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育秧手动切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89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膜育秧手动切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工具,专指与插秧机配套的手动切秧器。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广,机械插秧的优点逐步被广大农民朋友所接受,机械插秧的面积逐年增加,如何为插秧机提供大小统一,尺寸一致的秧苗块,是推行机械插秧的难题之一。目前,机械插秧所需的秧苗块普遍使用塑盘育秧,其育秧的技术要求高,工序复杂,普通农民难以掌握,既费工又费钱,农民很难接受,直接影响了机械插秧的推广。近年来,农技人员摸索出地膜育秧新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易学,育秧方法和管理与现有的育秧方法相当,而且成本低廉,经实验对比,地膜育秧比塑盘育秧每亩大田可降低成本10~15元,很受农民朋友欢迎。然而令农民朋友烦恼的是如何将地膜秧划割成大小统一,尺寸一致的秧苗块。目前,通常做法是用带尺的方管分离秧苗后,再用切秧刀沿方管划割,既要横向划割,又要纵向划割,工效很低,尺寸稳定性不好,秧苗的利用率不高,秧苗压损率严重。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地膜育秧提供一种手动切秧器,它能便捷地将秧苗从地膜育秧的苗床上划割成预定大小的秧苗块,能快速地为插秧机提供大小统一,尺寸一致的地膜秧苗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述地膜育秧手动切秧器,包括底框、纵向尺、横向尺、横向尺的限位结构、移动手柄和切秧刀,底框由左纵向柱、横向柱、右纵向柱组成,左、右纵向柱与横向柱固定连接成底框,底框的形状为缺一长边的长方形,移动手柄固定在底框上。横向尺一端铰连接于底框的任一纵向柱的端面上,在底框的另一纵向柱的端面上设有横向尺的限位结构;纵向尺设置在横向柱的中部,并与横向尺垂直,其一端与横向柱铰连接,另一端设有卡口结构,该卡口结构与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配套;当横向尺和纵向尺均处于水平状态时,(即使用状况),底框、横向尺、纵向尺组成两个等称的小长方形,其大小根据插秧机的要求来确定;在纵向尺上还设有移尺杆,在底框横向柱的底部设有定位块。插秧机对秧苗块的大小要求一般为58cm×28cm,即纵向尺两边的矩形大小为58cm×28c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只要用切秧刀将地膜育秧的苗床划割成直线端面,抬起纵向尺、横向尺,将横向柱下端的两定位块贴近苗床的直线端面,保证底框位于苗床中部,即保证底框中有秧苗,然后,用横向尺分开秧苗,并使横向尺卡入横向尺的限位结构中,通过移尺杆控制纵向尺分开秧苗,并使纵向尺端部的卡口卡入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中,用切秧刀沿底框内侧和纵向尺、横向尺割划,然后用手工取出两块秧苗块,所得两秧块大小相同,均为58cm×28cm,然后再将横向尺、纵向尺抬起,使整个切秧器向前移动,使定位块贴近秧苗端面,开始下个循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技术要求低,所得秧苗块大小统一,尺寸稳定,取秧速度快,一个人划割完全能够供应一台插秧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横向尺的一种限位结构;图3为图1中纵向尺与横向柱之间的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横向尺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纵向尺与横向尺之间的另一种定位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所示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示意图;图中11-横向柱;12-右纵向柱;13-左纵向柱;2-横向尺;21-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3-纵向尺;31-卡口结构;4横向尺的限位结构;41-限位片;5-移动手柄;6-定位块;7-支撑杆;8-移尺杆;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地膜育秧手动切秧器,由底框、横