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台树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245499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灯台树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灯台树的人工繁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灯台树的药用开发,都是靠采集、收购野生灯台树的枝、叶、树皮,经过加工制成灯台叶颗粒、片剂,它具有显著的消炎、化痰止咳功效,主要治头痛、伤风、肺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市场前景很好。但在开发利用的同时,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已将收购范围扩大到国外。而灯台树受生长地域的限制,它的自然繁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繁殖力极低。国内外现有的野生灯台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台树育苗方法,进行人工繁殖栽培。一方面,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更有效地保护这一野生资源不枯竭,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灯台树的育苗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用组成的重量份数为1∶30的甲敌粉细沙土均匀地撒在地面上,以防治蚂蚁、地老虎、蛴螬和蟋蟀等虫害。用砖头或木方围成的畦。畦内装干净的细河沙或者在细河沙中加入重量百分数为10%的火烧土灰,厚度为8厘米左右,用木板平整,轻轻压实。
所述的用砖头或木方围成的畦的形状为宽1米、高10厘米、长10米的长方形。
2.播种4月上旬将灯台树的种子按每平方米80克的用量,一点一点地铺在苗床上,且边铺边用沙土盖上。用木板轻压种子,再盖上一层细沙,厚度刚盖严种子。细沙上面铺一层松树叶,浇透水。用地膜作成高50厘米的半圆拱棚,将拱棚四周盖严,每隔2~3天揭开拱棚透气、观察。若沙子发白,再进行浇水,该过程需要8~10天。
3.苗床管理4月中旬,芽开始萌发,并先后露出沙面时,将松树叶拣尽并加盖阴蔽大棚,以保持膜内的水份和温度,膜内温度控制在25℃~35℃,温度过高,立即将拱膜揭开通风降温,每周喷稀释浓度为8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一次,以防立枯病、炭疽病的发生。
4.移苗选用14×18厘米的营养袋,袋内装营养土,营养土的重量组成为本土∶腐叶土∶火土灰∶普通过磷酸钙=2∶1∶1∶0.005。5月上旬待芽苗高度为4~5厘米时即可移苗,移苗时用一圆锥木棍在营养袋的中部插一小孔,深度与根长一致,垂直将苗移入孔中,用棒在两边挤压湿润的土,使根与土接触,浇透水,其上盖1.8米的阴蔽网大棚。
5.肥水管理用喷灌法保持营养袋内水份,移苗后10天浇清粪水一次,以后结合拔草、松土、再施二次复合肥,每次每袋10~15粒。在施肥过程中,根据情况,喷稀释浓度为8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二次防病,喷稀释浓度为1000倍的甲胺磷一次防虫;待苗子长出4台叶,高度约25~30厘米,根刚好长到营养袋的边缘,即可移栽,出圃率可达9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灯台树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因受温度、湿度、病虫以及土壤等多因素的影响,虽然成千上万的种子成熟飘落,但在灯台树的周围很少见种子小苗,甚至没有,只有在新开公路、沟箐边、河岸旁或林窗下才有零星分布。本发明为其创造了适宜的温度、水份,满足了土壤条件及病虫防治,再配合一系列综合措施,使灯树叶的育苗取得重要突破,能在短时间内育出大量的小苗,满足生产的迫切需要。
2.小苗移栽,根刚长到营养袋边缘,移栽时根不受损伤,缩短了缓苗期,加速生长,经测定移栽一年的苗株高1.5米,最高的达2.3米,成活率高。而传统方法是将野生苗挖起,大量主须根切断,使得缓苗时间大大延长,生物生长量减少,移栽苗不易成活。
3.将带土的草皮、杂草、枯枝落叶堆放一起燃烧成草木灰火土,用其配成营养土,既能改变营养土的物理性状,杀灭有害病虫,同时提高了土温,增强了土壤中的速效养份的释放,促进了灯台树苗的生长。
