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种肥同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67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种肥同播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一、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种肥同播机。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农田耕种实践中,现有的播种机只能实现不同种子间的同播,种子播下掩土后,一般还要采取人工普遍撒肥,一部分肥料留在土层表面,不能全部深入土层,留在土层表面的肥料经过风吹日晒,易失去养分,造成肥料浪费,即使采取人工点种施底肥的方法,效率较低,还会给农民体力增加负担,稍不注意易发生种子与肥料相混将种子烧死的现象。
现有的播种机不能在播种的同时施肥施水,如果靠人工施肥、播种、施水同时进行,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农户夏季种玉米时,一般要等到幼苗出来后,且墒情较好的情况下才能施肥,如果天气持续干旱,墒情不好,可能就会拖延施肥最佳时间,玉米易出现黄弱苗的现象,为玉米丰收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不同农作物由于自身特点和耕种条件的不同,它们的种植间距不一致,种子行间距大小由播种机上犁行距大小决定,现有的播种机犁行距是固定的,不能随作物和耕种条件不同而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夏季在麦茬地种植玉米,由于播种机的铧间距过小,耕种行较密,种子行间距很小,大量带有麦茬的土壤被翻开,土壤在埋土棒的拖推下成堆成团、相互推聚,易造成玉米种子完全或部分暴露在地面上,种子则不易生根发芽,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作物长到一定高度,要为作物追加施肥,还要及时锄去作物行间杂草,现有的播种机不具备同时施肥同时锄草的功能,靠人工施肥锄草,劳动强度大,用锄草剂,作物成本将大幅增加,播种机的埋土棒不能调整种子埋土的厚度,尤其播种玉米时,如果土层疏松太薄,阳光会晒干土壤层,种子将不易成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播种施肥机,它不仅能实现种子与肥料同播同施,种子、肥料与水同播同施,还可单独播种或施肥,同时施肥锄草,而且铧行距可适应多种作物种植间距不同、还可调整种子埋土的厚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包括种子箱、肥料箱,种子箱、肥料箱内均设有播撒器,肥料箱内的播撒器与施肥铧相连,种子箱内的播撒器与播种铧相连,施肥铧、播种铧安装在前后一条直线上。
播种铧底部比施肥铧底部短3-4厘米,施肥铧内设有输肥道,播种铧内设有输种道;播种铧与施肥铧上部间由铧平杠隔开,施肥铧与播种铧外部均设有一突出的定位孔,铧夹板上设有与定位孔相对应的铧夹板孔,定位杠依次穿过铧夹板孔、定位孔、另一铧夹板孔,定位杠的两端设有小销钉,小销钉紧贴两铧夹板使两铧夹板夹紧播种铧、施肥铧,播种铧与施肥铧以定位杠为轴心转动;固定杠穿过两铧夹板顶紧播种铧或施肥铧,固定杠由固定杠两端的小销钉定位,在固定杠的中间可设有一紧定螺钉;两铧夹板由铧连接板连接,前弹簧一端连接施肥铧前下部,一端连接铧连接板,播种铧两侧设有两个后弹簧,每个后弹簧一端与播种铧一侧外部连接,一端连接同侧铧夹板外部。
种子箱内可设有水袋;播种铧内可设有一输水道,输水道以进水口为开端,以出水口为终端,进水口设在播种铧外部,出水口设在播种铧的底部面上,较播种铧底部面凸出;水袋经输水管与进水口相连,每个输水管上可设有止通阀。
播种铧的后下部可设有一拢土器,拢土器两侧部分是两个向外张开的斜面,拢土器与播种铧间用销连接,拢土器可在销孔内转动。
