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02562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肥生产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可改善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以施用大量氮、磷、钾化肥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随着产量的提高,作物果实带走了越来越多的微量元素,使得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乏变得日趋严重,据土壤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微量元素的缺乏。为了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有计划地施肥、改变施用方法和平衡施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带来的环境污染、果实变味等难以解决的问题,各种微量元素肥料如混合型、调节剂型、营养型等肥料相继投放市场,这对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混合型肥料在生产工艺上较粗糙,使有些重要元素不能溶解,降低了肥料的有效性;而调节剂型肥料大多加入了合成激素,它不仅能破坏果实原有品味,并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而很多以无机盐配制成的营养型复合肥,由于各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和化学反应以及土壤中多种离子的相互作用,使得多数元素被土壤固定或生成难溶于水的无机盐而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在这方面报道国外有用EDTA、柠檬酸等螯合剂生产复合肥,用于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其成本高难于在我国推广。为了获得廉价高效复合肥,农业及相关部门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喷施宝、旱地龙、绿风95、叶面宝等产品相继在市场出现,这些产品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相关复合肥产品的有效成分利用率、稳定性、抗逆性、施用效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开发优质高效络合型、螯合型复合肥产品成为一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多的科研成果。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2年10月2日公开的“一种复合型中微量元素螯合肥及其生产方法”(申请号为01103975.2),介绍了以废弃蛋白和风化煤为原料,经无机酸水解、腐植酸螯合微量元素,与N、P、K复配后制成螯合型复合肥,该螯合肥性能稳定,能防止不同元素离子间的不良反应,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提高肥效,全面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达到平衡施肥的目的。但存在制作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无污染、多功效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问题,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包括由下列重量份数比的组分制成氮肥 10~30份维生素 0.2~0.5份磷酸二氢钾8~12份 植酸 3~5份镁盐 0.2~1份肌醇 0.1~0.3份铜盐 0.2~1份氨基酸 1.3~3份锌盐 0.5~2份丁二酸 5~8份锰盐 0.2~1份戊二酸 5~8份亚铁盐0.5~2份氨水 0.05~0.1份硼酸 0.2~0.5份 软化水 25~65份。
本发明按重量份数比还分别含有1~2份的柠檬酸,其作用一是与其它螯合剂一起用于螯合微量元素,二是与氨水和柠檬酸一起用于调节pH值。
本发明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制备方法是它包括以下步骤a.溶液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比取软化水20~50份,加热到35~45℃后分别加入5~8份的丁二酸、5~8份的戊二酸和1~2份的柠檬酸,充分搅拌30~40分钟并保温,然后加入10~30份的氮肥和8~12份的磷酸二氢钾,并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A;b.溶液B的制备取适量的软化水,加热到35~45℃时加入3~5份的植酸和0.1~0.3份的肌醇,搅拌15~30分钟后加入1.3~3份的氨基酸,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0.2~0.5份的维生素,溶解后静置3~5小时制成溶液B;c.溶液C的制备取适量的软化水,在热到40~50℃时按亚铁盐、铜盐、锌盐、锰盐、镁盐的顺序分别加入0.5~2份的亚铁盐、0.2~1份的铜盐、0.5~2份的锌盐、0.2~1份的锰盐和0.2~1份的镁盐,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0.2~0.5份的硼酸,搅拌使其溶解后制成溶液C,为避免各元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化学反应,每种盐投放时间间隔不少于15分钟,也可将各微量元素分类单独溶解后诸一投入;d.在40~50℃条件下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搅拌30~40分钟后,再将溶液C加入溶液A与溶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40~50分钟后制成母液;e.用氨水、维生素C和柠檬酸调节母液的酸碱度,使母液的pH值控制在4.5~6.5之间,然后按重量份数比加入余量的软化水,过滤除去杂质,罐装后制成本发明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
为了提高作物抗逆功能,在本发明中添加了脯氨酸和甜菜碱的诱导因子如有机二元酸、Fe2+和柠檬酸等,让其在植物体内生成较多的脯氨酸和甜菜碱,这两种物质在旱涝、低温冷害等条件都能表现出很强的抗逆性,另外只有在戊二酸、维生素C、Fe2+存在的条件下植物体内的羟化基酶才具有活性,因此本发明添加了有机二元酸、维生素C和Fe2+,以激发羟化酶的活性,催化合成更多的细胞结构蛋白,制造更多的脯氨酸,从而提高了植物更强的抗逆功能。由于本发明以植酸、肌醇、柠檬酸和有机二元酸做螯合剂,使得产品的稳定性提高,抗氧化性能优于同类产品,pH值区域宽,故解决了一些金属离子易于沉淀和氧化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成分利用率和肥效,从而可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且制作简便,使用方便,产品性能稳定,有效期长,抗逆性强,广泛用于各种农作物,增产效果显著,在植物叶面喷施一次就能起到显著效果。通过对比试验和中试,本发明在促早熟、提高果实品味、增加果实含糖量等方面也具有明显效果,并具有杀菌驱虫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本发明配方实施例见下表(单位Kg)

