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8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日光温室设施栽培是一种在我国设施农业领域内运用的较为广泛的适用技术。日光温室冬季采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使用的效果。现有的日光温室增温方式多为热水,气通过管道给室内空气加热的原理来实现温室冬季生产时所需要的热量。集中供暖的成本较高,而单独供暖,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燃料燃烧时烟尘带走的热量均为未能利用的部分。而且,和热空气混合的烟尘,如果不利用收集处理,对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危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该装置可提高墙体的蓄热能力,进而提高集中供暖的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本实用新型由外墙体、中间墙体和内墙体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结构在外墙体和中间墙体间设有墙体隔热层;在外墙体的中部设有一进风口,以供空气进入,该口是边长为200~300mm的方形口,在该进风口外设有可关闭铁片;在内墙体的中部设有一出热风口,以供空气进入温室内,该口是边长为200~300mm的方形口,在该出热风口外设有可关闭铁片;在内墙体的底部设有一烟道散热口,该口是边长为200~300mm的方形口,在该烟道散热口外设有全封闭铁片,靠铁片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烟道的热量转给室内;在内墙体和中间墙体间设有热风通道和烟通道,热风通道位于上部,烟通道位于下部,二者之间设有一隔墙。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将热空气和烟分开处理,专门设置了烟通道和烟道散热口,并通过铁片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烟道的热量穿给室内,大大提高墙体的蓄热能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1为进风口 2为出热风口 3为烟道散热口 4为热风通道 5为烟通道6墙体隔热层 7外墙体 8内墙体 9中间墙体 10隔墙 11可开关铁片12全封闭铁片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外墙体7、中间墙体9和内墙体8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结构在外墙体7和中间墙体9间设有墙体隔热层6;在外墙体7的中部设有一进风口1,以供空气进入,该进风口1是边长为300mm的方形口,在该进风口1外设有可关闭铁片11;在内墙体8的中部设有一出热风口2,以供空气进入温室内,该出热风口2是边长为300mm的方形口,在该出热风口2外设有可关闭铁片11;在内墙体8的底部设有一烟道散热口3,该烟道散热口3是边长为300mm的方形口,在该烟道散热口外设有全封闭铁片12,靠铁片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烟道的热量转给室内;在内墙体8和中间墙体9间设有热风通道4和烟通道5,热风通道4位于上部,烟通道5位于下部,二者之间设有一隔墙7。
实施例2进风口1、出热风口2和烟道散热口3的边长是200mm,其它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进风口1、出热风口2和烟道散热口3的边长是250mm,其它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3所述的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都充分利用了热空气和烟中的热量,大大提高了墙体的蓄热能力。
权利要求1.一种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由外墙体、中间墙体和内墙体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结构在外墙体和中间墙体间设有墙体隔热层;在外墙体的中部设有一进风口,在该进风口外设有可关闭铁片;在内墙体的中部设有一出热风口,在该出热风口外设有可关闭铁片;在内墙体的底部设有一烟道散热口,在该烟道散热口外设有全封闭铁片;在内墙体和中间墙体间设有热风通道和烟通道,热风通道位于上部,烟通道位于下部,二者之间设有一隔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口是200~300mm的方形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热风口是200~300mm的方形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散热口是200~300mm的方形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合日光温室使用的采暖保温装置。它由外墙体、中间墙体和内墙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外墙体和中间墙体间设有墙体隔热层;在外墙体的中部设有一进风口,在该进风口外设有可关闭铁片;在内墙体的中部设有一出热风口,在该出热风口外设有可关闭铁片;在内墙体的底部设有一烟道散热口,在该烟道散热口外设有全封闭铁片;在内墙体和中间墙体间设有热风通道和烟通道,热风通道位于上部,烟通道位于下部,二者之间设有一隔墙。本实用新型将热空气和烟分开处理,专门设置了烟通道和烟道散热口,并通过铁片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烟道的热量传给室内,大大提高墙体的蓄热能力。
文档编号A01G9/14GK2676612SQ20032010028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5日
发明者杨其长, 秦渊基, 魏灵玲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