施肥铧可替换成锄草铧,锄草铧有牛角状分支铧,每个分支铧里设有施肥通道。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施肥、播种、施水装置,使种子能及时集中吸收肥料,减少肥料流失,改善土壤墒情,提高播种效率;播种铧略短于施肥铧,有效避免种子被肥料烧死;播种铧、施肥铧可任意升起或降落,实现播种、施肥、施水灵活组合,还可适应不同作物间距要求;采用锄草铧可实现同时施肥同时锄草,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采用拢土器可增加覆土厚度,提高种子出苗率;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适用面广,对于提高农业耕种水平和丰收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图1是本实用新型A-A剖开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仰视局部简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主视剖切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俯视剖切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拢土器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拢土器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拢土器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锄草铧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锄草铧右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播种铧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附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种子箱1、肥料箱3,种子箱1、肥料箱3内的底部分别设有均匀排列的播撒器4。图1、图4中,施肥铧18内设有输肥道33,播种铧15内设有输种道27,肥料箱3内的播撒器4经漏斗5、输肥管8与施肥铧18的输肥道33相连,种子箱1内的播撒器4经漏斗5、输种管6与播种铧15的输种道27相连。播种铧15底部比施肥铧18底部短3-4厘米。施肥铧18与播种铧15外部均设有图11中一突出的定位孔38,图4、图5中,两铧夹板10上均设有与定位孔38相对应的大小一样且完全相通的铧夹板孔34;两个定位杠16分别穿过铧夹板孔34、定位孔38、另一铧夹板孔34,定位杠16的两端设有销孔,穿上小销钉28,小销钉28紧贴两铧夹板10,使两铧夹板10夹紧播种铧15、施肥铧18;未安装固定杠17时,播种铧15、施肥铧18以定位杠16为轴心在两铧夹板10之间转动。两个固定杠17穿过两铧夹板10后紧贴播种铧15、施肥铧18外表面,且顶紧播种铧15、施肥铧18,固定杠17通过安装在两端的小销钉28与两铧夹板10固定在一起,在固定杠17的中间可设一丝孔,旋进一紧定螺钉32,紧定螺钉32起到更加顶紧播种铧15的作用。固定杠17也可以为长方体形或圆柱形;两铧夹板10由铧连接板20连接;播种铧15、施肥铧18上部由铧平杠9隔开,铧平杠9通过两螺钉与两铧夹板10连接;施肥铧18被嵌在两铧夹板10、固定杠17、铧连接板20之间,播种铧15被嵌在两铧夹板10、铧平杠9、固定杠17之间,此时,施肥铧18与播种铧15前后在同一条直线上。图4、图5中,施肥铧18前下部、铧连接板20各设有一个弯钩,播种铧15下部两侧和铧夹板10两侧各设有两个弯钩。前弹簧19一端连接施肥铧18前下部弯钩,一端连接铧连接板20的弯钩,播种铧15两侧设有两个后弹簧11,每个后弹簧11一端与播种铧15的一侧外部弯钩连接,一端连接同侧铧夹板10的外部弯钩,此时,前弹簧19、两个后弹簧11一直处于拉伸状态。先拆下两固定杠17两端的小销钉28,再卸下两固定杠17后,前弹簧19、两个后弹簧11将恢复原长产生收缩拉力,拉动施肥铧18、播种铧15以定位杠16为轴心向上转动直到前弹簧19、两个后弹簧11达到了原长,施肥铧18、播种铧15升起,离开地面,不再工作。人工将施肥铧18、播种铧15转动至竖直状态,此时,前弹簧19、后弹簧11又处于原来的拉伸状态,装上两固定杠17,在两固定杠17两端装上小销钉28,施肥铧18、播种铧15降落,接触地面,又可以工作。播种铧15或施肥铧18也可单独实现升起与降落,控制升降的方法同上。