其制备工艺为首先按重量份数比称取软化水(也可用去离子水、纯净水或蒸馏水),在加热到35~45℃时分别加入丁二酸、戊二酸和柠檬(或35~45℃区间的其它温度),充分搅拌30分钟并保温(或30~40分钟),然后加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并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A;再取适量的软化水,加热到45℃时加入植酸和肌醇(或35~45℃区间的其它温度),搅拌30分钟后(或15~30分钟),加入烟酰胺和甘氨酸,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溶解后静置4小时制成溶液B;再取适量的软化水,加热到40℃时在搅拌状态下按亚铁盐、铜盐、锌盐、锰盐、镁盐的顺序分别加入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锰和硫酸镁(或40~50℃区间的其它温度),并使每种盐投放时间间隔不少于15分钟,然后加入硼酸,搅拌使其溶解,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C;在40℃条件下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或40~50℃区间的其它温度),搅拌30分钟后(或30~40分钟),再将溶液C加入溶液A与溶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40分钟制成母液(或40~50分钟)。用氨水、维生素C、柠檬酸调节母液的酸碱度,使母液的pH值控制在4.5~6.5之间,然后按重量份数比加入余量的软化水,过滤除去杂质,罐装后制成本发明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
本发明应用中试例(本发明用于中试时的名称为“太液”,故本发明以下简称太液)1.2001年冬天,在河北省井陉县大石乡大棚黄瓜上用太液喷施和灌根试验,因大雪20多天未见阳光,未用太液的大棚黄瓜有80%以上冻死或僵化,用过太液的黄瓜全部正常生长。
2.2001年吉林省松原市郊区在几十天无阳光且降雪寒冷条件下,大棚稻秧苗喷施太液后,稻秧苗能够正常生长发育,而未用的秧苗不扎根或枯死。
3.2001年6月,在河北省故城县后老李乡遭受严重雹灾的棉田上喷施太液两个月后,长出新叶和棉桃,并取得收成。
4.在瓜菜、玉米上试验和应用并取得显著增产效果的基础上,为使太液在花生上得到应用,2001年在黑龙江省松原市增盛镇李永村南深井屯选用四粒红花生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即喷施太液和追施尿素二个处理,面积各5000平米,播种前使用50倍液的太液拌花生种100Kg,在初花期和下针期分别喷施200倍太液,而对照区在封拢时追施尿素5Kg。试验结果为试验区苗齐、粗壮、叶色深、病害轻、荚果成熟度好、座果多;对照区幼苗细弱、叶片发黄、叶斑病较多、无效果多,早衰明显。取样测产结果为使用太液区的百果重197.5g,百粒重45g,追施尿素区百果重163.5g,百粒重32g。有关内容见附件1。
5.2001年在吉林省前郭灌区莲花泡农场的中度盐碱化草屯土壤上,以丰优301水稻品种作对照试验(有关内容见附件2)。
对照区每亩用肥量为尿素25Kg+二铵10Kg+硫酸钾10Kg+硫酸锌Kg;处理区每亩用肥量与对照区相同+喷施太液二次,即每亩每次用量100ml,稀释200倍液,分别在水稻孕穗前期和灌浆期各喷施一次。
试验结果为 6.2002年吉林省前郭灌区莲花泡农场的中度盐碱化草屯土壤上,以丰优320水稻品种作秧田试验和本田试验(有关内容见附件3)。有关水稻秧苗素质比较见下表

