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卷线器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701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转卷线器的卷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卷筒,特别是安装在可相对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前后移动的卷筒轴前端上的卷线用卷筒。
为求轻量化,卷线胴体部及裙部使用铝合金或镁合金等轻金属制材料。另一方面,前凸缘部因在放出钓线之际其外周部与钓线接触而容易产生磨耗及损伤,故设计成由卷线胴体部分离的环状。传统上,当将前凸缘部独立于卷线胴体部时,基于耐久性及耐磨性的考虑,前凸缘部是采用不锈钢之类的硬质金属或氧化锆之类的硬质陶瓷等材料。
一般而言,不锈钢或氧化锆等的硬质材料为比重较大的材料。因此,在采用硬质材料制成前凸缘部的前述传统卷筒中,即使对卷线胴体部及裙部施以轻量化处理,也难以实现卷筒整体的轻量化。特别是前凸缘部的外径大于卷线部外径的所谓深沟形卷筒,因为环状前凸缘部的内外径差变大,使得前凸缘部的体积变大,导致卷筒重量增加。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旋转卷线器的卷筒中,可维持前凸缘部的耐磨耗性及耐久性,并最大程度地使卷筒轻量化。
在该卷筒中,前凸缘部上的第1凸缘部是设置在卷线胴体部上,并与比重大于卷线胴体部及第1凸缘部的第2凸缘部形成分离。因此,可谋求卷线胴体部及第1凸缘部的轻量化。而且,放线时钓线主要接触的是前凸缘部的外周部分,由于在该部分上可自由装卸地设置有硬质材料制的第2凸缘部,所以可防止在外周部分的损伤或磨损。在此,由于是将前凸缘部分为二部分,在与钓线接触易损伤的外周部分上配置硬质材料制的比重大的第2凸缘部,而在其它的内周部分上配置比重小的第1凸缘部,所以可提高前凸缘部的耐磨损性和寿命,并尽可能地使卷筒轻量化。
发明2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发明1所述的卷筒中,前述第1凸缘部与卷线胴体部一体形成。在这种状况下,因第1凸缘部与卷线胴体部一体形成的缘故,除了可轻量化之外,通过由一体形成来维持第1凸缘部的高强度。
发明3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发明1或发明2所述的卷筒中,还具备一体形成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后端部,且外径大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裙部。这样一来,可同时谋求卷线胴体部及裙部的轻量化。
发明4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发明1或发明2所述的卷筒中,前述第1凸缘部的外径大于前述第2凸缘部外径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外径的平均值。这样一来,因为内侧的第1凸缘部的外径相对于前凸缘部全体的外径差为平均值以上,使得第1凸缘部在前凸缘部中的占有率变大,进而使卷筒全体的轻量化容易。
发明5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发明4所述的卷筒中,前述第2凸缘部的内径与外径的差为3mm~25mm。当内外径的差小于3mm时,第2凸缘部将变细导致强度不足。而且,当超过25mm时,将使比重大的第2凸缘部在前凸缘部中的占有率变大,卷筒整体大型化,导致卷筒的重量增加。
发明6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发明1或发明2所述的卷筒中,前述第1凸缘部具有在前述卷筒轴方向的剖面中为大致直线状的部分。如此一来,通过大致直线状的轮廓部分能使第1凸缘部的外径变大,使卷筒进一步地轻量化。
发明7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在发明1或发明2所述的卷筒中,前述凸缘固定构件是拧入固定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内周面上。如此一来,因凸缘固定构件拧入固定于卷线胴体部的缘故,相对于采用螺钉固定凸缘固定构件的结构,可均匀地按压第2凸缘部。而且,因为只要转动凸缘固定构件便能固定第2凸缘部,使得第2凸缘部容易装拆。
