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机动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95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麦机动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小麦播种机,特别涉及一种与耕整机配套使用的小麦机动播种机。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 90212653.9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与耕耘机配套的小麦播种机,其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副,主动皮带轮与耕耘机的驱动铁轮装配在一起,从动皮带轮与播种器装配在一起,播种器为轮式结构,直径为130mm,其上均匀排列着12个凹眼,与从动皮带轮一起转动,在转动中进行播种;播种控制机构主要由操纵杆、控制杆、皮带轮构成,操纵杆安装在耕耘机上,另一头装有弹簧和调节螺钉并与控制杆的一头相连,控制杆的另一头安装在耕耘机上,皮带轮安装在控制杆上,扳动操纵杆使控制杆上升,则可拉紧皮带,在耕耘机的带动下播种,扳动操纵杆使控制杆下降,则可使皮带松弛,停止播种。此种小麦播种机虽然能装在耕耘机上利用耕耘机的动力进行小麦播种且操作简单,但却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副,因而传动比不稳定,不能保证小麦点播的窝距均匀,此外,皮带易损坏,影响了使用寿命;2、由于播种器为轮式结构,难于使小麦的点播量符合要求;3、播种控制通过调整皮带的拉紧或松弛予以实现,会导致皮带的磨损加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与耕整机配套使用的小麦机动播种机,此种播种机不仅点播小麦时窝距均匀,点播量符合要求,便于调整小麦点播退行的窝距,而且操作方便,使用寿命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提供的小麦机动播种机包括传动机构、播种控制机构、播种机构、料斗、牵引架、机架、与机架连接的开沟机构和耙地机构;传动机构由链轮传动副、传动轴及其安装支架构成,主动链轮安装在耕整机的行走轮驱动轴上,从动链轮安装在传动轴上,安装支架与耕整机连接;播种控制机构由偏心轴、连杆套、分离手把、限位卡和连杆轴构成,偏心轴的一端与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套的一端连接,分离手把的一端与连杆套的自由端铰接,另一端与铰接在连杆套上的限位卡可分离式的卡接组合,连杆轴的一端与连杆套连接,另一端与播种机构中的牵引杆铰接;播种机构由料斗底座、种子分播滑板、底板和牵引杆构成,种子分播滑板位于料斗底座和底板之间,由料斗底座和底板上设置的限位结构定位,牵引杆安装在种子分播滑板的前端,料斗底座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料斗安装在料斗底座上并通过支架与机架连接,牵引架的一端与耕整机的犁铧牵引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机架连接。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窝的点播量符合要求并便于调整播种机点播小麦的行数,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1、料斗设计为条形槽,槽的底部至少有三个出料孔,出料孔之间的间距为播种要求的行距,出料孔之间设置了种子限位隔板。
2、出料斗槽底两端设置了调节播种行数的移动式挡孔板。
3、播种机构中的料斗底座为板状体,其上开有与料斗的出料孔位置对应、尺寸相同的通孔,其上设置的限位结构为板状体前端安装的两个定位销;播种机构中的种子分播滑板上设置有与料斗底座和底板上的限位结构相匹配的导槽或定位销,并开有与料斗底座上的通孔位置对应的播种孔,播种孔的尺寸根据播种所要求的种子量确定;播种机构中的底板主体为板状体,板状体的后端延伸出相隔有间距的组装条,组合后,组装条位于种子分播滑板上的播种孔之间,板状体的宽度以种子分播滑板运动到后极限位置时其上的播种孔能完全开启为限,底板上设置的限位结构为板状体左右两端的导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动力取自耕整机的行走轮驱动轴且为链轮传动副,因而点播时间与行走同步,传动比稳定,不会打滑,使点播的窝距均匀。
2、从动链轮转一圈移动的水平距离即为点播小麦的窝距,因而窝距的调整十分方便,只需改变链轮传动副的传动比即可。