7.1999年,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农技推广中心和宁江区科协在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向阳村试验园区内,在玉米上进行了小区试验(有关内容见附件4)。试验中采用宁江区种子公司提供的吉单180玉米品种,试验步骤为小区①.以每公顷玉米种子用300ml太液配制的50倍液浸种3小时,晾干后播种,并在拔节期和出蓼期前叶面各喷施本发明一次,每次每公顷用太液700ml;小区②.太液浸种+拔节期追施尿素175Kg/公顷+出蓼前喷施太液一次;小区③.太液浸种+全量追施化肥(即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50Kg/公顷,出蓼前追施尿素100Kg/公顷);小区④.在拔节期、出蓼之前叶面各喷施太液一次(方法同小区①);小区⑤.拔节期追施尿素250Kg/公顷+出蓼前叶面喷施太液一次;小区⑥.化肥对照区(简称CK区)在拔节期追施尿素250Kg/公顷,出蓼前追施尿素100Kg/公顷。
在试验全过程中对各物候期进行了生物学调查记载,在拔节期、抽雄期进行了植物学调查,并在秋收前进行测产调查、倒伏情况调查等。其中生育物候期调查情况见下表


从调查中可看到,凡用太液浸种的玉米均提早出苗2天,并早抽雄3~4天,早抽丝3~5天。
通过田间试验,增产效果汇总如下表

以东北、华北、海南、新疆等地施用太液后增产效果如下

通过中试,可看出本发明即太液抗灾增产效果显著,并广泛适用于粮、菜、果、药、林、油等多种绿色作物,具有抗倒伏、抗逆性强、抗低温冷害,克服了低温造成的不扎根和僵苗现象,并具有抗旱、耐涝、抗干热风、早成熟、品质好等特性。
权利要求
1.一种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下列重量份数比的组分制成氮肥10~30份 维生素 0.2~0.5份磷酸二氢钾 8~12份植酸3~5份镁盐0.2~1份 肌醇0.1~0.3份铜盐0.2~1份 氨基酸 1.3~3份锌盐0.5~2份 丁二酸 5~8份锰盐0.2~1份 戊二酸 5~8份亚铁盐 0.5~2份 氨水0.05~0.1份硼酸0.2~0.5份 软化水 25~6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比还包括有1~2份的柠檬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氮肥为尿素、硝酸铵、硝酸钾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镁盐为硫酸镁和硝酸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盐为硫酸铜、硝酸铜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为硫酸锌、硝酸锌和氯化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锰盐为硫酸锰、硝酸锰和氯化锰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亚铁盐为硫酸亚铁、氯化亚铁和硝酸亚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为烟酰胺、甘氨酸、天冬酸和赖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维生素为维生素C、维生素B2和维生素B6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11.一种制备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溶液A的制备按重量份数比取软化水25~50份,加热到35~45℃后分别加入5~8份的丁二酸、5~8份的戊二酸和1~2份的柠檬酸,充分搅拌30~40分钟并保温,然后加入10~30份的氮肥和8~12份的磷酸二氢钾,并充分搅拌溶解后制成溶液A;b.溶液B的制备取适量的软化水,加热到35~45℃时加入3~5份的植酸和0.1~0.3份的肌醇,搅拌15~30分钟后加入1.3~3份的氨基酸,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并在搅拌状态下加入0.2~0.5份的维生素,溶解后制成溶液B;c.溶液C的制备取适量的软化水,在加热到40~50℃时按亚铁盐、铜盐、锌盐、锰盐、镁盐的顺序分别加入0.5~2份的亚铁盐、0.2~1份的铜盐、0.5~2份的锌盐、0.2~1份的锰盐和0.2~1份的镁盐,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0.2~0.5份的硼酸,搅拌使其溶解后制成溶液C;d.在40~50℃条件下将溶液A与溶液B混合,搅拌30~40分钟后,再将溶液C加入溶液A与溶液B的混合液中,搅拌40~50分钟后制成母液;e.用氨水、维生素C和柠檬酸调节母液的酸碱度,使母液的pH值在4.5~6.5之间,然后按重量份数比加入余量的软化水,过滤、罐装后,制成本发明的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
全文摘要
一种螯合型多元复合植物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成分包括氮肥、磷酸二氢钾、镁盐、铜盐、锌盐、锰盐、亚铁盐、维生素、植酸、肌醇、氨基酸、丁二酸、戊二酸、硼酸、氨和水。经混合、加热、搅拌、过滤、稀释、罐装制成。有效成分利用率高,可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制作简便,使用方便,产品性能稳定,有效期长,具有抗倒伏、抗逆性强、抗低温冷害,并具有抗旱、耐涝、抗干热风、促早熟、品质好等特性。并能防治小麦锈病、作物白粉病、蚜虫及果树小叶病和黄叶病及生理性病害。广泛适用于粮、菜、果、药、林、油等多种绿色作物,提高果实品味。作物增产幅度一般在11.5%~50%,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推广前景。
文档编号C05G3/00GK1513816SQ0314083
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4日
发明者张洪才, 史建中 申请人:张洪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