6、钢丝,7、安全挂钩, 8、包口,9、减速阻尼机构,10、工字绕线轮,11、纵向导线轴,12、横向导线轴,13、轮架,101、 大腿固定带,102、松紧调节扣,103、腰部固定带,104、安全连接卡扣,105、肩部固定带,14、 刹车机构,15、刹车拉线,16、手动触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看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主要由背包及钢丝缓放总成构成;所述的背包由包体4及将包体4牢固固定于操作者背部的安全绑带1构成,所述的包体4上设有经拉链机构3控制开合的包口 8,包体4的上侧开有一出线孔5;所述的钢丝缓放总成包括一轮架13,轮架13经包口8放置于包体4内,且进行固定,轮架13内经转轴固定有一工字绕线轮10,轮架13上端处安设有出线导向机构;工字绕线轮10上缠绕有钢丝6,钢丝6的里端与工字绕线轮10固定连接;钢丝6的自由端由出线导向机构导出,然后穿过出线孔5,最后与位于包体4外的安全挂钩7固定连接;所述的工字绕线轮10与轮架13之间设有减速阻尼机构9,当钢丝6自由端有负载时方可驱动工字绕线轮10在轮架13内转动。
[0018]所述的包体4外设有侧兜2,侧兜2内放置有防毒面具、破窗锤、防护手套等小型逃生用品,以便来适应火灾现场中的各种突发情况,提高逃生几率。
[0019]所述的减速阻尼机构9旨在使工字绕线轮10受到使用者身体重量驱动时方可旋转放线,实现该技术效果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可采用增加摩擦力的方式来实现阻尼效果,也可将工字绕线轮10利用行星减速等机构进行减速后再通过增加摩擦力的方式来实现阻尼效果。
[0020]所述的出线导向机构由一对横向导线轴12和一对纵向导线轴11构成,钢丝6的自由端首先从两横向导线轴12之间穿过,而后从两纵向导线轴11之间穿过,从而出线导向机构可限定钢丝6的引出方向,保证工字绕线轮10旋转时放线顺畅。
[0021]所述的安全绑带1由肩部固定带105、腰部固定带103及大腿固定带101构成,肩部固定带105、腰部固定带103及大腿固定带101上均设有松紧调节扣102及安全连接卡扣104, 由此一来,安全绑带1可将使用者牢固固定,避免背包与人体脱离,其这种结构也有助于在火灾时快速穿戴。
[0022]所述的工字绕线轮10与轮架13之间还安设有一刹车机构14,该刹车机构14由一手动触发装置16经刹车拉线15控制,所述的刹车拉线15从包体4内穿出而使手动触发装置16 位于包体4外部,使用者在下降过程中,可通过手动触发装置16来实施刹车,便于使用者在下降过程中缓解情绪或是悬停于某一安全区域;在使用时,手动触发装置16可预先安置在使用者的胸前,以便在降落过程中随时进行灵活控制。
[0023]在发生火灾时,操作者可快速的将高空安全逃生背包穿戴好,将安全挂钩7挂置于防盗窗、室内重物等可提供牢靠支撑的物体上,然后即可从窗户逃出室外,然后缓缓沿外墙进行降落,最终到达安全地带。
[0024]在制作过程中,工字绕线轮10上预缠绕的钢丝6长度可设有多种规格,购置者可根据自身的居住、工作场所选择进行购置;减速阻尼机构的减速效果可进行调节,仅当使用者扶墙稍微上推时工字绕线轮10才可旋转放线,由此来保证使用者可控制下降速度,降落更加平缓。
【主权项】
1.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其由背包及钢丝缓放总成构成;所述的背包由 包体及将包体牢固固定于操作者背部的安全绑带构成,所述的包体上设有经拉链机构控制 开合的包口,包体的上侧开有一出线孔;所述的钢丝缓放总成包括一轮架,轮架固定于包体 内,轮架内经转轴固定有一工字绕线轮,轮架上端处安设有出线导向机构;工字绕线轮上缠 绕有钢丝,钢丝的里端与工字绕线轮固定连接;钢丝的自由端由出线导向机构导出,然后穿 过出线孔,最后与位于包体外的安全挂钩固定连接;所述的工字绕线轮与轮架之间设有减 速阻尼机构,当钢丝自由端有负载时方可驱动工字绕线轮在轮架内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体外设有侧 兜,侧兜内放置有防毒面具、破窗锤、防护手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导向机构由 一对横向导线轴和一对纵向导线轴构成,钢丝的自由端首先从两横向导线轴之间穿过,而 后从两纵向导线轴之间穿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绑带由肩部 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及大腿固定带构成,肩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及大腿固定带上均设有松 紧调节扣及安全连接卡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安全逃生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字绕线轮与轮 架之间还安设有一刹车机构,该刹车机构由一手动触发装置经刹车拉线控制,所述的刹车 拉线从包体内穿出而使手动触发装置位于包体外部。
【文档编号】A62B1/14GK205659280SQ201620553172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4日
【发明人】苏宪立
【申请人】苏宪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