3、播种控制机构的结构合理,操作时只需将分离手把与限位卡卡接组合或脱离限位卡上提就可实现点播或停止点播,使用时不易损坏,有利于使用寿命的延长。
4、播种机构的结构和料斗出料孔之间设置的种子的限位隔板可保证各窝的小麦点播量符合要求。
5、料斗的槽底两端设置了移动式挡孔板,便于调整播种机点播小麦的行数。
6、体积小(720×830×510mm),重量轻(约19公斤),作业效率高(每小时可点播1~1.5亩小麦),所需动力小(只需4~5马力的耕整机带动),特别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田块的小麦点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小麦机动播种机的一种结构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播种控制机构的一种结构图,图中,实线为小麦机动播种机点播时该机构的形态,双点画线为小麦机动播种机停止点播时该机构的形态;图4是播种机构点播小麦时该机构各构件的一种组合关系图;图5是播种机构处于停止点播状态时该机构各构件的一种组合关系图;图6是料斗底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底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种子分播滑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动链轮、2-耕整机的犁铧牵引装置、3-牵引架、4-从动链轮、5-传动轴、6-连杆套、7-限位卡、8-分离手把、9-偏心轴、10-连杆、11-牵引杆、12-支架、13-料斗、14-升降拉杆、15-挂钩、16-犁耙、17-拉杆、18-拉簧、19-机架、20-支架、21-开沟犁、22-犁把、23-支架、24-安装支架、25-出料孔、26-挡孔板、27-限位隔板、28-料斗底座、29-种子分播滑板、30-底板、31-通孔、32-定位销、33-组装条、34-导槽、35-播种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小麦机动播种机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传动机构、播种控制机构、播种机构、料斗13、牵引架3、机架19、开沟机构和耙地机构。传动机构由链轮传动副、传动轴5及其安装支架24构成,主动链轮1安装在耕整机的行走轮驱动轴上,从动链轮4安装在传动轴5上,安装支架24与耕整机连接。播种控制机构的结构如图3所示,由偏心轴9、连杆套6、分离手把8、限位卡7和连杆轴10构成;偏心轴的一端与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轴5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套的一端连接,分离手把的一端与连杆套的自由端铰接,另一端与铰接在连杆套上的限位卡可分离式的卡接组合,当播种机点播小麦时,分离手把与限位卡卡接组合,当播种机停止点播时,分离手把与限位卡分离并向上拉起,连杆轴的一端与连杆套连接,另一端与播种机构中的牵引杆铰接。料斗13为梯形截面的条形槽,槽的底部有四个出料孔25,出料孔之间的间距为播种要求的行距,槽底两端各设置有一个调节播种行数的移动式挡孔板26,出料孔之间设置有种子限位隔板27。播种机构由料斗底座28、种子分播滑板29、底板30和牵引杆11构成;料斗底座28为板状体,其上开有与料斗的出料孔25位置对应、尺寸相同的通孔31,其前端安装有两个定位销32作为限位结构,以保证种子分播滑板29按要求前后移动;种子分播滑板29上设置有与料斗底座和底板上的限位结构相匹配的导槽或定位销,并开有与料斗底座上的通孔位置对应的播种孔35,播种孔的尺寸根据播种所需的种子量确定;底板30的主体为板状体,板状体的后端延伸出相隔有间距的组装条33,各构件组合后,组装条位于种子分播滑板29上的播种孔35之间,板状体的宽度以种子分播滑板29运动到后极限位置时其上的播种孔35能完全开启为限,板状体的左右两端设置有导槽34作为限位结构,以便使种子分播滑板29前后移动时不会左右摆动,偏离正确的方向;组装时,种子分播滑板位于料斗底座和底板之间,由料斗底座和底板上设置的限位结构定位,牵引杆安装在种子分播滑板的前端,料斗底座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各构件的组合关系如图4、图5所示。支架19为圆形轴;料斗13安装在料斗底座28上并通过支架12与机架19连接。牵引架3的一端通过两销轴与耕整机的犁铧牵引装置2可靠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架23与机架19连接。开沟机构由开沟犁21和犁把22构成,开沟犁安装在犁把的下端,其高低可根据开沟深浅调节,犁把的上部与安装在机架上的支架20固连。耙地机构用于盖土,主要由犁耙16、拉杆17、升降拉杆14、挂钩15和拉簧18构成;拉杆17为两根,它们分别与犁耙16的两端连接、与机架19的两端铰接;升降拉杆14为两根、挂钩15为两副,两升降拉杆分别位于机架的两端,其一端与机架固连,另一端挂挂钩,在不耙地时,挂钩挂上犁耙,使犁耙离开地面;拉簧18为两根,分别安装在机架两端的下部,在耙地时与拉杆连接,使犁耙与地面有良好的接触。