根据本发明,因为将前凸缘部分为两部分,在接触钓线容易受损的外周部分配置硬质材料制的比重大的第2凸缘部,在其它的内周部分配置比重小的第1凸缘部,故可维持前凸缘部处的耐磨性及耐久性,并尽可能地使卷筒轻量化。
图2为


图1的左侧剖面图。
图3为卷线器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卷线器本体后侧的局部剖面图。
图5为表示盖构件的固定方法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表示连结机构的横剖面图。
图7为连结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为卷筒与转子中心部的局部剖面图。
图9为表示卷筒尺寸的局部剖面图。
图10为牵引机构的磨擦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为相当于第8图的其它实施方式的视图。
图12为
图11中XII-XII线的剖面图。
卷线器本体2如图3所示,包含构成卷线器本体2的主体,并在侧边具有开口部的镁合金制卷线器壳体2a;与卷线器壳体2形成一体,且倾斜地朝前侧上方延伸的T字状钓竿组装部2b;及可遮蔽开口2c地由螺栓固定于卷线器壳体2a上的镁合金制盖构件2d。在前述的卷线器壳体2a、钓竿组装部2b及盖构件2d的表面上,形成做为耐蚀膜的阳极氧化膜,在其上还形成有涂膜层。
卷线器壳体2a在内部具有连接至开口2c的机构组装用空间,且如图2所示,在该空间内设有使转子3随着手把组装体1的回转连动转动的转子驱动机构5;令卷筒4前后移动以均匀地卷取钓线的摆动机构6;连结转子驱动机构5及摆动机构6的连结机构7(图6)。
在卷线器壳体2a前部,如图3所示,形成有第1凸缘部2e、及由第1凸缘部处朝前方突出的圆筒部2f。第1凸缘部2e为缺少由弦与圆弧所形成之部分的半圆形,并连接至开口2c的前端。筒状部2f为缓缓地渐缩成3段的圆筒状部分,在其内部如图2所示地,将用来限制/解除转子3朝出线方向回转(逆转)的防逆转机构50的单向离合器51组装成不可回转。在筒状部2f的前端部形成有缺口2i(图3)。缺口2i是为了当装入使钓环40恢复线卷取状态的钓环逆转机构16的回位构件16a时,用来闪避回位构件16a的前端16b而设置的。换言之,筒状部2f的前端部外径被配置成较回位构件16a的前端16b的径向位置更外侧。因此,倘若没有缺口2i,将使回位构件16a在装入时顶触圆筒部2f的前端部,导致回位构件16a的前端无法配置在筒状部2f的内侧。回位构件16a是将线材两端朝反方向弯折而成的构件,前端16b形成圆球状。在中间直线部分的卷筒径向的外侧安装有按压构件77。按压构件77是被安装于第1转子臂31内,并被设置成用来抑制回位构件16朝卷筒径向外侧的变形。
在筒状部2f的后端部形成有直径略小于其它部分且剖面视图呈D字状的沟部2h。在沟部2h内安装着可接触于回位构件16a的前端16b的弹性体制环状转子制动构件17a。在沟部2h的后面,盖构件2d的安装部分与开口2c连通是开放的。
盖构件2d在前端部一体形成有第2凸缘部2g,第2凸缘部2g形成由第1凸缘部2e切去部分的弦和圆弧构成的大致半圆形。在第2凸缘部2g与第1凸缘部2e及筒状部2f后面的接触面上安装有用来密封前述构件之间间隙的弹性体制防水密封件81。防水密封件81是由第2凸缘部2g的前面架设至后面,并在与第1凸缘部2e的接触面、及与沟部2h后面的接触面相对向的位置形成连续的半圆弧带状。防水密封件81安装在形成于第2凸缘部2g前面的大致为半圆弧状的安装沟81a中。当卷线器壳体2a与钓竿组装部2b一体形成时,在筒状部2f的后面形成有拔模用的拔模斜度。而且,盖构件2d的第2凸缘部2g上也形成有相同的拔模斜度。这样一来,因为拔模斜度的关系,使得盖构件2d的第2凸缘部2g与筒状部2f后面之间形成间隙而难以密封,故设有防水密封件81。而且,在第1凸缘部2e与第2凸缘部2g之间,可自由装卸地安装有钓环逆转机构16的回位隆起部17b。回位隆起部17b用于与回位构件16a相接触使钓环40恢复线卷取状态。
卷线器本体2的后部如图2、图3所示,由金属或树脂制的保护盖13所覆盖。保护盖13配置成从卷线器壳体2a及盖构件2d的下部经背面至钓竿组装部2b覆盖卷线器本体2的下部及背面。保护盖13可自由装卸地由小螺钉18、19固定于卷线器本体2的后部及下部两处。上方的小螺钉18为M3(JIS)的小螺钉,直接拧入卷线器本体2的钓竿组装部2b背面。下方的小螺钉19为M2(JIS)的小螺钉,如图4所示地拧入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卷线器壳体2a下部的螺帽构件20中。