图1、图2中,种子箱1内可置有多个水袋2。图4中,播种铧15内可设有一输水道29,输水道29与输种道27是相隔开的,输水道29开始于一圆柱形进水口14,结束于一圆柱形出水口31。进水口14设在播种铧15外部,出水口31设在播种铧15的底部面上,出水口31较播种铧15底部面明显凸出,以防止施水时水会沿播种铧15底部面流淌,而没有流入种子沟中央。可设有多个输水管7,输水管7一端连接水袋2,一端连接进水口14,水袋2经输水管7、输水道29从出水口31流出。关上或打开设在每个输水管7上的止通阀12可灵活控制施水的启停。
播种铧15底部可设有图4、图6、图7、图8中的拢土器30,拢土器30两侧部分是呈坡状的两个向外张开的斜面,此两斜面可聚拢土壤。拢土器30与播种铧15间用销连接,可装可卸。工作时,随着地面高低起伏变化,拢土器30可在销孔内转动。
施肥铧18可替换成图9、图10中的锄草铧35,锄草铧35外部也设有如图11中播种铧的定位孔38;锄草铧35的安装方法、安装位置与施肥铧18完全相同,也是采用定位杠16定位、固定杠17固定、小销钉28连接,锄草铧35安装后,嵌在铧连接板20、两铧夹板10、固定杠17之间。锄草铧35有牛角状分支铧37,每个分支铧37里设有施肥通道36。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将种子倒入图1的种子箱1,将化肥或农药倒入肥料箱3,拖拉机连接组合架21,拖拉机工作时,地轮24转动,安装在同一轮轴上的主动链轮23转动,链条22带动从动链轮25,套在从动链轮25上的播撒轴26也转动,播撒器4在播撒器轴26带动下,肥料、农药等进入肥料箱3底部的播撒器4,种子进入种子箱1底部的播撒器4,肥料通过漏斗5、输肥管8、输肥道33很快被播撒在施肥铧18所开沟中央,由于施肥铧18、播种铧15安装在同一直线上,而后,种子通过漏斗5、输种管6、输种道27被播种在沿施肥铧18所开沟中,实现了种子与肥料同播同施,然后埋土棒13将翻开的土推入沟中。为避免种子与肥料混合,播种铧15的底端比施肥铧18的底端短3-4厘米,施肥铧18所开沟较深,少量土壤埋在肥料上,播种铧15播种后,种子位于肥料上部,中间有土壤隔开,避免了种肥相混。
当夏季种玉米时,天气常有干旱,如果土壤墒情不好,可将图1、图2中七个或任意几个水袋2置于种子箱1内,可灵活选择使用水袋2的数量,使用止通阀12控制施水启停。图1、图4中,水袋2里的水经输水管7、输水道29流入种子沟中央,实现了种子、水、肥料三者同播同施。
当仅需施肥时,图4、图5中,可先拆下作用于播种铧15的固定杠17两端的小销钉28,卸下固定杠17,在播种铧15两侧的后弹簧11收缩拉力作用下,播种铧15被牵拉升起,脱离地面,施肥铧18单独工作。当仅需播种时,可先拆下作用于施肥铧18的固定杠17两端的小销钉28,施肥铧18在前弹簧19收缩拉力作用下,被牵拉升起,脱离地面,播种铧15单独工作。人工将播种铧15或施肥铧18转动至竖直工作位置,后弹簧11或前弹簧19此时又处于拉伸状态,插上固定杠17,装上两端的小销钉28,又恢复种肥一次同播同施。当不同作物对种植间距要求不同时,可通过选择工作的播种铧15、施肥铧18的数量和位置来灵活调整,比如要求种植间距最大时,可选择将图3中间的施肥铧18、播种铧15均升起,仅保留两端的施肥铧18、播种铧15工作,耕种的行间距最宽;种植间距较小时,可将中间或两边的一部分施肥铧18、播种铧15均降落,工作的施肥铧18、播种铧15增多,耕种间距自然变窄。
夏季种玉米时,种肥同播后,有时会出现田中有麦芽或高低不平处时,用埋土棒13无法掩平沟,种子土层较薄需要增厚土层,这时可在播种铧15的底端安装拢土器30。拢土器30通过插、拔销可装可卸,图6、图7、图8中,拢土器30两侧斜面部分呈坡状,拢土器30与播种铧15间可用销连接,紧随播种铧15,靠两侧斜面拢聚土壤,加厚种子覆土层。
