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598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播种机升降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多功能播种机主要存在下述不足之处,一是牵引装置多为双销轴与手扶拖拉机挂框连接,形成了固定整体,使动力机前进方向受播种机纵横阻力控制,不能改变前进方向,从而增加劳动强度;播种机工作时支撑点在不同的地表面上,产生播种一侧深一侧浅。因为独杆牵引支架与动力机形成纵横固定体,动力机质量大产生的稳定平行力较大,播种机较动力机质量轻产生的平行力较小,所以两机工作在不同地表面上时,播种机一侧被动力机一侧翘起,严重时独杆牵引支架会弯折损坏。另一方面,由于形成行距不均,故影响亩产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支撑力平衡、可使左右两侧保持同步的牵引机构,具有若干个种箱的播种机构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包括牵引架、升降机构、方向轮和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A、牵引架包括三角支架2和牵引轴1,三角支架2中部为套管,套管两侧分别设有呈三角状的支杆,两支杆后端分别设有连接座和挂接叉;牵引轴1设于套管内,牵引轴1后端为方形轴端;套管前端下部设有H型套管8;B、升降机构包括操纵轴3、方向轮支架、扇形马牙体4和操纵手柄5;方向轮支架设于操纵轴中部,其下端为轴套,其上端为叉,方向轮13通过轮轴和轴套连接;操纵轴3两端分别通过轴套设于三角支架2的连接座上,扇形马牙体4固定设于操纵轴3轴套端部,活动手柄6的一端设有与扇形马牙4槽配合的定位销,另一端设于操纵手柄5上;操纵手柄5的下端与操纵轴3端部连接,方向轮支架的下部设有H型套管10;C、两个活动顶杆7分别插设在三角支架前下部的H型套管8内,其前端为与拖拉机挂接框配合的活动顶,其后端连接着弧形运动杆9,弧形运动杆9插设在方向轮支架下部的H型套管10内;
D、三角支架2前方上部通过支架11设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另一端连接主体支架14前上部的调节支架上;E、播种机构包括主体支架、传动机构和种箱机构主体支架14为 形框架,后部设有平行的前、后横梁,前横梁22为 形,后横梁为直梁,中部两纵梁前端为连接叉轴,两纵梁之间设有调节支架21,两侧相邻的纵梁之间通过轴设有支撑轮15;前横梁22上均布着两个种箱,后横梁23上均布着三个种箱16;F、传动机构为一侧支撑轮轴端设有主传动轮18,两个从动播种轮19通过播种轴设于主体支架14后上侧,传动链跨设在主传动轮及两个从动播种轮上,播种轴另一端位于主体支架14另一侧,其上设有种量大小调节器;G、种箱机构的种箱16底部通过支架与播种腿管连接,支架内设有排种器,排种器下部为接种盒。
所述牵引轴前部为T字轴。
所述方向轮支架上部为与牵引轴后端的方形轴端配合的叉,叉内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片。
所述H型套管8通过其中部的横管及轴瓦设于三角支架2的套管前端下部。
所述H型套管10通过其中部的横管及轴瓦设于方向轮支架下部。
所述活动顶与活动顶杆之间为可调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播种花生、蚕豆、玉米、大豆、小麦、油菜、芝麻等作物种子,而且能同时播种两种以上农作物。该机体积小(800×1000×700),重量轻(75Kg),维修调试方便,一人即可装卸,适用于山区、丘陵、大小不一、长宽不等的田块上作业。
其单销牵引轴使播种机工作时动力机能自如地改变前进方向。牵引轴能在三角支架中转动,转移了牵引机构与播种机构在不同地表面上产生的对抗力。牵引机构牵引播种机构主体支架两侧,使牵引力平衡、支撑力平衡。操纵手柄能一次完成整机升降和动力机成为纵横平稳的整体。
该机播种均匀,播种深度可调、行距可调,采用种箱与播种腿管直接连接方式使种子直落入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l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包括牵引架、升降机构、方向轮和播种机构。
A、牵引架包括三角支架2和牵引轴1,三角支架2中部为套管,套管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呈三角状的支杆,两支杆后端分别固定连接着连接座和挂接叉;牵引轴1套装在套管内,牵引轴1前部为T字轴,牵引轴1后端为方形轴端;套管前端下部固定连接着H型套管8,H型套管8通过其中部的横管及轴瓦设于三角支架2的套管前端下部。
B、升降机构包括操纵轴3、方向轮支架、扇形马牙体4和操纵手柄5。方向轮支架固定安装在操纵轴3中部,其下端为轴套,其上端为叉,方向轮13通过轮轴和方向轮支架轴套连接。方向轮支架上部为与牵引轴后端的方形轴端配合的槽,槽内两侧分别装有固定片。操纵轴3两端分别套装着轴套,轴套通过U形卡固定安装在三角支架2的连接座上,扇形马牙体4固定安装在操纵轴3轴套端部,滔动手柄6的一端装有与扇形马牙体4的槽配合的定位销,另一端连接着操纵手柄5;操纵手柄5的下端与操纵轴3端部连接,方向轮支架的下部固定安装着H型套管10,H型套管10通过其中部的横管及轴瓦安装在方向轮支架下部。