螺帽构件20为带有凸缘的圆筒状铝合金制构件。螺帽构件20的凸缘20a上如图5所示地形成有卡止于形成在卷线器壳体2a下部的互相平行的切面部20b。在螺帽构件2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阴螺纹部20c,该阴螺纹部20c旋合在小螺钉19上,无法相对卷线器壳体2a回转。而且,在螺帽构件20的筒部20d的下端侧形成有环状的防脱落槽20e,用来安装防止脱落用的扣环26。筒部20d安装在形成于卷线器壳体2a下部的贯通孔2k中。该贯通孔2k配置成面对形成于保护盖13下部的螺钉组装孔13b。
在安装了螺帽构件20的状态下,于扣环26及保护盖13之间安装有绝缘环27。绝缘环27被设置是为了在保护盖13为金属制的情况下用来绝缘卷线器壳体2a与保护盖13,以防止电解腐蚀而设置的。
在上述结构中,将螺帽构件20安装于贯通孔2k中直至凸缘20a抵接于卷线器壳体2a上,并在安装完绝缘环27后安装扣环26。因此,使形成于凸缘20a上的切面部20b卡止于止转突部2j上,以停止螺帽构件20的转动。在该状态下,先将绝缘环27安装在突出于卷线器壳体2a下面的筒部20d上后再将扣环26安装于防脱落槽20e中。这样一来,螺帽构件20便无法在脱落方向上移动。
在保护盖13与卷线器本体2之间,如图3所示地加装有合成树脂制的隔板13a。隔板13a是为了填满保护盖13与卷线器本体2之间的间隙,且当保护盖3为金属制时形成绝缘以防止电解腐蚀而加装的。因为加装了前述隔板13a,即使保护盖13是以合成树脂制造,也可以吸收因制造所产生的间隙变化。
保护盖13是将盖构件2d安装于卷线器壳体2a后再安装于卷线器本体2的。此时,上方的小螺钉18直接锁紧于钓竿组装部2b上。另一方面,直径小的下方小螺钉19则安装于螺帽构件20中。当小螺钉19安装于螺帽构件20中时,使凸缘部20a强力密合于卷线器壳体2a上,再将保护盖13安装于卷线器本体2上。
转子驱动装置5如图2所示,具有无法转动地组装有主齿轮11、及啮合于该主齿轮11上的小齿轮12。
主齿轮11为伞齿轮,与主齿轮轴10一体成型。主齿轮轴10在中心形成有使手把组装体1卡合成无法转动的卡合孔10a,为不锈钢等材质制的中空构件,其两侧端部则通过轴承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承于卷线器壳体2a及盖构件2d上。
小齿轮12如图2所示,为沿着前后方向配置的筒状构件,且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卷线器壳体2a上。小齿轮12的前部12a贯穿转子3的中心部,并在该贯通部分通过螺帽33与转子3形成固定。小齿轮12在轴方向的中间部及后端部处,可自由转动地分别由轴承14a、14b支承于卷线器壳体2a上。该小齿轮12的内部贯穿着卷筒轴15。小齿轮12啮合于主齿轮11上,同时也通过连结机构7与摆动机构6啮合。

摆动机构6如图2所示,具有被平行地配置于卷筒轴15下方的螺杆21、沿着螺杆前后移动的滑块22、及固定于螺杆21前端的中间齿轮23。滑块22具有卡合于螺杆21上螺旋状构槽中的卡合构件(图面中未显示)。滑块22被支承成,可在与螺杆21形成平行配置的上下两根导杆24、24(图面中仅显示一根)上自由移动。卷筒轴15的后端在滑块22处被固定成无法转动。中间齿轮23通过连结机构7啮合于小齿轮12上。
连结机构7如图6所示,具有啮合于小齿轮12上的第1齿轮37、啮合于中间齿轮23上的第2齿轮38、及连结第1、第2齿轮37、38的连结轴39。连结轴39是倾斜地被配置于卷线器壳体2a的前部,其两端部通过轴承29a、29b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卷线器壳体2a及帽盖28处,前述帽盖28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卷线器壳体2a的底侧部。
如图7所示,第2齿轮38与连结轴39一体成型。在连结轴39处从图7上方形成有小直径的第1轴支部39a、直径大于第1轴支部39a的卡止部39b、直径大于卡止部39b的中间部39c、和第2齿轮38及第2轴支部39d。卡止部39b是将第1齿轮37卡合成无法转动的部分,该处形成有卡止用的相互平行的切面部39e。于第1齿轮37处形成有外径近似于卡止部39b的突出部37a、和可让第1轴支部39a通过的贯通孔37c。于突出部37a处形成有互相平行的切割部37b,将切面部39e插入切割部37b的内侧面形成卡止,将第1齿轮37无法转动地安装于连结轴39上。于突出部37a的外周侧安装有套筒48。套筒48的内径与突出部37a的外径大致相同,且其外径亦与中间部39c的外径大致相同。通过安装该套筒48,即使将切割部37b设置于突出部37a上,强度也不易下降,即使扭矩作用于连结轴39上也能防止切割部37b的开启。
