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垂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12阅读:9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垂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钓鱼钩组有二种,第一种称炸弹钩,主要存在问题是其一脑线不能活动,鱼吸饵时钓饵受线牵连、饵钩不易进鱼嘴,即使吸进也不深、易跑鱼;其二诱饵饵钩一体,糟饵以粉状作成,极易招诱小鱼,短期内大鱼不到,小鱼群闹窝、饵料食尽,钓组无效。第二种称串钩,主要存在问题是铅砣在前,脑线栓于水线上,水线很长、有很大伸缩,鱼吸饵钩时、钩刺鱼嘴受水线牵连缓冲,更易跑鱼。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垂钓装置,该新型垂钓装置的脑线能双向活动,极易垂钓。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新型垂钓装置,主要由沉砣、脑线、短水线、长水线、两对大小饵钩组成,短水线通过转环活扣连接长水线,长水线连接钓竿,沉砣中间形成纵向通心孔,沉砣本体上设有一横向的穿孔,脑线自由穿设过穿孔,脑线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对大小饵钩,每对大小饵钩由大饵钩和小饵钩组成,小饵钩固定设于脑线端头,大饵钩固定设于小饵钩上方的脑线上。
沉砣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
又设有一空心胶管,空心胶管处于通心孔中并与穿孔呈一直线,脑线活动穿设过空心胶管。
脑线分三段,中间一活动段处于空心胶管中,处于沉砣外的两头为两段栓钩段,两对大小饵钩分别固定于栓钩段端头侧,活动段与栓钩段的结节处套上塑料护结作为线止。
又沉砣本体上横向设有一与穿孔呈直角的固定孔,短水线一端栓连于沉砣一头的固定孔。
又设有一弹簧诱饵托,弹簧诱饵托通过线栓连于沉砣另一头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脑线能双向活动,鱼吸饵钩时,脑线在沉砣的穿孔中自由滑动,进嘴极深;又脑线的端头固定设置一大一小的双饵钩,固定脑线线头的饵钩小于其后的饵钩,这样小饵钩装固体硬饵不露钩尖,后大饵钩全空不装饵料,小饵钩柄紧贴大饵钩底,鱼吸小饵钩时大饵钩跟进鱼嘴,鱼一动弹瞬间、活动脑线止(因线止被挡于穿孔侧),忽然产生约五十克沉砣(本例中沉砣质量取为五十克)力加水阻、脆力阻击,空的大饵钩已在鱼嘴深处、深深刺入。如大鱼不咬饵钩、则小鱼咬不下,不用忧钩上饵尽。又沉砣中间设纵向通心孔,此通心孔作为诱饵室、放置诱饵,解决了一般钓饵投不准诱饵区域而使鱼不咬饵钩的情况。又,本创作中在短水线穿沉砣的另一头加栓弹簧诱饵托、而大、小饵钩紧随其傍,更显合理,更容易使鱼上钩。本实用新型垂钓不用持竿,一个人可垂钓多竿而不用盯漂,使弱视者也可垂钓,鱼上钩率明显提高,小鱼无法闹钩,大鱼不咬钩、饵料不会掉。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
图1,一种新型垂钓装置,主要由沉砣1、脑线2、短水线3、长水线4、两对大小饵钩组成,沉砣1可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本例中沉砣1呈椭圆形,短水线3通过转环活扣7连接长水线4,长水线4连接钓竿,沉砣1中间形成纵向通心孔8,沉砣1本体上设有一横向的穿孔9,脑线2自由穿设过穿孔9,脑线2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对大小饵钩,每对大小饵钩由大饵钩5和小饵钩6组成,小饵钩6固定设于脑线2端头,大饵钩5固定设于小饵钩6上方的脑线2上。
为了使脑线2不和通心孔8中的诱饵磨擦而磨损脑线2,可设有一空心胶管10,空心胶管10处于通心孔8中并与穿孔9呈一直线,脑线2活动穿设过空心胶管10,这样脑线2就不会和通心孔8中的诱饵磨擦了。
又本例中,脑线2分三段,中间为一活动段处于空心胶管10中,处于沉砣1外的两头为两段栓钩段,两对大小饵钩分别固定于栓钩段端头侧,活动段与栓钩段的结节处套上塑料护结作为线止11。
为便于连接短水线3,沉砣1本体上横向设有一与穿孔9呈直角的固定孔12,短水线3一端栓连于沉砣1一头的固定孔12。
为了使鱼更容易上钩,本例中又设有一弹簧诱饵托13,弹簧诱饵托13通过线栓连于沉砣1另一头的固定孔12,使用时弹簧诱饵托13上装诱饵。
本实用新型用于垂钓五百克以上大鱼,使用时在前端小饵钩6上挂一粒或二粒硬玉米,也可挂硬面饵、贝、螺肉等各种小鱼啃不下的饵料,而在沉砣1通心孔8中包嵌诱饵,把活动脑线2两栓钩段拉成一样长短抛入河中,就可垂钓,其他动作和炸弹钩一样,这里不在重述。有蟹、虾闹钩的地方可挂拟饵(即假饵)。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可设两条甚至多条穿孔,相应设二根甚至多根脑线,每根脑线两端分别设一对大小饵钩,都为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垂钓装置,其特征是主要由沉砣、脑线、短水线、长水线、两对大小饵钩组成,短水线通过转环活扣连接长水线,长水线连接钓竿,沉砣中间形成纵向通心孔,沉砣本体上设有一横向的穿孔,脑线自由穿设过穿孔,脑线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对大小饵钩,每对大小饵钩由大饵钩和小饵钩组成,小饵钩固定设于脑线端头,大饵钩固定设于小饵钩上方的脑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垂钓装置,其特征是沉砣呈圆形或椭圆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三角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垂钓装置,其特征是又设有一空心胶管,空心胶管处于通心孔中并与穿孔呈一直线,脑线活动穿设过空心胶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垂钓装置,其特征是脑线分三段,中间一活动段处于空心胶管中,处于沉砣外的两头为两段栓钩段,两对大小饵钩分别固定于栓钩段端头侧,活动段与栓钩段的结节处套上塑料护结作为线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垂钓装置,其特征是又沉砣本体上横向设有一与穿孔呈直角的固定孔,短水线一端栓连于沉砣一头的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垂钓装置,其特征是又设有一弹簧诱饵托,弹簧诱饵托通过线栓连于沉砣另一头的固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垂钓装置,用于钓鱼,为了克服现在的饵钩易跑鱼的不足;它主要由沉砣、脑线、短水线、长水线、两对大小饵钩组成,短水线通过转环活扣连接长水线,长水线连接钓竿,沉砣中间形成纵向通心孔,沉砣本体上设有一横向的穿孔,脑线自由穿设过穿孔,脑线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对大小饵钩,每对大小饵钩由大饵钩和小饵钩组成,小饵钩固定设于脑线端头,大饵钩固定设于小饵钩上方的脑线上。用本实用新型垂钓时不用持竿,一个人可垂钓多竿而不用盯漂,鱼上钩率明显提高,小鱼无法闹钩,大鱼不咬钩、饵料不会掉。
文档编号A01K95/00GK2657394SQ2003201200
公开日2004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7日
发明者蔡国光 申请人:蔡国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