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境植生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2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逆境植生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生毡,特别是涉及一种披覆于一预定地点的表面上,且可供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生长的抗逆境植生毡。
背景技术
早期若需要在地表上种植植物时,一般是直接将植物种子散布在泥土中,经过水分的灌溉后,前述种子即可生长出植物,而这样的种植方式,在一般平原上还可适用,但在坡地上种植时,仍有许多技术盲点必须克服,且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并且由于坡地种植时,水分容易直接由土壤流失,并不适合大面积的植栽,因此,人们往往利用一种植生毡构造来栽种植物,此种植生毡是制成类似平坦状的地毯,而可直接将其铺设于预定地表上即可。
如图1所示,现有植生毡1是包含一与地表接触的底层11,及一覆盖于此底层11顶侧的表层12,并且在介于底层11与表层12间铺设有种子10,特别说明的是,图1是为了方便说明而将各种子10的粒径放大表示,实际上种子10的粒径远小于图中所示。
将此植生毡1铺设于地表上方并经过一预定时间的灌溉、培养后,前述种子10便可顺利长成植物成株,而由于底层11与表层12具有涵养水分的功能,可以使水分较不易直接由土壤迅速流失,同时借由表层12覆盖于各种子10上所产生的定位效果,会使得植生毡1长出植物后的整体外观变得更加整齐、美观,显然以植生毡1来种植植物不但可以缩短散布种子10所需花费的时间,且植物生长效率及植物生长后的整体外观均优于早期技术,亦更适合大面积的栽种植物。
如图1、2及3所示,一植物种子10长成一成株103过程大致是由种子10吸收水分开始,接收水分后,种子10的种皮便会开始破裂,且萌发出主根101,主根101即会逐渐往下伸长并贯入土壤内,当主根10长成一定长度时,主根10的表面上便会同时开始长出二次根102,然后主根10及二次根102同时再生长,而后顺利长成成株103的型态。在成长初期的养分来源是由种子10本身所提供,而当主根101开始接触土壤后,即能够透过主根101来吸收土壤内的水分、无机盐类等养分,当主根101周缘长出二次根102时,二次根102亦与土壤产生接触,土壤中的养分与水分即会经由二次根102被植物充分吸收。
由以上说明可知,主根101与二次根102能否充分吸收养分是由种子10长成成株103过程中的关键,现有植生毡1虽然已改进了早期的栽种技术的缺点,但由于现有植生毡1的设计方式会使所述种子10的主根101穿出底层12后,才开始由主根101上长出二次根102来吸收养分,因此,当现有植生毡1被用在土质不佳且营养贫瘠的地点时,即便是种子10的主根101已生长,并往下植入土穰内,但随着主根101成长的二次根102无法由土壤中获得足够的养分,而容易导致植物缺乏水分或养分而死亡,造成无法顺利长成成株103,显然,现有植生毡1要达到缩短散布种子时间、提高植物生长效率,以及适合大面积栽种使用的功效,仍具有前述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植物存活率的抗逆境植生毡。
本实用新型抗逆境植生毡,包含一上一下间隔设置的一纤维底层与一纤维表层,其特征在于植生毡还包含一位于纤维底层及纤维表层间的纤维中间层,纤维表层是覆设于纤维中间层的一顶面,纤维中间层是设于纤维底层的一顶侧且其密度小于纤维底层,纤维中间层具有一纤维本体、铺设于纤维本体上的(多颗)种子,以及多个设于纤维本体且用来促进种子生长的养分单元。
本实用新型抗逆境植生毡所用的纤维底层、纤维中间层以及纤维表层均选自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包括无纺布、尼龙、织布以及针织物。其中,纤维表层的厚度为0.2mm至1.0mm,纤维中间层的厚度为3mm至8mm,而纤维底层的厚度为1mm至3mm。本实用新型中的养分单元选自菌体与泥碳土,或者包括菌种与泥碳土,以及有机肥料。其中菌体选自VA菌根菌与其它促进植物成长的菌种。


图1是一现有植生毡的一局部立体图。
图2是一种子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图3是现有植生毡的种子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抗逆境植生毡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5是较佳实施例的种子的生长过程示意图,说明种子的主根与二次根盘桓在一纤维中间层与一纤维底层间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抗逆境植生毡的较佳实施例由上至下包含一纤维底层3、一纤维中间层4以及一纤维表层5。前述各层的纤维是选自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制成,可为无纺布、缧萦、织布以及针织物,或是其它种类的纤维材质,以下是以无纺布来说明本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纤维底层3的厚度为2mm、纤维中间层4厚度为5mm,以及纤维表层5的厚度为0.5mm,而本实用新型并不以等厚度为限。