C、两个活动顶杆7分别插装在三角支架前下部的H型套管8内,其前端为与拖拉机挂接框配合的活动顶,其后端连接着弧形运动杆9,活动顶与活动顶杆7之间为可调螺纹连接,弧形运动杆9插装在方向轮支架下部的H型套管10内。
D、三角支架2前方上部通过支架11装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另一端连接主体支架14前上部的调节支架上。
E、播种机构包括主体支架、传动机构和种箱机构。主体支架14为 形框架,后部固定安装有平行的前、后横梁,前横梁22为 形,后横梁为直梁,中部两纵粱前端为连接叉轴,两纵梁之间装有调节支架21,两侧相邻的纵梁之间通过轴装有支撑轮15;前横粱22上均布着两个种箱16,后横粱23上均布着三个种箱16。
F、传动机构为一侧支撑轮轴端设有主传动轮18,两个从动播种轮19通过播种轴安装于主体支架14后上侧,传动链跨装在主传动轮及两个从动播种轮上,播种轴另一端位于主体支架14另一侧,其上装有种量大小调节器。
G、种箱机构的种箱16底部通过支架与播种腿管连接,支架内装有排种器,排种器下部为接种盒20。
该播种机工作时,将操纵手柄5向前推至扇形马牙体4前部槽内,两支撑轮15落地,播种腿管入土。按需要播种深度转动斜拉调节杆12,并用螺母锁住即可。可视作物种粒大小选择齿槽,使用种箱16下部与接种盒20对应的口半边打开、另半边封住。按需要种量转动种量调节器丝栓调节种量多少,用锁母锁住即可。根据作物需要行距,调节种箱16、排种器在横梁上的位置即可实现行距调整。
不需要播种作业时,将操纵手柄5位至扇形马牙体4后部槽内,方向轮支架带动方向轮13向后转动一定角度,使整机升起和主机成为一体,运行平稳,转动灵活。
权利要求1.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包括牵引架、升降机构、方向轮和播种机构,其特征在于A、牵引架包括三角支架(2)和牵引轴(1),三角支架(2)中部为套管,套管两侧分别设有呈三角状的支杆,两支杆后端分别设有连接座和挂接叉;牵引轴(1)设于套管内,牵引轴(1)后端为方形轴端;套管前端下部设有H型套管(8);B、升降机构包括操纵轴(3)、方向轮支架、扇形马牙体(4)和操纵手柄(5);方向轮支架设于操纵轴中部,其下端为轴套,其上端为叉,方向轮(13)通过轮轴和轴套连接;操纵轴(3)两端分别通过轴套设于三角支架(2)的连接座上,扇形马牙体(4)固定设于操纵轴(3)轴套端部,活动手柄(6)的一端设有与扇形马牙(4)槽配合的定位销,另一端设于操纵手柄(5)上;操纵手柄(5)的下端与操纵轴(3)端部连接,方向轮支架的下部设有H型套管(10);C、两个活动顶杆(7)分别插设在三角支架前下部的H型套管(8)内,其前端为与拖拉机挂接框配合的活动顶,其后端连接着弧形运动杆(9),弧形运动杆(9)插设在方向轮支架下部的H型套管(10)内;D、三角支架(2)前方上部通过支架(11)设有调节杆(12),调节杆(12)另一端连接主体支架(14)前上部的调节支架上;E、播种机构包括主体支架、传动机构和种箱机构主体支架(14)为形框架,后部设有平行的前、后横梁,前横梁22为形,后横梁为直梁,中部两纵梁前端为连接叉轴,两纵梁之间设有调节支架(21),两侧相邻的纵梁之间通过轴设有支撑轮(15);前横梁(22)上均布着两个种箱,后横梁(23)上均布着三个种箱(16);F、传动机构为一侧支撑轮轴端设有主传动轮(18),两个从动播种轮(19)通过播种轴设于主体支架(14)后上侧,传动链跨设在主传动轮及两个从动播种轮上,播种轴另一端位于主体支架(14)另一侧,其上设有种量大小调节器;G、种箱机构的种箱(16)底部通过支架与播种腿管连接,支架内设有排种器,排种器下部为接种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轴前部为T字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轮支架上部为与牵引轴后端的方形轴端配合的叉,叉内两侧分别设有固定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套管(8)通过其中部的横管及轴瓦设于三角支架(2)的套管前端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H型套管(10)通过其中部的横管及轴瓦设于方向轮支架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升降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顶与活动顶杆之间为可调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其特点是牵引架包括三角支架和牵引轴;升降机构通过操纵轴、方向轮支架与三角支架连接,通过扇形马牙体等实现方向轮升降。播种机构由多个种箱组成,通过链传动机构、播种腿管实现播种。本实用新型能播种多种作物种子,且能同时播种两种以上农作物。该机体积小,重量轻,维修调试方便,一人即可装卸,适用于山区、丘陵各种不同田块作业。
文档编号A01C7/00GK2583945SQ0226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1日
发明者谢学骆, 谢学会 申请人:谢学骆, 谢学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