转子3具有固定于小齿轮12的圆筒部30;在圆筒部30处对向设置的第1或2转子臂31、32;及用来将钓线导引至卷筒4的导环臂40。圆筒部30与转子臂31、32由铝合金等所一体成形。
如图8所示,前壁41形成于圆筒部30的前部,于前壁41的中心部形成有朝后方突出的轴套部42。于该轴套部42的中心部处形成有使其无法转动地卡止于小螺钉12上的贯通孔,该贯通孔内贯通着小螺钉12的前部12a及卷筒轴15。
在小螺钉12之前部12a处旋合着螺帽33,通过由该螺帽33将转子3在小螺钉12的前端部固定成无法转动。在螺帽33的内周侧配置着轴承35。轴承35是为了确保卷筒轴15与小齿轮12之内面间的间隙而设置的。在螺帽33及轴承35的前面,安装着于内周侧具有凸肋的密封构件36。密封构件36的前端抵接于卷筒轴15上。由此可防止液体由卷筒轴15朝卷线器本体2内部的渗入。
前述防逆转机构配置成邻接于轴套部42。防逆转机构50如图2所示,具有单向离合器51、及将单向离合器51切换成作动/非作动状态(禁止逆转/允许逆转)的切换机构52。
单向离合器51是在小齿轮12处将内轮51a安装成无法旋转,且在筒状部2f处将外轮51b安装成无法转动的内轮游星型的转子形单向离合器。在内轮51a及转子3的轴套部42之间,如图8所示地加装有不锈钢合金制的间隙构件43。间隙构件43为具有筒部43a及圆板部43b的薄壁圆筒构件,筒部43a嵌于轴套部42的外周面上,圆板部43b则被包挟于内轮51a的前端面与轴套部42之间。
于筒状部2f的内部,在单向离合器51的前方处安装着带有肋的轴封85。轴封85的前端肋抵接于间隙构件43的筒部43a的外周面上。在此,间隙构件43的内周侧,因为圆板部43b被包挟于轴套部42与内轮51a之间,故液体难以侵入。因此,倘若密封间隙构件43的外周面,则液体难以侵入筒状部2f的内部。此时,设置间隙构件43的理由为当轴封85直接抵触于轴套部42上将转子3固定于小螺钉12之际,倘若没有正确地执行转子3的定位,将使其与轴封85间的密封性变差。因此,通过安装间隙构件43后预先执行与轴封85的定位,可使轴封85的密封性趋于安定。
切换机构52如图2所示地具有止动轴53。止动轴53可在非动作姿势及动作姿势之间自由摆动地安装于卷线器壳体2a上。止动轴53具有为了操作而贯穿卷线器壳体2a及保护盖13朝后方突出的止动柄53a、固定有止动柄53a的轴部53b、及被固定于轴部53b前端的凸轮部53c。
止动柄53b如图3所示,可自由装卸地由内六方固定螺钉58固定于轴部53b上。在此,使止动柄53a可相对轴部53b自由装卸的理由为当为了卸下盖构件2d而拆卸保护盖13之际,必须先拆卸止动柄53a之故。通过使用内六方固定螺钉58来固定前述止动柄53a,因为该螺丝不具有头部,故不必以埋头孔来隐藏螺钉的头部,且不易与钓线产生纠缠。
凸轮部53c由扭力弹簧机构59平均地位于非作动姿势及作动姿势之间。凸轮部53c的前端卡合于单向离合器51上,并通过止动轴53的转动来切换单向离合器51的非作动姿势及作动姿势。
卷筒4如图2所示地为深沟形的构件,且被配置于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及第2转子臂32之间。卷筒4经由扭力机构60连结于卷筒轴15的前端部上。卷筒4具备在外周卷绕钓线,由质量轻的铝合金等材质制的卷线胴体部4a;在卷线胴体部4a后部一体形成的裙部4b;及设置于卷线胴体部4a前端的前凸缘部4c。
卷线胴体部4a如图8所示,具有配置于外周的卷线用外筒部4d、配置于中心的筒状轴套部4e、及连结外筒部4d及轴套部4e的后壁部4f。外筒部4d由平行于卷筒轴15的外周面所构成。卷线胴体部4a如图4所示,由前后并列地被安装于轴套部4e内周侧的2个轴承56、57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5上。
轴承56、57经由轴承支持部55安装于卷筒轴15上。轴承支持部55在卷筒轴15处被安装成无法转动且无法在轴方向上移动。轴承支持部55具有安装于卷筒轴15上的筒状部55a、及形成于筒状部55a轴方向之中间部的锷部55b。筒状部55a通过拧入卷筒轴15上的卷筒销54而组装不可相对卷筒轴15在轴方上移动且不能转动。在筒状部55a的后端形成有用来限制后侧轴承57朝轴方向后方移动的铆接固定部55c。锷部55b则配置成抵接于轴承57内轮的前侧面上。
裙部4b为从卷线胴体部4a的后端部朝径向扩张后,包覆转子3的圆筒部30地朝后方延伸的有底圆筒构件。
