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51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力、动力两用,可自动将谷麦提升输出的谷草分离式稻麦脱粒装置。
现在广泛使用的小型稻麦脱粒机外壳是采用木板或金属材料制作,因而机身较重,且易老化和锈蚀。谷麦与芦草分离和谷麦输出采用手工方式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人将谷草分离采用在滚筒下加装一块筛网的简单方法,将谷麦输出采用离心叶片泵形式实现,但在使用中会出现芦草不能及时排出而将筛网堵塞,谷麦中含芦草过多,谷麦输出部分容易堵塞及由于谷麦输出部分转速高、所需功率大,难以实现人力驱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轻便耐用的人力、动力两用的半自动稻麦脱粒机。它能够在脱粒过程中把谷麦中的芦草分离后,将谷麦自动提升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V字形整体成型的玻璃钢外壳大大减轻了机身重量,提高了整机使用寿命。稻麦经弓齿滚筒脱粒后,谷麦通过筛网落入V字形谷斗底部,由输送螺旋送到谷麦提升器中输出。通过弓齿滚筒旋转产生的风力将落在筛网上的芦草上扬,被 形挡芦板挡住后落入芦斗,进行二次筛选。通过齿轮的啮合与分离实现人力、动力驱动切换。
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成型的V字形玻璃钢外壳后,机身整体重量大大减轻,易于移机,且比木板或铁板耐老化,不易变形。由于落在筛网上的芦草随时被扬出,因此,筛网网眼密度较大。筛选过的谷粒较干净,含杂率较低。采用皮带与提升谷斗组成的谷麦提升器,由于转速低,所需功率小,使得脱粒机可实现人力驱动。同老式小型脱粒机比较,减少了人工分拣芦草和出谷的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的二视结构简图。
下面结合
图1和图2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V字形玻璃钢外壳〔8〕,弓齿滚筒〔1〕,筛网〔2〕,挡芦板〔5〕,芦斗〔6〕,输送螺旋〔4〕,谷麦提升器〔3〕,人力驱动大齿轮〔7〕和小齿轮〔9〕组成。
稻麦经弓齿滚筒〔1〕脱粒后,由筛网〔2〕进行筛选,筛选后的谷麦落入V字形谷斗底部后,由输送螺旋〔4〕输送到由皮带〔10〕和提升谷斗〔11〕组成的谷麦提升器〔3〕输出,弓齿滚筒〔1〕旋转产生的风力将落在筛网〔2〕上的芦草上扬,被挡芦板〔5〕挡住后落入芦斗〔6〕,再次筛选,筛选后的谷麦同样落入V字形谷斗。通过大齿轮〔7〕和小齿轮〔9〕相互啮合与分离实现人力驱动与动力驱动的切换。
权利要求1.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其特征是有一个整体成型的V字形玻璃钢外壳〔8〕,在弓齿滚筒〔1〕与芦斗〔6〕之间的筛网〔2〕上方有一块 形挡芦板〔5〕,筛网〔2〕下方输送螺旋〔4〕的输出端装有一个谷麦提升器〔3〕,有一组大齿轮〔7〕和小齿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其特征是有一个由三角皮带〔10〕和装在三角皮带〔10〕上的提升谷斗〔11〕组成的谷麦提升器〔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其特征是有一组可相互啮合与分离的大齿轮〔7〕和小齿轮〔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由V字形玻璃钢外壳[8],弓齿滚筒[1],筛网[2],挡芦板[5],芦斗[6],输送螺旋[4],谷麦提升器[3],人力驱动大齿轮[7]和小齿轮[9]组成的人力、动力两用半自动稻麦脱粒机。可实现自动分离稻麦中的芦草后,将芦草排进芦斗[6]进行二次筛选,与芦草分离后的稻麦由输送螺旋[4]送入稻麦提升器[3]将稻麦自动输出。通过大齿轮[7]和小齿轮[9]相互啮合与分离实现人力驱动与动力驱动的切换。
文档编号A01F7/00GK2518306SQ012
公开日2002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7日
发明者齐振煜 申请人:齐振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