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果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0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果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业技术领域,是通过对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使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果树大量结果,并能使正常结果的果树大幅度增产的方法。
目前公知的果树促果法,除加强果园的水、肥、病虫害防治、适当修剪等措施外,还有枝条环剥,拧枝等办法。在这些措施中,前者是基础,后者属技术性措施。而这些技术措施的目的都是调节和改善果树的营养分配和生长素的分布,使之有利于开花结果。然而这些技术措施都存在着工作量大、效果不显著、不持久的问题,原因是一株成年果树有数十甚至数百的枝条,不能都作环剥,也不能在主干上环剥,因为那样会使根部得不到营养而造成果树枯死,而枝条上的环剥、拧枝就存在着选择和工作量大的问题,前者需要丰富的经验,后者需要大量的工时。另外,果树不开花结果或者结果少,还与果树缺乏某些微量元素有关。根据营养元素相互间的拮抗和促进关系,氮、钾和钙都会抑制硼的吸收,而磷、钙、锌、铜、锰又都会抑制铁的吸收,而硼在果树的开花结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铁是促进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微量元素,所以对于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果树,其中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施用过量而造成硼、铁的缺乏,往往是一个重要而常见的因素。对微量元素的施用,通常是采用叶面喷施的办法,但是果树一旦缺铁,不论是根部灌施还是叶面喷施铁剂,都很难纠正其缺铁症状,同时,成年果树树冠大,喷施用药多、劳动量大,而且受天气的影响也大,以上问题都需要更好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果法,以极为简单的方法,同时解决前述的几个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对于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成年果树,在排除水肥不足及病虫害因素后,于7-9月期间在其主干第一分杈以下的部分,横向平行切割两刀,深达木质部,两刀口间宽度为5-10毫米,刀口长度为切口处主干周长的1/2-2/3,然后剥掉两刀口间的树皮,露出木质部,用直径2-3厘米的脱脂棉条浸入由四硼酸钠∶硫酸亚铁∶水=1∶2∶3000的药液中,捞出后贴敷在伤口部位,外周用塑料薄膜包裹并扎住两端,20天后去掉薄膜和棉条使伤口暴露。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可集环剥、叶面喷施等技术措施的优点于一体,而且其操作十分简便,它可减少实施这些措施的工作量90%以上,省去微量元素药用量90%以上,而效果却远比前者好,还消除了环剥法的副作用,其原因在于
(1)由于只对果树主干皮切剥,可免去对大量枝条的环剥,因而可节省大量的操作时间,另外由于切剥的位置在主干下部,可使操作十分方便,从而免去搭架或爬树之劳;(2)通过对主干皮的切剥,可调整和改善整株果树的营养分配和生长素分布,而不仅仅是部分枝条;(3)由于只切剥主干周长的1/2-2/3,既能收到环剥的良好效果,又保留了营养向基输送的必要通道,而且有利于以后伤口的愈合;(4)有些果树品种在环剥之后被环剥的枝条会逐渐枯黄、生长停止,严重的甚至枯死,这是因为环剥后的枝条不再为母体作贡献,因而母体对这些枝条则表现出一种“废用性淘汰”特性,如果采用本法,则可避免上述问题;(5)与喷施法相比,采用在切剥的伤口中贴敷这两种微量元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原因在于这种给药法类似人体静脉输液,先让药液通过皮质下行至根部,使根部营养状态得到改善,然后通过根尖的转换再将药液通过木质部上输至树冠的各部分,从而使树的整体营养状况都得到改善,然而其药用量却不到叶面喷施的5%;(6)采用本法,既能让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果树在次年收到硕果满枝的效果,又能使结果正常的果树提高产量20%-30%。
权利要求
1.一种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果法,包括主干树皮的切割、剥离、药液配制、敷贴、包扎、去缚等工序,其特征是在七一九月期间,于果树主干第一分杈以下部位,横向平行切两刀,深达木质部,两刀口间距为5-10毫米,切口长度为切口处主干周长的1/2-2/3,剥去两刀口间的树皮,露出木质部,用直径2-3厘米粗的脱脂棉条,浸入含有四硼酸钠和硫酸亚铁的水溶液中,捞出后敷贴在树干的切口上,外周裹以塑料薄膜,并将薄膜上下两端扎紧,20天后去掉薄膜和棉条,露出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果法,其特征是药液的组成及配制比例是四硼酸钠∶硫酸亚铁∶水=1∶2∶3000。
全文摘要
一种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果法,通过对果树主干皮切剥给药,促使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果树大量结果,并能使正常结果的果树大幅度增产。本发明集环剥、叶面喷施等技术措施的优点于一体,而且其操作十分简便,它可减少实施这些措施的工作量90%以上,省去微量元素药用量90%以上,而效果却远比前者好,还消除了环剥法的副作用。
文档编号A01N59/16GK1409954SQ0213405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4日
发明者梁德富 申请人:四川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