前凸缘部4c是为了防止钓线朝前方脱线而设置的。前凸缘部4c具有由卷线胴体部4a的前端朝径向外方形成一体的第1凸缘部45、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第1凸缘部45上且比重大于第1凸缘部45及卷筒胴体4a的第2凸缘部46。
第1凸缘部45具有由卷线胴体部4a的外筒部4d前端向径向外方扩张的直线部45c。直线部45c是在卷筒轴方向的剖面上形成大致直线状的部分。第1凸缘部45的外周部形成有平行于卷筒轴15的前端部及朝径向外方突出的后端部,其平行面45a抵接于第2凸缘部46的内周面上限制朝径向的移动,突出部45b则抵接于第2凸缘部46的内周部后端面上限制朝后方的移动。
第2凸缘部46是比重大于由不锈钢等硬质金属或氧化锆等硬质陶瓷等硬质材料制的第1凸缘部45。第2凸缘部46是由拧入卷线胴体部4a内周面的凸缘固定构件47固定于第1凸缘部45上。第2凸缘部46的外周缘形成带有圆弧的倾斜环状且容易使钓线滑向前方的形状。
如图9所示地,第1凸缘部45的外径D2(D2≥(D1+D3)/2)是大于第2凸缘部46的外径D1与卷线胴体部4a外径D3的平均值((D1+D3)/2)。而且,第2凸缘部46的内外径差(D1-2D)是在3mm~25mm的范围内。一旦第1凸缘部45的外径D2小于第2凸缘部46的外径D1与卷线胴体部4a外径D3的平均值((D1+D3)/2),将减少质量轻的第2凸缘部46在前凸缘部4c中的占有率,使得轻量化变的困难。另外,倘若第2凸缘部46的内外径差小于3mm时,第2凸缘部46将变得太细导致强度不足。而且,一旦超过25mm,将使比重大的第2凸缘部46在前凸缘部4c中的占有率变大,卷筒4整体大型化,导致卷筒4的重量增加。
如上所述,因为将前凸缘部4c分为两部分,在接触钓线容易受损的外周部分配置硬质材料制的比重大的第2凸缘部46,在其它的内周部分配置与卷线胴体部一体形成的比重小的第1凸缘部45,故可维持前凸缘部4c处的耐磨性及耐久性,并尽可能的轻量化。
凸缘固定构件47具备旋入形成于卷线胴体部4a之外筒部4d前端内周面的阴螺纹部4g中的筒状安装部47a、及由安装部47a前端向径向外侧延伸的锷部47b。凸缘固定构件47是由锷部47b的外周侧后端面按压第2凸缘部46再固定第1凸缘部45上。
牵引机构60安装于卷筒4与卷筒轴15之间,是用来对卷筒4产生牵引力的机构。牵引机构60如图8所示,具有由手调整牵引力的旋钮部61;及被旋钮部61按压至卷筒4一侧,由多个圆盘所形成的摩擦部62。
在较卷筒轴15的轴承支持部55更前方处形成有互相平行的切面部15a,并在切面部15a的前端形成阳螺纹部15b。旋钮部61具备被设置成无法在切面部15a处转动但可在轴方向移动的第1构件63、配置于第1构件63轴方向前方并旋合于卷筒轴15上的第2构件64、及安装于第1构件63及第2构件64之间的发声机构65。
第1构件63为具有圆筒部63a及直径大于圆筒部63a之环状锷部63b的带锷圆筒状构件。在圆筒部63a的内周面处,形成有用来在卷筒轴15上卡止成无法转动的长孔状卡止孔66。第1构件63的圆筒部63a后端面抵接于摩擦部62上。在第1构件63的圆筒部63a与卷线胴体部4a内侧的圆筒部分的内周面间安装有用来防止液体由外侧侵入摩擦部62的密封板71。密封板71是在不锈钢等制的环状构件的周围外折贴(outsert)NBR(腈橡胶)制的盘状弹性构件而成,并在外周部具有肋的密封构件。密封板71由定位环79向图8的左方依附。密封板71在图8中的左侧面处形成有环状的隆起部71c。该隆起部71c抵接于后述的盖构件68上来防止液体侵入内周侧。
第2构件64为面对第1构件63且设置成可与第1构件63相互地自由转动。第2构件64具有并列配置在第1构件63的卷筒轴15方向前方的旋钮本体67;及前端固定于旋钮本体67外周上,且在其内部将第1构件63收纳成可自由转动的盖构件68,旋钮本体67为圆盘状的构件,在其前侧面上形成有朝前方突出大致梯形的旋钮67a。在旋钮本体67的内部,将旋合于卷筒轴15前端的阳螺纹部15b上的螺帽69安装成无法转动但可在轴方向上自由移动。而且,在第1构件63与螺帽69之间,线圈弹簧70是在压缩状态下安装在卷筒轴15的外周上。
盖构件68为具有台阶的有底筒状构件,且第1构件63的圆筒部63a贯穿其底部。此外,在其底部抵接着密封板71的隆起部71c。盖构件68的筒部68a是由螺钉紧固于旋钮本体67的外周面上。
在盖构件68的筒部68a前端部与旋钮本体67之间安装有O形环73。O形环73为NBR等制的弹性构件,且设置成可防止液体由第1构件63及第2构件64的旋钮本体67间的间隙侵入。一旦液体由上述间隙侵入,即使设有密封板71,水也会通过第1构件63与卷筒轴15之间的间隙侵入到摩擦部62,摩擦部62沾湿后将使牵引力产生变化。