4.为灯台树药物制备、退耕还林、园林绿化提供了大量急需的种苗,加速了这些领域的发展,这无疑给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对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加快西部大开发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用组成的重量份数为1∶30的甲敌粉细沙土均匀地撒在地面上。用砖头围成宽1米,高10厘米,长10米的长方形畦。在细河沙中加入重量百分数为10%的火烧土灰,搅拌均匀填入畦内,厚度为8厘米左右,用木板平整,轻轻压实。4月上旬将灯台树的种子按每平方米80克的用量,一点一点地铺在苗床上,且边铺边用沙土盖上。用木板轻压种子,再盖上一层细沙,厚度刚盖严种子。细沙上面铺一层松树叶,浇透水。用地膜作成高5 0厘米的半圆拱棚,将拱棚四周盖严,每隔2~3天揭开拱棚透气、观察。若沙子发白,再进行浇水,该过程需要8~10天。4月中旬,芽开始萌发,并先后露出沙面时,将松树叶拣尽并加盖阴蔽网大棚,以保持膜内的水份和温度,膜内温度控制在25℃~35℃,温度过高,立即将拱膜揭开通风降温,每周喷稀释浓度为800倍的多菌灵水溶液一次,以防立枯病、炭疽病的发生。选用14×18厘米的营养袋,袋内装营养土,营养土的重量组成为本土∶腐叶土∶火土灰∶普通过磷酸钙=2∶1∶1∶0.005。5月上旬待芽苗高度为4~5厘米时即可移苗,移苗时用一圆锥木棍在营养袋的中部插一小孔,深度与根长一致,垂直将苗移入孔中,用棒在两边挤压湿润的土,使根与土接触,浇透水,其上盖1.8米的阴蔽网大棚。用喷灌法保持营养袋内的水份,移苗后10天清粪水一次,以后结合拔草、松土、再施二次复合肥,每次每袋10~15粒。待苗子长出4台叶,高度约25~30厘米,根刚好长到营养袋的边缘,即可移栽,出圃率可达90%。
实施例2除了在苗床管理和肥水管理中是采用稀释浓度800倍的甲基托布津水溶液防病外,其它过程同实施例1。
实施例3除了在施二次复合肥的过程中,再喷稀释浓度为800倍的多菌灵二次防病,喷稀释浓度为1000倍的甲胺磷一次防虫外,其它过程与实施例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台树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顺序的步骤(1)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用组成的重量份数为1∶30的甲敌粉细沙土均匀地撒在地面上,用砖头或木方围成的畦;畦内装干净的细河沙或者在细河沙中加入重量百分数为10%的火烧土灰,厚度为8厘米左右,用木板平整,轻轻压实;(2)播种4月上旬将灯台树的种子按每平方米80克的用量,一点一点地铺在苗床上,且边铺边用沙土盖上;用木板轻压种子,再盖上一层细沙,厚度刚盖严种子。细沙上面铺一层松树叶,浇透水。用地膜作成高50厘米的半圆拱棚,将拱棚四周盖严,每隔2~3天揭开拱棚透气、观察。若沙子发白,再进行浇水,该过程需要8~10天;(3)苗床管理4月中旬,芽开始萌发,并先后露出沙面时,将松树叶拣尽并加盖阴蔽网大棚,以保持膜内的水份和温度,膜内温度控制在25℃~35℃,温度过高,立即将拱膜揭开通风降温,每周喷稀释浓度为8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一次,以防立枯病、炭疽病的发生;(4)移苗选用14×18厘米的营养袋,袋内装营养土,营养土的重量组成为本土∶腐叶土∶火土灰∶普通过磷酸钙=2∶1∶1∶0.005;5月上旬待芽苗高度为4~5厘米时即可移苗,移苗时用一圆锥木棍在营养袋的中部插一小孔,深度与根长一致,垂直将苗移入孔中,用棒在两边挤压湿润的土,使根与土接触,浇透水,其上盖1.8米的阴蔽网大棚;(5)肥水管理用喷灌法保持营养袋内的水份,移苗后10天浇清粪水一次,以后结合拔草、松土、再施二次复合肥,每次每袋10~15粒;待出4台叶,高度约25~30厘米,根刚好长到营养袋的边缘,即可移栽,出圃率可达9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灯台树育苗方法,其中步骤(1)所述的用砖头或木方围成的畦的形状为宽1米、高10厘米、长10米的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灯台树育苗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步骤(5)的施肥过程中,喷稀释浓度为800倍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二次防病,喷1000倍的甲胺磷一次防虫。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灯台树育苗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苗床准备、播种、苗床管理、移苗和肥水管理步骤,为野生的灯台树种创造了适宜的温度、水分,满足土壤条件及病虫防治,再配合一系列综合措施,使灯台树的育苗取得重要突破,能在短时间内育出大量的小苗,满足生产的迫切需要,实现野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文档编号A01G7/00GK1409950SQ0213393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8日
发明者蔡传涛, 刘宏茂, 姚天全, 刀祥生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