向尺2、纵向尺3、横向尺的限位结构4、移动手柄5和切秧刀组成,底框由横向柱11、右纵向柱12、左纵向柱13组成,三者固定连接成一体,底框的形状为缺一长边的长方形,移动手柄5固定在底框上,横向尺2一端铰连接于底框的右纵向柱12的端面上,在底框的左纵向柱13的端面上设有横向尺的限位结构4;该限位结构4由限位片41和左纵向柱13的端面构成,两者间的距离与横向尺2的厚度相匹配;纵向尺3设置在横向柱11的中部,并与横向柱11垂直,其一端与横向柱11铰连接,另一端设有卡口结构31,该卡口结构31与横向尺2中部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21配套;当横向尺2和纵向尺3均处于水平状态时,(即使用状态),底框、横向尺2、纵向尺3组成两个等称的小长方形,其大小为58cm×28cm;在纵向尺3上还装有纵向尺的移尺杆8,两者之间铰连接;在横向柱11的底部设有两块定位块6,在移动手柄5与左纵向柱13、右纵向柱12之间设有支撑杆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21有多种形式,在图1和图4中,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为一V形定位槽;在图5、图6中,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定位结构为Y形定位槽;所述横向尺的限位结构也有多种结构形式。
凡与本实用新型结构相同或等功能代换的结构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其操作过程如下用切秧刀将地膜育秧的秧苗苗床划割成直线端面,手持移动手柄5,使纵向尺3、横向尺2抬起,将横向柱11下端的两定块6贴近苗床的直线端面,保证底框位于秧苗苗床中部,即保证底框中有秧苗,然后,用横向尺2分开秧苗,并使横向尺2限位,通过纵向尺的移尺杆8控制纵向尺3分开秧苗,并使纵向尺3端部的卡口31卡入横向尺2中部的纵向尺定位21中,用切秧刀沿底框内侧和纵向尺3、横向尺2割划,手工取出两块秧苗块,所得两秧苗块大小相同,均为58cm×28cm,然后再将横向尺2、纵向尺3抬起,使整个切秧器向前移动,使定位块6贴近秧苗端面,开始下个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地膜育秧手动切秧器,其特征是它包括底框、横向尺(2)、纵向尺(3)、横向尺的限位结构(4)、移动手柄(5)和切秧刀,底框由横向柱(11)、左纵向柱(12)、右纵向柱(13)组成,三者固定连接成,底框的形状为缺一长边的长方形,移动手柄(5)固定在底框上,横向尺(2)一端铰连接于底框的任一纵向柱(12、13)上,在底框的另一纵向柱(13、12)上设有横向尺的限位结构(4);纵向尺(3)设置在横向柱(11)的中部,并与横向柱(11)垂直,其一端与横向柱(11)铰连接,另一端设有卡口结构(31),并与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21)配套;当横向尺(2)和纵向尺(3)均处于水平状态时,底框、横向尺(2)、纵向尺(3)组成两个等称的小长方形,其大小根据插秧机的要求来确定;在纵向尺(3)上还铰接有纵向尺的移尺杆(8),在横向柱(11)的底部设有定位块(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膜育秧切秧器,其特征是所述横向尺(2)的限位结构(4)为限位片(41);所述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21)为V形定位槽或Y形定位槽;在所述横向柱(11)的下方设有两个定位块(6);底框的纵向柱(12、13)和纵向尺(3)之间的距离为58cm,横向柱(11)与横向尺(2)之间的距离为28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膜育秧手动切秧器,包括底框、纵向尺、横向尺、横向尺的限位结构、移动手柄和切秧刀,底框的形状为缺一长边的长方形,移动手柄固定在底框上,横向尺一端铰连接于底框的任一纵向柱的端面上,在底框的另一纵向柱的端面上设有横向尺的限位结构;纵向尺设置在底框横向柱的中部,一端与底框的横向柱铰连接,另一端设有卡口结构,并与横向尺中部设有的纵向尺的定位结构相配套;在纵向尺上还设有移尺杆,在横向柱的底部设有定位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技术要求低,所得秧苗块大小统一,尺寸稳定,一人划割即可满足一台插秧机的插秧要求。
文档编号A01C11/02GK2666113SQ200320110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宋国祥 申请人:宋国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