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3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水稻塑盘育秧移栽的丢秧机。
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按播种及栽插方式分为移栽稻、抛秧稻,直播稻、再生稻等几种方法。在移栽稻的栽培实践中,株行距的大小和配置以及每蔸的栽插株数十分重要,人们多采用人工划行栽插或用插秧机栽插,人工划行栽插速度慢、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工,插秧机栽插虽然速度快,但所插秧苗易僵苗不发。水稻抛秧技术是近几年出现并大力推广的水稻栽培技术,其采用软盘秧育,变插秧为抛秧,秧苗返青快、分蘖早、节位低、成穗率高。但由于采用人工远距离抛秧,存在抛秧密度不均、秧苗入泥均匀度差、易发病虫害、易倒伏、影响以后田间操作等缺点,特别是株行距大小及配置这一关键技术已成为抛秧稻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其改抛秧为丢秧,可有效控制秧苗株行距大小及配置,具有入泥浅、利于秧苗早生快发及劳动强度低、工效高等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为本丢秧机采用移动轮带动履带式台面移动的结构,具有支撑架、移动轮、转轴、传动带和履带式工作台面,转轴设在支撑架上端两对边,履带式工作台面安装在两转轴上,移动轮安装在支撑架的底部,传动带套合在转轴和移动轮轮轴上,工作台面上有规则的秧苗分隔标记。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按秧苗分隔标记先将秧苗放入支撑架上的工作台面上,推或拉动丢秧机,移动轮带动工作台面向前或向后移动,使秧苗自由落入田间。由于本实用新型改人工远距离抛秧为近距离丢秧,克服了抛秧所造成的秧苗密度不匀、入泥不均等缺点,可有效控制株行距大小和配置,预防秧苗僵苗不发,有效利用秧苗的低位分蘖成穗,并且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以下结合附图
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附图所示,本丢秧器由支撑架(1)、履带式台面(2)、移动轮(3)、转轴(4)、(6)、传动带(5)及推拉杆(9)组成,支撑架(1)为倒三角形架,转轴(4)、(6)分别设在三角形支撑架(1)的上端两角对边,移动轮(3)安装在支撑架下角,履带式台面(2)套装在转轴(4)、(6)上,传动带(5)套合在转轴(6)和移动轮轮轴(7)上,移动轮(3)有齿(10),履带式台面(2)上有有规则的秧苗分隔标记。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撑架(1)、履带式台面(2)、移动轮(3)、转轴(4)、(6)和传动带(5),转轴(4)、(6)设在支撑架(1)上端两对边,履带式台面(2)套装在转轴(4)、(6)上,传动带(5)套装于移动轮(3)上的轮轴(7)和转轴(6)上,履带式台面(2)上有有规则的秧苗分隔标记(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盘育定距丢秧机,其特征在于,移动轮(3)上有齿(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稻盘育移栽的定距丢秧机,结构包括支撑架(1)、履带式台面(2)、移动轮(3)、转轴(4)、(6)、传动带(5),履带式台面(2)套装在转轴(4)、(6)上,移动轮(3)带动转轴(4)转动可使台面(2)移动。本实用新型改抛秧为丢秧,可有效控制秧苗株行距大小及配置,秧苗密度及入泥均匀,有利于防止秧苗僵苗不发,有效利用秧苗低位分蘖成穗,且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
文档编号A01C11/02GK2407559SQ00224
公开日2000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1日
发明者向忠国 申请人:向忠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