摩擦部62如图8、
图10所示,具有抵接于第1构件63上的第1圆盘91、在第1圆盘处卡止成无法转动的第2圆盘92、配置于第1圆盘91及第2圆盘92之间的第3圆盘94、及安装于第1圆盘91上的牵引发声机构93。
第1圆盘91具有内圆板部91a、从内圆板部91a的外周侧沿着卷线胴体部4a的轴套部4e朝后方延伸的圆筒部91b、及从圆筒部91b的后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圆板部91c。第1圆盘91是通过使形成于内圆板部91a中心的大致矩形卡止孔91d卡止于切面部15a上而在卷筒轴15处安装成无法转动但可在轴方向上移动。而且,外圆板部91c上安装有牵引发声机构93。在第1圆盘91的外圆板部91c的内周背面处,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例如4个圆弧沟91e。
第2圆盘92为具有筒部92a及锷部92b的带锷圆筒状构件。筒部92a配置于轴套部4e的外周侧,并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轴套部4e上。在筒部92a的前端处,于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4个突起爪92c。该突起爪92c卡止于圆弧沟91e中。由此,第2圆盘92无法转动地卡止在第1圆盘91上。所以,使第2圆盘92也无法相对卷筒轴15转动。
第3圆盘94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2圆盘92的筒部92a的外周面上。第3圆盘94在外周侧具有朝径向外方突出的1对卡止爪94a(图中仅显示其中一个)。该卡止爪94a卡止于形成在卷线胴体部4a的外筒部4d内周面的卡止沟4h中。由此,第3圆盘94可相对卷筒轴自由转动而不能相对卷筒4转动。
牵引发声机构93具备弯折带状金属板形成弯曲状的弹簧构件93a、及安装在外筒部4d内周面上的金属制凹凸构件93b。弹簧构件93a卡止于第1圆盘91上而无法相对于卷筒轴15转动。当进行牵引动作时,也就是当卷筒4相对卷筒轴15转动时,前述弹簧构件93a的被折弯的顶点将重复冲击金属制的凹凸构件93b并发出声响。
在第1圆盘91与第3圆盘94之间、和第3圆盘94与第2圆盘之间、及第2圆盘92与卷线胴体部4a后壁部4f之间分别安装着石墨或毛毡制的牵引圆盘95、96、97。
在前述旋转卷线器卷筒中,当在抛竿时等放线之际,导环臂40是倾倒成放线姿势。这样一来,钓线根据钓饵的自重由卷筒4的前端一侧依序放出。此时,因为将前凸缘部4c分为两部分,并在接触钓线容易受损的外周部分配置硬质材料制的比重大的第2凸缘部46,故可维持前凸缘部4c处的耐磨性及耐久性。
当卷线之际,导环臂40则恢复卷线姿势。换言之,一旦手把组装体1向卷线方向回转时,便会根据导环逆转机构16的动作自动地执行。手把组装体1的回转力是通过主齿轮轴10及主齿轮11传递至小齿轮12。被传递至小齿轮12的回转力由其前部12a传递至转子3并通过啮合于小齿轮12上的连结机构7由中间齿轮23传递至摆动机构6。如此一来,转子3向卷线方向回转,同时卷筒4前后移动。
当进行钓鱼之际,有时因浪花等溅撒于卷筒而使得卷筒溅湿,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因为将密封板71及密封箍环75安装于牵引机构60上,故水不易由前部或后部侵入摩擦部62。因此,只要调整过一次牵引力,便很少因溅湿而使牵引力产生变化。
而且,因为在盖构件2d及卷线器壳体2a之间设置防水密封件81,故能防止液体侵入内部的机构安装空间。因此,海水难以进入内部,且很难在齿轮、导轨部分及轴承内部形成盐的结晶。
(a)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的是前牵引型的旋转卷线器,但本发明亦适用于后牵引型的旋转卷线器、和不具牵引机构的旋转卷线器及杠杆牵引型旋转卷线器等所有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b)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说明由凸缘固定构件47将第2凸缘部46固定在第1凸缘部45上,但也能采取粘接或铆接等适当的方式固定。亦可由合成树脂制成第1凸缘部45,再将第2凸缘部46镶入成形于第1凸缘部45加以固定。
(c)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卷线胴体部4a为铝合金制,亦可由镁合金等其它轻量合金或者合成树脂制成。此外,在合成树脂表面形成金属薄膜者亦可。