该小麦播种机与耕整机配套使用,点播小麦时,分离手把8限位卡7卡接组合,耕整机的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递到播种控制机构中的连杆轴10,连杆轴往复直线运动带动播种机构中的种子分播滑板29作前后直线运动实现播种;当需要停止点播小麦时,分离手把8与限位卡7分离并向上拉起,则可使种子分播滑板29停止前后运动而不再播种。
权利要求1.一种小麦机动播种机,包括传动机构、播种控制机构、播种机构、料斗(13)、牵引架(3)、机架(19)、与机架连接的开沟机构和耙地机构,其特征在于A、传动机构由链轮传动副、传动轴(5)及其安装支架(24)构成,主动链轮(1)安装在耕整机的行走轮驱动轴上,从动链轮(4)安装在传动轴(5)上,安装支架(24)与耕整机连接,B、播种控制机构由偏心轴(9)、连杆套(6)、分离手把(8)、限位卡(7)和连杆轴(10)构成,偏心轴的一端与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轴(5)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套的一端连接,分离手把的一端与连杆套的自由端铰接,另一端与铰接在连杆套上的限位卡可分离式的卡接组合,连杆轴的一端与连杆套连接,另一端与播种机构中的牵引杆铰接,C、播种机构由料斗底座(28)、种子分播滑板(29)、底板(30)和牵引杆(11)构成,种子分播滑板位于料斗底座和底板之间,由料斗底座和底板上设置的限位结构定位,牵引杆安装在种子分播滑板的前端,料斗底座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D、料斗(13)安装在料斗底座(28)上并通过支架(12)与机架(19)连接,牵引架(3)的一端与耕整机的犁铧牵引装置(2)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9)连接。
2.根据权利求1所述的小麦机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料斗(13)为条形槽,槽的底部至少有三个出料孔(25),出料孔之间的间距为播种要求的行距,出料孔之间设置有种子限位隔板(27)。
3.根据权利求2所述的小麦机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料斗(13)的槽底两端设置有调节播种行数的移动式挡孔板(26)。
4.根据权利求1或2或3所述的小麦机动播种机,其特征在于A、播种机构中的料斗底座(28)为板状体,其上开有与料斗的出料孔位置对应、尺寸相同的通孔(31),其上设置的限位结构为板状体前端安装的两个定位销(32),B、播种机构中的种子分播滑板(29)上设置有与料斗底座和底板上的限位结构相匹配的导槽或定位销,并开有与料斗底座上的通孔位置对应的播种孔(35),播种孔的尺寸根据播种所需的种子量确定,C、播种机构中的底板(30)主体为板状体,板状体的后端延伸出相隔有间距的组装条(33),组合后组装条位于种子分播滑板上的播种孔之间,板状体的宽度以种子分播滑板(29)运动到后极限位置时其上的播种孔能完全开启为限,底板上设置的限位结构为板状体左右两端的导槽(34)。
专利摘要一种小麦机动播种机,其传动机构为链轮传动副,播种控制机构由偏心轴、连杆套、分离手把、限位卡和连杆轴构成,偏心轴的一端与传动机构中的传动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杆套的一端连接,分离手把的一端与连杆套的自由端铰接,另一端与铰接在连杆套上的限位卡可分离式的卡接组合,连杆轴的一端与连杆套连接,另一端与播种机构中的牵引杆铰接;播种机构由料斗底座、种子分播滑板、底板和牵引杆构成,种子分播滑板位于料斗底座和底板之间,牵引杆安装在种子分播滑板的前端,料斗底座和底板通过螺栓连接成一体;料斗安装在料斗底座上并通过支架与机架连接。
文档编号A01C7/20GK2610624SQ03233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0日
发明者肖文新 申请人:肖文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