中耕前期,当玉米长到二尺左右时,急需追肥,玉米行间却出现杂草,图4、图5中,可拆下施肥铧18的定位杠16、固定杠17,将施肥铧18卸下,拆下播种铧15的固定杠17,播种铧15升起不工作,图9、图10中,将施肥铧18替换成锄草铧35。锄草铧35的安装方法与位置与施肥铧18一样,锄草铧35被安装后,嵌在铧连接板20、两铧夹板10、固定杠17之间。锄草铧35有间隔开牛角状的分支铧37,通过调整锄草铧35的使用位置与数量,使两分支铧37紧挨一行两侧的玉米,可实现翻锄杂草的同时,为两侧的玉米追施肥料。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种子箱(1)、肥料箱(3),种子箱(1)、肥料箱(3)内均设有播撒器(4),肥料箱(3)内的播撒器(4)与施肥铧(18)相连,种子箱(1)内的播撒器(4)与播种铧(15)相连,施肥铧(18)、播种铧(15)安装在前后一条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其特征在于播种铧(15)底部比施肥铧(18)底部短3-4厘米,施肥铧(18)内设有输肥道(33),播种铧(15)内设有输种道(27);播种铧(15)、施肥铧(18)的上部间由铧平杠(9)隔开,施肥铧(18)与播种铧(15)外部均设有一突出的定位孔(38),铧夹板(10)上设有与定位孔(38)相对应的铧夹板孔(34),定位杠(16)依次穿过铧夹板孔(34)、定位孔(38)、另一铧夹板孔(34),定位杠(16)的两端设有小销钉(28),小销钉(28)紧贴两铧夹板(10)使两铧夹板(10)夹紧播种铧(15)、施肥铧(18),播种铧(15)、施肥铧(18)以定位杠(16)为轴心转动;固定杠(17)穿过两铧夹板(10)顶紧播种铧(15)或施肥铧(18),固定杠(17)由固定杠(17)两端的小销钉(28)定位,在固定杠(17)的中间设有一紧定螺钉(32);两铧夹板(10)通过铧连接板(20)连接,前弹簧(19)一端连接施肥铧(18)前下部,一端连接铧连接板(20),播种铧(15)两侧设有两个后弹簧(11),每个后弹簧(11)一端与播种铧(15)一侧外部连接,一端连接同侧铧夹板(10)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其特征在于种子箱(1)内可设有水袋(2);播种铧(15)内可设有一输水道(29),输水道(29)以进水口(14)为开端,以出水口(31)为终端,进水口(14)设在播种铧(15)的外部,出水口(31)设在播种铧(15)的底部面上,较播种铧(15)底部面凸出;水袋(2)经输水管(7)与进水口(14)相连,每个输水管(7)上可设有止通阀(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其特征在于播种铧(15)的后下部可设有一拢土器(30),拢土器(30)两侧部分是两个向外张开的斜面,拢土器(30)与播种铧(15)间用销连接,拢土器(30)可在销孔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其特征在于施肥铧(18)可替换成锄草铧(35),锄草铧(35)有牛角状分支铧(37),每个分支铧(37)里设有施肥通道(3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种肥同播机,它包括种子箱、肥料箱,种子箱、肥料箱内均设有播撒器,肥料箱内的播撒器与施肥铧相连,种子箱内的播撒器与播种铧相连,施肥铧、播种铧安装在前后一条直线上,施肥铧、播种铧可灵活升降,从而控制多个施肥铧、播种铧的工作位置与数量,可添置拢土器,安装锄草铧,实现种子与肥料一次同播同施,种子、肥料与水同播同施,单独播种或施肥,同时施肥锄草,而且铧行距可适应多种作物种植间距不同,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适用面广,能显著减轻耕种劳动强度,提高耕种效率。
文档编号A01C7/06GK2674823SQ200420010
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赵建山 申请人:赵建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