(d)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第1凸缘部45与卷线胴体部4a一体形成,但也可以另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第1凸缘部45的比重小于第2凸缘部46即可。
(e)卷筒104亦可如
图11所示地成为浅沟形。该卷筒104是具有浅沟形的冷挤压铝合金制的构件,且被配置于转子3的第1转子臂31及第2转子臂32之间。卷筒104经由牵引机构160连结在卷筒轴115的前端部上。卷筒104具有在外周卷绕钓线的卷线胴体部104a;在卷线胴体部104a后部一体形成的缘部104b;及设置于卷线胴体部104a前端的前凸缘部104c。
卷线胴体部104a如
图11、
图12所示,在中心具有筒状的轴套部104g,并在与轴套部104g外周之间具有筒状之牵引收纳部104h而成的3段圆筒状构件,外周侧圆筒部分的外周面104n是由平行于卷筒轴115的外周面所构成。卷线胴体部114a如
图11所示,通过安装于轴套部104g的2个轴承56、57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卷筒轴115上。于连接牵引收纳部104h与外周部的壁部104i处,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圆形的贯穿孔104j。通过该贯穿孔104j可维持卷筒104的强度并谋求轻量化。此外,于连接牵引收纳部104h与轴套部104g的壁部104k的前面,形成有2个用来提高牵引性能,且被配置成同芯的环状沟195。
裙部104b是由卷线胴体部104a的后端部朝径向扩张后延伸至后方的有底圆筒构件。在裙部104b的后部也形成有用来达成轻量化及提高造形的贯穿孔104m。
凸缘部104c具有从卷线胴体部104a的前端朝径向外方形成一体的第1凸缘部104d;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第1凸缘部104d上的金属或陶瓷制的第2凸缘部104e。第2凸缘部104e是由拧入卷线胴体部104a内周面上的凸缘固定构件104f固定于第1凸缘部104d上。
卷筒104是抵接于安装在卷筒轴115上的定位垫片154后定位。
牵引机构160安装于卷筒104与卷筒轴115之间,是用来对卷筒104产生牵引力的机构。牵引机构160如
图11所示,具有由手调整牵引力的旋钮部161;及被旋钮部161按压至卷筒104一侧,由多个圆盘所形成的摩擦部162。
旋钮部161具备被设置成无法在卷筒轴115处转动但可在轴方向移动的第1构件163、配置于第1构件163的轴方向前方并旋合于卷筒轴115上的第2构件164、及安装于第1构件163及第2构件164之间的发声机构165。
第1构件163是具有圆筒部163a及直径大于圆筒部163a的环状锷部163b的带锷圆筒状构件。在圆筒部163a的内周面处,形成有用来在卷筒轴115上卡止成无法转动的长孔状卡止孔166。第1构件163的圆筒部163a后端面抵接于摩擦部162上。在第1构件163的圆筒部163a与卷线胴体部104a内侧的牵引收纳部104h的内周面间,安装有用来防止液体由外侧侵入摩擦部162中的密封板171。密封板171是例如将不锈钢等制的环状构件的周围外折贴NBR制的盘状弹性构件而成,并在外周部具有肋的密封构件。密封板171由定位环179向
图11的左方依附。密封板171在
图11中的左侧面处形成有环状的隆起部171c。该隆起部171c是抵接于后述的盖构件168上来防止液体侵入内周侧。密封板171的肋是抵接在牢固地镶嵌于牵引收纳部104h内周面上的筒状抵接构件176上。该抵接构件176为对内周面施以高精度机械加工的构件,通过使肋抵接于前述抵接构件176的内周面上可提高密封的功效。
第2构件164与第1构件163相对向且设置成可与第1构件163相对转动。第2构件164具有并列配置在第1构件163的卷筒轴115方向前方的旋钮本体167;及前端固定于旋钮本体167的外周部,且在其内部将第1构件163收纳成可自由转动的盖构件168。
旋钮本体167为圆盘状的构件,在其前侧面形成有大致呈梯形且朝前方突出的旋钮167a。在旋钮本体167的内部是将旋合于卷筒轴扎5前端上的螺帽169安装成无法转动但可在轴向上自由移动。而且,在第1构件163与螺帽169之间,螺旋弹簧170是于压缩状态下被安装在卷筒轴115的外周上。