纤维底层3是与一预定地点的土壤接触,而纤维中间层4是设于纤维底层4的一顶侧且其密度小于纤维底层3,纤维中间层4具有一纤维本体41、铺设于纤维本体41上的种子42,以及设于纤维本体41且用来促进种子42生长的养分单元43。本实施例中,养分单元43是以菌体、泥碳土以及有机肥料等组成的混合物,菌体为粉状的VA菌根菌或其它促进植物生长的菌种,而养分单元43并不以具有全部的组成养分为限,配合不同植物种类是可选择单独使用菌体,不添加泥碳土及有机肥料。且养分单元43是以洒布的方式设于纤维本体41上,由于纤维本体41本身的组织会存有细小空隙,使养分单元43不止被洒布在纤维本体41的表面同时亦会往下进入本体41内部,而纤维表层5是覆设于纤维中间层4的一顶侧,用来使种子42得以定位而不会轻易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植生毡的三层构造可利用编织、贴合或是淋膜的方式结合。
而养分单元43会形成类似绵密的菌丝网络来配合二次根422的生长,而形成与二次根422感染共生的型态,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借此增进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并增加植物对土壤病害及水分逆境的抗性。
如图5所示,由于纤维底层3的密度大于纤维中间层4,使得植物种子42往下长出主根421时,其主根421不会直接延伸穿透密度比中间层4结实的纤维底层3,而是逐渐往水平方向延伸同时以较缓和的速度斜伸穿出纤维底层3,一旦主根421并非直接穿过纤维底层3,随后由主根421上长出的二次根422与主根421即会形成盘桓在纤维中间层4与纤维底层3间的型态,而养分单元43的菌体即会形成一菌丝网与二次根422感染而共生,这样,尽管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可借由菌丝所形成的网络来吸收足够的水分来供应二次根,来使各种子42可以顺利长成“成株”。
基于上述设计方式,本实用新型的植生毡还可增加栽植出的植物对恶劣环境的忍耐程度,即,本实用新型的植生毡是由密度大于纤维中间层4的纤维底层3,可引导种子42长出的主根421的延伸方向,使由主根421上长出的二次根422能够与菌体43充分感染。因此,在种子42可与养分单元43的菌体充分感染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植生毡可有效提高种子长成植物后的存活率。
权利要求1.一种抗逆境植生毡,包含一上一下间隔设置的一纤维底层与一纤维表层,其特征在于植生毡还包含一位在纤维底层及纤维表层间的纤维中间层,纤维表层是覆设于纤维中间层的一顶面,纤维中间层是设于纤维底层的一顶侧且其密度小于纤维底层,纤维中间层具有一纤维本体、铺设于纤维本体上的种子,以及多个设于纤维本体,用来促进种子生长的养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纤维底层、纤维中间层以及纤维表层均选自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纤维底层、纤维中间层以及纤维表层选自无纺布、尼龙、织布以及针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养分单元选自菌体与泥碳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养分单元包括菌种与泥碳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养分单元还包括有机肥料。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菌体选自VA菌根菌与其它促进植物成长的菌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逆境植生毡,其特征在于纤维表层的厚度为0.2mm至1.0mm,纤维中间层的厚度为3mm至8mm,而纤维底层的厚度为1mm至3mm。
专利摘要一种抗逆境植生毡,由下至上依序包含一纤维底层、纤维中间层以及一纤维表层。纤维中间层具有一纤维本体、铺设于纤维本体上的种子,以及多个设于纤维本体且用来促进种子生长的养分单元,养分单元包括菌体与泥碳土,并可搭配有机肥料或为无土栽培,纤维表层是覆设于纤维中间层的一顶侧。
文档编号A01G31/00GK2623008SQ03251
公开日2004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3日
发明者张帆若, 吴继光 申请人:富雅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