盖构件168为具有台阶的有底筒状构件,且第1构件163的圆筒部163a贯穿其底部。此外,在其底部抵接着密封板171的隆起部171c。盖构件168的筒部168a则由例如2根弹性销174固定于旋钮本体167的外周面上。前述的中空弹性销174可通过从中心孔插入探针状的治具来取出。在弹性销174的前端外周侧安装着防止弹性销174脱落及防止液体由盖构件168前端外周侵入的的密封箍环175。密封箍环175为剖面呈矩形的弹性体制的环状体,且被安装成略为伸长的状态。
摩擦部162具有抵接于第1构件163上的圆盘191、安装于圆盘191上的牵引发声机构193、及卷筒104的圆板状的壁部104k。圆盘191具有内圆板部191a、从内圆板部191a的外周侧朝后方延伸的圆筒部191b、及从圆筒部191b的后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外圆板部191c。圆盘191是内圆板部191a卡止于卷筒轴115上,无法相对卷筒轴115转动。而且,外圆板部191c上安装有牵引发声机构193,并通过石墨制的牵引盘192与壁部104k相抵接。牵引发声机构193是当卷筒104与卷筒轴115相对转动之际,也就是牵引作动时发出声响。
在上述构造的牵引机构160中,因为在壁部104k上形成着2条环状沟195,故使静磨擦系数与动磨擦系数变得接近,可稳定地发挥设定的牵引性能。换言之,一旦静摩擦系数与动磨擦系数的差异变大,开始牵引时的牵引力将大于稍后的牵引力30~60%左右,但通过形成环状构195可将该值抑制到10~20%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筒,是安装在可相对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前后移动的卷筒轴前端上的卷线用卷筒,其特征为,具备安装于卷筒轴前端上的卷线胴体部;前凸缘部,该凸缘部具有在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前端部外周侧设置成锷状的第1凸缘部,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前述第1凸缘部的外周部上,由比重大于前述卷线胴体部及前述第1凸缘部的硬质材料制成的环状第2凸缘部;将前述第2凸缘部固定在前述第1凸缘部上的凸缘固定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中前述第1凸缘部是与前述卷线胴体部一体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中还具备一体形成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后端部,且外径大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裙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中前述第1凸缘部的外径大于前述第2凸缘部的外径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外径的平均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中前述第2凸缘部的内径与外径的差为3mm~25mm。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中前述第1凸缘部具有在前述卷筒轴方向的剖面中为大致直线状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其中前述凸缘固定构件是拧入固定于前述卷线胴体部的内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卷线器的卷筒,可维持前凸缘部的耐磨耗性及耐久性,并尽可能地使卷筒轻量化。旋转卷线器的卷筒4是安装在可相对于旋转卷线器的卷线器本体2前后移动的卷筒轴15前端上的卷线用卷筒,具备:卷线胴体部4a、前凸缘部4c、及凸缘固定构件47。卷线胴体部4a为安装于卷筒轴15前端上的构件。前凸缘部4c具有:在卷线胴体部4a的前端部外周侧设置成锷状的第1凸缘部45、及可自由装卸地安装于第1凸缘部45上且由硬质材料制的环状的第2凸缘部46。凸缘固定构件47是用来将第2凸缘部46固定在第1凸缘部45上的构件。
文档编号A01K89/00GK1364411SQ0210162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0日
发明者森濑泰生, 菅原谦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